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爱才不避亲,荐才不避仇
玄德自领益州牧。其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拟名爵:严颜为前将军,法正为蜀郡太守,董和为掌军中良将,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庞义为营中司马,刘巴为左将军,黄权为右将军。其余吴懿、费观、彭羡、卓膺、李严、吴兰、雷铜、李恢、张翼、秦宓、谯周、吕义、霍峻、邓芝、杨洪、周群、费伟、费诗、孟达,文武投降官员,共六十余人,并皆擢用。诸葛亮为军师,关云长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杨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刘封、吴班、关平、周仓、廖化、马良、马谡、蒋琬、伊籍,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遣使赍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赐与云长。其余官将,给赏有差。杀牛宰马,大饷士卒,开仓赈济百姓。军民大悦。
刘备总是喜欢拉拢贤能之人,即使是敌对的一方,他也千方百计地“争取”。他靠的倒不是他那一对“双股剑”。因为在武功簿上,他根本就排不上号,只有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毛贼,他方能抵挡一阵。硬的不行,来软的吧!
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响当当,什么“刘皇叔”、“汉室宗亲”、“刘牧州”等等这些高帽子把刘备哄得不亦乐乎!很多人便慕名而来,听说刘备讲“仁义”,又“大度”,跟着他没准能富贵一生呢!凭着这些优异的条件,刘备弄到了一个好人缘。
仅此而已还不够,刘备还有更好的手段。刘备每每取胜,所降之将,他并没有像诸葛先生那样“狠”,动不动便“杀”、“斩”的,而是好言相劝,希望能够归附自己门下,有时还委以重任,授之“名爵”。
这次益州已被拿下,刘备当然收罗了一批“旧货”,但他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这叫“废物利用”。
刘备还真敢往上投资,这些旧将都得到了好的待遇,对他们能不计前嫌,一视同仁。在刘备的心中,只要给他们高官厚禄,就不怕不为我刘备出力。
与此同时,那些原来手下的战将也都论功行赏。这些同样为旧将,他们同样需要刘备给予肯定。不过刘备倒是讲私情的,把关、张二人分别封为汉寿亭候、新亭侯。这是明显的用人唯亲,想必,刘备这样干下去早就应该“腐败”了,但毕竟他的弟弟就两个,连赵云这样的“老铁”都没有享受优待。
在这次封赏名单中,魏延、马超被封为将军。从这一点来看,刘备倒是有点可取的地方。想当初,诸葛先生要杀魏延,为的是魏延背信弃主,是刘备求的情,才免魏延一死,这次封赏刘备又再一次厚待他,想魏延定会感激刘备!那马超也曾跟张飞、刘备“决斗”过,刘备知他是个人才,所以封为将军,同样,刘备没有记仇。
当我们回首刘备所走的历程时,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这应该算原因之一吧!在用人艺术上,可不讲求什么过时与否,只要是能为领导者所用,便是好的人才。邓小平同志曾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这句话原本应用于改革开放,在用人上也同样适用。领导用人讲求目的性,最终归结一点便是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以利企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个人的人才而言,可不必面面俱到,关键看能否为企业做贡献。基于此,人才的历史、过去曾经怎样,显得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能否为我所用。作为领导者也应该有宽广的胸怀,不避前嫌,网罗人才,接纳他们,不要因为某种历史原因,而失去选拔人才的机会。
刘备的这种“爱才不避亲,荐才不避仇”的精神,对于现代企业的用人产生重要影响。在商海中,有的人能够得众多人的拥戴,有的人却固步自封,这并不是偶然的。刘备独特的用人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例如,著名的美籍华人金融家蔡志勇,被誉为“股票大王”。这位华裔人士能够以一个普通的职员,成长为“华尔街之王”、“金融魔术师”,这与其独特的用人之道有密切的关系。蔡志勇1929年生于上海。1946年,年方17岁的他只身赴美留学。他在波士顿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进入了波士顿金融界,开始了他在金融方面的事业。
从一名小职员进行股票买卖起家,至1965年,蔡志勇已拥有资产220万美元。
在蔡志勇还没接管他所在的公司以前,这个公司的老董事长是自己以前商业上的对手,而现在正值退休年龄。而蔡志勇开始以为自己才大气粗,并不理会,谁知这位老董事长,并不买他的账。他手下的各种人员都曾为他卖命过,因此,支持蔡志勇的人越来越少,使其陷入孤立状态。
蔡志勇见势态不妙,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开始改变对老董事长的态度,并不时地向他咨询生意上的某些问题。起初,老董事长仍不能忘却蔡志勇以前与自己的不良关系,声称,他已辞去经理的职务,根本不会涉及原来公司的业务。
为此,蔡志勇显得很恼火,他再一次陷入了冷静与沉思之中。既然这样,蔡志勇在公司为老董事长制造声势,说他很支持蔡志勇的工作,这样一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引起了老董事长更进一步的反感。旧愁未灭,又添新恨,他们之间的隔阂加大了。
但蔡志勇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对董事长良好的态度,关系一定会改善的。事实证明,他的作法是正确的。
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老董事长发现蔡志勇也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与自己势不两立,现在也不是想拼命地巴结自己,于是他向蔡“妥协”了,蔡志勇也没有亏待他,当即聘他为全公司销售的业务顾问。
老董事长凭借自己在业务上的经验与人际关系,为蔡志勇开辟了自己根本无法开辟的新路。
在老董事长与蔡氏不和谐之际,这家公司的处境并不理想,一年的销售额仅为48亿美元,纯利正在下降。而“将相和”以后,该公司的状况有所好转,营业额与利润大增。其每年的营业额则由48亿上升到55亿美元。在1985年4月29日美国《财富杂志》发表的有关1984年美国5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名单上,该公司排名第124,其售货额和资产额都名列前茅。
近年来,该公司除了经营33个金属制罐厂之外,还扩大业务范围,使其业务日趋多样化,规模日益增大,成为美国企业界愈来愈受人瞩目的大企业。
蔡志勇的经历虽然与刘备不尽相同,但其给我们的启示却是相似的,就是“旧将新用,不计前嫌”。
9.任贤不拘小节
门吏来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玄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有人报知玄德,言庞统将耒阳县事尽废。
……
玄德曰:“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玄德否认)孔明曰:“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险失大贤。”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之书。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
刘备这小子也有眼拙的时候,堂堂一个凤雏先生,竟然给安排到耒阳县去当县宰。这和以前的“仁德”、“爱贤”的刘皇叔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说到底,都怪刘备小看了庞统。庞统初到之时,本为进贤,思想倒也纯正。身上有鲁肃、孔明的举荐信,可这老头倒真有点儿倔,硬是不往外拿,也不施礼,还想在刘皇叔面前装装“大腕”。刘备哪里容忍得了这个,俨然一副不满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没办法!好差使是不能给了,一个县令就给打发了。其实,这也不能怪庞统,你刘备既然求贤,就应该对人客气些,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威名显赫的大人物啊!
笑便笑这刘备不知好歹,硬是不管这一套,看到庞统“貌陋”,便心中“不悦”。想想你刘备三顾茅庐那时,是何等的委身求贤,可如今这一点点架子也放不下了。
其实,凤雏先生的大名,刘备早有耳闻,垂涎已久。可百闻不如一见,其与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又有距离,于是心中大打折扣。怪就怪在自己太注重细枝末节,不重真实才干,太情绪化了,根本没有仔细斟酌。心想:你庞统有什么牛气的,相貌这般模样,又不懂礼节,看我刘皇叔,眉清目秀,耳大体阔,有“龙凤之姿,帝王之表”,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材料,你庞统虽有大名又怎能保证名与实符?
不过,事实胜于雄辩。庞统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连张飞都佩服之至。刘备看来不服不行了。刘备优点倒很多,见错就改,硬是“下阶请罪”,反施大礼,还好人家凤雏先生不计前嫌,尔后仍死心踏地为他卖命。
可见,刘备真应该为自己反省反省了。
选拔人才讲究礼节,要审时度势,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把好人才的质量关。不过,在人才的任用上,却不能墨守成规。人的才能有大小,人的品行也不一样,作为领导者来说,应该以一种宽宏大度的方式来接纳人才。尤其对那些偏才而言,他们往往在一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与才干。领导者是不应以他们的缺点来否定他们的优点。任贤不拘小节,便是在现代企业用人方面,对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领导者不应该管中窥豹,识其一斑,而应识大体,顾大局,这样才能才源、财源滚滚来。
上面是刘备用人的为数不多的反面例证,他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发人深省的,在选才用人方面应当不拘小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和经济学家李大志,他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先驱者,毛泽东同志生前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实业界人士,有个人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
李大志是懂得经营的人,他特别善于用人,而且在用人时不拘小节,以全局观念选拔人才。他说:“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
他采取开放态度,任人唯贤,并注重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用人之所长,知人善任,调度得当。
在他事业刚刚起步之机,人才缺乏。他深感危机四伏,于是派人去美国考察发现人才。在他重要助手中,既有学识渊博的技术人才侯兴国、孙志坚,又有善于管理的李烛尘,还有善于外交的余啸秋。李大志与他们非亲非故,素昧平生,然而却能相处莫逆,分别委以重任。况且,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缺点,这些李大志都不过分计较。他说:“我用人的原则,在于才,而不计较每个人的小节。”
例如,侯兴国博士,就是一个特殊的人才,为留美化学家,曾就任黄海社长,对铵厂各项目的研究卓有成就。他不图升官发财,也不愿被外商利用,只愿一生从事研究工作,而且在待人上不够热情。这些,李大志在深刻了解之后,多方求教,不计他的种种缺憾,最后终于吸引他当工厂的骨干。
还有,李烛尘,他是同辈之中年龄较长的一位,经验丰富,有管理才能,曾任厂长、副总经理之职。平时,总以己才而自恃。李大志并没有排斥他,反而对之愈重视。因为他知道,只有像李烛尘这样的老一辈才能树立起全厂的权威,于是让他负责管理全厂的日常工作,称之为“老太爷”。
孙志坚,更是一位特殊的人才。他学术造诣精湛,技术过硬,拼劲十足,只是有时较为倔强。李大志根据他的特点,不计细微之失,让他负责技术难关。而当时厂内资金短缺,外患不断,李大志力排众议,坚持用孙成坚来对技术全权负责,并叮嘱大家不要干扰孙志坚的工作,使他得以“一意从事死拼,以谋技术问题的解决”。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志坚终于攻下制碱和生产氨,硫酸铵等种种技术难关,创造了“孙氏碱法”,外国人不卖给中国先进技术,他却创造了比外国更先进的技术。
“得人者昌”,在李大志的周围之所以能集中大批优秀人才,是与其对人才的重视、尊重、理解分不开的。孙志坚曾经说过:“先生功归于人,过归于己。”确是如此,《孙氏碱法》正因池旭东的亲自提议命名而闻名于世界。南京硫酸铵厂试验大楼落成时,李大志以孙志坚的别名来命名为“致本楼”,以兹纪念孙志坚功绩。任可毅加入该厂时,李大志又为得一这样一个人才而特意修改组织章程,在原有的两个秘书之上,添设秘书长一席。这处做法使任可毅深受感动。他说:“大志先生以诚待我,我也以诚答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正因为李大志有爱才的美德,大的优秀人才便都愿意追随他,同舟共济,使其事业获得可靠的支柱。
10.独具慧眼,鉴识庸驽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毕,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旁,先主令其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刘备一生爱才如命,但绝对不盲目。因为他能清楚地区分大才与小才,真才与庸才。所以他对待手下的众将,从来都是按照人才优劣程度而委以不同的任务,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他才不愿把金钱、感情白白浪费呢?他的投资往往都能够取得巨额回报。如果有谁想在刘备手下混饭吃,那真是白日做梦。更何况刘备深知把宝押在无能之辈身上,那简直是拿青春赌明天,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刘备懂得用人的重要,故善攻此道,经过日积月累,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悟出的这套识人策略完全可以申请专利。看来刘备“大耳贼”的称号该换一换了,“大眼贼”才恰如其分,谁叫他独具慧眼呢?
要说诸葛亮的识人术,也是知名商标,闻名遐迩。他能看出魏延这家伙有反骨,一定不是什么好鸟;姜维小伙子不错,可以从基层提拔上来,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两个范例都是诸葛亮的经典之作。当然,刘备也丝毫不怀疑诸葛亮的能力,每每都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很少提出反对意见。但在对待马谡的人事安排上,刘备却一反常态,“不然”两字丝毫没给诸葛亮面子。这并不是说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也不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高明之处,请千万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诸葛亮一不留神,就把刘备的话当了耳边风,结果导演出“挥泪斩马谡”的悲剧。“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句话一定能成为诸葛亮的座右铭,让他牢记一辈子。正所谓不服高人有罪。在识人方面,如果说诸葛亮是天,那么刘备则是天外天,更加技高一筹。纵观刘备一生,他从此中受益匪浅,吃尽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