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400000037

第37章 玄奘是唐僧吗(1)

玄奘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住持,也是真正的西天取经人,但在民间,玄奘高僧的知名度却没有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高,然而小说中的唐僧却不受人们的喜欢,他不仅懦弱胆小,而且好坏不分,是非不清,简直就像一个反面人物。很多人认为,玄奘就是唐僧的原型,玄奘也像唐僧一样,不仅有着大唐皇帝的通关文牒,还有着法力无边的徒弟保护。事实上,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玄奘大师,俗姓陈,名祎,生于600年,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县人,是我国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大师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均是世家子弟,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非常不幸的是法师8岁丧母,10岁丧父。法师只好跟着自己的二哥长捷法师住在庙里,做了一名少年行者。在他十三岁的时候,隋炀帝下诏在洛阳剃度27人,因为法师年纪小,根本就不在计划之内。当时有位叫郑善果的官员发现法师聪颖早慧,就破格给法师剃度了,赐法名玄奘。21岁受具足戒,法师到27岁的时候已经精通了经、律、论三藏,所以被称为“三藏法师”,声名远播。

玄奘广学经论,精进不倦,志向高远。鉴于当时佛教宗派繁多,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歧异,而现有翻译成汉语的佛经数量不足,很多疑难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他决心亲赴印度求法,“以释众疑”,于是,玄奘结伴上表,陈请西行。由于当时正值唐朝初年,战乱连连,局势非常紧张,因此没有得到批准。同伴们见势而退,只有玄奘意坚不屈,学习他国语言文字,为西天取经作准备,最后找到机会,历经万险,终于取回真经。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不畏艰难,排除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广为流传。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但《西游记》中的唐僧和玄奘大师的确是有天壤之别的,两者决不能混为一谈。唐太宗李世民称玄奘“法门之领袖”,清末改革家梁启超誉玄奘为“千古一人”,近代文学泰斗鲁迅颂玄奘是“民族的脊梁”,印度大小乘佛教徒一致推崇玄奘为“大乘天”和“解脱天”。

·“偷渡客”如何取到真经

玄奘离开大唐往天竺取经之时,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有皇帝钦送,并且还被赐予“唐”姓,而是一种偷偷摸摸的行径,即是“偷渡”,这是怎么回事呢?佛国高僧何以会“偷渡”出国?原来,玄奘法师的西行路线是沿着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过火焰山,穿大沙漠,翻大雪山,沿现在新疆的吐鲁番、阿克苏、拜城一线,经过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阿富汗,再向东南经过巴基斯坦进入北印度。当时丝路古道被唐的宿敌西突厥占领,西突厥的附庸高昌国专与唐朝廷作对,切断了西行的通道。唐朝廷为了边境安全,禁止人们出入国境,玄奘为了西行求法,只好乘京师闹灾允许道俗四出觅食之机,偷渡出国。但不久,唐朝廷就发现了玄奘西行的踪迹,防牒频频,要捉拿玄奘,然后押回长安!据说出嘉峪关之时,玄奘大师还差点被守关将士的流箭所伤。走到高昌国时,国王非常的欣赏大师,想让他做护国法师,大师不同意,高昌国王就软禁了大师,大师绝食三日以示自己西去的决心,国王当时既惭愧又敬佩,发给法师通关文书就送法师上路了。在翻越银山的时候有一群强盗绑架了大师,因为看大师长的慈眉善目就想把他祭天。大师一心向弥勒菩萨祷告,稍后便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强盗一看,觉得大师果然不是凡人,于是释放大师,并且做了大师的弟子。当时法师西行一路讲经说法,路上有很多人跟随法师,翻雪山的时候吃在冰上住在冰上,冻死了十二三人。

通过莫贺延碛大沙漠时,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不要说行人了!大师在沙漠中走了一天,便迷失了道路,天空中骄阳似火,地上寸草不生,热风卷起漫天沙尘。他焦渴至极,盛水的大皮囊因他不慎失手,水全倒翻在沙地上,顿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玄奘大师只能依靠偶然发现的死人枯骨和驼马粪便来辨认道路。就这样,他一连走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人和马都支持不住了,一齐昏倒在砂石上!此时他不但迷了路,而且因干渴即将“圆寂”归天了!正在玄奘闭目待毙时,突然听到半空中传来了嘎嘎雁叫,他抬头一看,只见一只巨雁在他的头顶盘旋了一圈后缓缓飞去,玄奘依照大雁飞行的方向不知行了多少里,终于,在他面前出现了碧绿的草地和清泉,他和老马得救了原来这泉就是他找了数天也不见踪影的野马泉。

大师用了3年的时间经历了一百多个国家后,终于到了北印度。到了印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拜了释迦牟尼当年成佛的菩提树。他对着菩提树行了佛家最高礼节——五体投地大礼。其实在法师到印度之前他要来印度学习的消息就由当时的商人传回印度了。当时在印度的最高佛教学府是那烂陀寺,在那里有位129岁高龄的戒贤长老,他知道法师远从东土大唐用了3年的时间到印度向他学习佛法,十分地高兴,用了当时最高的礼节迎接玄奘法师,把法师奉为上宾。玄奘法师日后10年就跟着戒贤长老在那烂陀寺学习瑜伽论,又用了1年的时间游历了释迦牟尼佛祖的胜迹。

·玄奘的余生怎样度过

玄奘大师历经磨难取得真经,前后共用了17年。他不顾禁令,偷偷出国,回来又是一种什么情景呢?回国后又做了些什么工作呢?

玄奘645年回到祖国,受到了唐太宗的隆重欢迎,朝廷在慈恩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出动了1500多辆轩车、200多幅刺绣佛像、500多幅以金线绣出的经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辆庄宝车,盛况空前。唐太宗敬佩玄奘的学识,数次请他入朝为官辅佐自己,均遭到玄奘的婉言谢绝,他说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子,只会研究佛学。太宗只好作罢,随即命玄奘前往大慈恩寺任住持,并且还授予他纲纪天下僧侣的权力。从此,玄奘大师开始在大慈恩寺进行佛经的翻译工作。

贞观二十二年,玄奘奉敕任大慈恩寺首任住持,组织了宏大的译经队伍,来自全国名寺的高僧大德及一些重要的朝廷官员也参与译场的监译、润色等工作。由于玄奘精通梵文,深得佛经奥旨,广博各宗各派,因而译笔精湛,言辞明达。在长达20年的翻译过程中,他两次谢绝了唐太宗请其还俗任相、辅佐朝政的要求,排除万难,“专务翻译,无弃寸阴”。每天都自立课程进度,且用朱笔标注翻译进展记号,如果白天因事耽误,夜晚必加班补上,往往是三更才睡,五更复起,翻译不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玄奘晚年,为摆脱俗务干扰,曾一再上奏朝廷,请求住异地专务翻译,后经唐王批准迁往铜川玉华宫,住此四年,译出了《大般若经》600卷,至高宗麟德元年,他病故前几天,还着手翻译帙册浩繁的《大宝积经》,才译数行经文,突感体力不支,憾而辍笔,直至圆寂。

玄奘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九年里,共译出经典75部1335卷。多达1300万字。玄奘所译经论大小二乘、五科经典,将诸家宗派学说囊括其中,因其译本准确可靠,而他所依据的原印度梵本散失很多,故他的译本被视为“第二梵本”、“准梵本”,因而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开创了后代的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玄奘生前还应唐太宗的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17年旅途中经历的110个城邑和28个地区和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风情、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当时的目的是给太宗了解西域情况,作为实施对外政策的参考,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僧顶骨今何在

在大慈恩寺庄严的大遍觉堂的玄奘铜像前安奉着法师的顶骨舍利,但对舍利的真假历来争论不休。据说玄奘顶骨舍利如今在印度那烂陀寺、日本琦玉县的慈恩院和奈良市的药师寺、中国南京的灵谷寺和玄武湖山塔、成都净慈寺、西安大慈恩寺和台湾新竹的玄奘寺等九处地方供奉。那么,玄奘法师是慈恩寺的住持,他的墓塔怎么又会跑到兴教寺去呢兴教寺玄奘墓塔内法师的顶骨真的不存在了吗?慈恩寺大遍觉堂供奉的“玄奘顶骨舍利”从何而来?史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唐僧顶骨”难道真是一个千古之谜?

同类推荐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热门推荐
  • 净慈要语

    净慈要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梦浮生记

    仙梦浮生记

    北宋年间,灵界动荡,正道领袖之子云天长与妖族公主玉玲霜相恋生子之事外泄,世人哗然;万般无奈,云天长将女儿云芸送往凡间,请求师叔公孙玄照看,岂料遭人反叛,云芸失踪。废材张希凡苦苦背诵《三字经》两年而无法记住,某天外出放牧之时,意外捡到了一个瓷枕。从此,他那平静了十来年的小小人生,突地变得跌宕起伏起来。
  • 不恨英雄

    不恨英雄

    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浸淫于书画,以书画入武道,其瘦金剑法更是当时一绝,鲜有敌手。与宋接壤的金国,先礼后兵,送徽宗一幅书画,徽宗皇帝竟苦于参悟不透。偶然间,书画被盗,几经流转,机缘巧合下,落入了负气离家的路羽手中。
  • 尊神异能

    尊神异能

    本来在最高点的他,在那次大战中赢得了最后胜利,但是却没有想到最后的灾难,居然是在自己的原本星球,而为了拯救他的星球,放弃一切力量和生命,和他的星球一起重生,但重生后的他,修炼却是比别人慢,就如同普通人一样,而他能否重新回到最高点?就请看尊神异能!
  • 超级保安在都市

    超级保安在都市

    世界第一兵王段雨刺杀倭国长官吉霸独紫后,逃回神州安心当一个小保安。本想平平静静的生活,却怎料卷入一场轩然大波里。泱泱大国,神州有难,只有找齐七位绝世美女方可成为救世主。保安会武术,神都挡不住!
  • 时尚娇娇妻:总裁大大别逼我

    时尚娇娇妻:总裁大大别逼我

    家破人亡,她无奈只得委身于他;进入了他的世界之后,她才发现仰望另一个世界的男人,究竟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爱与纠缠,让他们最终放下了一切,拥抱彼此;亲人死亡的真相,最终叫她对这份爱放手,走上了时尚女达人的是巅峰;逆袭而归,女屌-丝变身白富美,强势报复;当一切水落石出之时,相互伤害过的爱人,还能爱得那么毫无保留么?
  • 我爱的是我们相爱

    我爱的是我们相爱

    三年前顾莫第一次认识安乐是听到安乐的声音,这个声音让顾莫全身沸腾终生不忘。三年后再见到安乐看到她把写好的字拿起给别人看的时候顾莫胸膛的肋骨和体内的一颗心疼到身体有些发抖。终于修成正果,结婚当天当着所有人的面顾莫说,“安乐,后半辈子的幸福安乐我定永远陪你创造。”怀胎十月安乐难产,顾莫气血攻心在产房外吐血晕倒,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安乐窗前说,“以后我们不生了,好不好,你是我的命。”“好。”安乐笑着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淘气丫头俏福晋

    淘气丫头俏福晋

    素来不信什么穿越小说的宋纾同学居然在18生日那天会到了清朝,当上了满族小姐,还遇到了帅哥王爷,又认识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