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汉代以周勃,功大霍光何如?
对曰:“勃本高帝大臣,众所归向,居太尉位,拥兵百万,既有陈平、王陵之力,又有朱虚诸王之援,郦寄游说,以谲诸吕,因众之心,易以济事。若霍光者,以仓卒之际,受寄托之任,辅弼幼主,天下晏然。遭燕王旦之乱,诛除凶逆,以靖王室。废昌邑,立孝宣,任汉家之重,隆中兴之祚,参声伊、周,为汉贤相。推验事效,优劣明矣。”
袁盎问汉文帝曰:“陛下以绎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也。”盎曰:“可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者,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刘氏不绝如带,绎侯为太尉,主兵柄不能正。吕氏崩,大臣相与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也。”
隋炀帝在东宫,尝谓贺若弼曰:“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其间优劣何如?”对曰:“杨素是猛将,非谋将。议曰:胆气果敢,猛将也;渊而有谋,谋将也。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议曰:奋捷矫悍,斗将也;御军齐肃,领将也。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议曰:领一偏师,所向无故,骑将也;包罗英雄,使群才各当其用,大将也。”太子曰:“善。”
【译文】
汉代的周勃在汉高祖死后,平定了吕后乱政,恢复了刘家的天下,历来被人们认为功劳很大,霍光比起他来怎么样?
周勃是刘邦的老乡,在刘邦南征北战打天下的时候,就是刘邦的功臣,众望所归,很受群众拥护。后来他官居太尉,手握军权,统率着百万大军,既有陈平、王陵这样的谋士帮助他,又有朱虚侯刘章等王子的援助,再加上郦寄在吕氏权臣的圈子里周旋游说,搞些阴谋诡计为他通消息,放烟雾,由于朝野上下人心所向,所以很容易成功。
可是霍光呢,是在汉武帝突然病重,事出仓促,将辅佐八岁幼主汉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他的。在他独揽朝政,辅佐幼主期间,整个国家被治理得很好,全国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后来发生了燕王刘旦的叛乱,他将一帮参与策划叛乱的人全部处死灭族,肃清了朝廷里的反对势力。
昌邑王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汉昭帝在位十三年去世后,因无亲生儿子继位,臣下就推拥刘贺当了皇帝。可是这位公子一进长安,登上宝座后就淫乱昏聩,败坏朝纲。霍光与朝中文武百官商量后,废掉了刘贺,迎立流落民间的皇曾孙刘询为汉宣帝。霍光肩负着汉家刘氏的重任,执掌大权先后二十年,威震朝野,名满天下,使汉朝中道兴隆,皇权延续,名声与伊尹、周公不相上下。作为汉代有贤名的辅相,从他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所作的贡献来看,与周勃相比,其优劣是很明显的。
关于对周勃的评价,袁盎和汉文帝有这样一段对话。袁盎问汉文帝:“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一个人?”文帝说:“是社稷之臣。”袁盎说:“可以说是功臣,还算不上是社稷之臣。能称得上社稷之臣的,应当做到与主同在,与主同亡。在吕后篡权的时候,刘氏的子孙还很多,当时周勃身为大尉,握有兵权,可他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去制止。等到吕后死了以后,文武大臣一致要求诛灭吕氏家族,太尉又拥有兵权,正碰上这种机会,所以才能大功告成。因此说他是功臣,不是社稷之臣。”
隋炀帝在东宫做太子时,有一次问将军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被誉为良将,该怎么评价他们的优劣?”
贺若弼回答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胆量过人,果断勇敢者是猛将;精通兵法,胸有谋略者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斗志冲天、行动敏捷、矫健剽悍的是斗将;统率军队纪律严明,军容整齐,雄壮肃穆的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只能率领一支部队,作战所向无敌的是骑将;能聚集英雄豪杰,并使之人尽其才的才是大将。
炀帝心怀叵测地回答道:“说得好!”后来他一即位,对贺若弼非常猜忌,就借故把他杀了。
【智解】
用人当用君子
从六种“正臣”到隋炀帝的“问将”,我们不难看出当官的人品、业绩对国家兴衰之影响。官员在上要接受君主的领导,在下要实行对属地的治理,可以说是在最高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纽带,他们有怎样的德行关系着国家的治理效果。君主如果看错了人,用错了人,他的方略再高明,品性再仁德也于事无补,因为在工作一线,实施管理的还是那些官员们。所以考察和选拔人才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德行端正,虽然品质操守并不能保证官员就一定能胜任本职工作,但如果是奸邪的小人当权则必然对国家造成损害。所以大禹使夏朝兴旺,夏桀却使之灭亡。成汤使商朝兴旺,商纣却使之灭亡。阖闾使吴国战无不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却被越王勾践俘虏,国破人亡。秦穆公使秦国显赫于诸侯,得到了周王的封疆,秦二世却遭受了怨声载道的难民洗劫。当皇帝的,名号、权势虽然相同,然而功过、成败却各不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用的人各不同。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品行高尚的贤臣,国家就能兴旺发达;如果错误地让奸佞之徒执掌了国家大权便会民不聊生,国家危亡。
以历史上的周公为例。周武王去世后,继位的武王长子成王姬诵当时年幼。周公唯恐“天下闻武王崩而衅”,诸侯会乘机叛乱。于是,遵照武王的遗言而摄政,代成王管理天下大事。他精心选拔德才超群的贤士,加紧对成王的教育和培养。周公曾说:“对整个天下来说,我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但是,我深知周朝的天下来之不易。目前,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共同努力。为接待贤能之士,我一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洗一次头需要中断三次,吃一顿饭需要三次放下筷子,吐出口中的食物。尽管如此,我仍怕错过天下的贤人。”
待成王长大成人后,周公及时地将政权归还于他。但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治国时会犯错误。又特地作了《多士》、《毋逸》两篇诰文以诫之。为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教育成王,周公又制礼作乐,包括君位的继承制、官僚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思想原则等等。成王从叔父的教诲中受益极大,在他执政期间,巩固了父辈的基业,铲除了商朝遗留下来的各种不安定因素。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名的盛世。
用人当用正直高洁的君子,像周公这样位居高位还能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扶助幼主的大臣足以称得上文中所提到的“社稷之臣”了。魏国因为有了公子魏无忌,被侵占的国土才一一收复;赵惠文王因为任命蔺相如出使秦国,才使秦国不敢再出兵攻打赵国;楚国因为有了申包胥去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求到了救兵,才使被吴国打败流亡他国的楚昭王回国复位;齐国因为田单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国,才使齐襄王得到王位。这样的官员是最为宝贵的国家资源,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体制下这样的人都应该得到重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对后主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贤德的人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一国还是一个团体,用什么样的人办事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了品质端正而才能一般的人,虽然没有让事业成功的能力,起码能做到公正清廉,不至于引起危害,但若是有才干而奸邪的小人当了政,以他们的能力很可能败坏整个国家。
总结这些历史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得到了国家权力的君王,如果不能领导国家移风易俗,搞好思想道德的建设,网罗、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明辨正义和邪恶,综合吸取经验教训,而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功成名就,永垂青史的,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种先例。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根据一个人的德行和才能授予他能胜任的职权,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