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成功,可是我经验不足,学历也不够。
·我没法出人头地,因为我太矮(或太胖、是女人、出身贫寒等等)。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失败和颓丧是自己胡思乱想造成的,结果他们都害怕去尝试。
我们大都知道,或在书报上读过这类故事:有些人才智并不出众,却在事业上大放异彩;有些人历经重大打击和困顿,仍然坚强奋斗,终于成为伟大人物。
但为什么许多人无法想象他们自己也能有此作为?他们会说:“不错,他们做到了,有些人也正在如此做,但我不能,因为……”
他们养成了失败的习惯。养成的方式有两种:
增强失败的信念——有回顾过去失败经验的习惯。
预知失败——有想象前途多舛的习惯。
他们缺乏充分的自尊心,不敢相信自己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他们不准备有所成就,因此走的是一条死胡同。难怪有这么多人觉得在工作上陷入困境。在他们的自我意象中,失败已是注定了的。
不论眼前的工作要花多少时间或看来多么困难,要相信你自己。曾有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妻子患了听觉障碍。为了发明改善她听觉的装置,他制成了一种复杂的器具,比一般人想象中的更为复杂。他遍访新英格兰各州,希望筹得资金以实现他的构想。但所到之处,生意人都讥笑他。他们说:“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打构想。你的计划注定要失败。”他们告诉他,人的声音不可能透过电线传送。感谢天,贝尔(Alex ander Graham Bell)自尊自信,坚持到底,虽然一度他惟一的报偿只有他对自己的信心,但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我们往往故步自封。在20世纪40年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航空工程师都相信音障是不可能打破的,任何人或物移动的速度达到音速时便会粉碎。只有一位飞行员义格(Chuck Yeager)不信这一套。他不认为有“音障”这回事。果然,他飞越了音障。
你可以试着这样去努力:
(1)永远以微笑面对你的工作伙伴、老板和部属。这听起来虽然简单,但笑容确实能够让你自己获得新生,并与他人共享这种感觉。成功的人在工作中遇见别人时,几乎总是面带微笑。
(2)工作中接听电话或打电话时,心情要愉快,声音中蕴含笑意。总是立即自报姓名,如果对方不知你是何许人,告诉他你的公司名称。并简短说明打电话的用意。上述做法虽然简单,却让对方了解到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3)工作表现受到赞许时,一定要说“谢谢”。不必贬低自己的成就,也不必竭力求取更多的赞扬。简简单单说一句“谢谢”,是有自尊心的人恰当的回答。
(4)不必理会别人对你的褒贬。若有人在工作上轻视你、嘲笑你或排斥你,要了解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代表对方的无知与缺乏自尊。
(5)不要参加那些互吐苦水的牢骚聚会。加入这类谈话,虽好像是同仁之间的“团结”表现,其实却是登上了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你应该找一些成功的、愉快的人物作为典范,多和热爱工作的人交往,有自尊心的人常能感染别人。
17.不要和人争辩
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未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你要别人“怎么怎么”是好得多了。
有一位英国商人,他现在是某大公司经理,这家公司下面有很多代理商,常常写信向他投诉种种有关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待遇不公平的事,要求公司方面解释,但是他的应付方法,却是把信塞进一个写着“待办”字样的文件柜去。他说:“应该立刻予以答复,但我想起,如果答复就等于和他争辩,争辩的结果不外是对人说‘你错了’,这样不如索性暂时不理。”
事情的最后归结如何?他笑答:“我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待办’的信拿出来看看,又放回文件柜去,其中大部分的信在我第二次拿来看时,信里所谈的问题都已成为过去或已无须答辩。”
有一位专家说: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未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较你要别人“怎么怎么”是好得多了。
自然,那些专门要别人“怎么怎么”的人会提出抗议说:“我不是有意向别人唠叨,而是对方实在是个蠢材,如我不清楚讲明要怎么怎么,对方就不能领悟。”
提出这种抗议的人应该知道,你之所以觉得对方是个蠢料,是由于:
1.你经常低估对方的理解力。
2.你的自我观念太强,一切都喜欢自己拿主意。
请注意,这两项是你做人的弱点,而不是长处,所以必须马上改正过来。
有四五位朋友组合而成的“小圈子”,一有空暇,他们就玩在一起。但不久以后,其中一位很少参加了,原来大家都没有再约他,究其原因,就是大家都嫌他太喜欢拿主意,太喜欢要别人“怎么怎么”。表面看来,在一个游乐的场合,谁要拿主意都无所谓,但日子久了,彼此内心会产生一种莫名的阴影,觉得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玩,毫无乐趣可言,所以索性不再约他。
世界上大多数领袖群体的人物,都不是要人“怎么怎么”的。他们的本事,多半出于“使别人自愿听从他”。
人类从个性方面分析,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有“计算型”、“感情型”、“理智型”,但阿理斯的一本著作则认为,“人全是感情动物”。
照他的见解,任何铁汉都会有感情,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不带着感情成分去处事的,问题只在于他的感情成分厚薄而已。
感情是人类的优点,也是弱点,利用这种优点也是弱点去进行应酬,可以事半功倍,因为通常一件事情大多数人都用三分理智七分感情去判定的。但有些专家说,当你主动地为了某一件事去进行应酬时,你自己如果感情用事,就会失去应酬的正确性,并且不能控制应酬场面了。
阿里斯德里斯主张,主动地进行应酬时,应该用七分理智,三分感情,这样多半是属于成功的。当对方用七分感情,三分理智接受你的应酬时,整个应酬成绩将属于你,而对方也丝毫不感难过。
某新入行的推销员,成绩超过其他老资格的同事,大家都感觉奇怪,后来研究结果,知道他专从原已认识的朋友入手,这样他可以利用三分朋友的感情去衬托那本来是百分之百的理智性应酬,因为一买一卖本来谈不到什么感情的,好就买,不好就不买,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应酬不是讨论,所以有些推销员硬要纠正客人的见解,那是不必要的。
18.尊重他人,取悦他人
他深切体会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贵的奉献精神,会带来真正的喜乐。正如萧伯纳所说:“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顺他的心,使他快乐。”
这是一个叫波顿的男孩的故事:
我9岁失去母亲,12岁时丧父。父亲死于意外,母亲有一天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我那两个小妹妹。母亲离家7年后才给我寄来了第一封信。我母亲出走后3年,父亲死于一次意外事件。他与人在密苏里州的一个小城合开了一家咖啡馆。父亲出公差时,他的合伙人出售了咖啡馆携款跑了。一位朋友拍电报给父亲叫他尽快赶回来。仓促之中,我父亲在堪萨斯州的一次车祸中丧生。我有两位姑姑,又老又病又穷,收留了我们家三个小孩。剩下我和小弟没有人要,镇上人怜悯我们,收留了我们。我们最怕人家把我们当孤儿看,但这种恐惧也是躲不过的。我在镇上一个穷人家寄居了一阵子,但那年头光景不好,一家之主失业了,他们再也没有能力多养活我一口。接着洛夫廷夫妇把我接到离镇11英里的农庄,并收容了我,洛夫廷先生已70高龄,长年卧病在床,他告诉我只要不说谎、不偷窃、听话,就可以一直跟他们住在一起。这三条戒律成了我的圣经。我绝对恪守这些规则。我开始上学,但第一个礼拜情况糟透了。其他的小朋友不断取笑我的大鼻子,骂我笨,叫我“小孤儿”。我心里难过极了,真想打他们一顿。但洛夫廷先生跟我说:“永远记住!一位真正的男子汉不会随便跟人打架。”我一直不跟他们打架,直到有一天,一个男子捡起鸡屎丢到我脸上,我痛揍他一顿,还交了几个朋友,他们说他罪有应得。
洛太太给我买一顶新帽子,我很喜欢。一天一个大女孩把它从我头上抢去,灌水弄坏了。她还说她把帽子装了水好淋湿我的木脑袋,让我清醒一点。
我从不在学校哭,不过,回家后就忍不住了。有一天洛太太给了我一个化敌为友的建议。她说:“拉尔夫,如果你先对他们感兴趣,看看能帮他们什么忙,他们就不会再逗你,或叫你小孤儿了。”我听了她的话,用功读书,虽然我在全班功课最好,但没有人嫉妒我,因为我会帮助别人。
我帮几个男孩写作文,帮人写辩论稿。有个男孩还怕人家知道是我在帮他,他只告诉他妈妈他去抓动物了。他偷偷到洛太太家来,把狗绑在谷仓里,找我替他做功课。我还帮一个同学写读书报告,还花了几个晚上帮过一个女生做算术。
村中接连发生了几桩不幸,两位老农人相继去世,一位太太被丈夫遗弃,我是这四家人家中惟一的男性。两年来我一直在帮这几位寡妇。上学和放学途中,我会到她们家,为她们砍柴、挤牛乳、喂牲畜。现在人们不再诅咒我,反而称赞我。每个人都把我当作朋友。我由海军退役回来时,他们都流露出真正的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就有200多位邻人来看我。有人开了80英里的车,他们对我的关心是那么真诚。由于我一直乐于助人,我的烦恼很少,13年来,再也没有人逗弄我了。
波顿先生懂得如何交朋友!他也知道如何战胜忧虑、享受人生。
西雅图的弗兰克·卢帕博士也是一样。他已瘫痪了23年。但西雅图《星报》的斯图尔特·怀特豪斯告诉我:“我采访过卢帕博士许多次,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无私,更善用人生。”
这位卧床不起的病人怎么能善用人生呢?因为他遵循了威尔斯王子的誓言:“我服务于人。”他收集了许多其他瘫痪病人的姓名地址,给他们写鼓励信。他还组织了一个瘫痪者联谊俱乐部,让大家相互写信,最后这个俱乐部发展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
他躺在床上,平均一年要写1400封信,给千万个同病相怜的人带来喜悦。
卢帕博士与其他人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因为他有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有一种使命感。他深切体会到,比自身生命更高贵的奉献精神,会带来真正的喜乐。正如萧伯纳所说:“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在抱怨世界不能顺他的心,使他快乐。”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话曾使我十分震动。他常对那些患有忧郁症的病人说:“按照这个处方,保证你14天内就能治好忧郁病。每天想到一个人,你得努力使他开心。”
这句话听来不可思议,我认为应该将阿德勒博士的名著《人生对你有何意义》一书中的几个段落摘录下来,供你借鉴:
忧郁症是对他人的一种长期愤怒责备的情绪,其目的是赢得他人的关心、同情与支持,病人似乎仍因自身的罪恶感而沮丧。忧郁病人第一个回想的事多半是:“我记得我很想躺在沙发上,可是我哥哥先躺下了,我一直哭到他不得不起来让我。”
忧郁病人常以自杀来报复自己,因此医生的第一步是避免给他任何自杀的借口。我自己治疗的第一条是先解除这种紧张,我会说:“千万别做任何你不喜欢的事。”这看起来没什么,但我深信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如果病人能做他想做的事,那他还能怪谁?又怎么向自己报复?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想上戏院,或休个假,就去做。如果半路上你又不想去了,那就别去。”这是最好的状况,因为他的优越感会得到满足。他就像上帝一样随心所欲。不过,这完全不符合他的习性。他本来是想控制别人、怪罪别人,如果大家都同意他,他就无从控制了。用这种方式,我的病人还没有一个自杀过。
病人通常会回答:“可是没有一件事是我喜欢做的。”我早就准备好了怎么回答他们,因为我实在听过太多次了,我会说:“那就不要做任何你不喜欢的事。”有时候他会回答:“我想在床上躺一整天。”我知道只要我同意,他就不会那么做。而如果我反对,就会引起一场大战。我通常一定会同意的。
这是一种方式。另一种处理他们生活方式的方法更直接。我告诉他们:“只要照这个处方,保证你十四天内痊愈,就是每天想办法取悦别人。”看他们觉得如何。他们的思想早就被自己占满了,他们会想:“我干嘛去担心别人?”有的人会说:“这对我太简单了,我一生都在取悦别人。”事实上他们绝对没有做过。我叫他们再想想看。他们并没有再去想它。我告诉他们:“你睡不着的时候,可以全部用来想你可以让谁开心,而且这对你的健康会很有益。”第二天我问他们:“你昨晚有没有照我建议的去做呀?”他们回答:“昨晚我一上床就睡着了。”当然这都是在一种温和友善的气氛下进行的,不能露出一丝优越感。
有人会说:“我做不到,我太烦了!”我会说:“不用停止烦恼,你只要同时想想别人就好了。”我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很多人说:“为什么要我去取悦别人?别人怎么不来取悦我?”“你得想到你的健康。”我回答:“别人后来会有苦头吃的。”我几乎没有碰到过一位病人说:“我照你的建议想过了。”我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提高病人对他的兴趣。我了解他们的病因是因为与人缺乏和谐,我要他也能了解这一点。什么时候他能把别人放在同等合作的地位,他就痊愈了……十诫中最难的一条是“爱你的邻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不但自己有很严重的困难,而且给周围的人带来最大的伤害。人类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这一类的人引起的……我们对人的要求,以及所能给予的最高赞赏就是,他应是一位好同事、好朋友、爱与婚姻的良伴。
阿德勒博士督促我们日行一善,什么是善行呢?先知穆罕默德说:“善行是能给他人脸上带来欢笑的行为。”
为什么日行一善对人会有这么大的益处呢?原因是想要取悦他人时,就不会有时间想到自己,而产生忧虑、恐惧与抑郁的主要原因就是只想到自己。
19.做一个正直的人
有了它,一个人的能量可以发挥出双倍、三倍的效力。这一奇迹般的品格就是:正直。
在一所大学毕业典礼上,校方邀请我讲话,朋友对我说:“这还不容易,你只要向他们提供一条万无一失的成功秘方就足矣了。”
这虽是玩笑话,但它却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对此想得越多,就越相信的确存在着这么一种灵丹妙药,只要人们有识别它的聪明才智,并能付诸实践,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的。
在美国的工业社会中,那些前途远大的人所面临的竞争是严峻的。一年接着一年,企业家们苦心研究年轻人在学校里的成绩,审查他们的申请,这符合理想的人们提供特殊的优越条件。然而,他们实际上寻求的是什么呢?大脑?精力?实际能力?肯定,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这些只能使一个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高峰,担当起指挥决策的重任,那么还必须加上一条因素。有了它,一个人的能量可以发挥出双倍、三倍的效力。这一奇迹般的品格就是: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