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2年3月,曾国荃部离开安庆东下,拉开进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军在敌人的全面进攻下节节败退。5月,湘军攻占当涂、芜湖、板桥、秣陵关、大胜关、三汊河。5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师进泊南京城河口,曾国荃部直逼雨花台,曾贞干也率军赶到。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湘军迅速进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于是一日三诏催促李秀成从上海前线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进攻上海,退回苏州,派一部分兵力赶回天京加强防务,自己则仍留苏州。
1862年7月,天京外围形势更加严重。7月11日,西南屏障宁国府被敌攻破。杨辅清、洪仁从皖南回援天京,夜袭湘军,也被湘军击退。8月6日,洪秀全严诏催逼李秀成赶快回援。9月14日,李秀成由苏州出发,督率十三王,领兵十余万,在东坝会齐,回援天京。
天京合围
10月13日,天京外围的攻守战开始。李秀成率军与天京城内守军配合,对湘军发起猛攻。湘军坚壁固守。11月3日,太平军集中力量攻湘军东路,轰塌曾国荃雨花台营附近的湘军营墙两处。湘军拼命抵抗,太平军往返冲杀五六次,未能突破湘军防线。太平军又用地道向敌进攻,敌人以挖对挖,每挖通一处地道,或熏以毒烟,或灌以秽水,或以木桩堵洞口,使太平军的地道连连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军营月余不下,只得下令撤围。李世率部退秣陵关,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十三王回援天京的作战完全失败。
天京解围战失败后,李秀成被“严责革爵”。不久,洪秀全责令他领兵渡江,西袭皖北,企图调动天京围敌。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军数万人从天京下关渡江,占含山、巢县、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队渡江,并于3月占浦口,4月占江浦。
进入皖北后,受到湘军节节抵御,屡攻不克。进至六安后,正值青黄不接,粮食奇缺,加之敌人防堵甚严,李秀成遂放弃原定进军计划,于5月19日撤六安之围,折往寿州,随即东返。这时,围困天京的湘军已增至3万余人,并于6月13日占领了聚宝门外各石垒。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袱洲南渡抵京。
南渡过程中被湘军炮火打死和因饥饿而死者甚众,渡至南岸进入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不到1.5万人。6月25日,湘军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袱洲,太平军又损失2万余人。至此,长江北岸完全为清军占领。太平军实力则进一步削弱,天京解围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与此同时,苏浙战场也在淮军、洋枪队、左宗棠部湘军的进攻下趋于瓦解。湘军于1863年6月底攻破九袱洲,控制了长江北岸后,鲍超部南渡,扎营神策门(今中央门)外沿江一带。9月,曾国荃部攻占天京城东南的上方桥和城西南的江东桥,11月上旬又连续攻占了城东南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以及秣陵关、中和桥,太平军在紫金山西南的要点全部失守。
11月25日,曾国荃进驻城东孝陵卫。这时,湘军已攻陷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据点,天京城只有太平门、神策门尚与外界相通。外援断绝。李秀成于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议,鉴于湘军壕深垒固,围困甚严,天京又内无粮草,外援难至,不如让城别走,遭到洪秀全拒绝。这样,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最后一线希望丧失了。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
内城鏖战
曾国荃部合围南京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抵抗。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说自杀),终年50岁。此后,天京人心愈加不稳。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
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
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还击,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地面部队夺取了水西、旱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将士护送,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成湘军从山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
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李秀成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年仅41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一部分****,十余万人没有一个投降。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天京保卫战历时三年,调动使用兵力数十万而终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战略上说,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奉行消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必然结果。
天京被围时,洪秀全虽然提出过西袭皖北的计划,但李秀成执行不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还是困守孤城,等到湘军完成合围时,洪秀全仍然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致使错过了撤出天京以图再举的最后机会。从作战指挥上看,前敌诸将协同不够,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仍然是各行其是。所有这些都和太平天国后期政治日趋保守和腐败息息相关,最后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浪漫”屈服于“大炮”
德军攻陷巴黎
二战时候的德国军队,是欧洲人的梦魇。他们在希特勒的操纵之下,凭借其非凡的武力,闪电般地转战各个战场,在仅用了1个月就击溃波兰之后,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对准了法国,此时的法国战略意义极其重要。当时,德军夹在英法和苏联之间,法国成为英国的战略缓冲地带,如果英法联合,苏联很可能从背后给德国致命的一击,双线作战的局面不是希特勒想要看到的,占领法国,成为当务之急。
几易攻略
1939年德国征服波兰后,希特勒便开始考虑进攻西欧。10月9****在给德国陆军将领的一个指令中,阐明了他之所以坚信进攻西欧是德国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担心和苏联签订的条约,只有在符合苏联的利益时才会使苏联保持中立。如果希特勒损害到苏联利益或者苏联有机可乘,苏军必然会出兵。所以他要提早在苏联准备好之前进攻法国。他还相信一旦法国失败,英国也会就范。但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为首的德国陆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理由是德国陆军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击败西欧军队,一旦开战,德国必亡。希特勒严厉斥责勃劳希奇等人胆小怕事,并命令他们无条件遵从他的主张。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订出一个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西线作战计划。此计划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如出一辙,即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但是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这个方案不过是老调重弹。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欢这个计划。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战略构想: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应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具有战略决定性意义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带实施主要突击。这是攻其不备、出奇制胜攻入法国的一条捷径,可切断南北法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联军,迅速灭亡法国。但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拒绝将曼施坦因的计划转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黄色方案”的德空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迫降,由于无法把这一重要文件全部烧毁,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于是曼施坦因再次向陆军总部提出他的作战计划,这使勃劳希奇非常厌恶,把他调到第****当军长。但曼施坦因乘希特勒接见各新任军长之机,将他的见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陈述。
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陈述,“简直像精灵似的理解非常快”,并表示他个人完全同意曼施坦因的见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见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命令他们以曼施坦因的建议为基础,立即制订出一个新的作战计划来。虽然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在希特勒的压力下,两位陆军首脑屈服了。于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奉命根据曼施坦因的建议重新制订作战计划。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与“曼施坦因设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战计划。德军参谋部将这一计划取代号为“挥镰行动”。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为实施“挥镰行动”,德军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投入西线作战的总兵力为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2 439辆坦克、3 700架飞机,另有运输机600架。
兵力配置上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中路的A集团军群64个师(其中包括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担任中间突破阿登山区直冲英吉利海峡的任务;右翼的B集团军群28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由博克上将指挥,担任助攻任务,目的是进攻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吸引英法联军的主力;左翼的C集团军群17个师,由勒布上将指挥,其任务是佯攻马其诺防线,以牵制法军使其不能北上增援;以另外的27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法军和英军共有103个师,编成3个集团军群)、3 469辆坦克、2 000架飞机,并可利用英伦三岛1 000多架飞机支援战斗,在兵力上与德军相当。然而,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备战不力。联军最高统帅部制订的代号为“D”的作战计划保守失算,该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把比利时作为双方厮杀的主战场。根据“D计划”,联军把主力部署在法比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重点突击,则五国联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其他部队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马其诺防线上,如德军向马其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而在中段则自恃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今法国默兹河),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装甲集群长驱直入
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国斯图卡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其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
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用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实施了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了猛攻。由于伞兵部队已经占领了各要道,B集团军群的进展颇为顺利。
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使得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主力立即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兴奋地对周围的人说道:“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我就是要他们相信,我们仍在执行原定的那个‘黄色方案’,仍遵奉施里芬的主张。他们上当了,等着瞧吧,好戏还在后面。”
博克的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法主力的同时,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对马其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5月10日凌晨,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龙德施泰特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重点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龙德施泰特上将打头阵的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第15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3个装甲师。而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比军的松散防御,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5月12日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已经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当天夜里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强渡马斯河是入侵法国之战的关键。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了进去。
5月13日上午11时,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指挥出现了瘫痪现象。下午4时,德军分乘数百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马斯河。下午5时30分,德军终于在马斯河南岸上获得了一个立足点,接着德军工兵立即开始架设浮桥。到了晚8时,古德里安下属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午夜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第15装甲军下属的隆美尔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64公里处附近渡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峻。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