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4600000012

第12章 割麦

割麦,又一项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在我的家乡与我的父老乡亲告别了。

7月15日,站在家乡的麦田埂上,看着麦地里一拃多长的麦茬子,我的心犹如被这麦茬子戳着了一般,酸酸的、涩涩的。

割麦,是所有农事活动中,让农民遭受酷热最多、流下汗水最多、弯腰曲背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农时要求最高的一项劳作。

割麦开镰在三伏天,是我的家乡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清晨不能割,一是麦秆上有露水,潮湿,不好割;二是潮湿的麦子割倒后,翻晒、捆拿要延长两天时间。故而,一般选择在早晨10点左右下地,戴着草帽,提着磨刀石,一人一把或者两把镰刀挎在手臂上,满怀着收获的欣喜,行进在乡间小路上。收获,在麦地里;收获,在他们的刀刃上。他们攒足了劲,要把大半年劳动的希望,在这赤日炎炎的七月里收获到麦场上。

揽把、跨步、挥镰、刀刃尽可能低的擦着地皮,用力往后一拉,一大把麦子跟着镰刀“嚯嚯”的声响,应声倒地了。一个好的割麦子的行家,最基本的要求是:揽把要紧,拉镰要狠,刀刃靠麦茬要低,脚下要净。会不会割麦,你挥两次镰刀,行家就看出个眉眼。

从下地到中午12点,是割麦人心情最好,出活最多的时间。大集体时期,二三十个人同时下地,一人一米左右的宽度,像大雁飞行一般,一字儿排开,争先恐后地奋力向前匍匐着。弯腰、挥镰、放麦,所有的劳作都须猫着腰去完成。你只能在弯腰的幅度上有所变化,但不能立起身,一立身你可能就慢了,慢了,后面的人就撵着你的屁股。也不能太快,快了,镰刀有可能碰到前面的人。你必须掌握好节奏,有力地前行。这种二三十人集体割麦的现场,那就是体力、技术的较量。从北头下地,一气子往前窜出五六块地,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有一点点马虎。能不能跟得上趟,左邻右舍挑不挑你的毛病,全凭你的实力。在这种较量中,割麦能手产生了,姑娘眼中的王子现身了。一人最多的一天可以割一亩三分地。而正常情况下,一人一天只能割七八分地。有情的青年男女有意站在一块,相互帮衬又在艰苦的劳作中,生产着暧昧,生产着爱情。

这样的劳动场面,过去的很多电影里都有表现。那一时期,舞台上风行的《丰收舞》,正是形象地来源于割麦这一劳动细节,只是艺术家们把它诗化了,夸张了,让每人肩上搭了条毛巾,还多了一个卖弄风情的擦汗动作。而实质上,割麦这项劳动,有舞蹈的意象,有农民们高兴时的歌声,有收获的喜悦,而更多的是辛劳的汗水与艰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镰刀磨得好不好,也是割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都是有经验的老农,才能承担起这一重任。

割麦子是“龙口夺食”的战斗,季节性极强,早一天,撵了青了,可能要少打粮食;晚一天,收到最后的麦子可能要松口淌在地里。哪一天开镰,那年月是极其讲究的,要有富有经验的老农集体“会商”,生产队长作出决定。曾经有几年,县上还作过统一开镰的决定。文件一发,金黄的麦地一派繁忙景象。后来实行了责任制,虽没有强制性的命令必须哪一天开镰,可是农民们开镰的时间还是十分的讲究。那就是看村子里最有经验的人家哪一天动手。在我们村,具体的就是看我的父亲哪一天动手。

自古以来,割麦子这一农事,动用劳动力最多,场面最壮观,延续时间最长,从官府到百姓,从中央到地方最重视的“夏收战役”,自打我记事起,在我的眼前演绎过了太多太多新奇的、动人的、壮观的、辛劳的、痛苦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老一辈的农民和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它是刻骨铭心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古诗描写的是旧社会,麦收在即,烈日当头,农夫与不劳而获者的截然不同的心情与作派。

“坚决打好麦收战役,保证颗粒归仓!”每年的六七月份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一级一级下发文件,报纸上大红字通栏标题,层层动员部署。机关停止办公,学校停课,工厂关门,统统地到农村去,到麦地里去!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城里人全部下到农村。全党重视农业,全民到麦地里“龙口夺食”。这鼓舞人心的举动,壮观的场面,一般要延续半个月。

夫妻上阵,孩子上阵,连七八十岁的老人,也赶到了麦地里。家家户户各自为阵,这是生产责任制以后的景象。用的仍然是镰刀,但由于参加的人数翻番,把割麦子的时间缩短了三四倍,一般三四天就全部割倒了。

我承受割麦子的艰辛之极,是在1979年到1990年这12年间。父母承包的4亩责任地,几乎每年都种3亩左右麦子,而每年的收割几乎都由我和父亲来完成。我是公家人,麦收时请两天假不容易,为了抢时间,我中午不回家吃饭,让母亲把饭送到地头。父亲已年过六十,为了让父亲少受点苦,我尽可能多割一点。正午12点,那真是赤日炎炎似火烧哪!我的白衬衫被麦灰染成了黑的,被汗水浸成了水的,可是不能脱下,脱了脊背晒得受不了。麦沟里腾起的热浪把人的周身烤炙得汗流不止,燥热难忍,有时候能冲得你晕过去。可是我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忍耐,必须坚持。长在地里的麦子,还等着我和父亲用镰刀一刀一刀地去割呀!从一下地弓起腰,没命地割,到地头才舍得立一下身,实在支持不住了,在田埂上躺上四五分钟,那真是一种腰要断了,浑身散了架的感觉。最后的五年,我已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了,可是每年的割麦,我一镰刀也少不了。没人帮你,大家都忙。乡亲们曾跟我开玩笑,这个干部要麦子不要命了。然而我必须那样做,那时候,还不兴请短工,我多么盼望收割机能够早一天开到地里,替代我手中的镰刀呀,可是不知是不适应,还是乡亲们不接受,用手中的镰刀割麦,仍然在我的家乡风行着。

那几年我一直在发问:种地播种有了播种机,打场有了脱粒机,运肥有了手扶拖拉机,大家都接受了,为什么割麦子用联合收割机替代的步伐走得那样慢?

我第一次看到联合收割机割麦是1965年,在灵武农场。我曾给我的父亲大讲特讲过收割机的好处,而到了我的家乡割麦彻底甩掉镰刀,却到了2010年,其间的跨度是整整45年。漫长的45年哪!这进度也太慢了一点吧,问题出在了哪里?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有机械不适应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当农民出去打短工,一天也能挣个百八十元的时候,谁还愿意忍受麦浪高温的蒸腾之苦呢?

大型的、小型的,不同机型、不同收费标准的收割机开进了家乡的麦地。

麦地与镰刀彻底告别了!

2010年7月22日

同类推荐
  • 温暖灵魂的味道

    温暖灵魂的味道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 垂钓日记

    垂钓日记

    本书收录了《“战”安昌》、《云竹风光掠影》、《冰天雪地独斗寒》、《寒风砭骨》、《倾听冰声》、《在大风中搏击》、《暖泉沟空军之行》、《青海湖散记》、《买鱼竿》、《夏钓清潭》等作品。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

    每个人都在回味和记忆妈妈的饭菜,寻找适合自己的口味。我奉着“各地百姓的贡献,普天下人的口福”的宗旨,记录了儿时的珍肴美味,此珍肴并非珍稀动物做成的菜肴,而是世间很少流行,很难吃到的妈妈做的美食,这些美食集中在我的家乡梅山腹地的新化圳上镇,我虽身居城市十五载,却忘不了这些菜肴,每当怀念家乡,我就会想起这些美食与母亲,全书共33篇,8万字,反映了新化的民俗风情、人文地理,还饱含人情世故、处世哲学。我不止在《妈妈的味道》里谈品味和口福,把它的风俗民情、取材、制作、烹饪、味道都呈现给了读者,表达最乡土、最传统、最地道、最母亲的美食和味道。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热门推荐
  • 听闻风从南方来

    听闻风从南方来

    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美景。不管是表面乖巧懂事实则腹黑叛逆的迟南亭,还是一贯不正经看似什么都不在意的方之亦,亦或者是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闻人风。每个人的不同就是每个人的闪光点。迟南亭懂,每个有光的地方就必有阴影的存在,所以她懂方之亦不羁外表下的敏感,也懂闻人风温润外表下的怯懦,更懂萧一一张扬外表下的脆弱。—那年南亭十二岁,却早早遭遇了常人生死各种离别。于是,她便开始了独自一人在未央市的生活。尽管再怎么早熟,也毕竟还是个姑娘。而世间赐予她一个方之亦,便是她最大的欢喜。—写尽成长,写尽青春,写尽沧桑。愿你们都如南亭一样,即使经历过这个世界的不善,也依旧相信它的美好。
  • 夜镜志

    夜镜志

    深夜不要照镜子,不要玩火,不要掏耳朵,不要……小时候,大人总是这样吓唬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咳咳咳,那就到这里看看会不会聊天……
  • 网游之千金女贼

    网游之千金女贼

    肖笑为耍帅学过各种本领,苦于不能在现实中装B,干脆进入PK至上的网游世界,展开了一场华丽的冒险……特别技能?轻松get!公会高手?花式虐!史上最帅女盗贼,谁不服我我揍谁!嗯……肖笑玩游戏只是来耍帅的。至于气死众反派,拐走高富帅,赢得万千粉丝,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事……顺带,那都是顺带!
  • 异能王妃:殿下,离远点!

    异能王妃:殿下,离远点!

    肆离莫名穿越,安静的生活了一年后却被安cp?肆离毅然决然的开启了夺宝行毒撩人之路!某男魅惑一笑:“小离儿,过来,来造作啊。”肆离:“滚!”【简介无能,点开看看就造了,不定时断更233】
  • 千里横黛色

    千里横黛色

    近在咫尺,他与皇位擦肩而过;一念之差,他以筹码错付他人。十六年前,孪生姐妹两地相隔;十六年后,是李代桃僵,还是歪打正着?朝堂纷扰,江湖不宁,孤身一人是否能翻云覆雨?犹忆江南祈调寡,云横江水峰如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腹黑王爷之倒霉女侠江湖恋

    腹黑王爷之倒霉女侠江湖恋

    黑衣人、追杀、逃跑……无限循环啊!南宫大人快来呐,你家娘子惹麻烦了!别怕,有本王在!肿么办,馨丫头哭了。找死!谁敢惹本王的娘子?!肿么办,馨丫头又被追杀了。别怕,本王一出手,黑衣人全倒!南宫大人,你家娘子要穿越!没事,有本王在的一天馨丫头敢穿?南宫大人,你家娘子吃醋咯。没事,让这个坏丫头多吃点醋,本王乐得其所。南宫大人,你家娘子被依依拐走咯。关门放轩辕!南宫大人,你家娘子要跟别人跑咯。本王有治妻之道——食物!把她喂胖没人要就是本王的了!
  • 别说我爱你

    别说我爱你

    第一次写些东西,只是当时心里有话要说,就这么写出来了。写完之后感觉整个身体和心灵都空空了,一种释放的感觉。第一次尝试着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不管结果怎样,自己努力了就算对得住自己。我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不算小说,暂且把它称之为小说吧。是一些比较“小”的说话,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是一些诉说。当我把自己编出的文字交给大家看时,这些文字就已经与我脱离了关系。故事里的人很普通,很平凡。蓝素是一个性格忧郁、内心封闭、骨子里带着深深的自卑与自负的女孩子,因家境贫穷,早熟的她在大学的校园里显得格格不入。内心的孤独和自卑促使她流向一个不适合她的世界,荒野的黑暗中。她迷失了自己,渐渐做着一些边缘的事情。玲是蓝素最好也是最初欣赏的人,性格沉稳,乐观,自信,自尊心强,好进取。是优秀的女孩子。林是蓝素最初暗恋也是真正意义上喜欢的男孩子,英俊,冷漠,终是蓝可遇不可求的人。白依依是一个美丽冷酷的女孩子,因为曾经一段感情的失败而终将心扉关闭,始终不相信爱情。沉尘是最开始暗恋蓝素的男子,天真淳朴,敦厚的性格中少了一些勇敢,与蓝素擦肩而过......故事很平淡,讲的只是一个女孩子自己的心理故事。涉及最初的爱情,不可言喻的亲情,纯洁的友谊,和一些不能诉说的忧伤。有些事情我们只能独自静静回忆。成长就是在一瞬间变老而沉默。静静地,青春匆忙走过,才知道有些事情是必定要经历的,有些人是必定要爱的,有些伤痛是注定的。当我们再回首时,我们会微笑着向过去问好。当岁月和美丽已成为风尘中的叹息你感伤的眼里有旧时泪滴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常常追忆QQ:29210585希望亲们指正批评。有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写文的最大动力。注明:红袖
  • 战墟

    战墟

    这里没有斗气更没有魔法,只有修炼至巅峰的元气。这里没有无脑打脸更没有俗烂的套路,只有男人铁血的梦想。一个被人设计陷害的少年从家族而出加入了混乱的战争,为了仇恨亦是为了承诺,为了亲情也是为了友情,他踏上一条修罗之路,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兵,成为执掌万人生死…
  • 圣狐的传说

    圣狐的传说

    天无绝人之路,被灭族的叶家废物不仅收获圣狐传承,从而进入武道,得以报仇雪恨,还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一步步走向武道巅峰,开启新一段圣狐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