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12

第12章 养心殿与书房——新政治中心与皇家私塾(2)

多罗来中国之后,耶稣会曾派两位代表(白晋、沙国安)赴罗马向教皇请求采取调和政策。教皇则重申多罗的“南京宣言”与1704年的法令有同样的效力。1715年,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又颁布“自登基之日起”(the Bull Exilladie)的通谕,重申必须绝对遵守1704年的禁令,否则将受逐出教会的处罚。所有传教士必须宣誓服从。教廷决定再遣嘉乐主教(Carlo Ambrosius Mezzabarba)来华。

当嘉乐来华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在京耶稣会士慌忙乞援于康熙皇帝。康熙随即召见耶稣会士,密告以应付嘉乐的办法。

嘉乐于1720年12月(康熙五十九年)到北京,康熙皇帝对他非常冷淡。12月28日,康熙让李秉忠向嘉乐索取教皇的通谕,在通谕上作了批示:“西洋人等,无一人通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与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彼此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后来,嘉乐在宣布教皇谕旨时,附加了八条变通的办法:

一、准许教友家中供奉祖宗牌位;牌位上只许写先考、先妣姓名,两旁加注天主教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准许中国对于亡人的礼节;但是这些礼节应属非宗教性质的社会礼节。

三、准许非宗教性质的敬孔典礼。孔子牌位若不书写“灵位”等字,也可供奉,且准上香致敬。

四、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或亡人棺材前叩头。

五、准许在丧礼中焚香点烛,但应当声明不从流俗迷信。

六、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或亡人棺材前供陈果蔬,但应当声明只行社会礼节,不从流俗迷信。

七、准许新年和其他节日在改正的牌位前叩头。

八、准许在改正的牌位前焚香点烛,在墓前供陈果蔬。

这是对中国皇帝的让步。教廷使者表现出柔性政策,适时调整方略。但康熙皇帝仍不满意,传旨曰:“中国道理无穷,文义深奥,非尔等西洋人所可妄论。”

1721年3月,嘉乐离京,回欧复命。教皇发布命令给耶稣会,责备他们不能领导教友服从教皇的命令。

●慈安太后之死:难解的千古之谜

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之妻。她姓钮祜禄氏,原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后。她为人幽娴静淑,举止端庄,不善言辞,在众妃嫔中从不争宠,很得咸丰皇帝的尊重。1861年11月咸丰死后,她进封为慈安太后,地位在慈禧太后之上。

咸丰帝死后不久,慈禧与恭亲王奕讠斤定计,发动祺祥政变,处死了肃顺等人,夺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表面上,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以姐妹相称,共同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可是到了1881年4月8日,年仅45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在当时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桩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上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为是外间误传。后来噩耗证实,他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当事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法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

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

据《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咸丰去世后,慈安心中忐忑不安,竟然将密谕让慈禧看了。慈禧见后,非常害怕,小心翼翼,几乎无微不至地侍候慈安几年。慈安以为慈禧没有了异心,对她放松了警惕。

一天,慈安患病,吃了太医给的几剂药后,效果不甚好,就不再吃。说也奇怪,不几天也就痊愈了。此后的一日,慈禧左臂缠着帛布,慈安很是惊奇。慈禧说:“前些日子,我曾从胳膊上割下一片肉,放在太医的药剂中同煎,聊尽心耳。”慈安大为感动,说,想不到你竟是这么好的人,先皇帝为什么还要怀疑你呢?“遂取密谕面慈禧焚之”。

慈安万万想不到的是,她将密谕烧了以后,慈禧与过去相比,判若两人,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日渐放肆,语多不逊,事事专权,什么事也不与慈安商量。这时,慈安开始感到后悔,可是已经晚了。光绪七年(1881年)春夏间,京师忽传慈禧大病,不几天,闻死者乃是慈安,而慈禧却安然无恙。有人说,这是“慈禧命太医院以不对症之药致死”的,时年慈安45岁。另文廷工《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没有可靠的史实依据。究竟真相如何,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

书房:规格最高的私塾

上书房和南书房,是清代宫内极为重要的教育基地,它们不但传授知识,更为皇子们提供治国指南,有时候甚至还是网罗人才之所、官员升迁的跳板。

“上书房”是“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凡皇子年届六龄,即入书房读书,一般派满汉大学士一人或二三人为上书房总师傅,并设汉文师傅若干人,称为“谙达”的满蒙师傅若干人,均多以贵臣充任,又有内外谙达之分,内谙达负责教授满蒙文,外谙达教授骑射。总师傅有事则来,不必日日入值。师傅们轮流入值,与皇子皇孙们相见,仅以捧手为礼而不下跪。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各大节日放假一天,暑期上半课。

皇子皇孙们对师傅极为尊重,例如嘉庆帝的师傅朱文正(朱珪)入值上书房十余年,乾隆帝崩,嘉庆帝急召他入京,至京哭临,嘉庆帝执朱珪手哭失声。命值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加太子少保,赐宅第于故宫西华门外。后拜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工部。朱珪逝世,嘉庆帝亲往府上吊唁,由于朱家大门低矮,御车不能入,嘉庆帝便步入,并哭之深哀,特谥文正。这段师生情谊当时传为佳话。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乾隆帝偶查上书房师傅入值门单,发现自二月三十日至三月初六共七天里,所有师傅竟都没有到职,乾隆对这次师傅失职和皇子皇孙逃学行为极为愤怒,遂召集军机大臣询问,又将旷职师傅狠狠训斥一通,下令将两名满籍内阁学士革职,后来觉得不妥,又采取宽大处理,将两个革职的师傅先打四十大板,仍留上书房行走,以观后效。上书房师傅挨板子,清代历史仅此一次。

清人福格的笔记《听雨丛谈》卷十一中“上书房”一则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云:尚书房在乾清宫东南庑北向,皇子读书之所也。皇子年六岁,入学就傅。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员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又派一二员副之,谓之上书房行走。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望。每日皇子于卯初入学,未正二刻散学。散学后习步射,在圆明园五日一习马射。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皇子冲龄入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此反复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周而复始,不有间断,是非庶士之家所及也。每日功课,入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自卯正末刻读汉书,申初二刻散学。散学后晚食。每日一朝于上前及皇太后、皇后宫。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

上书房行走,实际上就是清朝时候皇子师傅的副手。清朝人喜欢用“行走”这词儿,大约就是供驱使的意思,例如提拔某人当大学士,让他在军机处当差,皇上的谕旨一般会这么说:着赐张三某某阁大学士,赏一品顶戴,在军机处行走。说白了,这“上书房行走”其实不是一个官职,只是说明这人在哪个单位上班。

南书房座落于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设,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

同类推荐
  • 崛起与没落

    崛起与没落

    “我们的崛起,他们的没落”。从21世纪回到了20世纪,从现实进入了虚拟,这个世界既陌生而又熟悉。“身为中国人,理当手执中国剑,头顶中国魂,脚踏中国龙,身缠中国之气节,力创中国之荣耀。”在那里,刘迪看见了这么一两行字。
  • 炒作的历史

    炒作的历史

    历史新说,时尚的后现代阅读,汪洋恣肆,纵横捭阖,换个视角看历史。“炒作”就是有意通过透露某种似是而非的绯闻或异常现象来吸引媒体报道,以使自身达到某种得名或获利的目的,属于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炒作常见于明星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专辑而使出的各种宣传手段。概括一下就是媒体用捏造、夸大、推测等非正常报道手段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报道。炒作的目的是制造噱头、吸引读者的关注,置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于脑后。我们的古人早就对这一手段烂熟于心、运用自如,只是当时不叫炒作而已。
  •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论曹操司马懿刘备诸葛亮的功过

    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证三国时期曹操司马懿刘诸葛亮等人的功过是非.
  • 诸葛瞻外传

    诸葛瞻外传

    诸葛亮作古了,他的儿子诸葛瞻在没有父亲荫蔽和做靠山的背景下,他凭着聪明智慧与勇气,当上了刘禅的女婿,掌控兵权,横扫三国,实现了他父亲没有来得及完成事业——成为一条龙的梦想。
  • 重生之铁血王爷

    重生之铁血王爷

    一次任务中,意外丧生的华夏龙组成员,穿越到不属于原来的历史帝国中去,在那里的身份是一位因智力不高而无法登入大宝的王子,因而被分封一地,打发去做了一个安乐王爷......
热门推荐
  • 一刀斩乾坤

    一刀斩乾坤

    各路神魔齐来又如何?我当抚刀安然。你强大到连天都压制不住你时,是否忘了我的存在?天地间的万物都为我而生,都为我而死,既然你出生在这里,那就逃不出这样的宿命!---------------------失去了挚爱,对他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那这一切是否能够挽回?直到他死去时,都不知道。老天似乎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原本死去的他,竟又活了过来!重生在二十年前一个叫林家的家族中。他要改变以前的种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挚爱!这一点,他必须办到!欢迎加群,群号码:515161207
  • 吞天宝鉴

    吞天宝鉴

    少年云驰遭受上天的诅咒,为了摆脱命运的安排,开始了与天争命的传奇人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粪土,按理当诛;大道无情,视众生为蝼蚁,论罪当伐!咒血燃烧,洗尽天地铅华;真情澎湃,武动世间风云。且看他如何崩碎不朽的棋局,屠灭永恒的主宰,将天地万道踩在脚下。
  • 浅夏叶落

    浅夏叶落

    12岁的夏楚歌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14岁的邵安烨,相同的爱好、开朗的性格很快赢得了夏楚歌的好感,却在夏楚歌最需要朋友的时候转身离去......是迫不得已还是故意如此?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
  •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本书内容详尽,它能使你循序渐进地获得极致的演讲效果。书里的方法源自对现代社会1000位顶尖演讲者的悉心研究,并且得到了数百位职业演讲家的亲身验证。你会了解到如何做才能持续地抓住听者的心。作者选用了许多真实的演讲案例,不仅浅显易懂,而且饶有兴味。它将使你的每一次登台都大放异彩。
  • 明朝大忽悠

    明朝大忽悠

    诸位看官,请看此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忠厚善良皆不沾边……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明朝从此不再只有苦力、悲催、特务和起义,因为有了个奇葩王孝棠,他英俊潇洒机敏过人,天赋异禀(穿越福利)勇往无前,他的人生格言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孝棠,大名府魏县人也,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也。吃出一个中原从此无饥民,喝出一个中华第一美酒林嫖出一个八大名妓赛天仙,赌出一个前程似锦如扶云坑出一个四夷臣服万国朝,蒙出一个皇权却被相权挠拐带多少妖娆美女把郎念,骗了多少江山留中华子孙。
  • 海洋的鱼

    海洋的鱼

    余春瑶爱了林晨三年,等了两年,爱有时候需要成全,即使余春瑶再爱林晨,林晨也不回来了。
  • 笑靥一刹

    笑靥一刹

    因一曲红颜,从此红颜难辨。众人所向往的琼楼玉宇,可知高处的不胜寒意?勾唇抹笑,迷了谁的眼?
  • 笑面狐狸的冰山上将

    笑面狐狸的冰山上将

    她是大名鼎鼎的“笑面狐”,他是将军的儿子;她是无比冷酷,只为钱财的第一杀手,他是视正义为己则的特种兵。但当两人碰到一起时,一切都乱套了!
  • 邪神界主

    邪神界主

    千万年前,天心大陆最后一个神境强者——邪神陨落,一身神级宝器流落人间。邪神之晶破碎,消散大千世界,寻找有缘之人,再造邪神!世间流传这样一则传说:神晶汇聚,召唤邪神,邪神加身,天下独尊!世间主宰,掌控生死;无上强者,毁天灭地——这是无数修者日思夜想的唯一信仰。邪神之晶现世,必将天下大乱,一片腥风血雨。出生大族的吴昊为何身负灭族之仇?他与邪神又有怎样大恩大恨?杀戮之中,吴昊如何走出自己的强者之路,成就神境之位?
  • 奥能传奇

    奥能传奇

    阿宝因偷入宗门禁地,却得到先祖留下的神器,但是被宗门长老发现,误认为阿宝偷入禁地图谋不轨,阿宝以死明志,跳下悬崖,来到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