登陆注册
7746900000030

第30章 大清之末(2)

这还不算完,端华、载垣等人陪同两宫太后与小皇帝一道回京,这个时候慈禧就说了:“我们跑回京城接咸丰帝的灵柩了,那么,谁来接我们呢?”端华和载垣这个时候继续发傻,他们对慈禧说:“对!是该有人接小皇帝进京,皇帝进京,岂有没人接之理。”要说这皇帝、皇太后回京,到了城门口还得敲门进城,这不太合适。那么,派谁去呢?派去的正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太监——安德海。

小安子一路快马加鞭赶往京城,先找到恭亲王奕,把这一消息告诉给恭亲王奕。就这样,恭亲王奕作好了一切准备,只等八大臣进京。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一日,刚到北京,慈禧就迫不及待地接见了恭亲王奕、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第二天一早,奕手捧盖有玉玺和先帝两枚印章的圣旨,宣布解除肃顺等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端华;又命令将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撤职查办,严加看管。并派醇亲王奕譞在京郊密云逮捕了护送梓宫回京的肃顺。不久,慈禧发布上谕,否认咸丰遗诏,下令将肃顺斩首;让载垣、端华自尽;另外五名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八大臣的第一个重要罪状就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也等于向侵略者表示,慈禧是“尽心和议”的。

十一日,慈禧宣布废除八大臣原拟的祺祥年号,改次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东、西两太后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奕譞、文祥、胜保等人也得以加官晋爵。慈禧之号也是从这时开始使用的。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故又称“辛酉政变”。

在这次政变中慈禧太后一共派出了两个太监,第一个是李莲英,第二个是安德海,这两个太监在这次政变中,可谓是事关成败。当然,如果仅仅是如此,也不会有之后安德海的不可一世。

这里有一个情节,说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临终前曾经给东宫皇后慈安下了一道手谕:“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初五日谕皇后:朕忧劳国事,致撄痼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祚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忠荩顾命大臣,尽心辅助,朕可无忧。所不能释然者,懿贵妃既生皇子,异日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朕实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分守法则已,否则着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朕面谕,凛遵无违。钦此!”

这份诏书可谓事关慈禧生死的大事儿,而这份诏书究竟落入了谁人之手,正史中也未曾记载。可以肯定的是,这份诏书肯定是已被慈禧获知,而告诉慈禧太后这个消息的人,便是我们这一章里所讲的大太监安德海,那么,之后安德海获得慈禧的信任,并开始平步青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儿。

辛酉政变之后,安大总管可谓是迅速地飞黄腾达起来,飞黄腾达之后的安德海胆大妄为,忘乎所以,简直成了明末魏忠贤式的人物。

瞒天过海,只手遮天

聪明伶俐的安德海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以此赢得慈禧太后的欢心。

慈禧太后喜欢看戏,安德海便投其所好,特地在太后一年之中大约有五个月的时光逗留的西苑,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供太后看戏,并专门召集了一班一流梨园子弟,排演戏剧,供太后享乐。

慈禧在安德海的照料下,几乎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偶尔高兴的时候,安德海和慈禧都会穿上戏服,玩玩票。不过,跟他们一起玩票的都是一些大牌名角儿。每当慈禧太后穿上戏服,安德海都会笑容满面地对慈禧说:“太后就像月宫里的嫦娥,真是仙女下凡。”而慈禧听了这些话,就好像吃了几斤蜂蜜一样,并且乐此不疲。

然而,这就得罪了很多大臣。现在可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安德海却每天搞这些花样来,致使慈禧太后扔下政事不管,每天玩乐。

慈禧太后当政的最初几年,总会收到一些参奏安德海的折子,下面这份诏书颁布于慈禧太后垂帘的第三年,即同治三年(1864年),诏书上这样写着:“乃本日据贾铎奏称,风闻太监演戏,费至千金,并有用库存缎匹裁作戏衣之事。览奏实堪诧异,方今各省军务未平,百姓疮痍满目,库帑支绌,国用不充,先皇帝山陵未安,梓宫在殡,兴言及此,隐恸实殷,又何至有如该御史折内所称情事?况库存银缎,有数可稽,非奏准不能擅动,兹事可断其必无。”

同治五年(1866年),又一个奏折中说:“皇帝贴身太监的遴选应多加慎重。前明之所以灭亡,直接原因就在于宦官为乱。此等小人巧舌如簧,深谙恭维之术,往往以小忠小信向主上邀功,得其信任喜爱。凭借皇帝的信任和保护,这些人结党营私,地位逐渐稳固,以致最终坚不可摧。为了避免此等悲剧,臣等恳请皇上身边之人应老成持重,品行兼优。主上应该摒弃貌美的年轻太监,以防这些小人蒙惑上听,图谋不轨。”

慈禧太后以皇帝之名对这份奏折的批复为:“奏折所言极是。宦官扰乱朝纲之事史上历来多见,我朝深以为戒。自大清始建以来,列祖列宗圣明有加,不仅明令禁止太监干预国事,而且不许他们夺取圣听。因此,近二百年来,这些跳梁小丑根本没有机会扰乱朝纲,太监乱政之事已成历史陈迹。垂帘听政以来,两宫太后也严格遵守我朝家规,禁止奸佞小人接近主上。阅览此奏折,朕如履薄冰,深感太监为害之严重后果。特命如有太监欺上瞒下,必立即严惩不贷。百官大臣对于此类奸人应及时禀报朝廷,好做处罚。朕希望所有太监应忠诚耿直,远离奸邪。”

从表面上看,慈禧太后是一个很爱纳谏之人,而且处理朝政可谓刚正不阿,一派母仪天下的风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她的日子依然是每天吃喝玩乐,而此时的大太监安德海,依然每天照顾着慈禧太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时候就有在京城茶楼、酒楼里唱戏的,他们在戏文中唱安德海,意思是说安德海的话就跟圣旨一般,慈禧在御花园游玩听戏,安德海在戏里穿着只有皇帝才穿的龙袍,而戏里的慈禧太后也公然地赐予他象征着大清朝皇族权力的玉如意。

在民间,这样的段子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整个大清朝上到文武百官,下到黎明百姓,都知道整个大清朝那不是慈禧的大清朝,而是大太监安德海的大清朝。

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朝代中,当权者都可谓家事即政治,此时的安德海几乎控制了慈禧太后生活的全部,也顺便控制了大清朝的政治。很多时候,因为慈禧没有时间批示奏折,都是由安德海来代笔,这样,安德海完全地做到了专政、专权!

慈禧太后宠爱安德海,戏称他为人精儿,爱称他为小安子。宫里宫外,无论何人,都怕安德海,连慈禧太后的独子、年轻的同治皇帝也怕他三分。

小安子,就这么死了

1868年,此时的安德海已经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气焰可谓是嚣张至极。这一年,他居然在北京最大的酒楼,也就是前门外的天福堂大酒楼大摆酒宴,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十九岁的美人、艺名九岁红的马赛花为妻。

太监要成亲了!

婚礼现场热闹异常,只要是有点儿脸面的人都到了。特别是在婚礼殿堂上的正中间放着的,是慈禧太后送的贺礼:白银一千两、锦缎一百匹。这东西代表什么呢?代表安德海娶亲,那是奉旨成婚,老佛爷恩准的。

太监娶妻的消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迅速传播,各种趣事艳闻,不胫而走。同治七年(1868年),安德海娶亲,而同治八年(1869年),轮到了同治小皇帝要大婚了。你安德海娶亲,那样的风光,那样的不可一世,连自己的母后都去了,还送了那么多东西,我皇上成婚那一定更要风光十倍。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天,安德海跑到同治帝面前,向同治帝求一个字。小皇帝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又不好不给自己母后面子,就给他写了一个“女”字。看到这个“女”字,安德海只是感觉皇帝在骂他,而当慈禧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安”和“女”,差了一个“头儿”。慈禧对安德海说,你还是躲一躲吧!于是,她把安德海派出去,为皇帝采购新皇袍,准备大婚用。

要说这活儿,那可是个肥差。

时值七月,北国的夏末多雨,刚刚还是万里晴空,这会儿又阴了下来。在京杭大运河上,远远的有一艘大船顺流而下,船上高悬着两条对联似的条幅,左边是“奉旨钦差”,右边是“采办龙袍”。

这边的安德海可谓是风光无限,带着100多号人顺着大运河南下,以皇帝的钦差自居,一路收贿纳贿,而京城那边呢?

同治帝听说大太监安德海离京了,那可是乐得不得了。立即传令山东的丁宝桢把安德海拿下,斩立决。

要知道,早在清朝建国之初,为了借鉴明王朝灭王的教训,顺治帝制定了严格的太监制度,就是要杜绝宦官专权。当时的顺治帝在皇宫的门口立了一块铁牌,铁牌上写了两条内容,第一条,禁止太监擅自出京,擅自出京者斩;第二条,禁止太监干预朝政,违者斩。

再说山东巡抚丁宝桢,接到皇帝的命令,先后派了三批人捉拿安德海。第一批,德州知府赵新;第二批,东昌知府程绳武;第三批,山东总兵王正起。前两批人马,都没人敢动安德海,最后一批的山东总兵王正起是丁宝桢身边的人,也就是说是自己人。这个王正起比较实在,直接把安德海拿下了,押往济南。到了济南,丁宝桢二话不说:杀!跟安德海来的那二十多人,被一块儿杀了!

安德海立即大喊起来:“我有圣旨,我奉太后的旨意才离开京城的!”这个时候丁宝桢身边的文武官员也都跪在地上,说不能杀,他可是太后身边的人。

丁宝桢说:“什么圣旨?那是假的,杀了!大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立下的规矩,太监敢出京者,立即就地正法。杀!”

三十二岁的小安子,就这么死了!

从晚清的政治环境角度来看,这次是慈禧唯一一次在政治上处于绝对的孤立地位,这一次杀安德海,发号施令的是自己的儿子同治帝和东宫太后慈安,执行命令的是恭亲王奕,几乎宫中所有的势力都偏向了与自己对立的立场上。当然,这也是慈禧太后的最后一次被孤立。毕竟允许政治人物犯错误的机会不多,尤其是同样的错误。从此以后直到生命的尽头,慈禧再也没有让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

但这次的影响实在是不小,首先是母子关系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最无法让慈禧接受的不是安德海的死,他只是个比较得宠的奴才而已,而是儿子有事不跟自己商量,反而跟别人(外人)站在一起算计自己,这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呀,这是她没法接受的。

其次是两宫之间的关系变化,也许就是从此之后慈禧最终下定了决心,决定如何处理东宫问题。虽说后来种种传说记载众说纷纭,但最终结果是一宫独大。

最后是外廷,恭亲王奕之后被解职暂不多说,而那个杀了大太监安德海的丁宝桢,此后被慈禧认为是“敢担之臣”,并从此仕途坦荡。由此可见,在处理此事上,慈禧太后毒辣的手段可谓老谋深算。

然而,作为大清朝掌舵人的慈禧,让她去开始信任东宫、恭亲王奕、自己的儿子同治帝?这不太可能,这些人在此事上都处于自己的对立面。那么,重用太监是无法避免的了,试问,不信太监,你让慈禧信谁去啊?而这个时候李莲英正逢其时……

2.一代权监李莲英

自古以来,太监的命运都是没有主动性的,他们的整个生命都握在别人的手中。在清末的宫廷内,据不完全统计,有三万多个太监。即使在清宫内的太监很多,而李莲英是一个有志青年,他不会太在乎一些其他小太监的命运,但安德海的死却使他一生都无法忘记,从安德海的死,李莲英看到了绝望,看到了自己灰蒙蒙的未来;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日后可能的辉煌,可以说,安德海的死,使李莲英可谓破茧成蝶。

安德海死后,清宫发生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便是慈禧太后与群臣打起架来,这次打架可以说是凶险异常,在李莲英心中,这应该是一场腥风血雨。然而,在这一次的明争暗斗中,很明显是慈禧太后败下阵来。满朝的文武百官都觉得安德海该杀,在慈禧太后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孤立使她孤掌难鸣——于是,安德海死了;第二件事情便是,在这次政治斗争中,为了缓解政治压力的慈禧,着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擢升为四川总督;第三件事情是,整个宫里的太监的俸禄降一个档。

在此时的李莲英心中,太监这份差使,做到了自己的师哥安德海的位置,算是做到了头儿了,宫廷太监总管,整个大清宫廷内最大的太监,却依然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所以,李莲英的内心是绝望的,他开始消极怠工。甚至到了别的太监的俸禄都恢复如初的时候,他还是没有从师哥的死中清醒过来。十五岁的李莲英对自己的未来可谓一片迷茫。

然而,有一点是不得不去面对的,那就是慈禧依然掌权,而慈禧身边还需要成长起来一个太监,这个太监如果是我李莲英,那么,我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李莲英终于想通了一点:做和尚要是后悔了,可以还俗,但是,做太监要是后悔了,还是要当太监。其他那些,不想也罢,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他安德海的路是死路,我李莲英的路未必是死路。

太监学堂中的高才生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里的一天,直隶河间府李贾村有一人家,男主人叫李玉,这一天他得了一个儿子,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大儿子。但是,他的大儿子比较实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傻。而这个二儿子聪明伶俐,人称“鬼机灵”,这个二儿子叫李英泰,也就是后来的李莲英。

河间府是个出太监的地儿,在李莲英还是个小孩儿的时候,河间府出了一个最出名的太监,也就是西太后时期仅次于李莲英的人物——崔玉贵。在李莲英幼小的心里,太监是一个很风光的职业,是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行当。

后来,李莲英的叔伯姑母嫁给崔玉贵的堂兄,崔玉贵便成为了李莲英的表叔。

李莲英出生不久,族叔因病去世,为争夺财产李门近族子侄纷纷上门理论,并扬言要赶李玉出门。多亏婶母据理力争方才平息了这场夺财风波。事后李玉便和妻子曹氏商量,把长子和婶母留在原籍大城县李家庄,他和妻子带着李莲英去北京投奔曹氏的堂兄。

曹氏的堂兄在前门外珠市口大街路西有一个皮货庄,他帮助李玉也成立了一个熟皮子作坊,收生皮子,熟好之后再卖给皮货庄。后来,李玉在西直门外堂子胡同开了一个正式的作坊,立了一个牌子,上书:永德堂李皮作坊。

一般当太监都是因为家穷,实在没有活路了,才请人做手术,进宫当太监的。而李莲英不同,他家的生活条件不错,毕竟他的父亲是一个小老板。咸丰六年(1856年),李莲英八岁,这一年李莲英就铁了心要当太监。他的母亲曹氏听后浑身颤抖,但最后拗不过,只好求到了河间的沈姓太监,之后李莲英又转求到小刀刘门下,净身、入宫。

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大。自小儿就聪明伶俐,又有着“崇高理想”的李莲英,自然是带着自己无限的梦想进入清宫的。当然,此时李莲英的梦想,也不过是崔玉贵,并非后来的安德海。

同类推荐
  • 穿成美男子

    穿成美男子

    穿了!穿成了张昌宗——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小白脸!想起唐书写的: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张昌宗摸摸脸,放下铜镜,心头危机感空前高涨!
  • 如果这是历史

    如果这是历史

    以史为鉴,可知古今。史是现代的借鉴,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作文章,没有温良恭俭让,是赤裸裸的现实,是血淋淋的刀光剑影。从这里我们不看生死厮杀,我们不论道德仁义,一切都看卑微的人如何在现实中顽强活着,又如何褪变、成长。这里有对人性的剖析,和社会制度的借鉴。
  • 混也是生活

    混也是生活

    混,也是一种生活!小人物穿越古代的养成日记。
  • 墨学之白云往事

    墨学之白云往事

    导言:本文为纪念墨学诞生两千五百年。为近代墨学复兴破冰,本文以白云山谷为中心,以主人公的成长为主线,描写刻画以春秋末年战国初期那些神秘的英雄为主角在白云先生的培养下面向辉煌的时代。解释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新生代力量在为自己的漫漫长路的探索,迎合历史争鸣的历史必然,在争鸣中不同利益人的求索,在为世道的方向的深思与实践。还原在那个时代的英雄成长蜕变的历史,让人们认识墨学,了解这个在历史长河之中沉睡的“显学”。并为现代墨学发展,继承近代墨学复兴,为墨学的发展尽自己的所有力量。
  • 烽火战国天

    烽火战国天

    简介。公元1750年。少帝年间。自年幼的少帝即位,何太后垂帘听政,外戚渐掌朝纲,奸佞当道,祸害忠臣。其治下九州,贪官污吏横行无忌,致使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期间多有起义,却惨遭无情镇压。时隔二年。杀胡关外,匈奴频频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此同时农民大起义,终究爆发。汉少帝刘辨遣皇甫嵩坐镇前线,各路诸侯门阀纷纷出兵讨贼。而在中央地带,飞马城中。秦征这才开始他的人生之旅。(PS:本书为时空错乱,人物大杂烩。新人写书,实力有限。文明讨论,拒绝辱骂。)
热门推荐
  •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他说:林琳,如果你考不进火箭班,我们就分手,因为我不喜欢笨女孩。他说:林琳,如果我们考不了一所大学,就分手吧,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承担异地恋。他说:林琳,我们可不可以不分手,失去你我无法活下去。自从十七岁的林琳遇见十七岁的何辰逸后,一直活在何辰逸的“分手”威胁里,交往三年,林琳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学霸。正所谓,当一个人过于安乐后,都会忘记痛苦的存在,后来的七年,林琳活在痛苦之中。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人,你爱,却不得不说你不爱。有没有一个人,你想靠近,却不能靠近。有没有一个人,你痛苦时,他比你更痛苦。(暖文,真的暖文。好吧!后面有一点点虐,不过没事,小虐怡情。)
  • 彩虹归处雨纷飞

    彩虹归处雨纷飞

    南宋末年,内忧外患:蒙古南侵,宋廷内斗;偏生出了个落拓子弟贾似道,凭着堂姐贾贵妃的裙带关系,巧计钻营,终成“蟋蟀宰相”。然而此人胸无大志,不顾国难当头,只知拼命享乐;始终误国坑民,导致亡国大祸!会稽尉郑虎臣,身负家国仇怨,木棉庵怒诛奸佞;自知擅杀朝臣,有违国法。为家人故,隐逸山林。贾似道伏诛,不救亡国之祸。蒙古伯颜,兵临城下,侵略气焰嚣张至极;状元宰相文天祥,“盛世风流,乱世英雄”,临危受命,怒斥伯颜,意欲力挽狂澜。可惜大厦将倾,人力奈何?亦且陷身敌营,壮志难伸。所幸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巧脱樊笼,于是立誓以死报国。郑虎臣有感于此,毅然重出江湖,不料遭到宰相陈宜中的诱捕······这才演绎出郑虎臣死而复生,誓死抗元复宋的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武侠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古武战尊

    古武战尊

    道永恒,古武尊,万战苍穹,震乾坤。悲千古,天涯望,日月逍遥,踏星辰。武道起源自太古时代,纵是凡人亦可修炼,到大成之境一样可以断山填海,手摘星辰,口吞日月。当自己守护的东西被践踏之时,该当如何?我辈武者,何惧一战!
  • 柏树庭

    柏树庭

    山环水绕有生气,遇风则散,界水则止。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寥寥乎?作者提醒:文章较为详细,走马观花是看不出什么的。
  • 男神专属:青梅,别跑

    男神专属:青梅,别跑

    要是有人问穆小小今生最后悔的事和最幸运的事情是什么,穆小小绝对会回答的就是:有个天天和她斗嘴,但是每次有困难就要帮她的竹马。但是穆小小可不觉得他好,这可是他欠她的,天天成小保姆,抵挡花痴是,骂走花瓶……接过招来全校女生的愤恨。终于去美国留学去了,可第一天回国就要和该死的竹马结婚情况是什么?她可不想继续当他管家婆,婚后这个粘人又暖心的男人是谁?难道换了一个人?
  • 魅王宠妻:轻狂三小姐

    魅王宠妻:轻狂三小姐

    前世,她是杀手界叱刹风云的第一杀手,代号“弑魂”,却遭姐妹背叛,因而穿越架空王朝。“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关本王何事?限你十秒之内离开本王视线,滚!”她滚了,这次是真的滚了,他着急了。她回来了,结果却看都不看他一眼,你叫我滚,我滚了。现在着急了?我回来你很高兴?对不起,我只是回来拿东西!
  • tfboys:我们能否回去

    tfboys:我们能否回去

    少女梦中的三位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相见,命运的锁链将他们捆绑,日久生情,可最后的结局是伤透人心,还是如愿人心…………
  • 我,一生

    我,一生

    我,一生。讲述我平凡的一生。本故事都是真人真事,讲述我,一生。
  •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社会结构体系中新闻传播机构利用媒介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报道的传播活动。人们在新闻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即是新闻伦理研究的内容。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确认新闻事业体制和隶属关系等因素的法律地位,建立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划定新闻从业人员在法律上的职责关系,调节和监督新闻传播行为的指向,解决新闻机构间的纠纷,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别是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以及规定和保障新闻工作程序。在本书的论述及分析中,我们将深入了解到这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