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淡定”这个词被许多的人挂在了嘴上,成为一种时髦。
其实,稍有一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淡定”所表达的意思,从古及今人们并没有忘却,而是作为警世恒言一般,广为流传的。“淡定”者,淡泊宁静也。古人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说。今人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上天云卷云舒”之意。由于这种传统的教义,一般的人们为人处世都会告诫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嘴边挂着“淡定”者,碰到问题,很难淡定。把“淡泊宁静”贴在墙上的人,遇到不顺心又很难淡泊,也无法宁静。
怎么办呢?当今社会万花筒一般,什么样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不顺心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人,也随时都可能碰到。如何才可以做到“淡定”呢?
“多抬头看一眼。”这是我的建议。
您总会上街吧!抬眼看一看那些扫大街的环卫工人,天亮的时候他们已经大清扫了三四个小时,稍事休息吃几口早点,又踏上了保洁的路。路边的行道树下,人行道上,稍稍能避一点风的地方,只要你留意一下,就能看到他们于紧张的劳作间隙,靠着那个装垃圾的小胶车,站在那里睡着了的状况。那种疲惫不堪的样子,你都不忍心看。正式职工的工资收入还算可观,而雇佣的临时包段清扫工,一个月只有600~800元。他们的年纪大都在50岁左右,还有60多岁的老大爷老大妈。其辛苦的程度如何,是完全可以想见的。看着他们哆嗦的身影,真让人心疼。
建筑工地是当今中国城乡广袤大地上到处可见的风景。三月,乍暖还寒,你抬头看一看吧!八点钟刚过,建筑工地就已经是一派繁忙。20层高的楼顶上,建筑工人们身轻如燕,紧张而又忙碌地干着各自的工作。有的在翻铺着夹板,有的在绑扎着钢精,有的在承接着塔吊运上的混凝土,专心致志地浇灌着楼房新的高度……西北风不依不饶地撕扯着他们的衣衫,寒气从皮肤吹到了心里。可是他们无暇顾及,就因为有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梦想在支撑着:一个月有3000块钱的工资,妻儿老小见到寄回去的工资,能过上好日子,冷一点、苦一点,值了!
多抬头看一眼吧!构成城市的风景中,比我们受苦多,而比我们挣钱少的人还有许多。可你看人家,说不定在租来的旧房子里,正夫妻举杯庆贺今天多收了10块钱的废品。也许,一家三口给餐厅里送完菜,一算账多挣了50块钱,一高兴,吃过晚饭,带孩子去看电影呢!
他们心里高兴着呢,他们有自己安慰自己的理由。在大城市的电影院里看一张票30元的大片,老家的村长还没享过这样的福呢。咱比村长牛气,为啥不高兴呢?他们绝大多数意气轩昂,干得高兴,挣得高兴,生活的也高兴。虽然他们居无定所,吃的穿的比城里人都差,可能他们觉得城市已经把他们当人看了。政府时时刻刻在关心着他们,能按月领到工资,孩子能就近上学,看病住院能报销。在城里干一年,比在农村干五年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他们的算账方法是最实际的。我曾碰到一位儿时的伙伴,你猜他咋说?他说,如果还是在路遥写《人生》的年月,你我还得是“两个社会的人”!
再看看公园里那些欢欢实实唱歌跳舞的大爷大妈吧!我曾经作过一个调查,60岁以上的人中,70%的月退休工资不足2000元,而且都是这些年才陆续涨上来的。可他们说啥:“不少了,退的时候才600多块,现在1600多块了。睡在家里,国家给涨工资,有啥不满足的?再说了,钱有多少是个够!够花就行了!”听着他们的话,看着他们轻盈的舞姿,品味着他们从心里唱出来的歌儿,你会有一种由衷的释然,真的!
只要你多抬头看一眼,想一想,比一比,往生活的深处想,往社会的底层比,和你的过去比,什么样的不愉快不开心都会过去的。难道不是吗?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当你和你的中学、小学同学坐在一起聊起同桌的你的话题时,你不觉得还是昨天的事吗?“钱多钱少活着就好,过好过赖健康就好。”其他的一切不都是过眼烟云吗?耳顺之年的人们,对这些道理是越看越清楚的。那么,年纪轻一些的如何接受这一观点呢?其实,也很简单!
多抬头看一眼。释然、满足都在里面,淡定的境界便自然呈现了。
201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