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71年5月,当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来大连访问。区政府下达给大连二十七中学一项任务:组织一支二百人的彩旗队参加机场欢送活动。当时我在该校任教导干事,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接到这个任务心里当然是激动万分的。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亿万人民打心眼里敬佩他,拥戴他,能近距离看到总理,一睹总理的风采这是多么令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令人羡慕的机会啊。同时,也感到这是组织的信任,当时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次任务完成好。
接到任务后我就从学生中精心挑选队员,并请班主任“把好政治关”,认真进行队列训练,对上级下达的各项要求和注意事项反复落实,生怕完成不好任务辜负组织的重托。
到机场欢送那天,我们彩旗队早早就准备好了,按要求准时进入岗位。我们的位置是在机场入口处,站在两列手持花束的少先队员的后边,形成两排“彩旗墙”。这样,场面既有层次,又显得隆重壮观。我们等了大约一小时左右,市里指挥人员手拿“电喇叭”通知:“总理快到了,总理快到了,各就各位……”此刻,我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说实话几天来就没有睡好觉,早就盼望着这一刻的到来……
周总理一行车队先到了,总理穿着浅灰色的中山装,半端着右胳膊,站在送行的市领导中间。只见他扬起手指着斜上空,不知在说什么。我们顺势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国旗被风吹得卷缠在旗杆上。机场工作人员赶忙把国旗舒展开,这时班达拉奈克夫人的车队就到了。我心里暗暗叫绝,这么大个“事故”,在场上千人一个多小时没有发现,总理一眼就发现了。两位总理缓缓向欢送队伍走来,现场花束抖动、彩旗猎猎、鼓号齐鸣,“热烈欢送”“热烈欢送”……鼓号声、欢呼声响彻机场上空。周总理边拍手,边向两边欢送的队伍注目点头。总理走到我站的位置时,正好转头面向我站的方向,我的目光正好与总理的目光相遇,我距离总理只有三四米远。总理两道浓眉、双目炯炯有神,慈祥中透着深邃,但面颊有些消瘦。这就是日理万机的总理,这就是日夜为国人操劳、为百姓鞠躬尽瘁的伟人。平日的崇敬,加上现场的感受,我当时真的感慨万千,如梦如痴……
早在1966年10月,我在北京东长安大街看到过总理一面,那是“文革”中总理陪同毛主席老人家乘车检阅“红卫兵”,那几乎是风驰电掣的一瞬间,印象十分模糊。近距离见到周总理,看到伟人,这是第一次。
总理从我身旁走过去,我既希望多看总理几眼,又盼总理快些离开。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脑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哪里埋伏坏人发生不测,心中暗暗为总理祈祷。
周总理和班达拉奈克夫人乘同一架专机去上海,飞机起飞后拖着淡淡的长长的青烟,我边注目边内心祝福:总理一路平安!
感悟
周总理到机场一下车就发现国旗卷缠旗杆的事,着实让我赞叹了一阵子,也多次讲给别人听。那时对伟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崇拜心理,经历这件事后对伟人更多了几分敬佩的心理。
今天想起这件事就容易理解了。其实就是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然。总理从国家角度着眼,首先想的是国家的标志——国旗,而现场欢送人员只注意自己“欢送”的角度,当然眼光离不开地面的人群,这正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