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11

第11章 养心殿与书房——新政治中心与皇家私塾(1)

因为一场政治变故,养心殿取代了乾清宫的中心地位,成为治国方略的策源地;而上书房和南书房,则为其提供了一批后备人才。它们是故宫的真正核心,也是清代政治的中枢神经。

养心殿:后来居上的核心区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间建造,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重修。

顺治时皇帝住在养心殿,并死于养心殿,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康熙驾崩之后,雍正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在养心殿为康熙守孝,孝期满后,也就顺理成章地移居于此。从此,养心殿成为清代的政治中心。乾隆时,对养心殿大加装饰和改建。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处理政务的活动及寝宫均在此处。

正厅设有宝座、御案。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升迁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这种仪式叫“引见”。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接见过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皇表章,并赐给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

养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

乾清宫前西出月华门,为东一长街,门正对面为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进门正对面为黄色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东西横长的院落,院内西侧、东南、东北墙根下为连檐通脊的廊房共34间。建于乾隆15年,为太监的值房。

南面正中为养心门,南向。歇山琉璃门楼,进门为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可开启,但是平时不开只有皇帝进出养心殿的时候才开。绕过照壁是养心殿的正殿,也是第二进院落,南北长63米余,东西宽近80米,面积5000平方米。整个院落分前院(养心殿前殿)和后院(后寝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正殿面阔7间(36米),进深3间(12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间和西次间、西梢间前出卷棚悬山顶抱厦,正中三间为一敞间,正中偏后设楠木宝座和屏风。北墙正间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东西次间悬乾隆御制文匾。屏风后又两垂帘小门,曰恬澈、曰安敦。北墙设书隔,东西按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向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是清末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每当召见大臣,策划军机要政之时,小皇帝坐于前座,慈禧和慈安坐于后座,两座之间挂一黄色纱帘,一切决策由帘后慈禧作出。慈禧在“垂帘听政”的名义下,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

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一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此室有仙楼,原为供佛处。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春晖”。

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前殿东配殿,明建,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初名为“覆仁斋”。明间开门,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配殿规制同东配殿,初名“一德轩”。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

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正间额曰“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名“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前来养心殿时临时坐卧休息之处。皇后主管后宫,但不得干预皇帝的私生活。

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名“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是妃子被召幸御陪宿时的临时歇息之所。因为后妃们在宫中都有各自的住处,没有皇帝的旨意,是不得轻易来此的。

东西耳房外有东西向的围房,6间前出廊。北接小房2间,与前殿东西配殿后围房相连。为妃嫔等待侍寝时的临时用房。

现在西殿的南窗下,还保留有当年的木板围墙,是防备有人偷听和偷看而设的。

●移居养心殿的幕后故事

乾清宫是后宫正殿,皇帝居住符合典制。但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改养心殿为寝宫呢?

关于雍正胤禛继位,民间流传有许多说法。其中最为著名是改写遗诏。其实稍一分析,这种传说是站不住脚的,清朝的遗诏是用满文写的,改写一事实在不大可能。但暗害一说却不能完全排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康熙病危,十三日丑时(1:00—3:00为丑时)急令在天坛代其祭天的皇四子胤禛回宫,继而又召见皇八子、皇十二子等人。寅时(3:00—5:00)宣布胤禛继承皇位,此时,胤禛虽未能赶到,但应该很快便得知遗诏的内容了。巳时(9:00—11:00)胤禛来到康熙身边。申时(15:00—17:00),康熙去世。

从寅时宣布继位诏书到申时去世,相隔十几个小时,胤禛必定是度日如年,因为康熙死得越慢,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多。胤禛放毒的时间和心理条件都具备。但事实究竟如何,胤禛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胤禛不在此处为其父守灵,而改在养心殿守孝,以后又以养心殿为寝宫,这些举动都不合典制。胤禛还远离其祖父顺治、父亲康熙所建的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西陵,似乎是心虚。不论怎样,从此以后,乾清宫和养心殿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乾清宫依然是名义上的后宫正殿,但养心殿则是实际上的政治中心。二者一升一降,而这种升降又和建筑安全性、实用性与礼仪性毫不相干,从雍正的性格来说,他又不是异想天开任意妄为的人,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有意避开父亲康熙曾经朝夕居住的寝宫,而他之所以要避开的原因,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因为篡位了。

虽然雍正帝位的继承或许让人疑虑,但他却创建了秘密建储制。我国历代王朝皇位的继承者,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制度,预先公开册立皇太子,以备继承皇位。一般皆以长子为继承者,如无子则兄终弟继。康熙为建储事伤透了脑筋,皇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其他皇子们又分成几派展开激烈斗争,势如水火。或许康熙已意识到公开立储弊病太多。雍正即位后,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争夺皇位时的亲身体会,始创了秘密立储制度。将一份亲书的继位书当众装入匣中,搁置在乾清宫正殿悬挂的“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随身携带,明令死后才可取出,两份相对无误便可生效。从此,“正大光明”匾便成了让皇子们仰视和惦念的地方了。

●养心殿侍寝的内情

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中有对后妃侍寝制度的详细说明,总结一下,基本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其一,东西六宫不分等级都是住后妃的,明朝皇后住坤宁宫,所以叫中宫。清朝的皇后,只有经过大婚,才在坤宁宫住三天,三天后,在东西六宫指定一个宫,不像明朝那样永远住坤宁宫,清朝皇后住的本宫是她自己居住的地点。没经过大婚的皇后,一辈子都不能住在坤宁宫里。

其二,皇后除住本宫外,还有一个经常的住所,比如在圆明园总住“天地一家春”,在宫里皇后总住在养心殿的东院。养心殿是共字殿建筑,后面共字的东院光绪年间称“体顺堂”,原来叫“绥履殿”,体顺堂是皇后常住的地方。光绪的皇后就住在那里,皇上斋戒的时候她就回本宫钟粹宫,皇后和皇帝吃饭的时候也就在体顺堂。

其三,别的妃嫔的待遇就不同了。在皇帝吃饭时递绿头签。妃嫔晚上到燕喜堂等候传唤,皇上叫某妃就把桌上的某妃的绿头签翻过,内殿首领就叫某妃,某妃就陪着吃晚饭,晚上共同生活,其余“叫散”,未被传唤的妃嫔等于下班回去了,就是这种形式。从前传说妃和皇帝睡觉脱了衣服拿被子裹上扛着进去,纯粹是胡说。

●军机处——养心殿的“外脑”

军机处是中央的决策机关,是清朝雍正皇帝建立的机构。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不久,就设立了这个机构。当时清朝正在对西北发兵征战,雍正皇帝为了及时地了解战况,指定战术决策,便建立了军机处。后来这一机构在强化中央集权方面成为清代皇帝最得力的工具。在军机处任职的称为“军机大臣”,其僚属称为“军机章京”。

养心殿里的激战

养心殿作为政治中枢,承载着超乎想象的压力,因此,这里最容易受到关注,也最容易爆发危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若干决策,干扰中国发展的偶然事件,多多少少都和这座寝宫有些关系。

●“礼仪之争”与禁教令

前面提到过,养心殿曾经是康熙皇帝接见罗马教皇特使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教皇要派特使来中国?特使与康熙之间有过怎样的接触?康熙限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又和特使之行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件事的梗概基本是这样的:公元1704年,罗马教廷声称中国教徒祭祖、祭天、祭孔的做法为异端行为,必须予以禁止。接着,教皇派特使到中国任意张贴所谓禁止异端的教皇“谕旨”,下令所有的中国教徒放弃对祖先,上天和孔子的崇拜。对此,康熙采取断然措施,下令将教皇特使多罗驱逐,一面颁布上谕,严格规定,只有保证在中国定居永不回国,并遵循利玛窦以来定下的原则,保证中国教徒有祭祖、祭孔、祭天的自由,并经内务府发给执照的外国传教士,方可在中国传教。1720年,当罗马教皇再次派特使来中国坚持无理要求时,康熙再次下令将特使驱逐出境。罗马教廷干涉中国内政的事件,引起了康熙对西方殖民者的注意,他朦胧意识到“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因此,到了康熙晚年,对西方传教活动一直采取抵制态度。

而这个冲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代。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觉得儒家文化是传教的重要阻碍,于是他们进行了变通,宣称信教者可以保留儒家礼仪信条,不必完全按照基督教的教义进行皈依。这本来是一种高明的办法,但是却被教廷的强硬派所反对。

1704年11月20日,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发出“禁约”,规定:

一、西洋地方称呼天地万物之主用“斗斯”(Deus)二字,此二字在中国用不成话,所以在中国之西洋人,并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经日久。从今以后,既不许用“天”字,亦不许用“上帝”字眼,只称呼天地万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悬挂,即不必悬挂,若已曾悬挂在天主堂内,即当取下,不许悬挂。

二、春秋二季,祭孔子并祭祖宗之大礼,凡入教之人,不许做主祭、助祭之事,连入教之人,并不许在此处站立,因为此与异端相同。

三、凡入天主教之官员或进士、举人、生员等,于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许入孔子庙行礼。或有新上任之官,并新得进士,新得举人生员者,亦俱不许入孔庙行礼。(注意,这里只涉及入教的进士、举人。)

四、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入祠堂行一切之礼。

五、凡入天主教之人,或在家里,或在坟上,或逢吊丧之事,俱不许行礼。或本教与别教之人,若相会时,亦不许行此礼。因为还是异端之事。凡入天主教之人,或说我并不曾行异端之事,我不过要报本的意思,我不求福,亦不求免祸,虽有如此说话者亦不可。

六、凡遇别教之人行此礼之时,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讲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边站立,还使得。(既入天主教,就得遵守天主教“礼仪”,此乃天经地义。)

七、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依中国规矩留牌位在家,因有“灵位神主”等字眼,又指牌位上有灵魂。要立牌位,只许写亡人名字。再者,牌位作法,若无异端之事,如此留在家里可也,但牌位旁边应写天主教孝敬父母之道理。

同时,教廷还派意大利人多罗(Charles Maillard de Towrnon)主教带着这道禁约到中国。多罗于1705年4月到广州,12月4日到北京。他到北京,表面上受欢迎,实际上暗中受到监视。

萧若瑟说:“至康熙年间,各省传教神父,争执益力,纷纷上书于罗马教皇,求察明断决,以息群喙。历任教皇,以神父所言不同迟疑不决者久之。至一千七百零四年教皇格勒孟第十一,又详细考核,知以上诸礼,难免异端臭味,不合圣教之至圣。遂不复迟疑,即出谕禁绝。”这个评价很中肯。

广东的耶稣会士察知多罗此行的目的,暗中联络在京的耶稣会士,密商对策,劝多罗不要以教皇“特使”身份见康熙。所以,多罗见康熙,关于衔命来华发布禁令之事,只字不提。

1706年康熙第二次接见,向多罗谈了关于中国祭祖的意义,并云:中国两千年来,奉行孔学之道,传教士入传中国,常受中国“保护”。若是反对敬孔祀祖,传教士便“休想留在中国”。他又说,中国人古来所敬拜的天和基督教的神是二而一的,中国拜孔祀祖与基督教义并不冲突,基督教之《圣经》,可与中国经书相通。

多罗不敢正面回答,答应引荐被称为“中国通”的主教阎当。阎当只会说福建话,不会讲官话,康熙就说他:“愚不识字,擅敢妄议中国之道!”

多罗不得已于1706年8月离开北京,到达南京。康熙皇帝则在1706年12月通令在中国的传教士必须向朝廷领取“居留证”,并声明遵守利玛窦的规矩,否则驱逐出境。

1707年2月,多罗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并加上自己的解释,谴责使用“上帝”和“天”的称呼以及用牌位表示阴灵的做法,宣布对违者处以绝罚。康熙闻之大怒,将多罗遣送到澳门。在澳门,多罗被葡萄牙人所困,于1710年6月8日病故。

多罗被囚澳门将近三年,被教皇任命为枢机主教。多罗虽身处逆境,仍愿意与中国朝廷修好,立即将教皇恩命奏闻中国朝廷,又向清朝政府推荐随员潘如(精通天文历算)、德里格(精通音律之学)、马国贤(长于绘画),“乞赐简用”。三人遵多罗之命进京,并领取印票(印票上写有姓名、年龄、某国、某会,“永不复回”等字样)。

同类推荐
  • 鬼才传

    鬼才传

    何为鬼才?逆天而行,无情,无义,亦无心!
  • 唐末枪魁

    唐末枪魁

    彷徨无助,困扰迷惑的时候,唤起心中的那位英雄吧。一起快意恩仇,扫清寰宇,还心灵一块净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左手亮银枪,腰系无尘剑,跨下白龙马,一身玄盔亮甲,旷古未有的骁骑骑兵银枪队,绝世神兵,兵法阵战,大战唐朝大军、沙陀骑兵……。这是一个渺小伴着伟大,英雄伴着美女,邪恶伴着正义,野兽伴着驯兽人的时代。在这乱世当中,且看我们的英雄如何作为。斟杯美酒,带上笑声,一起看唐末枪魁舞河山。……世道混乱,被人逼得活不下去了,怎么办?反!第一猛将李存孝追着我打,怎么办?战!有外国人欺负咱们,怎么办?干!有美女真心真意喜欢我,怎么办?娶!有人封我大官怎么办?做!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怎么办?我的个乖乖,还不赶快回家,在这丢人现眼啊……。
  • 斩元

    斩元

    怒斩元将,他一战成名!命运因此多彩变幻!有人要救他,有人要杀他!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为兄弟,他独闯连营,枪挑寇首!为情爱,他直面千军万马,换得红颜一笑!银枪在手,乱世化清平,杀出华夏盛世万邦臣服!脚踏战火,血性真男儿,敢叫历史车轮疯狂倒转!
  • 倚战止戈

    倚战止戈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啊呸,从此恩怨两难清。在老兵油子中浸淫多年的军事学院高材生韩扬,本打算毕业后大展拳脚,不料却倒在了实战演习的最后一课上......看醒来后的韩扬,如在这陌生的朝代立足...
  • 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东乡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是在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重视下,由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搜集、整理、出版的系列丛书。本丛书依照突出优势、由近及远的原则,收入不同文种、下同版本的民族古籍、文献资料和译本,也适当辑录一些氏族古籍研究的优秀成果;本丛书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艺术、天文、历法、地理、医药、民俗、文物等学科。
热门推荐
  • 小激励大成果

    小激励大成果

    为什么我给的那么多,我的员工还要走?这句话是很多管理者的心声。然而,你真的懂激励吗?每次都发一笔钱了事,小事不需要赞美……你的激励方案也许有很多你并未在意地方恰恰是员工的“雷区”。本期将告诉你如何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正确选择激励员工的方法,让员工的工作更有成效。
  • 阴阳鬼獬传

    阴阳鬼獬传

    前生,他只手遮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生,平凡的他靠着一块具有五行之力的玉,练秘法,修阴阳,展开了一段除魔卫道的传奇.......
  • 萌宝来袭,痴情总裁的傲娇甜心

    萌宝来袭,痴情总裁的傲娇甜心

    六年前,她因男友的背叛而毅然离开,六年后,她带着天才萌宝潇洒归来,这次的她,没了先前的羞涩,更多了一分成熟,她只是单纯的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天才萌宝而已,可谁知顶头上司是当年的大灰狼,面对他的刁难,她小心应对,怎耐,一个腹黑,一个妖孽,各自步步为营,最终对方都只是彼此的囊中物罢了,还有萌宝在从中作梗,看来,他们都逃不开彼此的魔爪了,那又看他们如何追爱了。
  • 殇残陌夏

    殇残陌夏

    高中时期懵懵懂懂的友谊到大学难舍难分的爱情!对夏天的喜爱,也是对恋人的喜爱!
  • 炎锤

    炎锤

    外来虫族降临新大陆,人族被从世界霸主的王位上赶下,沦为难民。虫族大军向前推进,人族无能为力,只能不停后退。而我们猪脚就是一个自幼就想当一个铁匠的没理想的家伙,但他却不知道,他身在人族,肩负了更大的使命,一切,都因他觉醒了天眼而改变!且看主角如何以一柄大锤改变世界的秩序!!!
  • 时光不问姓名

    时光不问姓名

    【全本免费】苏可依最爱的亲人相继去世,曾经的朋友也不知下落,而她的监护人也换成了抛弃她们母女的有钱爸爸。她住进一个完全陌生的家,继母不像她想象中的难以相处。她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__苏雪漫。外表乖巧可人,实则是个善变的人,城府极深的她处处与姐姐作对,母亲和父亲的态度在她的眼里渐渐被嫉妒所扭曲,不可理喻地把父亲逐渐冷落她的原因归咎于无心计较的苏可依。苏雪漫的青梅竹马林子翼从国外回来,进一步恶化了她们姐妹的关系……【萤火之光宛如她,天暗下来,她就是光。】
  • 墨玉天下:彼岸花开

    墨玉天下:彼岸花开

    千次的回眸、擦肩、相逢、相识、相知,佛语都一一成了现实,于是她平静的开,平静的落,平静的等待千年之后的爱……她,21世纪的隐世势力玉华宫的少宫主,绝世无双她,凤兮大陆的废材小姐,女扮男装,受家人宠爱当她成为了她,这凤兮大陆是否会起波澜?他,神秘莫测的魔帝,实力强大,腹黑强势当风华绝代的她遇上强势腹黑的他,又会有怎样的火花擦出呢?
  • 爱在人生见鬼时

    爱在人生见鬼时

    我知道这是真的,当我闭上眼睡觉的时候,总有个影子在看我。凌晨三点,我睁开了眼睛……后来,我甚至开始怀念这种恐怖的感觉,怀念那些生活中有鬼的日子。多年以后,我也渐渐明白。记忆早就在多年以前已经停止,再也没有出现过新的记忆。
  • 我是活体解剖官

    我是活体解剖官

    一般人都认为器官移植只有在死人身上进行,而实际上,为了保持器官的鲜活性,更多的是活体解剖……
  • 厉真

    厉真

    本来于修仙无缘的平凡小子,有一天终于极其意外的等来了这个机会,得到一个衰微修仙门派的垂青。本来资质平庸的他,怎样一步一步的走上修仙这条崎岖坎坷的道路,竟而傲视整个大陆?那么,请看《厉真》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