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虎口拔牙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部分,全省分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为云南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高低落差较大,地势险峻,全省多处出了名的峡谷全集中在这片地方。全省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形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淌。海拔最高处6740米,最低处仅76。4米。
从丽江坐车往南走约三个小时,便是云南虎跳峡的旅游景点。刚出门时,地势算平整,车辆在馒头型的山坡上盘旋地前行。车辆进入石鼓镇,这是号称为长江第一湾。长江,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跋足过的地方,当一经听到这“长江”这两个名字,神奇与兴奋溢于言表,神经质开始了调动。为了增强旅游观光效果,相关管理部门对着第一湾,选择在一个对应的高耸山坡上,设立了一个四级遥望台。遥望台依山而立,拾级而上。游人到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着长江第一湾进行拍照与遥望。那天,当我们的旅游车的车轮子在此停止转动时,十多辆车堆砌在那有限的空间里。满山遍野的人们不顾一切地往山上爬,选择最高处登山远眺。在两旁高山的挤压下,那约100多米宽的江面,水静静地停留着,几乎看不到惊涛骇浪和特异的巷湾形象。两面的山体弥漫着迷蒙的雾霭,影影绰绰的不算高,呈现着典型的馒头状。由此构砌了旅途的第一个独特风景线。
当我们依车南行,流淌的江水进入的便是金沙江流域。江岸两边仍属于丘陵地带。我们透过车窗往外远眺,苍松翠柏挂满着山岭,江边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了牛群在晃动,山羊在爬行。在百米多宽的河道上,江水混沌,缓缓地向南流淌,不算喘急。我们依着金沙江边前行约20多公里时,地势暂暂地开始了变化。山岭由低至高,由岭至峰地过渡;江河则由大到小,向着峡谷转变。转眼间便进入了峡谷区,也就是虎跳峡的领地。虎跳峡分为上虎跳峡,中虎跳峡和下虎跳峡三大部份,相间数十米。当车子进入下虎跳峡时,这便是我们当天要到达的旅游景点。
2005年,国内最美大峡谷的排行榜在京评选。在被评选出的国内最美、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峡谷中,金沙江虎跳峡列为第二位,其依次分别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长江三峡、怒江大峡谷、澜沧江梅里大峡谷、太鲁阁大峡谷、黄河晋陕大峡谷、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天山库车大峡谷。因此,虎跳峡便成为国内的一个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便是实至名归了。
虎跳峡,位居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即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据传,过去丽江境内有一个富极一时的统治者,叫木老爷。现在在丽江古城境内,保留完好的木府,已成为区内其中的一个保留完好的重要旅游观光景点,入里的门票高至80元,游客仍络绎不绝。据说,他的手下聚集了一批能人与才子。其中有一个在本地较有影响力的算命先生。一天,他替木老爷算命。经过一番喃无阿弥陀佛般的占卜后,他脱口而出地说,木老爷生时大贵大富,但死后却无棺材可用。这时木老爷突然惊恐了起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佣人,在凡要经过的地方,每隔十里就放置一口棺材,以示和命运抗争。一天,天气极好,木老爷心情极佳,他骑着老虎坐骑,沿着金沙江畔一路高歌前行,看到江水汹涌澎湃,江岸风景如画,于是他雅兴大发。到了江口的一个狭窄处,老虎背着木老爷纵身一跃,往江中间那一块大石头跳去。老虎算着落了,人却掉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木老爷和他的老虎早已不知了去向,但却为历史留下了虎跳峡那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景。从此,虎跳石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名字永留千古,成为吸引人们眼珠的风景游览名胜。
到了虎跳峡,车辆停靠在半山腰的一个约500m2的景区停车场上。顿时十多辆旅游车,再加上熙熙攘攘的游人,已是满额为怀。从停车场至虎跳峡的谷底,管理部门依着悬崖架搭着一个“之”字形的阶梯,从上至下分成五个梯级,每一个之字形的转弯处便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遥望台,这是为了增强旅游效果,游人在这里观看到的是不同风格,不同角度的虎跳峡、可以通过遥望台,盛情地在这里拍摄虎跳峡不同风格的雄姿。
站在第一个遥望台往下远眺,顺着峡谷依次排列在金沙江两岸的山峰,如两队神情庄严的队列,相对而立。它不管强风暴雨,地动山摇,仍在那里一丝不荀地保持着其原有的队型。山峰上那些挤着岩缝而活着的树木,在岩石的挤压下,荀且偷生地获得了生机,但仍不失为苍翠。挂在悬崖边的树木,仿如人工栽培的盆景,其状怪异而多姿,很是诱人。透过对列欲合的峡缝,咆哮奔腾的金沙江水宛如一条狭长的银色长龙,扭曲着银体前行,几乎看不出那汹涌咆哮的姿态。一种: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的亲切感受尤然而起。两边的峰谷,由高至低地向着金沙江倒去,把山体里的点滴山泉收集起来,毫不吝啬地献给金沙江,表现出峰谷一体,相依为命的神态。金沙江四季奔流不止的江水便由此而成。由于地壳变迁的缘故,山峰上斑驳的残痕峭壁隐约可见,但几乎没有人工开凿的斑迹,可见当地政府对于风景区的管理算是森严。江底下,巨洪倾泻撞击巨石的咆哮声与人们发出的惊叫声,汇集而成的声浪,仍隐约听到。
我们依着那“之”字型的阶梯,拾级而下,每一个遥望台观尝到的是一个个不同的景点,是一个个不同侧面与形态的虎跳峡。虎跳峡也从迷蒙到眼前,从模糊到了真实。当我们顺着那“之”型阶梯到了最底层时,虎跳峡的谷水如一条巨龙从上游,顺着一个“S”型俯冲而下,它那悠长的尾巴被宛转的山峰所切断,其滔天的白浪,对着人们的面前俯冲而来,冲击着谷底,发出轰隆的巨响。由山体滑落而下,埋藏在江底下的暗礁,在汹涌而下江水的冲击下,不时地卷出数米高的水花,然后又落在江面上,发出阵阵啪啪的巨响。这时人们的心浪也顺着金沙江水的汹涌而澎湃起来,两种巨浪汇集在一起,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虎跳峡自古就有: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的美称。虎跳峡全长16公里,南面的玉龙雪山主峰海拔高达5,596米,北面的中甸雪山海拔5,396米,两岸山峰和江面落差2,500~3,000米。江流在峡谷内连续下跌了7个陡坎,落差170米,其势汹涌,已成为世界之最,是当今世界最深的大峡谷之一。世称壮观的国内三峡,它的江面与峰顶落差1500米。世界著名的美国地狱峡谷,最大落差2400米。所以虎跳峡深邃,峡窄,江水汹涌,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站在谷底往上看,双峰欲合,如门半开,第一次对古人的:看天一条缝,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水击震天,令人胆战的描绘,第一次表现亲临其境的感受。其真,其幻;其妙,其奇;其诗,其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壮丽的山水画廊。同时由于山岩断层塌陷,巨石崩塌跌入谷底,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错,险滩密布。江水或狂驰怒号,乱石水激,雪浪翻飞;或旋涡漫卷,飞瀑轰鸣,雾气空蒙,构成了一幅幅罕见的奇观。
到了虎跳峡,江河的尽头处,数百米宽的江面陡然收缩成不足十。江口的尽头处,一块巨石堵在江口中间处,在上游俯冲而下的咆哮江水冲击下,溅出4米多高的浪花,借着俯冲的力量,向前俯冲,然后又飞落在前方的水面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弧。江口的下端,是一个落差数米的300多m2的椭园形的大湖,疯狂下流的谷水横冲直撞,而撞入到下端的水潭里,发出了阵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巨响,被击出的漩涡,在激流的冲击下,呈现出一串串连接的环形,由大至小地向前翻滚,打转了数十米后,才慢慢地消逝而去。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落下的物体,都会弄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当我们以石试水时,水潭里发出的清脆水声震耳。清代一位云南诗人孙鬃翁,在《金沙江》的一诗中写道:劈开善城斧无痕,流出犁牛向丽奔。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诗中的内涵。
我们往谷口的左边看,一道千百年来形成的山涧,从峰顶顺势而下。两边山陡如削,壁立干仞,与虎跳峡谷相连接,一道细流从山顶顺着山涧往下流淌。也许千百年后,这里便又是另一条险道和峡谷。一条仙人桥横架着涧口而过,桥的对面却是山陡如削的悬崖,往前已是无路可走了。据说这是仿照四川栈道凿石开成的行人道,路面崎岖而窄,上为突出的岩石遮盖,下临深渊。据说,昔日新嫁娘乘轿返夫家,途中是不能下轿的,但到了这里,也得破例下轿步行,故又称为新人桥。石崖上是一个王洞,又名“翼王宫”,据传是当地一位瑶民首领肉翼大王的王居。明万历四年(1576年)在罗旁战役中,他在这里组织抗击两广高州参将陈璘的战役中,在此英勇牺牲。因此当地瑶民在虎跳峡的谷口上方建了一座庙纪念他。可惜目前只留下一道残迹。
过了仙人桥,峭壁下一条猛虎依壁而立,他面对着咆哮奔腾的江水,双目直迫,时刻警惕着江面上所发生的一切,好一派虎跳峡的形象代表和忠实警卫者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我们沿江边的一条小路,直奔而上,金锁、石狮、谷仓、盐仓、石象、插剑台、仙人床、闸门等名胜依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名叫“五马归槽”的名山,吸引着无数游客,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与记忆。因此清代进士刘汝新游到此地时写了一首这样的七绝:杜鹃啼血染花丛,临水争妍石峡中。我欲寻春春寂寂,问花开处为谁红。
当我们沿着中旬一侧的盘山小路攀越而上,陡峭的悬崖突然伸出一道山丘,山丘上居住着几户人家,由于盛产核桃而得名,因此被称为核桃园村。居民以石构屋,保留着原始部落的生活形态。依靠两条腿走路方针到虎跳峡的行人,常在这别具风情的山村借宿,喜欢探险新奇的外国人尤为特别看重。每当夜深人静,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躺下休息时,江水的奔腾,劲烈的江风和松涛声混成一片,使人们在隐隐约约中感受到狂涛冲击山峡而发出的微微颤动,好像睡在一只在风雨漂遥的波涛中航行的船上,很有一番别具一格的感觉。
在核桃园村不远处,崎岖的山路上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深濠,这便是耸入云端的哈巴雪峰,山顶上仿如被人当头一斧,留下了一道刀切般的深谷。行人得从深谷处,经过一番的攀藤附葛,小心翼翼地攀越,才能到达崖底,然后又是手脚并用,攀藤附葛地往上爬,经过一番汗流浃背的付出,才能越过对面不足30多米的距离,真的有一翻毛骨悚然的感觉,但在人生阅历中留下了如此不可磨灭的记忆。走出谷底往前行,江河对面的一个绝壁上,一个由风雨剥蚀形成的纳西族妇女形象隐约可见。她骑着白马,策马杨鞭,驰骋在山涧间,不分日夜地在山间巡视践行,如遇凶恶的野兽出没,她便策马杨鞭,把野兽驱走,形如一个村民的保护神,当地群众称之为“阿昌本地米”。
入夜核桃园是一种只有江涛声的宁静,两侧雪山不见轮廊,星星列成一线。早晨醒来拉开大门,迎面就是黛青色的山壁,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开门见山”的真实感受。
核桃园内有两家名为“山泉”和“山白脸”的客栈,前后相距约50米。山泉的店主是中甸的苦藏族人,手有点残疾,却有着顽强的精神和聪明的头脑。据说他的妻子是澳大利亚人,在1996年游峡中认识了他,并有了罗曼蒂克的爱情。山泉店主的这位“洋太太”,以其正宗的西餐与店主的传奇故事,吸引了不少穿峡而来的国内外游客。
“山白脸”店主和他的太太却是地道的核桃园人,据说“山白脸”店名的来由是村东的一大块裸露的白色山岩而得名。他们以勤劳的积累而拥有“山白脸”的经历,是著名中国传统特色的夫妻店。由于夫妻好客、质朴,所以每到晚上,村民们都喜欢到“山白脸”店家串门。店铺的这些充满着乡土气,加上适中的中餐口味很是适合国内外游客,所以生易还算火爆。
“山泉”的“洋故事”和“山白脸”的“土故事”,为我们穿越虎跳峡增添了几份温馨和浪漫的色彩。
虎跳峡分成上下的两条线路,按照左下右上形成两种不同的“之”字型线路。下落时,沿着400多度的坡度而下,加上观景心切,因此不用费很大的力气,可谓顺风顺水,一路高歌。但上来时,却要沿着700的悬坡往上爬行,就不那么容易了。上来时每一梯次间隔20公分,而且陡峭。走完了第一段之字型时,双腿开始发麻,酸痛,两腿发软。当行走到第二个之字型梯次时,人们开始暂暂地用双手扶着膝盖艰难地向前爬行,往上看着100多米的登程,几乎一步一抬头,仿如万里长征的起步,爬了不下几步,就要依着栏杆在那里喘气。几个年岁较大的老人扶在扶手边上呼呼地喘着,在傍边年轻人的搀扶和拉动下,一步步地挪动着前行。在进入到第三个梯次时,心脏在突突地跳,仿佛要从腹中跳出来似的,呼吸加速。我们一家大小都不约而同地扶着扶手在喘急。到了第四个梯次的顶面有一个平面,约100m2,四周堆满着供人栖息板凳,东歪西斜的人们,几乎把一切文明和千百年形成的戒律被统统地抛在了脑后,男女老少不顾一切地躺在了一起。左侧有一个仿如在岩洞开凿出来的厕所,人们唉声叹气地扶着腰在那里出出进进。由于长期以脚代步,平日里我的脚力还算可以,但这次却截然不同,觉得从来没有过的累,几次几乎处于休克的状态下。这也许是连续几天的行程不断,造成劳累的结果,但其中更重要的,是高原反应而缺氧的缘故。当我们爬到车场时,几乎整个地滩倒在地面上,在那里直喘气。听说前两个月,有两个心肺不好的长者,经抢救无效而在这里毙命,这是作为一个弱体与高原反应发生着撞击的结果。
回程的汽车开始启动了行程。我们举目回眸,向着虎跳峡眺望,站在悬崖边的老虎,仍在那里虎视眈眈地向着江中直迫着,面对一个曾经结交的朋友就要离去了,它连眼也不眨一下,在那里一丝不荀地厉行使着自己的职责,一幅虎跳峡忠实保卫者的形象俨然可见。有它的捍卫,虎跳峡必然会更美,更加壮丽。我相信,当来日我们重新踏上这片领地时,一幅虎跳峡的全新景象必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次虎口拔牙的经历,是一次死里逃生的实践。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