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200000002

第2章 利剑直指对手心脏(1)

兵锋所向

无论是寒气森森的冷兵器时代还是战火纷飞的枪炮时代,首都在战争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首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座城池,它是国人心中的依靠和力量,首都一丢,将严重打击战斗的士气,会对战事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许多战争中,首都的争夺是异常惨烈的,战果不同,将决定整场战争的走向。

软弱和愚蠢造就的耻辱

靖康之变

靖康二年(1127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陷落,标志着167年的北宋王朝寿终正寝。东北女真族在先后灭掉辽宋两个虚弱王朝之后,中国的政治格局以淮水分界,形成了新的“南北朝”,淮水以北是女真人的金国,以南是汉人的南宋,直到百年之后另一个北疆民族蒙古族以铁蹄踏破淮水南北,中国才又复一统。

自掘坟墓的“海上盟约”

宋与辽的战争整整持续了数十年,野史、笔记、话本、戏说之中对此有颇多描述。虽然在文人的自我暗示之下,每次都是大宋朝得胜而归,但实际上,纵观有宋一代,对于辽人的愤懑从来没有少过,不只要承受每年的“岁贡”,大辽发迹了,还要再打几场,再厉害的人也会被折磨得痛苦不堪。更何况宋朝根本就不想打。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女真人建立金国后即向辽发动大规模进攻。北宋皇帝大喜过望,本着“远交近攻”的祖传秘方,马上派重臣赴金示好。

这下可顺了宋徽宗的心意,不花一分钱,能得到如此强援,数十年来的气受够了,报仇的时候来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来了。

盟约的签订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协议。尽管建立这种梦想的联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不利条件,北宋在宋徽宗、蔡京、童贯等的错误决策下,自降身份,从1118年起,派出多批使臣,从山东登州出发渡海去往辽东,展开了穿梭式的外交,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与北方强大的金国签订了攻打辽国的协议,即历史上很有名的自掘坟墓的“海上之盟”。

双方在1120年2月签订的共同攻辽、瓜分辽国的协议中,宋朝想要得到的是燕云十六州,甚至愿意将本来进贡给辽国的岁币奉送给金国。但是女真只空许了由辽国控制的燕云十六州,其中最重要的平州、营州金国并不愿意让给宋朝。所以这个“海上之盟”单从条款上来看宋朝已经是吃了大亏,显然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条约。

北宋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辽国天祚帝愿与宋朝结好,免除岁币,共同抗金。可目光短浅的北宋统治者却选择了拒绝。辽国其实可以成为金与宋之间的缓冲处,如果辽国灭亡,宋将与金国接壤,两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

1122年,宋朝撕毁了宋辽之间相互信守近120年的澶渊之盟,由宦官童贯领兵15万伐辽,却被辽国大将耶律大石、萧干在雄州打败;后又败于燕京。最后溃不成军不得不和辽罢战。北宋自己搞不定辽国,只得出钱请金军代劳收复燕云十六州,答应给金30万匹绢、20万两银,并纳燕京租税100万贯。

此败,金国明白了三件事,一是宋朝很有钱,二是宋朝很无能,三是宋朝没有信用。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

1125年(宣和七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略宋朝。这年十月,金军兵分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为主帅,由平州攻燕京。

两路金军计划在宋朝首都东京会合。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向南逃去。金西路军在太原遇到军民的坚强抵抗,无法前进。东路军南下包围了开封。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由此拉开序幕。

宋朝廷在和战问题上意见不一。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屈辱求和,答应赔款割地。李纲等认为应采取进取之策,皇帝应“亲政”。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东京的防务。

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同时在城的四方每方配备正规军1.2万余人,还有辅助部队,保甲民兵协助。组织马步军4万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天进行操练。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八,金军到达东京城下。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

东京在李纲的严防死守下,金兵并没有在军事上占到多大的便宜。而宋与金的议和却在打打停停当中进行了几轮讨价还价,交易无论结果如何都已经注定了金人是赢家。当李纲感慨道“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地与人”时,宋钦宗听得心潮澎湃、两眼闪泪,然而激动过后,对金战事稍有挫折,他便情绪低落,北宋在金灭辽战役中,已经间接领教过金兵的厉害,其心里烙下对金人的恐惧阴影。斡离不竟然在李纲连连击退金兵的情况下,迫使宋人结下城下之盟。

而事态的转机和钦宗的再次振作,是在正月十八后,北宋的各路勤王之师相继到达京师,其中陕西名将种师道所统领的西北军,战斗力较强。种师道军号称20万,并大胆地在京西汴水南岸紧逼敌营扎寨。钦宗正苦于金银搜刮不足,不能满足金人的贪得无厌,见援兵已至,一向在抵抗与议和之间坐跷跷板的这位天子,大为欢喜,遂复主战。种师道的到来,确实令京城人心大安,种师道亦力陈京城可守,反对议和。

钦宗此时以为孤军深入的斡离不,至少已经没有先前那般不可战胜了,他一反常态地敦促种师道出战。熙河路将领姚平仲自告奋勇,愿率所部万人前往袭击金营,二月初一夜,姚部进入金营,企图一举擒拿斡离不并搭救时为人质的康王赵构,偷袭情报泄密,结果姚部袭营不成,反被金兵杀得溃散败归,姚平仲本人失踪。当晚,钦宗放心不下,命李纲率军增援,行至城北幕天坡时,恰遇姚部被金兵穷追不舍,李纲部射退了追兵。

姚平仲劫营的失败,当为一次战役输赢的较量,但宋朝方面“理亏”,在与金既已城下有盟,复又不宣而战。金帅斡离不大怒,遣使斥责宋朝背盟毁约。李邦彦等便向金使谢罪,并称:“此乃李纲姚平仲之谋,非朝廷意也。”此时的钦宗又一次蔫了下来,宣旨罢免李纲、种师道,以向金人讨好。岂料此举激起京城士民的愤怒。

太学生陈东闻知李、种被罢免后愤怒异常,他连夜草书,在二月初五的黎明,即率在校太学生数十人,奔往宫城宣德门,拼命敲打登闻鼓,随后陈东等一千多人匍匐上书,为李纲诉冤。城中军民闻风赶来,不期而至者几万人,呼喊声惊天动地。陈东的上书称:“李纲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也,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之徒,庸谬不才,忌妒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陈东以为复用李、种是“宗社存亡,在此一举”的大事,不可不谨。

上书呈到宫中之后,宣德门外久候的军民不见回音,此时有人砸毁了登闻鼓,推翻了宣德门外御路两边的栏杆,愤怒的军民开始按捺不住,场面躁动,钦宗得报,深感不妙,乃遣宦官朱拱之召李纲到大内议事。朱步出宫城,被人群围拢,话不投机,拳脚相向,朱拱之当场气绝身亡,后来情势的确有些出乎陈东所料,军民见到宦官就打,不分清红皂白,一连打死30余人。陈东独自劝阻无济于事。被京师人讥为“浪子宰相”的李邦彦退朝出门,史料记载他遭到“群指而大诟,且欲殴之,邦彦疾驱得免”,不久李邦彦被罢去宰相职务。

当事态危急时,开封知府王时雍率众维持秩序,他呵责太学生“胁迫天子”,欲动武驱散民众,太学生“以忠义胁天子,不逾于奸佞胁之乎”使知府大人哑然无语,无为而去。

在外敌压城的非常时期,民众自觉激发起的“忠义胁天子”行动,令宋廷左右不是,极度为难,既镇压不得,又恐惹民变,不得已重新起用李纲、种师道,直至两人一起登上宣德楼与大家见面后,民众才欣然散去,请愿运动才告结束。

陈东等的请愿,拯救了主战派李纲和种师道。两人复职后,金人攻城的嚣张势头遭到遏制,虽说如此,宋钦宗还是没有决战的意志,而金兵统帅斡离不也深知在西路被太原宋军困住不能会师的情况下,屯兵坚守城下,持久亦恐生变,遂在双方议和交易当中,对金额有所松动,其他各项均依前案成约。斡离不拿到20万两黄金和400万两白银以及宋钦宗割让三镇的诏书,“押送”着代康王为人质的肃王赵枢北去。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在历时一个月的打打停停当中,算是双方都“比较满意”地结束了战事。

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由于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的坚决抵抗,成功击退金兵,取得了胜利。金兵北退之后,投降派又得势,李纲被迫离开开封,各路勤王之师和民兵组织被遣散,防务空虚,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东京保卫战

靖康二年(1127年)八月,宋金狼烟再起。金将粘罕、斡离不兵分两路,金人以雷霆万钧之势倾巢南犯。第二次东京保卫战拉开序幕。

九月,西路粘罕终于拿下太原城,知府张孝纯被俘,太原被困守前后260天,城中军民饿死者十之八九。粘罕长驱南进,在攻陷西京洛阳后,于闰十一月初二兵至东京,安营扎寨于外城南边的青城,东路的斡离不于十一月二十五抵达东京城下,驻扎在城东北的刘家寺,两路金兵团团围困住了东京。

而宋朝庙堂上,百官计议,和战不一,乱作一团,唐恪、耿南仲等主张割地议和;何栗、吕好问等主战,认为金人无信,割地亦来,不割地亦来,何况河北百姓皆我赤子,为民父母岂能弃其子乎!

钦宗左右为难,犹豫之际,金兵业已渡河,慌忙中急派王云为使,陪同康王赵构前往议和,行到河北磁州(今河北磁县),为百姓围困,王云被愤怒的百姓所杀,康王侥幸脱身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阳),此时金人胃口更加膨胀:讲和也可,除三镇外,必须增割两河之地。

钦宗再派耿南仲、聂昌分头去交易,聂昌走到绛州(今山西南部一带),为民所杀,耿南仲也为民变所迫逃到相州。百姓搅碎了宋廷议和的清梦,金兵迫近京城时,乃立主战的何栗为相,再次下诏勤王。

再来看看东京常备兵力:东京禁军7万,皇室卫队1万人,东京的保甲兵、募兵以及陆续到来的各地勤王兵,总兵力20万。而宋军中,只有禁军平时有过训练。此外,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赫赫威名的李纲,此时以“专主战议”的罪名被排挤出京师,贬逐到建昌(今江西永修)。

靖康二年闰十一月初一,东京下了一场大雪。几天前,金东路军游骑已在作试探性攻城,等到西路军到达开封,两股久经沙场、善于攻坚的女真士兵,开始发力了。北宋时开封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如卧牛;在设防上,西北城门坚固,东南相对简陋,金人于降雪的第二天,趁着迷蒙的天色,首攻城东北五丈河水门(善利门),第三天再攻东水门,金兵万箭齐发,抛石如雨,攻势如虎。

双方在此门鏖战十五天,炮石在城墙脚下堆积一丈多高,金兵伤亡已达万人,城东南守将刘延庆、姚友仲等顽强抵抗。四日后,金兵在陈州门、东水门、新宋门一带扎下重兵,城外建起高高的望台,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内宋军的调动。东京城壕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金兵一时无法靠近城边,适时推出一种叫“洞屋”的掩体,“其状如合掌,上锐下阔”,用湿木造成,外包牛皮,一节一节相连,“人往来其中”,类似一条防石防箭的安全通道。

金军将“洞屋”靠近护城河,从“洞屋”中运送土、木、石等杂物,填塞城壕,此外“洞屋”一旦接靠城墙,便可在墙下挖穴。城上宋军眼巴巴地看着金军把一段段城壕填平。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技术,在现代人看来既笨拙又耗力。据史料记录:金兵为了补充石炮供给不足,把城外的石碑、石磨,墓地的石羊、石虎等,都砸碎当做抛石。当年金兵使用过的七梢炮,其自身重量需有250人拉动,一次可以把50斤至上百斤重的石头,投掷到50步以外的地方;而撒星炮可以数石并发,类似今天迫击炮、火箭炮的“效能”。金人往往集中攻击一处,百余门石炮组成一个炮阵,同时齐发,往往一阵炮击,宋军躲避不及,死伤众多。金兵攻城技术和经验在当时已相当丰富。

宋军也自有守城绝招。东水门守将姚友仲在拐子城上临时另造两个圆门,迎敌皆自圆门出,若敌兵众多,即刻放下干戈板闭门。故东水门一战,金兵拼尽全力,仍然始终不能攻下。大雪在二十日后依旧不止。城壕冰冻,往来不成障碍。守夜的宋兵手脚冻僵不能自制,金将粘罕喜出望外,这场大雪在他看来犹如给金军再增20万人马。随后金军攻击的重点转移到南城东的陈州门,陈州门吃紧。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守城的麟府兵伤亡惨重,主将也中炮负伤,加之当天范琼出战不利,退却时城壕冰裂,损兵折将500余人,宋军士气受挫。二十四日的战况更趋激烈,殿前都指挥使王宗为鼓舞士气,令宋军出城杀敌者,许以金碗、官诰。此令既出,应募的兵士争先效力,一天下来,竟斩敌三千。

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宋钦宗迷信郭京的六甲神兵,导致了东京的失陷。

靖康之变的结果正像史书说的那样,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北方受难而死,为自己的昏庸付出了代价。

徽、钦二帝,至燕京(今北京)时,金主故意作践宋主,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后二帝再迁韩州(今辽宁昌图县和吉林梨树县地区),与一同被掳的王孙世族900余人,给田15顷,令各自种地为食,织麻为衣,生活凄惨如奴隶一般,宋徽宗蒙尘之后,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词:

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树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

其不堪回首故国的凄婉悲酸,一如当年被宋太宗囚禁东京城的南唐李后主一般。1137年(高宗绍兴七年),宋使禀告道君皇帝徽宗与宁德皇后郑氏已驾崩五国城,高宗恸哭欲绝,是年派王伦使金,欲和金人商议奉迎梓宫、太后回归故里。绍兴十二年七月金人归还宋徽宗与郑、邢两太后的灵柩,并将高宗生母韦太后遣回。高宗远迎母亲,生死重逢,相拥而泣。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钦宗去世,高宗将这位苦难的哥哥遥尊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这些都是南宋的后话了。

文弱书生力挽狂澜

北京保卫战

现在,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在500多年前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文弱的书生——于谦。虽然战争的烽烟已随着历史远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个立下丰功伟绩的英雄于谦。

于谦其人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中进士。

同类推荐
  • 白话六韬

    白话六韬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 我的爷爷是特务

    我的爷爷是特务

    大部分故事情节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特务——不一定是坏人。为了重现先辈热血,小编特整理了一些发生在蒙山的抗日故事,再现先辈惨烈艰苦的一面。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计谋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计谋篇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计谋策划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条例、公约的签订及其背后的隐情,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爷爷的抗战史

    爷爷的抗战史

    以我爷爷的亲身经历描写日寇的残忍和抗战的艰苦历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领袖篇

    世界邪恶力量发动人非正义的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血腥与残暴;而世界民主力量的正义的反抗又使其充满了英勇、顽强和悲壮,并以最终的胜利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因此可以说,二战历史是一个悲剧和成就、痛苦和壮丽、灾难和理想并存的历史,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本书将通过对二战时期著名领袖英勇事迹的描绘,提醒世人应牢记历史,永远铭记在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领袖。
热门推荐
  • 束手成婚

    束手成婚

    “能说一下你对男主的第一印象吗?”阿妙:“变态神经病,哦对了!企图用不正当手段和我身体接触。”“能说一下你对女主的第一印象吗?”神星阑:“哔——。”婚后,“怎么评价你老公!”阿妙:“变态神经病,每天都暗搓搓跟踪我。”“怎么评价你老婆!”神星阑:“我的!”
  • 相思叹

    相思叹

    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爱到癫狂?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恨到绝望?你有没有因为一个人,遗恨宇宙洪荒?你有没有等待一个人,等到万物沧桑?他,一袭白衣,墨发三千,气宇卓然,隐匿桃林。她,轻纱翩然,明艳动人,倾国倾城,被拘赤水。他,本是三界上仙,手握承影,指抚伏羲,一心只闻琴瑟。却于何时开始,眼中多了个她?他是她的劫,她却是他的缘。既为她,毁天灭地又有何妨?韶华易逝,岁月成伤;流转百年,情已成空。天穆野上,桃花林中,那景那人,可曾记否?
  • 我是灵帝

    我是灵帝

    前一世他是所有人都要仰望的天才少年,那个如同手足的兄弟,他最信任的人却一手把他送上了黄泉路。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权力,原来他也不过是他的垫脚石。重来一世他该如何走下去?
  • 逆天邪帝

    逆天邪帝

    少年灵羽,身具上古三大魔瞳之一的灭世杀瞳,重生到一名身具逆脉绝天邪脉的废物纨绔身上。只有最后几年寿命的他,消失三年后,重现人间,玩世不恭,放荡不羁,却在大陆掀起一次又一次震动!而他,定要成为强者,俯瞰天下!
  • 炫恋

    炫恋

    搞什么说好的侠侣PK大赛人呢?~姐上官云我沐雨尘从今天开始和你势不两立哥、尘、颖我该走了,姐真的要离开吗?嗯~,再见(转身离开,或许不会再见了!)吐血
  • 青春不悲伤

    青春不悲伤

    帅气的丧心病狂一塌糊涂的年纪教官教穿着迷彩服在前方笑得如沐春风。清新脱俗的我也穿一身迷彩服站在一群同样穿着迷彩服的男逗逼在里面,看着帅气的教官,我的心砰砰乱跳,我觉得我红鸾星动了。顿时我眼前一亮,既然有男生看长如此人妖,长长的睫俞像扇子一样敷在眼睛上,鼻梁高挺,薄唇微抿,阳光淡淡透窗折射撒男生脸上,有些苍白的脸显得透明似琉璃一般,五官搭配在一起还比我漂亮!真是令人发指。男生好像听什么嘴角抽搐了一下“你是女的?”令我内心非常不爽!面目可憎往他的方向冷哼一声内心呐喊小白脸“不然!”
  • 办事的艺术全集

    办事的艺术全集

    本书既是一本办事的艺术集萃,也是一本蕴涵处世真谛的哲理书。全书从办事的心态、办事的形象仪表、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利用关系网办事、办事语言的运用、送礼和宴请,以及求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寻求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同学、亲戚、同乡、邻居、名人、客户帮助办事等角度出发,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理论与实践并重,配以生动的案例,全面阐述了种种办事的方法、手段、技巧。
  • 废材逆天邪帝傲妃

    废材逆天邪帝傲妃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排行第一,外号:鬼玖!与第一毒医是闺蜜关系,她们一次在一起做实验,“轰”的一声,实验室毁了,而她,意外的穿越到了古代,到了一个同名同姓同脸的人,但是两人却是什么都不同,她是个废物,而她却是个天才。穿越后的她看着天空,心里发誓:我会为你报仇的,我也要变得强大,强大到无人能敌,如果神要我死,杀神,魔要我亡,斩魔,人要灭我,便诛他九族,如诺我是废物,就让废物逆天,天才都滚边去……
  • 帝王总裁的千亿宠妻

    帝王总裁的千亿宠妻

    霸道总裁请别爱上我,刁蛮任性的落魄公主复仇记“我们晚遇见了十七年,你愿意把你剩下的岁月交付予我吗?”“我十几年的爱情终究是错付了,我好恨你啊!”“对不起,还有,我爱你,我的职责只有守护,我只配看你幸福。”有虐心,有甜蜜,有笑有泪,最重要的是有爱
  • 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每个人一生都有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后面都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