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鲜花与微笑一起飘飞,是蓝天与白云共同歌唱的日子。人人有自己的童年,人人有自己的梦想,当看着孩子们在花丛中像蝴蝶般飞舞的时候,我的心醉了。
我的“六一”有点儿晚,晚到了我上小学四年级,已经10岁的时候。尽管如此,仍是不同寻常,这个晚到的“六一”让我提前十多天就热血沸腾、夜不能寐。睡在家乡沁凉的土炕上,耳边回响着操场上少先队员们操练时那美妙的鼓号声,眼前一遍又一遍放映着,放映着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的情景——老师念着我的名字,少先队大队长为我佩戴了红领巾,鲜艳的红领巾啊!火苗一样在眼前翻飞,我和着鼓乐队的节奏,把小腿抬得老高,威武地行进在节日游行的队列里……我幸福啊!那简直是一种幸福死了的感觉。这感觉来源于前几个月对我的刺激,对我的伤害和打击。我的初小是在农村一个只有几十个学生的学校里完成的,那时候在农村的小学里,我们没有过“六一”的概念。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学后,我们才被转到城里,衣服穿得破烂,学习成级差是必然的,最让我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是队日活动。到了少先队队日活动的时候,我们这些农村来的“非队员”只能站在边上看人家游行、活动。虽然仅有几次,可是虚荣心极强的我,已经受不了了。我加紧地刻苦学习,加紧地表现自己。因为老师说了,表现好的同学,“六一”节就发展入队。我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我能不激动吗?节日的清晨,阳光是那样的明媚,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的身上像撒满金子一样。可是,我的第一个“六一”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没有系上红领巾,原因是入队的新队员没有交够每条6毛钱的红领巾费用,我的“六一”活动大打了折扣。那是1962年6月1日。
女儿的“六一”是从4岁上幼儿园开始过的。她过得比较幸福,有漂亮的花裙子穿,有5分钱一根的冰棍吃。大概刚懂得“六一”是他们儿童的节日吧!他在幼儿园老师的辅导下,他们很有些声势地开展起了“六一”系列活动——参观啦,游艺了啦,看电影啦,演节目啦,忙得跟一个不知疲倦的小蝴蝶似的。不光是她忙,还把我和她的妈妈也忙得不亦乐乎。没有规律地接送,看她们的演出。唯一让她不满足的是,我们没有照相机,无法记录下她的舞台艺术造型。其实我也挺遗憾的,世界上最容易丢失的是时间,而最宝贵的是在丢失的时间内所做得有意义的事情。女儿那一刻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童趣,我没有把它记录下来,成了我内心的一个痛。那是1983年6月1日。
孙女的“六一”有点儿火。从其可称为幼儿时,每到“六一”,全家子的人都在为她的节日忙活,买衣服、买玩具、买她喜欢的食品,带她出去玩,陪她在电脑上打游戏……就我们中国的条件,就我们这个地区的环境,能让她吃穿用玩的都一一做到了。我们有时候和她开玩笑,美国的小朋友也不过如此了。的确,中国的变化太大、太快了。今年的“六一”,孙女6岁了,钢琴老师交给了她一个特别露脸的任务,代表同班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向家长汇报表演。这可不得了了,最近练琴的劲头可大了。我们预备好了还算先进的照相、录像设备,我想,2010年6月1日记录下的,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不发达地区的小朋友,度过的等同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儿童一样水平的“六一”儿童节!
201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