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赵子曰:夫云雷世屯,瞻乌未定,当此时也,在君为君,委质事人,各为其主用,职耳。故高祖赏季布之罪,晋文嘉寺人之过,虽前窘,莫之怨也,可谓通于大体矣。昔晋文公初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袪。及反国,郤、吕畏逼,将焚公宫而杀之。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汝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汝为惠公来,求杀余,命汝三宿,汝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惟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惟刑臣!”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也。公见之,以难告,得免吕、郤之难。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说信,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其能,乃与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汉高祖自将,伐陈豨于钜鹿,信称疾不从,欲于中起。信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诈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也。
高祖归,乃诏齐捕通。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耶?”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如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弛而维绝,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聚。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犬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固力不能耳,又可尽烹耶?”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也。
豹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豹勃,曰:“安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豹勃曰:“跖之犬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犬固吠非其人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固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若乃得去不留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安平君曰:“敬闻命矣。”任之于王。后田单得免九子之谗,豹勃之力也。
【译文】
赵蕤说:在风雷激荡,天下未定之时,在哪位帝王属下,就为哪位帝王服务,用自己的生命当抵押,各为自己的君主服务、效力,这乃是做臣子的职责、本分。所以汉高祖刘邦能够赦免原为项羽部将的季布事敌之罪,晋文公重耳能够原谅寺人披的过错,尽管过去遭受过他们的困辱,也不怨他们。这可以说。他们都是明白这个大道理的人。过去,晋文公重耳刚刚从晋国逃出来,他父亲晋献公命令宦官寺人披前往蒲城攻击他,结果斩去重耳的一只衣袖。等到重耳结束流亡生活,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王的时候,郤芮、吕甥等晋惠公的旧臣,怕重耳报复他们,谋划焚毁重耳居住的宫室来除掉重耳。寺人披得知这一阴谋后,请求重耳接见他。晋文公派人斥责他说:“蒲城那一战,献公命令你一夜之后赶到,你当即便到了。这之后,我和狄国的国君在渭水边打猎,你为惠公来杀我,惠公命令你三夜之后赶到,你第二夜就赶到了。虽然有国君的命令,可是你为什么那么急迫地要杀我呢?”寺人披回答说:“我原以为,你这次返国,对如何做国君的道理该明白了。如果还未弄明白如何做国君,就仍会遇到危险。执行国君的命令,是不能怀有二心的,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法则。除掉国君所痛恨仇视的人,只看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至于对方是蒲城人还是狄国人,那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如今,你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难道就没有所痛恨仇视的人吗?齐桓公把管仲曾为公子纠效力而射中他衣带钩的仇恨都能放置一边,不再提起,反而任用管仲为相国,如果你改变齐桓公的做法,又何劳你派人责骂呢?要逃走的人太多了,岂止我这刑余小臣呢?”作为一国之君却记恨臣民,惧怕被迫害的人就太多了。晋文公便接见了他,寺人披把郤芮、吕甥即将发难的事告诉晋文公,才使他免于受到谋害。
韩信最初被封为齐王时,蒯通劝说他与西楚项羽、汉王刘邦三分天下。韩信不听蒯通劝告。后来听说汉王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于是便与陈豨合谋叛乱。事不机密,泄露了出去,吕后用计谋擒住了韩信,将斩之际,韩信叹道:“我后悔不听蒯通的话,才被小人女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往钜鹿讨伐陈豨,韩信假称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打算从中起事。韩信的侍从得罪了韩信,韩信要杀他,侍从之弟上书朝廷,将韩信要发动叛乱的情形告诉吕后。吕后打算宣召韩信进宫,但又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萧何商议,假称有使者从高祖那里回来说陈豨已经被杀,列侯和群臣都前往朝廷祝贺。萧何欺骗韩信说:“尽管你身体不好,还是勉为其难,好歹走一遭,去祝贺为好。”入宫之后,吕后命武士把韩信绑起来杀了。
高祖回到朝廷后,下令齐国逮捕蒯通。蒯通被押到长安后,高祖说:“是你教唆韩信谋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本来是那样教导他的,只是这小子不用我的计策,才使他自己落到被剿灭的下场。如果他听我的计划,你怎么能剿灭他呢?”高祖大怒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我是冤枉的啊!”高祖说:“你教唆韩信谋反,还冤枉什么?”蒯通回答说:“秦朝崩溃了,华山以东大乱,各家同时而起,英雄豪杰就像乌鸦聚集时那么多。就像秦国走失了一头鹿,天下的人都去追赶,只有身材高大,跑得快的人先捉到它。盗跖的狗朝着尧狂吠,并不是尧不仁的缘故,只是因为尧不是它的主人罢了。我为韩信出谋划策之时,只知道有韩信,并不知道有你。再者说,天下手持锋利的武器,打算做你所做的事的人太多了,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你能把他们全都煮了吗?”高祖说:“放了他吧。”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行。
战国后期齐国的豹勃说田单的坏话:“安平君(田单封号)是个小人。”田单听到后,置办了酒席,请豹勃,说:“我什么地方得罪了先生呢?我还常常在朝廷上称誉你啊。”豹勃说:“盗跖的狗朝着尧大声嚎叫,并不是认为盗跖尊贵而尧卑贱,狗只是朝不是他主人的人狂叫罢了。假如这里有两个人,一个叫公孙子,是个品质不错的人,另一个叫徐子,是个品质恶劣的人,但如果让他们两人打架争斗,徐子的狗必然要扑向公孙子,咬他的腿肚子。如果你能去掉恶劣的品质,成为贤明之人,那么贤明人的狗怎么还会扑向贤明的人,咬他的腿肚子呢?”安平君田单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于是向齐王推荐豹勃,豹勃得以被任用为官。后来田单免于九子之祸,豹勃起了很大作用。
【智解】
识别忠奸的学问
世事纷纭,人心难测。尤其在局势混乱的时代里,各方势力处于你死我活的争斗状态,人才是最弥足珍贵的,往往有大量的人才被吸收招纳,敌对阵营中也会有互相投奔的降将。如何能辨别忠奸是个重大而又令人挠头的难题。赵蕤的观点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此作为准则识人就不会犯大错,就不会把三心二意、不忠不义的小人招到自己帐下委以重任,以致给自己一方造成损害。同时也能识别出那些忠肝义胆的栋梁之材,不至于埋没了真正的良将。
三国时的陈琳负责为袁绍起草文章,袁绍失败之后,陈琳归附了魏太祖曹操。曹操对陈琳说:“你过去为袁绍写檄文声讨我,只需历数我的罪状就行了,因为罪恶只是自己干的,为什么向上骂起我的祖父呢?”陈琳谢罪后说:“当楚汉未分胜负的时候,蒯通向韩信献策,劝韩信与楚汉三分天下;齐鲁乾时之战,管仲竭尽全力为公子纠效命,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这都是只想为其主人效力,助其主人获取一时之福啊。所以,盗跖的属下可以去谋刺许由,夏桀的狗可以向尧狂吠。如果现在你果真能忘却前嫌,对贤明之士即使与你有怨恨的也加以重用,对平庸之才,即使与你亲厚的也罢黜他,那么就会使四方之人改变态度,归顺于你了。希望你能明智地裁决这个问题。”曹操说:“讲得好啊!”于是厚待陈琳。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战国时秦惠王对陈轸很重用,这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说陈轸背着秦国同楚国暗地交好。秦惠王为此怀疑陈轸,于是陈轸对秦惠王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个人去勾引那位年纪较大的,结果被骂了一顿。又去勾引那个年纪小的,她也反过来勾引他。过了不久,那个做丈夫的死了,有人问曾引逗过他妻子的人:‘要是让你挑选其中一个的话,你要娶哪一个呢?’那人说:‘要年岁较大的。’问话的人有些不解:‘大老婆不是骂过你,小老婆不是勾引过你吗?为何反而要娶骂你的呢?’那人回答说:‘如果作为一个外人,我当然希望她来勾引我;但要做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拒绝并责骂其他挑逗她的人。’楚王是明君,昭阳是贤相。假如我作为秦的臣子却暗地里讨好楚国,楚王将不会收留我,昭阳也不会任用我为属官。如今我假如对秦国国君不忠,楚王又怎么会把我当做忠实的臣子呢?忠心耿耿反而被抛弃不用,我不往楚国又该到哪里去找归宿呢?”秦惠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重新厚待陈轸。
反而观之,晋惠公杀掉不忠于怀公的里克,汉高祖杀了不忠于项羽的丁公,石勒杀掉不忠于西晋的枣嵩,刘备看不起不忠于刘璋的许靖,都是有道理的。轻易就背叛了自己君主的人,到哪里也不会忠诚,一旦形势有变或者时机成熟,就很可能像背叛前主人那样又一次背叛,所以这样不讲忠顺的人可以招收过来,让他做一些事,但绝不能委以重任,否则就如同用一根生了蛀虫的梁木支撑整个大厦,弄不好就会顷刻之间楼倒屋塌。三国刘蜀政权任用魏延就是这样的例子。魏延早年是刘表部下,因和蔡瑁不和而投奔长沙太守韩玄。后来刘备攻打长沙时,因对韩玄不满而举众投降刘备,两易其主的魏延因年轻有为而深受刘备赏识。但是孔明却说:“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虽然刘备因爱其才而没有杀其头,但是诸葛亮始终对其存有戒心,后来果然应验了诸葛亮的预言,魏延见时机成熟便倒戈造反,给蜀汉政权原本就虚弱的国体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然而,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这谁都能做到;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就难得多。而要团结反对过自己甚至曾是自己敌人的人,就尤其困难,故而也就尤其难得。这就要求掌握用人权力的人要胸襟开阔,慧眼识人,懂得忠与不忠其中蕴涵的道理。那种为敌方效命却招之即来的人是不堪信任与重用的,真正能对自己忠诚的人正是那些曾经宁死不屈的人。如果把这种人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中来,必将对自己的事业有巨大的裨益。历史上只有少数雄才大略的人如齐桓公、晋文公、刘备、曹操等做到了这一点,因而才成就了王图霸业。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更是超越了前人,如魏徵,本是李世民政敌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以夺取帝位,但李世民不但对魏徵深信不疑,而且把他当做一面镜子,时时引以为鉴,以免重蹈前代覆辙,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
这个道理在现代生活中观人识人也同样用得上,对企业、单位来说,能选择一个踏踏实实立足于本职工作的人才是很重要的,如果任用的员工朝秦暮楚,无心干好自己的一摊工作而整日想着往更好的岗位上调,那么无论他到哪里给企业带来的都是损失而不是贡献。作为个人的交朋择友来说,能结识一个忠肝义胆、有信有义的良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交友不慎很可能给自己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说,用人择人要有一个清晰的原则,不能率性而为,如果任用、结交的人总是说原单位和其他朋友的坏话,处处显示是自己正确而别人愚蠢,把别人贬低得一无是处,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在其他人身上或者是客观原因上,那这种人就是靠不住的,他能对过去的单位和朋友如此,很可能将来也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你,在你面前说其他人的坏话,反过头来在别人面前也很可能辱骂你。所以这种人是千万不能用的,最好避而远之。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的工作单位、同事、朋友都能客观公允地评价,既说到自己的缺点也能表现出自身的长处,心口如一地待人处事,在人前人后都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那这样的人就是值得委以重任和做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