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途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文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
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凑,中之为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深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以治广,处静以待躁也。
夫天道极即反,盈则损。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毅勇,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译文】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嗜好、欲望从本性上来讲,是相近的,只因为环境经历、教育途径各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个性、志趣才显得千差万别。总的来说,刻苦修炼、锐意进取的人,就志向远大,奋发有为;追求物质享受、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的人,就意志软弱,性情浮躁。所以圣人在教导人、改造人的性情的时候,非常注意克服、抑制人的放浪任性的行为,对给予他些什么东西很慎重,对他的偏激嗜好努力加以节制。所以《左传》中有句话说:“审察人的好恶,陶冶人的性情,王者之道全在于此了。”改造人性的办法,关键是一定要看清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总的原则是性格聪明爽朗的,要警惕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清楚;孤陋寡闻的,要警惕把无知当高明;勇猛刚强的,要警惕遇事急躁粗暴;善良温和的,要警惕对人对事优柔寡断;恬静从容的,要警惕错过时机;心胸开阔的,要警惕对任何事情都不留心观察,马虎健忘。
《文子》中对合乎中庸品德的人才提出过这样一个标准,他说:“总括人才的美德,应该具备‘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六个特征。”所谓“心小”,意思是说性格要谨慎周密,在祸患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能考虑到预防的措施;灾祸刚刚显露出征兆的时候,就能提高警惕,有所戒备。最根本的对策是不放纵内心的欲望。所谓“志大”,是说立志要宏大,以实现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富裕为己任,在错综复杂的是非风云面前,坚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的原则。所谓“智圆”,意思是说智慧要像圆形球体一样,处处融合,能够包容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又像地底深处的泉水,永远不会枯竭。所谓“行方”,意思是说行为要正直端方,不屈不挠有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贫穷的煎熬下,绝不改变情操,飞黄腾达了,也不被冲昏头脑。所谓“能多”,意思是说才能要达到文武兼备,无论是在有所作为还是静默孤独的时候,都能使自己的言行合乎道德规范。所谓“事少”,是说善于把握事物的要领和关键,做到牵一发动全身,以统治全局,以静制动,以静待躁。
天道运行的规则永远是物极必反,月满则亏。所以做人要想保持大聪明、大智慧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永远处于虚灵愚蒙的心理状态;要想保持多闻广见、博学明辨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觉得永远孤陋寡闻,才疏学浅;要想保持武勇刚毅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永远处在有所敬畏的状态;要想保持富贵显赫,广有天下的优势,就必须让自己享有的物质永远有所节制,局限在最小限度内;要想兼济天下,恩泽苍生,就必须保持谦让恭顺的美德。这五条原则,就是从前贤明的君王所以能守卫天下的秘诀。
【智解】
好性情有助于成功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和完美的性格,任何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性情完备与否是相对的,我们正是用善与恶、优与劣的多寡来评价一个人的。如果一个人的性情中的真善美盖过了其假恶丑的一面,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品性好的人,反过来说,要是这个人人性中丑陋阴暗的一面占了主导地位,那么这就是个邪恶的人。
一种性情,往往既有其优势,又有其劣势,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扬其长,避其短。比如严厉正直、刚正不阿的人,他们的脾气又很容易变得偏激过火、凶狠强硬,这样就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所以他的才能适合于做纠正失误、整顿治理的工作;性情温柔随和、安静宽厚的人,优点是宽容大度,缺点是遇事总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这种性格的人适合于做循规蹈矩的日常工作,最好不要让他处理棘手的疑难问题;英勇剽悍、精力旺盛的人,优点在于勇往直前、意志坚定,有勇气有干劲儿,可是又容易鲁莽毛躁,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办充满富有挑战性的事务,如果让他们长期忍辱负重恐怕是不行的。精明能干、思维慎密的人,很少盲目冒进,处事周密稳重,但好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毛病。在紧要关头这样的人很难当机立断,这样的人可以让他去做继业守成的工作,很难让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清高耿直、廉洁奉公的人,能做到艰苦朴素、不会为利欲所诱惑,但有时会过分拘泥于小节,死板教条,不能克服自己狭隘偏激、固步自封的缺点,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灵活变通的工作;质朴坦率、坦诚相待的人,忠厚诚恳,古道热肠,但他们缺乏必要的城府,为人处世一味坦诚相见,容易为坏人所欺骗。这种人可以去完成讲求信义的任务,而无法完成需要权谋的事务。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一个人能做什么样的工作,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和他的性情的完备与否是有很大关系的。上面提到的这些不同类型的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如果能把这些性情中大部分优点集中到一起,而又克服掉其中的缺点,这样的人就称得上是圆满贤达了。而拥有如此的性情,如果给予足够的权势,就能够完成普通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达到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这样的人就是常说的能够定国安邦的旷世英才了。即使没有执掌国家大事的机会,这样通达的人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成就一番事业,获得极大的成功。
而如何在生活中纠正性格的偏差呢?首先就要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状况、自己的性情是怎样的,这样的性情优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缺点,自己擅长做什么工作。了解自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人啊,认识你自己!”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上的苏格拉底不朽的箴言,至今仍是一个哲学和科学的难题。直至今日,这短短一句铭言仍然振聋发聩。要想客观公正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就需要借助外部的种种事情,就如同镜子会反光一样,在自身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会折射出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实践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而别人的意见和评价也是极其宝贵的,中国有句古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与自己整天如影随形的事物反而自己不一定能看得清楚,而外人因为有了距离,有了思考和衡量的余地反而会有更客观的看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别人的意见和评价搜集起来,经过归纳总结就会大有裨益。通过对事情的认识和他人的帮助,对于自己就能够形成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要为自己的改进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后,下一步就需要弄清楚,应该把自己的性情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才算成功,自身的才能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才算达到目的。说白了就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文中所提到的前人古训:“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达到这样的标准是不易的,但是我们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把标准定得符合自己的实际很重要,要所有人都摇身一变成为通达圆满的圣人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目的是力求把优点发扬光大,把缺点压制下去甚至完全消除。过高目标只会打击自己向上的信心和勇气,让自我完善变得举步维艰。所以为自己树立正确而恰当的标准是很重要的。
当方向和目标已定,就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来打磨自己的性情,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修养。改变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的,需要付出时间和心血,如同一件水晶雕塑一样,不可能用斧头用力地砍砸,否则换来的只能是一堆碎片。而是得用砂纸细细地打磨,耐心地坚持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改变自己也不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在不知不觉间转化,一点点的进步积累起来,最终成为质的跃进。不论从事业和工作的角度讲,还是从人类追求自身的完美来说,这种向更高层次的攀登都具有美好的意义。使我们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固步自封,而是一直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