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4600000053

第53章 书说

书说者,“书籍”之说也。

书是什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使者。

书是什么?——书是智慧的宝库,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明智的源泉,书是生活的工具。

书是什么?古今中外溢美之辞多矣!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古汉语老师在他的第一堂课的第一时间里,尚未开口,便在黑板上十分认真地写下了这句话。多么浅显明白的道理,这位老师为何如此造作?

这是历史的阴影。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拨乱反正尚未取得正果,虽然社会上人们普遍对书籍、对知识已经有了孜孜以求的迹象,但终归还未形成气候。比如我上大学吧!很多的人是大惑不解的。“那样好的工作,上什么大学呀!”因为当时,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还在工厂车间,在广阔天地接受着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张铁生、黄帅之类的白卷先生尚有一定市场。在那样一种大背景下,这位老师所以如此,我想,那还是心有余悸吧!出于对我们这些新入学的大学生的关爱与期待,强调一下书籍的重要性,正在情理之中。

许多年过去了,那位老师早已年过七旬,正往八十的路上赶呢。而曾经讲台下我们这帮学子,如今也都该告老还乡了,可是,那位老师那天进教室的神情、步履,乃至写字时的姿势,讲解时的神态、声音,仍然历历在目,包括教室里的气氛、教室外天气的颜色,至今我都能说得明白。是对这句话感到新奇?不是,我读过,也理解,我之所以放弃国有大企业较好的工作和将被提拔的希望去读书,正是奔着“书”去的。

30多年过去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早已被真真切切地证明着。社会对知识、对书籍的认可程度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时候,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然而“灯下黑”,乃至“客厅黑”的状况仍然时有发生。

笔者近日听到了几则不愿读书,轻薄知识的实例,很是耐人思量。一位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告诉我,他带的学生很是让他头痛,列出的书单不愿意读,布置的作业不愿意做,或者敷衍了事,没有过去学生啃书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吃苦劲头。一位大机关的处长说,单位的年轻人写材料,制文件,就喜欢在网上东拼西凑,从不愿下工夫写出点有个性的东西,而相反,对人际关系却十分热衷。A君出书了,他十分兴奋地请来他曾经的同僚或下级,现在皆很有些作为的朋友们,献上美酒佳肴,送上他的最新作品。席间气氛还是十分热烈,溢美恭维之词大有绕梁三日之势。可是席散曲终之后,发现,“忘了”带上赠书的,恰是行政职位最高的几位。当时A君并未介意,认为人家公务繁忙,能来捧场已属不易,有些身份的人,秘书提包习惯了,酒酣耳热忘了带书并不奇怪,过后送去就是。可是后来,他联系送书的过程却颇费了些周折。有的说出差在外,等回来后一定上门去求;有的说不急,有空再说。然而,半年过去了,给这几位的赠书仍然躺在A君家的书桌上。总之一句话,人家对这本书的反应凉凉的。相反,能把读书心得反馈给他,进行交流的,恰是几位没有什么官位的布衣朋友。这是怎么了?他们也曾视书如命过,有的也曾做过好多年的作家梦,只是无缘成就罢了。A君的心里产生了无名的酸楚。

一日,几位意气相投的文友小聚,A君把自己的尴尬遭遇吐露出来,引来了出乎意料的共鸣。C君说:这只能怪你老兄不识时务了,现在的官员谁还把读书当回事?什么读书月,读书会,那是说在嘴上的,唱给你们听的。他们自己哪有心思真读书吆。再说了,这年头谁还把出书当一回事,你还给人家送书,没当面寒碜你算不错了。C君说出几年前自己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他给自己认为还不错的领导寄了一本。他没指望着有什么回应,却偏偏听到了让他大失所望的回应。在一个头面人物很多的场合,那位领导点明到姓地说他给他寄的那本书。“那也叫书吗?”言语间充满着不屑。可是C君的那本书不仅获了大奖,而且市场行情很好。真不知道那位领导翻没翻过他的书?对书市的行情能知道多少?老D更是有一番感慨:想想看,我们的视野范围内,这些年,哪一个把写作当一回事的人把官当大了?又有哪一个当了大官的没放弃他或许曾经做过的文学梦?笔杆子好怎么样?那就到写文章的单位去吧!优势变成了官场升迁的劣势。

上述几则轻慢“书籍”,鄙薄知识的实例确实费人思量。高等学府、党政机关、官员队伍,这都是知识密集型的地方,“灯下黑”尚且可以理解,倘若连“客厅都黑了”,甚至形成一种气候,那可真是需要认真予以关注了。

几位文友的冷遇让我想到了一则故事。说州官到一县上体察民情。找到县令问:“请问这里风土怎样?”县令答:“报告老爷,本县一年刮不了几场风,也没什么土。”州官皱眉,又问:“黎庶还好吗?”县令答:“报告大人,我们这里不种梨树,杏树长势很好。”州官怒曰:“我问你小民!”县令跪地急答:“本县的小名叫狗儿。”这是一则讽刺封建社会捐官制度下,昏聩白痴县令的笑话。虽编排得有些太损,可它道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和没有知识的可怕。实在是需要警醒的。

就读书与周围的朋友们探讨,许多人的看法是:是世情让人们对书籍有了新的认识,房价一天一个样,而发达了的房地产商中,有几个是有文化的?更离谱的是,他们一拍脑袋,说一声涨价,一夜之间,数十上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就装进了他们的腰包。这种没劳动所得,连剩余价值都谈不上的暴利收入,简直跟抢人差不多。老百姓干瞪眼,政府没办法。那你说博士生研究生的知识还值几个钱!你文章写得好、干得多、干得好,能咋样?提拔的时候不一定有你的份。那你说我能在网上拼凑,又何苦费那么大劲冥思苦想呢?那种比本事,论才干,听口碑的时代过去了。大学生就业难,难就难在了读了一肚子的书,一般岗位不愿干,高智岗位用人太有限。那书,还真是不读也罢咧!

时下人们面对许多社会现象产生的新困惑,在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高度注意我们的国情,要坚信: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是一定能够解决的。不能够因此而动摇高举旗帜,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再来讨论“知识与书籍”的问题,就会相对好理解一些了。就说几位文友碰到的问题吧,也是需要认真分析的。一是当下的出书市场太乱太杂,粗制滥造的东西太多,书友的官场朋友以为A君也随波逐流,炮制了一个害人眼目的东西,实不愿读,又不忍说破。故作此托词,也在情理之中。二是书友的朋友们公务缠身,实在是拿不出时间去读书,加之酒酣耳热,也确实是把赠书的事给忘了。事后再约,又确属太忙,而非无辜推辞。现如今,国家机关相当一部分公务人员,公务繁忙,压力很大,已是不争的事实,非情景中人难以理解。不是我有意为确实没有时间读书的人们开脱,因为当下许多部门业务量在不断增加,但人员编制不增加,一个人顶两个岗位的情况很多。三是那种官当大了,以为知识也跟着大了起来,以为不需要再学习,不需要再读书了的狂骜之辈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即便是他们不读书,仅靠经验和有限的知识积累,不注意知识的更新,要不了多久,便会力不从心的,说话言之无物,做事事倍功半。除去以上三类情况,最卑鄙、最可耻、最龌龊的就是嫉妒你出书了,你成名了。他虽有不差于你的写作能力,也想出书,但终因耐不住寂寞,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没有出书的可能。他心里不服气,又奈何不得,便找个机会,贬损一下你。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出你的书,让别人去说吧!我欣赏一句话:“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举足轻重,但也没有别人讥讽的那样无足轻重。”一定要把出书看成是你个人的事情,不要奢求一书成名。现在是出版业空前繁荣的时代,普通老百姓的作品,只要方向对路,政策对头,都可以出书,不再是把出书当成梦想的年月。加之电子读物十分普及,我们有什么理由让别人对你的书刮目相看呢?倘若你这样去想,你的心里是否会平和一些呢?

其实,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对于知识与书籍,无论出现多么大的波折,终归还是要被请到顶礼膜拜的殿堂的。昔日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推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戕戮之后是更大的繁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废江河万古流。”朝朝代代,上下五千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历经磨难的东方大国,永远会坚持“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基本国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永远不会变,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永远是不变的社会风尚。

上大学,择优录取。高分数从哪里来?刻苦读书的结果。公务员招考,择优录用。优异的成绩从哪里来?刻苦读书,灵活实践的结果。企业招工,考试录用。优者留下,庸者走人。处级、厅级干部公开招考,笔试阶段是凭知识说话。著名作家一本书卖几百万。据报载,奥巴马2010年出的《我父亲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两本书分别赚了100万元。想想那些考进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们,如果不是读书,他们中的许多人今天也许还在深山沟里,同他们的父辈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吃,哪里还有什么资格谈论在北京上海买房子的事。故而,不要因为看到了一些不顺眼的事,碰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对书籍和读书产生怀疑。

读书会怎样?

于谦《观书》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其意是说,书卷内容丰富,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意,从早晨到黄昏,终日陪伴着我,使我的生活得到了安慰。刚刚看了三千多字,胸中的一切杂念便一扫而光。

袁枚《遗怀杂诗》云:“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借着秉烛之明,熬三更,读五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穿衣戴帽,无不与其读书修养相关。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也与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密切关联。教育兴,则民族兴。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出现一些杂音,甚至出现一些反复,那都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永远坚持,用书籍丰富人生,用知识智慧人生,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书籍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2010年5月26日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世界上最经典的128篇哲理美文

    人生最美,就是一路行走;一路拾捡前人散落在草丛里的思想瑰宝,观一颗从暗夜里醒来的露珠,赏一株在悬崖边绽放的花朵,装一襟从时光隧道里吹来的轻风,然后染一身智慧的芬芳。篇篇美文,段段经典,字字珠玑,句句金玉,润泽心田,激励人生。
  • 浪潮曲

    浪潮曲

    作者从创作的散文中选收了三十一篇文章,散文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部队的斗争生活,语言清新、朴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
  • 劳动者札记

    劳动者札记

    本书是一本真正描写、歌颂劳动者的诗集,谨以献给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劳动的人们。作为一名劳动者,作者在劳动之余,采用折叠分行的形式,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 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 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 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 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 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 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 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 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 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 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 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 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 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热门推荐
  • 事师法五十颂

    事师法五十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火爆神医:殿下,别乱来

    火爆神医:殿下,别乱来

    她是刁蛮任性的惹祸精凤柒公主,一夕之间失去所有,掉入某殿下的陷阱,成了他的药师。他是苍穹大陆最出色的男子,天界未来的王,却因渡劫变成一个病秧子。某女仰着头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解不了的毒,要想解你身上的毒,你得听我的!”某男在轿子里扑倒某女,邪魅一笑,“要乖乖听话,我有的是办法让你变乖,不信你可以试试。”
  • 龙忍传

    龙忍传

    魔兽大陆的龙忍部落收到一份情报,兽族军团竟然进入‘穿越通道’大举入侵地球!为破除兽族阴谋,龙忍一族派遣两名天才战士前去调查。命运就此改变,他们可以成为彼此最强的队友,但也可以成为最终的敌人!天古之道,亦正亦邪!唯战,诛之!赋天古之极,霸为尊!胜者为王!
  • 千古之龙

    千古之龙

    掌控神界的千古龙,遭遇强敌的暗算,就此陨落人间。但他却化为七种元素不同皆在沉睡的古龙不料男主钟离疯在因弱小在遭世间所有人唾弃时与七古龙之首——麒麟太焱龙,相融合!从此,男主的逆袭之路将要开启!“莫说离疯弱,更有弱似离疯者!”
  • 总裁的蜜宠恋人

    总裁的蜜宠恋人

    一个是年少多金,英俊潇洒的总裁!一个是集团千金!青梅竹马的两人,是所有人眼中珠联璧合的一对!但是,欧阳非云不知道犯了什么邪,竟然逃婚……莫安怎肯放弃,不仅要征服欧阳非云,而且,还要做他最宠爱的女人!
  • 凉拌菜谱

    凉拌菜谱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
  • 剑御万界

    剑御万界

    一剑划空破苍穹,负尽狂名千万载!------------------------------
  • 红珠界

    红珠界

    一个血红色的珠子,一个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当两者走到一起,嘿嘿嘿,后面自己看吧。
  • 御兽皇

    御兽皇

    饕餮神骨散落人间,被一个人类少年以为狗骨烧化,凝聚成一颗舍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