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离不开水和蜡
不但要保存好纸、墨、笔,还要保存好砚台。砚台的保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它们离不开水和蜡。
笔、墨、纸、砚都需要悉心呵护。它们都是收藏者的心肝宝贝,更是重要的历史见证。[保养技巧一]洗砚保养砚台,首先就是要及时洗砚,保证砚面的清洁,不使砚留存宿墨。古人根据经验分析说,当天用完砚台当天洗,以后磨出来的墨就非常好。要是隔了一两天再洗,则磨出来的墨色泽也比较差。在湿热的季节,宿墨容易霉变,对砚台的伤害尤其大,所以砚台需要勤洗。有人经常用莲蓬水浸泡砚台,再取出风干。因为受到水气的滋润,长久如此处理,砚台表面就会光鉴可爱。洗砚的水应该是凉水,尤以泉水、河水等天然水为佳。洗砚时,可以放些皂角水,也可以用丝瓜络清洗。有的人为使砚台更加莹润,便拿蓖麻子擦拭,效果确实不错。千万记住,不要拿掉渣的东西擦拭砚台。
[保养技巧二]养砚
洗净以后,砚台日常还要用清水保养,方法是在砚池里注入清水,不使其干涸,以保证砚石的莹润。磨墨处通常不经常存水,以免浸泡过久不发墨。
乾隆宝玺“太上皇帝之宝”因为保养得比较好,所以至今品相十分完好。[保养技巧三]发锋砚用得久了,就会变得非常光滑,不再发墨,这叫“失锋”。其原因一是砚面确实被磨损了,二是砚面宿墨多,不经常清洗。这时应重新发砚锋。一个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用姜汁浸泡砚台一段时间,砚锋就会重现。用莲蓬擦也比较可行。也有用零号砂纸在清水中对磨墨处进行擦拭的,但用这个方法需要小心,只能磨洗磨墨处,而决不可磨砚的其他部位,否则也会磨损砚的包浆。切不可用颗粒比较大的砂纸打磨,以免破坏砚池。
[保养技巧四]日常收藏
和众多古玩一样,古砚的收藏也应该避光,以避免砚面变干变燥。把玩时,不要轻易接触硬物,小心磕碰(此条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古玩)。为了保护砚面,可以涂抹石蜡,但蜡只可以涂在砚的四周,田黄兽纽方章清中期估价:RMB1,200,D00~1,600,000
成交价:RMB2,640,000上海敬华2003.8而不能涂在磨墨的部分,以防不利于发墨。千万不要用植物油涂抹砚台,那样只能损害砚台。
此外,还要稍带说一下印章的保养。印章保养,重在养印石,要根据不同石材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养护、保存,如养寿山石用橄榄油,青田石要封蜡打光。
材质不同,保养方法各异
三十多年前,我国对马王堆汉墓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帛画,但是这些漆器(包括漆棺)、帛画,都不能完好如初,造成了事实上的破坏。之前,北京定陵出土的丝织品在出土后不久,就变成了树皮状。
我们通常收藏的古玩,大多是传世的,其中漆器和织绣品都是易损藏品,金银器比较容易走形,珐琅器和鼻烟壶则容易受到磕碰。
漆器保养最重湿度
漆器一般为木胎、竹胎、皮胎等,因此器物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
以木、竹、夹纻为胎,尤其是脱胎的漆器,收藏时就须注意胎质和漆层的保护。一是注意稳拿轻放。因为这种胎质的老漆器胎薄体轻,胎质及漆皮都易糟朽,最忌磕碰,稍不留意就易损坏。二是要防干燥、防潮。气候干燥,忽冷忽热,或者烘烤,漆皮表面会因胎骨胀缩的影响而出现裂纹。因此,干燥的季节要给室内以适当的湿度,以保持器物不致因干燥而断裂(像漆器作伪的仿断纹,有的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成的)。过分潮湿也不行,又易使漆器受潮变形。
所以,漆器的保管和保养最适宜置放于恒湿室中。保存漆器的环境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60%之间,每日温度变化上下不宜超过2℃~5℃;环境温度也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5℃~25℃比较合适。如果室内过潮,要及时吸除水分,遇有发霉的地方要用软布及时清除。如室内过于干燥,就要加以适当的水分,以保持湿润,并避免阳光直射。
漆器不要离地面太近,更不能把漆器放在铺有海绵的地面上。因为海绵本身吸水力强,置放久孑,就会使漆器受潮发霉以至于漆皮脱落。气候干燥的地区,为防止漆器干裂,可在漆器表面打一层微晶石蜡的保护层。
不要把尖利的器物放在漆器里或者上面,以防漆器被刮伤。这一点其他类的杂项也要多加注意。
珐琅器尤其要防水
珐琅工艺品十分娇贵,是易损品,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湿、轻拿轻放。
防潮湿。铜本身就怕潮湿及酸碱等液体和空气的侵蚀,因此在收藏保管中应留心室内的湿度、空气的流通情况。在查看珐琅器时,特别要注意那些配饰有錾活及容易积水的部位。如果藏品发绿或流绿水时,应用干燥棉纸轻轻抹拭干净,或捻成细纸卷插入积水部位,把积存的液体吸干。手拿珐琅制品时,双手一定要干净无油渍、无汗水,或带上软质手套。在保管珐琅制品时,最好先用软蜡布将其通身擦拭一遍,这样可使镀金保持长久。
轻拿轻放。珐琅器极怕碰撞,如果发生碰撞,珐琅釉就有可能崩裂或脱落。因此在挪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织绣品要防光防霉慎展放
在书画收藏上,有“纸保一千,绢保八百”之说。织绣的材质和丝绢等其他丝织品是基本一致的,即便在保护很得力的情况下,这类藏品也只能保存大约儿百年。
传统的织绣品因为材质是有机物,由蛋白质转化而来,所以比较容易朽坏。在一般情况下,只要织绣品基本完整清洁即可,没把握绝不要轻易施以清洗修补。光照会加速其褪色和纤维老化,潮湿会使之长霉或腐朽,太干燥会使之脆化。所以,收藏织绣品的地方要避光,控制湿度,防蛀防霉。织绣品最好平摊放,如果是摞着叠放,藏品和藏品之间最好用白色薄纸隔开。织绣品易沾灰,有条件的活,最好放在大玻璃橱中。要防止观者用手抚摸,自己整理时也要带手套;也不宜凑得太近观察,以防呼吸中的水气和细菌进入织绣品。就近分析观察时,最好带口罩。
金银器最忌磕碰和氧化
因为金银器的材质比较特殊,所以相对比较容易保养。保养金银器首先就是不要轻同治皇帝用过的物品,保存得非常好,宛如新作。易磕碰,稳拿轻放。一旦一件完美的金银器出现磕碰,再修复补救也很难完好如这件唐代的鎏金银碗,因为氧化腐蚀,已呈现出一层黑色包浆。初。二是要注意避免氧化,尤其是银器。由于空气中含含有的硫化物易使银器变黑,存放银器时应用布或纸包好,然后分开存放在干燥而不含硫与烟气的地方。尽量不要将金银器放在厨房内。如果金银器表面氧化,可将洗净的金银器放在加有铝箔或铝片的热盐水或苏打水中浸泡3分钟,也可用海绵或纯棉布涂上光亮剂干擦。金银工艺品长期摆放后应定期用擦银粉擦拭,可防氧化。
鼻烟壶的收藏与保护
鼻烟壶比较特殊,需要单独拿出来做个介绍。鼻烟壶要注意根据其质地的特性采取保养措施。画珐琅鼻烟壶遇火烤或高温,珐琅釉料易脱落,所以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琥珀鼻烟壶,一定要避开酸性物质。玉石类鼻烟壶要保持其光洁润泽,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注意擦拭,避免油脂、油烟污染。珊瑚鼻烟壶不能接触香水、酒精、食盐,更要避开强酸和油污,应用干净柔软的丝绒布清洁。绿松石密度高,容易脆裂,不宜收藏保存于干燥地方,应常用湿布抹之。竹木漆类鼻烟壶的收藏保护,可参照前面同类材质的收藏保养介绍。杂项收藏的境界收藏爱好者的痴迷想搞好收藏,就得用心。有的收藏者不仅用心,甚至还发展到了痴迷忘我的地步。我在和藏友交流的过程中,也偶尔会听到一些痴迷于收藏的趣闻。据说有一个砚台收藏爱好者,痴迷于收藏古端砚。他虽身居斗室,薄水微薪,节衣缩食,也乐此不疲,家里摆满了各种砚台。妻子过门后,一开始还能容忍,毕竟屋子里还有个站脚的地方。可后来,砚台越来越多,都没地方放,屋内连个站脚的地儿都没有了。晚上休息前,妻子冲他大发脾气,说要么砚台出去,要么他出去。这位砚痴还挺聪明,说今晚谁也不用出去。他把占地儿的几个砚台拢了一下,全放在自己的被窝里了。妻子被弄得哭笑不得。
这只是一个例子。后来我拿这个故事和圈子内的其他人交流时,一位搞瓷器的人也笑了,说这事在他们瓷器行里头也有。他就认识一个这样的瓷痴,为了把玩欣赏自己的瓷瓶子,曾经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端详了大半夜,最后还是抱着瓶子睡着了。
应该说,爱好收藏就必为收藏费心劳神,百计求索,神魂颠倒。因为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清楚,“不痴不迷难以收藏”,要搞好收藏,还真得有一股痴迷劲。
收藏古玩,古今都痴迷
人们痴迷于古玩收藏,在我国是有传统的。现在古玩行情看好,痴迷者确实很多,而在收藏条件一般的古代,古玩收藏者中也不乏痴迷者,有些人甚至痴得有些出格。
真正爱好收藏的人,不以发财为目的,一旦见到好东西,从不吝惜自己的钱财。明代著名涛评家胡应麟,非常喜好收藏古书,一旦见到好书就像是饿极了的蚊子见到血一样,是非买下来不可的。为买书,家里的钱财不够时,他就把妻子的首饰抵押了,甚至还曾当场把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抵押。当然,在现在,这么买东西搞收藏的人少之又少了。相较之下,古人的这种痴迷真是难能可贵。
[痴迷种类一]书痴
明代杨士奇,家里赤贫,却爱书成癖。有一次他见到一本好书,开价不高,但自己实在没钱,只好把家中唯一的一只母鸡卖掉了。
据吴翌凤的《逊志堂杂钞》记载,明代的朱大韶也酷爱宋版书。当时,吴门有家人藏有宋版袁宏的《后汉纪》。该书曾先后经过陆放翁、刘须溪、谢叠山三位先贤亲手点评批注,甚是难得。主人家十分珍稀,不惜以古锦玉签来装饰和保存它。朱大韶听说后,得知主人好美色,便用一个美丽的侍女和人家做交换。该侍女也非常有才情,在和朱大韶诀别时,很哀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让朱大韶欲舍不能。可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朱最后竟因此而愁思身故。
清代藏书家叶林宗从朱卧庵处借得珍品钱功甫手钞《西昆酬唱集》,招呼一帮朋友一起观赏。诗人冯定远最先来到,嚷嚷着先睹为快。不得已,叶林宗只好把书先拿出来给他。没想到,冯定远拿到书后不是马上翻看,而是郑重其事地将其陈设于案,三拜九叩,然后才打开翻阅诵读。
[痴迷种类二]画痴
以上说的是书痴。爱好其他收藏的痴人也不少,有的甚至不远万里求取心爱之物,这一类以画痴较多。明代董其昌不仅是一个米芾画像大画家,也是一个收藏大痴。他身居上海,得知长安有自己日思夜想的董北苑《溪山行旅图》,便千里赴陕西购画。据说他收藏的《唐拓怀仁集宋本兰亭袖珍册》名帖,甚至是从高丽国购得的,让时人唏嘘。
[痴迷种类三]石痴
当然,提到古人收藏,就不能不说宋代的米芾。他举止癫狂,人称“米颠”,而且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和他有关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宋人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灵璧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这可真是个石痴。
[痴迷种类四]生死置之度外
古代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不仅痴迷于收藏,而且把藏品看得很重,甚至还以生命去护卫藏品。北宋灭亡后,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在南渡逃难时,抱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危急时宁可丢弃细软衣被不要,也要保全金石等诸类藏品。
[痴迷种类五]现代的痴迷者
在如今,收藏到痴迷程度的人我也见过一些。有一位老者,平常穿得破破烂烂的,出门近了从不坐公交,道远了也不打的,吃饭也总是对付,但是他喜好收藏明清瓷器,只要一见到好的合适的,自己就想要。为此,二十年下来,他仍旧一贫如洗,但家藏却是极为丰富。准去他家,看到这琳琅满目的瓷器,都会感动得鼻子酸酸的。这也算是一个现代的瓷痴。
痴迷应有道
说起收藏者的痴迷.我们应该对其表示真诚的敬意。这些大痴小痴的前辈,全身心地搞收藏,为后世做出了榜样。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凡事必有道,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就连“盗亦有道”,何况是我们有品位的搞收藏的呢。但是,自古至今,收藏活动总有些出格的人,有的让人怜,有的让人气,有的让人恨。
[痴迷怪状一]痴得让人怜
明代有个收藏家叫做王西园,他在王酉室家看到四幅画,非常喜欢,当时就想买下来,可人家不同意。王西园便一屁股坐在画前,整整两天赖着不走。主人被缠得没法,只得把画卖给了他。清代收藏家汪讱喜欢收藏各种印章,一次,在朋友家见到一方汉印,喜爱之余便夺过讨要。朋友友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干脆“扑通”一声跪下,而且长跪不起。朋友登时就乐了,干脆把印章赠给了他。
[痴迷怪状二]痴得让人气
要是说到可气的,这就多了。应该说宋代米芾父子简直为可气者鼻祖。米芾、米友仁父子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分别被称为“大米”、“小米”,小米还曾经是御用鉴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