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6700000005

第5章 识人之难 知面知心

【经文】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盂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逸。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宜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顽石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人物志》曰:“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进锐似精而去速;诃者似察而事烦;许施似惠而无终;面从似忠而退违。此似是而非者也。亦有似非而是者: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非天下之至精,孰能得其实也?”

桓范曰:“夫贤愚之异,使若葵之与苋,何得不知其然?若其莠之似禾,类是而非,是类贤而非贤。”杨子《法言》曰:或问难知曰:“太山之与蚁垤,河海之与行潦,非难也。大圣与大佞,难也!呜呼,唯能别似者,为无难矣!”

【译文】

我听说领导将帅的用人法,首先是要了解手下英雄的性情本质。然而,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不容易。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很善于听其言而知其人的皇帝,但却被庞萌所迷惑;曹操是明察将士的高手,还是被张邈骗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事物之表面现象相似但实质不同,是很容易迷惑人的。所以目空一切的人看样子很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愚蠢得可爱的人看上去像个正人,君子其实不是君子;鲁莽的人好象是很勇敢的人,其实也不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给人一种颇有智慧的印象,亡国之臣往往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混杂在禾苗里的莠子在幼苗时期与禾苗几乎没有区别;黑牛长上黄色的花纹很像是老虎;白骨好像是象牙;色泽像玉的石头很容易与玉石混淆。这都是似是而非的事物以假乱真的情况。

《人物志》说:“随随便便许诺的人给人的印象为人爽快,实际上这种人却少有信用;什么事都要插一手的人好像多才多艺,一旦要他拿出真本事就会露馅;锐意进取的人似乎精诚专一,可是这种人的热情不会持久;吹毛求疵的人好像是很精明,实际上只能添麻烦;动不动答应给人这样那样的好处的人好像乐于施惠,但是这种人常常说了不算;当面百依百顺的人貌似忠诚,然而这种人大多是阳奉阴违之辈。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典型现象。也有似非而是的情况:大政治家看似奸诈,却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有大智慧的人看似痴愚,然而其内心却一片空明,聪明盖世;博爱的人看似虚幻,其心胸实际上非常宽厚充实;正直无私的忠言虽然听了让人不高兴,但其情感却是出自一片至诚。人世间诸如此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现象,如果不是天下最精明的人,谁能分辨得清楚呢?”

南北朝时的政论家桓范说:“如果贤惠和痴愚的不同,像葵花和苋菜那样容易区别,那还有什么不好辨认的呢?可是贤惠和愚劣却像莠与禾苗一样,常常似是而非,那就难办了。”战国时哲学家杨朱在《法言》中说:“有人问到知人之难时说:‘人和人的区别如果像泰山与蚂蚁,河海与小水洼一样,那太容易分辨了!可是如果要区别大圣与大奸,就太难了!呜呼,只有把似是而非的现象辨别清楚后,才可以说知人不难的话!’”

【智解】

知人不易,但不知不行

知人才能善任,知人是恰当用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然而,“知人知面不知心”,说明知人之难。如果只看人的表面,便对其人作出全面的评价,就难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轻易评价人,将会知错人,用错人。只看人态度如何,而不了解其人内心世界;只论其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其实干能力;只见其对己表忠、好话说尽,而不分析其人动机和本质等,以此用人,往往会出问题。历史上有很多因为知错人用错人,而遭受损失,甚至失败的例子,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文中提到的东汉光武帝刘秀是个英明的君主,他善于招降纳叛,知人善任,对人能“推赤心于人腹中”。庞萌原本是个降将,在刘秀面前表现得恭敬、谨慎、谦虚、顺从,这种表面功夫给人好的印象,刘秀便认为庞萌是对己忠心耿耿的人,公开赞誉庞萌是“可以托六尽之孤,寄百里之命者”。意思是说庞萌忠心耿耿,绝对可靠。可是庞萌恰恰是个反复无常且野心勃勃的小人。他明向刘秀表忠,却暗里伺机而动,当军权一到手便倒弋一击,将同去攻敌的另一支汉军消灭了。最赏识的人叛变了自己,对刘秀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后来虽然剿灭了庞萌叛军,但是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庞萌的叛变,不仅对刘秀是个严重的教训,也给后人有益的鉴戒。原本毫无功绩的庞萌,因为会讨好逢迎,就被刘秀认为是忠臣良将,这种没有根据的评价显得盲目超高,信任也就必然过头,结果是犯了知错人,用错人的严重错误。

人的外表和内心往往是不一致的,如同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冷硬的不一定是石头;受到赞扬的,不一定是君子;受到诽谤的,并非就是小人;当面说好话的,不一定真心;背后提意见的,不一定恶意;所说的不一定是所想的;所做的不一定是所愿的。如古人所说:“知人,圣人所难。”意思是说,真正了解一个人,圣人也是会感到困难的。可见自古以来,知人一直是困扰着人类的一大难题。

知人难,但并非不可知。知人,需要智慧。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何才能既知其人,又知其心,古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章对这些经验又作了系统的归纳,不可不细细揣摩。知人重要的在于透过表象看到一个人的本质,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如同拨开重重迷雾见到明澈的天空一样,不能为他人的看法所迷惑。唐朝名臣裴行俭便是这样一位善于知人的智者。

裴行俭年少时便才华横溢,文武兼备,曾任礼部尚书,兼任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精于人伦之德”,深具擅长知人的眼力。当时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都以诗文著名,名扬海内,广受世人赞赏。当时曾有人引荐这四人与裴行俭相见。事后裴行俭私下对引荐他们的人说:“一个读书人,前程能否远大,当先重视器量与才识;其次才论及文学艺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三人,虽有才华,但是性情浮躁,举止欠稳重,而且炫耀显露才能于外,到底器量不足,怎么能安享功名呢?只恐这三人不能得到善终,只有杨炯较为浑厚沉静,能够安享县令长的官位,应当不会有意外祸患啊。”后来王勃渡海时坠落水中,因受惊悸致死。卢照邻遭遇恶疾缠身,痛不欲生,投颍水自杀身死。骆宾王投奔徐敬业做府僚,后来因为徐敬业举兵讨伐武则天兵败,骆宾王被牵扯进去而被杀。只有杨炯在盈川县令的位置上直至终老。裴行俭所说全部应验。

当时的初唐四杰,无人不称颂其才华,但裴行俭不为当时的普遍看法所迷惑,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没有德行与气度做根基的才华如空中楼阁、沙中之塔,终究不会长久。正因为他善于知人,才能够避免用人不当可能带来的损害。知人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善于知人,才能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发挥其长处,抑制其短处。所以要想善任,必须首先知人,知人且能善任,事能成矣。陶朱公派少子救兄也是典型的用人例证,既有正面的教育意义,也有反面的警示作用,对于今天的识人、用人同样大有启发。

陶朱公的二儿子因杀人被囚禁在楚国。陶朱公想派小儿子去楚国用钱赎回二儿子的性命。长子感到不满,坚决要求父亲派他去,并以自杀相威胁。陶朱公只好让长子去处理此事,并修书一封给好友庄生,反复叮嘱说:“到了楚国后,立即把钱交给庄生,对他的吩咐要言听计众,不要管他如何处理此事。”长子到楚国后,发现庄生十分穷困。按照父亲的嘱咐,他把钱和信交给了庄生,之后却并未回家,而是避开庄生去贿赂其他权贵。在楚国,庄生虽然穷困,但他的廉洁正直得到楚国上下的尊敬,他并不想接受陶朱公的钱,只准备在事成之后再还给他。陶朱公长子不知原委,以为庄生无足轻重。

庄生向楚王进谏,说某某星宿相犯,这对楚国不利,只有广施恩德才能消灾。楚王听了庄生的建议,实行大赦。朱公长子听说马上要大赦,弟弟一定会出狱,而给庄生的金银就浪费了,于是向庄生要回了钱财。庄生觉得像被一个小孩子欺骗,很是恼怒,又进宫见楚王说:“听说富翁陶朱公的儿子在楚杀人被囚,为此他花重金贿赂官员,大王的大赦并非为国着想,而是因为陶朱公儿子的缘故啊。”楚王于是下令先杀掉陶朱公的次子,然后再实行大赦。结果陶朱公的长子只好取了弟弟的尸骨回家。长子回家后,陶朱公大笑说:“我早料到他弟弟会因他而死的!他并非不爱弟弟,只是因为他年少时就与我一起谋生,所以吝惜钱财,而小儿子从小便过惯了富有生活,所以轻视钱财,挥金如土。先前我要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就是因为他舍得花钱啊。”

陶朱公对儿子们的性情了如指掌,也做到了知人,由此对事情的结果有所预料,要是他能再善任一些,事情的结果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如果一位掌权者也能如此独具慧眼,那天下之事可定矣。

同类推荐
  • 中美人权之争

    中美人权之争

    本书以研究中美人权斗争的历史轨迹为先导,论述了中美人权斗争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美人权斗争的实质、斗争的根源等。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

    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

    李子迟,原名肖飞,生于湖湘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专业毕业,曾系大学教师,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著书多种。主要有《中国超级大学》、《道可道》、《战地记者》、《问世间情何物》、《谁将被淘汰》、《就业的革命》等。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惊城之三宫六院

    惊城之三宫六院

    ——居朝堂之高不知武林尔虞我诈,刀光剑影血溅五步。处江湖之远不闻庙堂勾心斗角,唇枪舌战血流千里。如果大安的江山必须要付出血的代价,作为龙氏家族的子孙龙绍翔愿意流净身上的每一滴血。这里有家园,一段生死相搏的历史;这里还有江湖,一场杀气凛凛的角兽大戏。试看猪脚龙绍翔如何运用权谋力挽狂澜,拜师学艺叱咤江湖赢得美人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
  • 腹黑校草:老公求抱抱

    腹黑校草:老公求抱抱

    “妈咪呀,这,我什么时候同意订婚了?!而且还是和自大狂!你必须给我个解释!”慕晚婉怒气冲天地对着她那不正经的妈咪说,手还指着无辜地站在一边的洛羽寒。“慕晚婉你说清楚谁是自大狂!”洛羽寒的眼睛好像要把慕晚婉吃了。“就是你!而且你不仅仅是个自大狂,还是个萝卜!花心的那种!”“你再说一遍!如果你不想…嘿嘿嘿…”说完,洛羽寒便一脸坏笑地靠近慕晚婉。“我去你的!”慕晚婉抓起一个抱枕丢了过去,洛羽寒又丢了回去…话说他们俩有没有把我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啊,对自己的妈咪也不应该开启屏蔽模式吧…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打是亲骂是爱嘛!
  • 心魔修真录

    心魔修真录

    现代的心理学博士穿越到一个奇异的仙侠世界,心魔本来是修真人渡劫的大敌,却被柳城修成了第二元婴,独特的修仙法门,不断的奇遇,究竟他能走到哪里?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四月你的谎言

    四月你的谎言

    我多么渴望能在太阳底下与爱的人,携手共同玩耍,可是我不能
  • 血蔷薇有毒的战放

    血蔷薇有毒的战放

    地狱归来,踏血而生,火光漫天,不如你心。
  • 婚后三年决定一生幸福

    婚后三年决定一生幸福

    本书讲述如何经营婚姻,如何建立正确的夫妻关系。6年的婚姻咨询工作中,我接到了来自绝对100婚恋网、新浪、腾讯、人人等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会员及网友的上万个咨询案例。他们的痛苦与哀伤,曾无数次地深深触动过我。我常常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痛苦的发生呢?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5)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离渊之主

    离渊之主

    “当我第三次看着全族人被残忍地屠戮时。我就明白,那方世界是假的。那时我看不到出路,也看不出未来。但我一直心存希望,拥抱一切可能。我也一直相信,这个世界终将属于不屈者。”—周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