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13

第13章 养心殿与书房——新政治中心与皇家私塾(3)

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皇帝即兴做诗、发表议论等皆记注。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与机务。因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故入值者位虽不显而备受敬重。

雍正朝成立军机处后,撰拟谕旨为军机大臣等专职,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与政务。有清一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迄今发现的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

“书房”本来是官宦人家读书学习的地方,但在清入关前,却把它当成儒臣在宫内值班、工作地点的专用语。玄烨沿用旧称,在紫禁城设了两个书房,即南书房和上书房。南书房供入值内廷的翰林官们以诗词、书画等供奉皇帝,而上书房则是皇子从师傅读书学习的地方。

南书房最初是康熙帝本人的书房。康熙十六年十月,儒臣开始在那里供职。它对于玄烨习文写字,读史论经,吸取前朝统治者的经验教训,接受汉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熏陶,起过颇为重要的作用。

玄烨本人早已在康熙九年开设日讲和经筵,每天都与担任讲官的翰林官往来。但这种接触只限于讲课之时,他觉得远不能满足自已对知识的渴求。

康熙十六年十月,玄烨向内阁大学士提出:“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付。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内城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清实录》)

当时仅选择了两人,一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张英;一是流落在京的浙江穷书生高士奇,由内务府在西安门内给他们找了两所空房做住宅,每天到宫中南书房入值。此后,玄烨又不断在南书房增设大臣。南书房成了与玄烨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

南书房不是一个行政机构,一切供应,如笔墨纸砚、太监勤杂等均出自内务府。入值官员每天辰时在皇宫侍卫的伴送下到南书房上班,戌时才下班离宫。在南书房供职的大臣不另设职衔,仍称原职。

张英入值前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入值后称“侍讲学士支正四品俸张英”。如果入值官员非翰林出身,入值后便看情况赐给官衔。布衣出身的高士奇,到南书房后赐予中书舍人的官衔,被称为“内阁撰文中书舍人支正六品俸高士奇”。一般统称他们为“南书房行走”。还有一些大臣,如李光地等,虽不是南书房的正式官员,但因与皇帝关系密切,也常出入南书房。

在南书房供职的大臣,任务离不开文墨。最早入值南书房的高士奇曾说:“余自康熙丁巳叨尘侍从,日值大内南书房,寒暑无问,将十有三年。日惟探讨载籍,与笔砚为伍。”(《天禄识余》)

南书房初成立时,玄烨刚学作诗,兴趣很浓,不但命张英、高士奇二人写诗进呈,还常召王士稹、陈廷敬等侍读学士进内廷赋诗。有时天晚了,就把他们留在南书房,摆御宴以赏赐。在赋诗作文这些事情上,他自知不如张、高等人,因此,同词臣们的关系还较平等。康熙十七年八月,玄烨命张英、高士奇及讲官陈廷敬、王士稹、叶方霭到南书房读阅自己的诗集,并且提出要求:“朕万机之暇,偶有吟咏,未能深造古人。因尔等在内编纂,屡次请观,故出以示尔等。中有宜改定处,明言之,毋隐。”(《起居注档》)玄烨的诗并不高明,更何况他还在初学。不过品位卑下的词臣却不敢非议,照例要说一番“千古帝王所不及”的恭维话。至高无上的皇帝地位,使他难以听到大臣们的真心话。

当时刊印御制诗文集,或内廷要编纂什么书籍,编辑和校对的任务就落在南书房官员身上。如康熙十七年南书房奉命为玄烨编辑御札;康熙五十五年,苏州织造李煦承办刊刻御制诗三集,但修改、校对和粘签的工作,却由南书房负责。每当年节,康熙帝要向大臣赐字,内容多是福寿、嘉祉,松鹤、松寿等吉祥字句,也常由南书房官员代笔。

康熙朝后,一些文人在自己的随笔中记有南书房还担负着草拟谕旨的重任(见《檐曝杂记》、《啸亭续录》、《养吉斋丛录》、《恩福堂笔记》等)。但是从康熙年间的起居注档看,情形却并非如此。

就在张英、高士奇正式供奉南书房的第二个月,康熙下了一道上谕,明确指示“张英、高士奇,选伊等在内供奉,当谨慎勤劳,后必优用,勿得干预外事。伊等俱系读书之人,此等缘由虽然明知,着仍恪遵朕谕行”(《起居注档》)。张英、陈廷敬、王士稹等人在到南书房供职前都曾担任起居注官,他们对国政大事虽不起多大作用,却是直接介入政事,入值南书房后,就再也不担任起居注官了。而与玄烨面商国务,请旨草拟谕旨的,是内阁大学士和学士一类官员,并不是南书房行走。《起居注档》上几乎每天都有“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官员面奏政事毕,部院官员出,内阁大学士、学士捧折本面奏请旨”的记载。有时玄烨患病,无法御门听政,也不召近在内廷的南书房官员商议政事,却要“召内阁大学士、学士至懋勤殿,面商折本”(《起居注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为康熙草拟谕旨的,是内阁大学士,而非南书房官员。

但是,南书房官员也不是绝对不干预政事。曾在南书房供职的侍读学士王鸿绪说过:“先年承旨,密缮小折于皇上巡幸之时,亲诣雨书房,交与管理宫报首领,从内密达御前。俟宫报回日,臣亲诣领出。此时圣驾在外,南书房绝无人到,极为隐秘。今重奉密令,似宜照先行走,交与首领,慎密收发,庶免他虞”(《王鸿绪密缮小折》)。

王鸿绪奉旨向康熙帝奏交密折,想来其他南书房官员也可能做类似的事情。然而这种向皇帝奏交密折同前面所说的为皇帝草拟谕旨,无论形式上或实质上,都完全不同。草拟谕旨是当时最重要的机密工作,参加草拟的大臣必须直接介入政务,而提交密折,不过是大臣就自已的见闻密奏皇帝而已,其密奏事情的本身并非都是机密。应该说,这是大臣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的。

玄烨与南书房官员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他常“与诸文士赏花钓鱼,剖析经义,无异同堂师友”(《啸亭续录》)。康熙十七年三月,五台山向宫中进贡了一种“天花蘑菇”,玄烨认为蘑菇“鲜馨罕有,可称佳味”,派人送到南书房,特让正在那里编辑御札的张英等人尝鲜,“使知名山风土”(《起居注档》)。李光地病了,玄烨关怀备至,不但赐他熏细鳞鱼、鲜鹿肉条,而且还特让李光地的家人每天到宫中取饮玉泉水,滋补肠胃。张英的父亲病故,张英请假回乡奔丧,玄烨特赐他白银五百两料理丧事。至于赏赐诸臣御用瓜果酒菜,更是寻常之事。玄烨本人常到南书房看大臣赋诗作画,他高兴起来,也挥毫命笔,赏赐诸臣。

南书房的官员主要来自翰林院。当时的翰林官大都是科举出身才学出众的文人,同时,入值南书房的官员一般还都要经当朝名士的举荐。但玄烨仍不放心,还要亲自考察他们的才学。清初鼎鼎大名的诗人、侍讲学士王士稹,侍读学士陈廷敬,都是被玄烨召到懋勤殿,当场赋诗,又受到皇帝的赞赏后进入南书房的。康熙二十四年,玄烨又对翰林院、詹事府诸臣进行了一次考试。有一位日讲起居注官在这次考试中获第一名,玄烨才把他选人南书房。康熙三十三年,玄烨又下令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每天选派四名官员,轮流入值南书房,以便他从中挑选。

玄烨选择南书房官员的主要标准也可概括为德、才两项,当然他是要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德和才。对他们的职务、门第,倒不大放在眼里。如最早入值南书房的流落京城的穷书生高士奇,因大学士明珠的举荐,说他写得一笔好字,便被破格选入南书房;南书房官员戴梓,原来也是个布衣,通天文算法,又能诗能文。他发明的连珠火铳法,在平三藩时起过很大的作用。他亦被破格选入南书房。至于颇有影响的朱彝尊,更是有名的“四布衣”之一,在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时初露头角。当时朝野舆论攻击他为“野翰林”,但玄烨认为朱彝尊兼诗、文、考据之长,还是将他选入南书房。

最能说明玄烨注重南书房官员才华的例子,是方苞的入值。方苞本是震惊全国的《南山集》案中的一名要犯,因为《南山集》作序,被关进死囚牢。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玄烨听李光地说,方苞的古文超群拔类,便赦免了方苞的罪行,又命人把他带到畅春园,撰写《湖南洞苗归化碑文》、《黄钟为万事根本论》等。玄烨阅后十分满意,竟说方苞的文赋“即翰林中老辈兼旬就之不能过也”(《望溪全集》)。从此,方苞就由一个罪犯一跃而成为南书房的官员。

南书房的官员对玄烨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玄烨评价他们“所纂讲义典确精详,深裨治理”(《笃素堂全集》)。在南书房任职十三年的高士奇,是玄烨跨进学海的引路人。他曾对侍从说:“朕初读书,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清史稿》)玄烨自幼喜爱书法,认为万机之暇挥毫练笔是帝王应有的修养。他将擅长书法的起居注官沈荃召到南书房,指导自己练字。沈荃死后,玄烨很怀念他,对李光地说:“朕初学书,宗敬父荃指陈得失。至今作字,未尝不思其勤也。”(《清史稿》)在沈荃的指导下,玄烨临了许多名帖。后来,他命御书处将这些帖专门刊刻了《懋勤殿法帖》。

康熙朝以后,词臣入值南书房就成为清朝的定例,“宠眷不衰,为木大储材之要地”(《啸亭续录》)。

同类推荐
  • 苍穹有日

    苍穹有日

    和亲的产物,让朱抱墟一出生就明白了政治。重生的心机,给予他的不只是一部《九阳》外加乾坤大挪移的奥秘。草原的恶劣,磨练的不仅仅是他的翅膀,悄然挂起的飓风,吹皱的却是整个中原大地。苍穹有日,天下大明。
  • 月下白衣

    月下白衣

    满月下,他是令世界警察头疼的国际大盗——怪盗基德。白日里,他是阳光下耀眼的高中生少年魔术师——黑羽快斗。他的倔强让人心疼,他的笑容令人心安。他一步步接近真相,付出的是他的真心。时隔八年,再次相逢,有的只是苦涩。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他选择的是不归之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出于满月,逝于满月……
  • 逆取江山

    逆取江山

    上一世因擅于掌控人心与设置圈套而闻名的高智商罪犯赵进,从未想过自己死后竟会穿越到一个犹如桃花源一般的恬静村落中。没有追杀自己的国家机器,没有勾心斗角的人渣同行。这里只有平淡充实的生活与无边的亲情。这样的生活对于赵进来说,实在是不亚于天堂。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短暂的平静过后,一场争夺皇位的宫廷政变,立时将这个偏远的小村落卷入血雨腥风之中。突来的变故让赵进意识到,这样的乱世终究不可能让他这样的人安稳地做这池中之物。江山逆取之方可顺守。既然你们无法给我想要的生活,那我索性就先取下这令你们为之疯狂的江山!(PS1:本书的参考两汉时期的大背景进行架空)(PS2:五组内签,请放心收藏)
  • 大汉忠魂

    大汉忠魂

    这是一篇中国古代版的拯救大兵耿恭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影视剧。
  •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造像:敦煌文化传奇

    本书主要介绍了敦煌文化的历史,展示敦煌遗址的风采及内涵,重点介绍敦煌遗址的保护与研究现状。本书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敦煌文化遗产,带动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以及激发社会公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我为红颜欲屠神

    我为红颜欲屠神

    “没有你,我做神仙又有什么意思?做魔王又有什么用呢?”一个长发飘飘长相帅气的中年人看着怀里的女人道。“傻瓜傻瓜,你就是个大傻瓜”女人一身彩衣,面容苍白,捂着嘴哭道。“我答应你,在天庭愿作比翼鸟,在魔界愿做连理枝,永不分离!”男子,含情脉脉的说道。就这样慢慢落下了深渊。
  • 倾尽天下:傀儡王妃

    倾尽天下:傀儡王妃

    她的身世是个谜,没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谁。被他变成傀儡,从此替他赴汤蹈火。终有一天,冰冷的心渐渐融化,却发现了惊天的秘密“夜郡,今生我就算不要我这条命,我也要让你死!”
  • 查理九世之血童之心

    查理九世之血童之心

    传说,血童有天真无邪的外表,传说,他们吸着人血“长大”……血童没有心,没有泪,可是却有一件名为血童之心的秘境珍宝等着小伙伴们寻找……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爱了不该爱的人

    爱了不该爱的人

    诸航看着已经消失的身影动了动嘴说道:“你幸福了我离开你不快乐我陪你。”
  • 风响起

    风响起

    珠串在佛陀手中蹉跎了岁月,故事在岁月中磨灭了枯燥。流年的穹顶之下,你我守望在彼此的弯曲心肠的出口,等候着一段情缘不在风蚀在仓皇失措的悲凉中。
  • 细水流年缓缓爱

    细水流年缓缓爱

    前面当然就是不变的培养感情,中间来段插曲,后面是日常温馨生活的点滴。(我看太多曲折的经历了,想写个温馨故事。注:作者是新手,第一次尝试,文笔不好请谅解。不过我会努力的*^_^*)
  • 双面猎犬

    双面猎犬

    《双面猎犬》里面讲了猎犬洛嘎和母豺达维娅共同患难后结成一家,朝夕相处。可洛嘎忘恩负义,被达维娅推进怒江而死。达维娅回到豺群,生下白眉儿便死去。白眉儿被-迫做了苦豺,地位低下,可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活了下去,后来成为村长阿蛮星优秀的猎犬。
  • 无名至尊

    无名至尊

    【火爆新书】持剑少年,携手美人,勇闯八国。我要屹立,万山之巅,伸手触摸彩虹,挥手指点苍穹。(上推荐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个收藏点个推荐!感谢与大家相遇相识在小说的世界里。)
  •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孔子的一生,坎坷而伟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刻画出孔子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