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请把杨门的忠烈留下
处于东南方向的东京(开封)御街,虽已远去千年,但宋风犹存。走进这条曾经踏遍皇帝足迹的官街,仿佛倒回了历史千年。在政府和民众的极力维护下,街道楼阁殿铺鳞次栉比,匾额、楹联、幌子、字号,保留着鼎盛的宋韵。我们越过御街,沿着龙亭北路而上,终于找到了天波杨府的门下。岂料,现场发生的一切,让我们着实始料不及。
在一幢高耸的城楼前,宋、辽两军在那里摆下了决战的阵势,冷眉相对,要决一死战。城楼上,辽军摩拳擦掌,展示肌肉,仿如一举要把宋军咽下;城楼下,宋军在那里挥刀枪,论剑法,进行阵型演练。长枪队,杨家枪法枪枪夺命;大刀队,刀光剑影,挥洒自如;女将队,巾帼不让须眉。杨家的刀、枪、拳、棍,舞得地动山摇,喊杀连天,大有一枪定岗山之势。这时,宋军太尉杨业,从人群中走来。他手持杨家枪,信步地走到人群正中央。然后信手捋了一下那笔直的胡子,大度地说:我等宋军,人强马壮,英雄善战。现在辽军在城楼上称王称霸,作恶多端,为害百姓。我等要冲上去,拿下辽军,还我岗山,建我家园。说罢战旗一挥,顿时城上城下,刀光剑影,喊杀一片。经过几个回合的校量,宋军终于冲上了城楼,拿下了城堡。一幅精妙绝伦的宋军攻城一幕,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翻开杨家将的族谱,在具有文字记载的资料中,从第一代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开始,通过传宗接代,杨家延续了15代香火。
杨师厚(即杨会),为中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名将,他勇猛善骑射,屡建战功而兼任曹州刺史。乾化三年,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晋封邺王。他只身军命,忠心护国,胸怀大局的因子,终于授予了他的后人,从而为构筑杨家忠烈的城墙,打下了根基。杨师厚育有二子,一个名叫火山王杨衮,另一个名叫杨嗣,均为宋军的名将。
杨家传至第三代,火山王杨衮育有10子,杨业(杨继业、杨重贵)属于其中。到杨业这一代,只有杨业与杨崇训留下后代,而杨业与老太君(佘赛花,也称作佘太君)产下8儿2女,另有一男一女为义儿女。杨家的香火终于在他们的身上获得了延续。
至杨业时期,杨门已达到了鼎盛。形成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血战沙场,为国捐躯的历史。杨业兄弟8人,四位战死沙场,二位被俘,一位被害,另两个孙子也在血战沙场中,为国捐躯。已经没有了男丁的杨门,家族的香火全由杨门女将(女儿、儿媳)统领着孙辈起来担当。在国家处于危难,祖国岗山岌岌可危之际,杨家男女老幼齐上阵,22位杨家寡妇、女儿,会同家丁、丫环,在国家处于危难中站了起来,开展了忠精报国的长途接力,个个成为宋军的精英与将领。
在杨家的历史中,杨业成为杨家承上启下的关节点。他只身军事,忠军报国的精神,对于杨家的承上启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年,宋太宗赵匡胤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后,全国大局处于统一。杨业只身投靠于宋朝。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与潘美共同担负山西防御敌军契丹的任务。
杨业不负重托。在宋太宗兴国五年,契丹十万大军压向雁门,杨业率部,采用堵截与奇袭,大败契丹军。在他的带领下,很快收复了云、应、寰、朔四州。在雍熙三年的一次北伐中,杨业被奸臣所害,不幸受伤被擒,他“不食三日”撞墙而死。把一代忠烈留给了杨门。
杨家的忠烈与鼎盛,得益于强悍的令婆老太君(佘赛花)。她自嫁入杨家,与杨业为妻后,不管杨家处于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处于鼎盛时期,仍一概如往地站在夫君一边,维持着杨家的门户不倒。她手执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宋太祖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和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并御赐一根九龙监国锡杖,龙头上镌刻着“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八个字。平时只要手握宝杖,上可打昏君,下打可打谗臣。上殿时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时不用辞王,只要拿宝杖向地面点三点便可。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也奈何不了她。平时议事,一旦出现非议,她那老态的沉隐,一字一句的表白,一经张口,便可把会场镇住,如有谁敢在她的面前吐出一个不字,她那根龙头宝杖往地面一撞,是地球也得抖三抖,谁敢不服?那年西夏入侵宋境,面对夫君已逝,她深明大义,以其70古稀的高龄,亲自挂帅,从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导演了一出寡妇征西的经典,为杨家的忠烈添上了浓浓一笔。
杨业作为军中太尉,官府作为赋物,授予他一座天波杨府。由于日久与地壳变迁的原因,原扯已废。政府依据《宋东京考》、《如梦录》、《祥符县志》的记载,拔出专款,重建于开封市城区的西北隅,是一座古典的仿宋园林建筑。由杨家府衙,杨家花园,演兵场三部分组成,形成东、中、西三个院落。杨成武将军亲手提写的“天波杨虎”四个字,以金黄色打造,金光闪闪,从老远便可看到。天波杨府门前,立着一个下马石,记录了从杨府门前经过的官员,在此落轿、下马留下的脚印。据说这是宋太宗出于对杨家将的尊重而特意下达的一道意旨。杨成武为杨家门弟的38代后人。杨家的祖传基因,终于造就了一位驰骋疆场的当代军中名将。
在中国历史上,杨家将的家族可谓是个大家族了。与其他大家族拥有良田万倾,上有高墙深院大宅,下有仆人千百的最大不同,是杨家将把自己、家人、家族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除了自己、亲人与国家,其他一无所有。能够寄托生存的天波杨府,究其实质,就是宋军的军事指挥机关。
天波杨府的中院,是杨业处理军机要事的地方。典型的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筑,把庄严的兵器殿拉回到了那个遥远时代。过厅和两侧的围墙,把中院分成两进院落,把守门户的武将焦赞、盂良塑像,显得威风凛凛,宋门的威严可见一斑。北宋时期的安邦建国,军事的克敌制胜,均在这里审议、描绘与定夺。可见,杨家的一草一木,每个成员,都是宋国的一个部分和一个分子。
东院那个演兵场与点将台,前面那个数千平方米的炼兵场,已成为宋军军事训练的要地。平日里数以千计的士兵,在杨家将的指挥下,挥汗如雨地在那里操练。点将台上,在那勾斗角的宋式建筑前面,是一个高高的筑台,每天数以百计的宋军将领,到这里接受杨业的调遣。宋军的兵力调动,杨家的兵法、战法与兵器,通过这里,进行兵将承授,形成战力。现在虽然战火硝烟渐去,但我们仿佛看到杨家将及宋军的兵将们,在这里负伤累累操练的身影。
大院的后面,是杨家枪刀箭戟等兵器的阵列。宋家的《三十六式秘传杨家枪法》的石刻,被镶嵌在墙体上,从而把展厅的威严衬托了出来。杨家枪,是中华武术的一道奇葩。传统名为“杨家梨花枪”,也称为六合枪。到了明代,杨家枪已名声大震。古代的兵书《武编》、《纪效新书》、《阵记》等均有记载。早在明朝时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便指出“杨家枪变化莫测,神化无穷,天下咸尚之。”
杨家枪有七种枪法,七种套路,出神入化,各显其威。大花枪,白蛇吐信、铁牛耕地、燕子夺窝、黄龙卧道,仿如金猫扑鼠;花战枪,十面埋伏、叶底偷桃、蛟龙出水、恶狼扒心,仿如燕子夺窝;十七战枪,黑虎卧身、下角入水、滚坐马势、青龙落地,仿如柳叶分眉,鲤鱼穿腮;军战枪,狂风摆柳、乌龙摆尾、鲤鱼脱钩,左蛟龙,仿如鹞子扑鹑,燕子夺窝;梨花八母枪,夜叉探海、恶虎扑鹿、跨虎开山、青龙献瓜,“提、掳、拦、拿、缠、翻、圈、环”八式融合,如凤凰展翅,柳叶分眉;陈战枪,童子抱心、旋风破道、怀抱琵琶等、如火焰穿云,来如风,去如箭;小花枪,金簪拨灯、乌龙入洞、乌鸦贯顶、苏秦背剑,变化莫测,神化无穷。
在杨家将使用的兵器中,还有刀、斧、棍等,但威镇战场的,靠的是杨家枪在威杀四方,所以被誉为天下无敌枪。它专扫反国奸臣,那怕四夷皆胜,枪头一去,鬼嚎啕,士胆战,丧残生。
中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家,民族战争风起云涌。古时候没有先进的武器,克敌制胜的,全靠拳脚与刀枪。刀枪一到,死伤无计,必定胜负。因此,在中国的国土上,独家祖传的拳法、枪法、棍法的绝技层出无穷。不同形态、特点的刀法、棍法、枪法、拳法集中起来,便是一部部精妙的兵书。
杨家将不失有文化的将才,他们对不同的枪法,枪技,通过触会贯通,取其精华,进行活的应用,终于造就了具有杨家特点的枪法与枪技。如西楚霸王的霸王枪,戚继光的八母枪等,通过科学的引入,进行一番消化与吸收,然后融入自己的东西进行再造,最终成为你中有我,我有你无的战无不胜的杨家枪法与枪技。
座落于后院的是一座五间三开歇山顶式建筑,为宋太宗御赐,宋、元、明代皇帝授赠给杨家将的塑像神位,作为祭祀杨家将专用的孝严祠。其琉璃绿瓦的脊面,脊吻走兽的造型,斗拱梁柱的屋檐打造,勾勒出宋代建筑的特点。殿内从中间向两边伸展的神龛中,杨令公、佘太君、七郎八虎、杨宗保、杨文广等依序而立。他们那威严的眼神,对人间的不平,强敌的肆虐,表现出疾恶如仇,充满着仇恨的神态;他们略有余悸的表情,是自恨生命有限,未能全歼敌军。现在人们视杨家将如神,于是每到这里,双脚总得情不自禁地下跪,叩头,禁不住自己的双脚,前行上前进香,送去了深深的祝福,祝先祖一路走好,与世长存,永垂不朽!
历史已成为过去。杨家将那种忠烈,忠精报国的身影也已成为历史。但杨家将的忠烈精神没有过时。只要存在着利益,就可能导至纷争,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的形式、特点,将与过去有较大的不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战争的形式,将由局部战争取代大规模的战争,短期的战争,取代长期的混战。一旦发生战事,通过军队,依靠现代科学与装备,在短期内便可解决。那种人肉战场,需要家庭式,家族式参与的战场也许越来越少。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冒进,不需要壮烈,但需要献身。现在我们需要把杨家将那种对国忠烈,转化成为国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