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36500000013

第13章 复问(6)

【今译】

刚才看你的学问,已经到达高崖尽头,就差撒手一跳。希望你想到时不待人,迅猛前行,百尺竿头奋进一步,露出自己纯真清净的本来面目,这些劫难中的烦恼、无明当下冰消瓦解。能做到露出本来面目这是因为乘着佛法智慧的力量,不要忘了本愿。当下正好空手进入十字街头,在这太平盛世中大建冶炼炉,锻炼出一两个澄明透脱,铁面无私直下承当的大丈夫,续上佛门灯火,好示后人。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辅佐佛道与王道,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才,这样才能达到古来圣贤的境界。以宇宙为家,物我一体,忧人之所忧,乐人之所乐,这些如果有一点做不到,就如利箭入心,连做梦都不得安宁。

今天的佛门,危如垒卵,确实很难挽救了。只有居士您坚定地站在那里,推倒须弥山,一口吞掉世界,举足下足,步伐坚定,没有他想,这才是借王道而显佛门家风。居士真是一只走出了禅窟的狮子啊!

18.复汪司马静峰

(注释汪司马静峰:又名汪可受,1559-1620年,字静峰。李贽的学生)

几欲扶筇(注释扶筇:扶杖。筇,筇竹,产自西南),躬聆教益,柰不果所愿,但遥望道风而已。时临像季,正法凋摧,慧宗一脉寥寥,几绝海内,法席不无,然不免殊途异辙。居士夙植般若,亲承授记,降生末法,拯救群迷,正慧命悬丝之赖耳。

所虑流光易迈,天意人情,变无常度,事在燃眉,宁容缓滞。惟妙运玄机,与大地众生抽钉拔楔(注释抽钉拔楔:意思是解除烦恼),使参禅者毋沉妄见,念佛者了悟唯心。言唯心(注释唯心:指自心。《华严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者别无净土可生,若有可生,又是头上安头,反添翳障。

心土既净,人境两空,又有谁作彼此去来之相?果然猛省,尽大地是无生处处成极乐国矣。欣厌总是自性三昧,才不辜居士夙世正因、生平造诣也。

【今译】

几次想扶着拐杖来看你,亲身聆听教诲,无奈不能如愿以偿,只有遥望你们的道风了。当下到了关键时刻,佛门正法凋零,禅宗一脉门庭冷落,几乎绝迹于海内,虽然僧人还有一些,但都不免各走各路!居士你一向有般若智慧,并得到了佛菩萨的亲自传授,降生在这个末法时代,为的就是拯救众生,现在正是佛命悬于一丝之际啊!

考虑到流光易逝,天意人情,变幻无常,很多事情已是燃眉之急,不能缓停。唯有运用佛法的妙用,为大地众生拔除烦恼,使参禅者不要沉迷于妄见,让念佛的人了悟自心。说到自心,除了本处,别无净土。如果别处有净土,又成了头上安头,反而添障碍了。

心地既然清净,人境两空,又有谁会执着于人我、生死之相?如果你猛然省悟,就会发现原来大地众生就是极乐世界。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人活在世界上必不可少、必须要经历的滋味,这样才不会辜负居士你前世的因缘、今生的造诣啊!

19.复黄司马季主

世人读佛书,柰何不识题目。佛明说了义,人反执义,妙湛总持是空名,万事都是自己,只因执着为实,被他障却真空,忽尔猛省,不求人知,不显己会,方是了事汉。如安老读《楞严》,一见便休,更不拟议。这便是看经了事的样子。

惟居士功夫密切,掺履有年,秉金刚剑,斩断葛藤,直蹈妙湛总持(注释妙湛总持:出自《楞严咒》:“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是咒语起句,意思是佛法在手中。妙湛本义是奇妙而精湛的佛法。),物我不动田地。内无奇解,外绝淆讹,俗士庸流,对面难识,到此始信十世(注释十世:即十世轮回,指轮回十次。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本源来自婆罗门教)古今,始终不离于妙湛。无边刹海(注释无边刹海:即无边苦海),自他不隔于总持迷也,是妙湛总持悟也。是妙湛总持佛之出世,达磨西来,得丧穷通,天翻地覆,总不出妙湛总持耳。恁么省力,谁肯向脚跟下蓦地觑破,截却知解,如见赃杀贼,不生怜悯。

今时学者柰何离不了元字脚(注释元字脚:一种传统注解法,即原字脚,原文脚注。本处借指抠字眼),若从册子上领解的,问他已躬下事,便将册子上话来抵对。若是识见领览的,问着便将识见抵对,若又与他拈却,便道黑漫漫地怎生是好。殊不知黑漫漫处正是鬼神觑不着处,三世诸佛(注释三世诸佛: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安身立命处。从上老宿说满天下无口过处。惟有居士断绝所知,通身妙湛。所以居乡数年,亦无人识,不被得失迁动,方与傅大士把手共行。不能时领清诲,是所恨耳。

【今译】

世人读佛经,怎么会多数都认不出题目纲领!佛陀已经明说了不要执迷于经文的意思,读经的人反而更加执迷于经文的意思。需知:那在佛陀手中奇妙而精湛的佛法只是个空名。万事万物迷惑不清都是因为自己,因为我们太执着,把虚幻当成真实,被他遮住了真智,忽然猛省,不去理会,这才是真能了结的大丈夫。比如安老先生读《楞严经》,一读就明白了,不用再说什么。这就是会读经、会了事的样子。

朋友里面,只有居士你功夫下得严密,参悟了多年,持着金刚宝剑,斩断人世的葛藤,直接进入了妙湛佛法,物我不动的田地。向内不求奇特出众,向外扼绝淆讹的见解,到这里才相信十世古今,都离不开妙湛的佛法。在无边苦海中,我与他不能分明的永远是痴迷者,明白佛法的总是大觉悟者。这个奇妙佛法,是佛陀出世,达磨西来之后,一切的得与失,一切的穷与通,一切的天翻地覆,都离不开这个奇妙佛法。原本很省力,但谁肯从脚下猛然看破。参修佛法,好比见赃杀贼,不能有丝毫犹豫怜悯的心啊!

如今的学者都离不开抠字眼,如果是从书本上领悟的,问到他自己实践修行的事,他就用书本上的原话来对。如果是从道理上领悟的,问到他他就用道理来对。如果让他把领略、见解都除去,他就说黑漫漫的世界如何是好。殊不知黑漫漫的地方正是鬼神不到的地方,是三世诸佛安身立命之处。以前的老宿大德也在说满天下没有口过处,希望居士你断绝知识见解,直达妙湛佛法。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乡下住了很多年,没人认识我,我也不被人世得失打动,这才与傅大士携手前行。不能经常听到你的教诲,这是我的遗憾啊。

20.复蒋文选兰居

(蒋文选兰居:蒋时馨,字德夫,号兰居。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

来书云,百尺竿头脚软,不能更进,只得罢了,做佛做驴,只是一样。观公意尽,可罢休。何也?一切教典,悉晓会得,当机妙用,亦不费力。一切淆讹,使我不疑。诸世间法(注释世间法: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又,离世间法没佛法,离佛法没世间法。“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瞒渠不过,尽自受用,只难免阎老子铁棒。日用伶俐,分晓机变,解会就是吃铁棒的。从无量劫(注释无量劫:佛教谓数不尽的劫数。又,《隋书·经籍志》:“一成一败,谓之一劫,自此天地以前,则有无量劫矣。”)来,把主人引入轮回六道,逞喽啰,弄精魂,都是他。要得出离生死,除非没分晓、绝理路、前无村、后无店、傍无巴鼻,那时无计可测,猛着精彩,耸身一掷,撒手悬崖,如梦倏觉,更不作寐语矣。

【今译】

你来信说,在百尺竿头脚发软,不能再进一步,只能算了,做佛与做驴,都是一样。看完你说这些的话,我明白了,但请你把话打住,为什么呢?因为一切的佛经你只要参透了,当下的妙用也就不费力气。你要让一切混淆不清的公案不再使自己疑惑。另外那些世间法,瞒不过谁,全部自己受用,是难免要吃阎王铁棒的。平常聪明,能说会辩的,细想起来也是要吃铁棒的。这些报应从无量劫来,把主人引入六道轮回,拉帮结派,捣鼓精魂的都是他。如果要打出生死,除非摆脱分别思维、前无村、后无店、身边截断依靠,那时无计可施,进入言语道断的地带,耸身一跳,撒手悬崖,跳出思维的窠臼,就再也不会说梦话了。

又公出世来,有为功业今已了毕,出世大事又得入路。行与不行,在自斟酌。若真得的人,了万法(注释万法:一切佛法)之本空,照五蕴(注释五蕴:五蕴即是五种聚合。所谓:色、受、想、行、识)之非有。公今日用,过、现、未来三念果尽否?得失了忘否?若有丝毫不尽,说得十分明白,不知全身坐在世情窠里,常被世情播弄。触境逢缘,千思万虑矣。

【今译】

您自降生以来,功名事业,如今已经完成,出世学佛的大事又该上路了。行动与不行动,在于您自己斟酌。如果是学佛真有所得的人,就应该能了万法之本空,照五蕴之非有。请您自己想:您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念头是否穷尽?人世的得失是否忘怀?如果还有丝毫牵挂,即使在嘴上说得十分明白,依然只是全身坐在世情的泥坑里,被世情捉弄。这样真一遇到事情,不免千思万虑,为之苦矣。

21.复李太守文台

性命紧要事,君子所当为,不可等待。官乃形衣,形是心役,学道学心(注释学道学心:这个词是道学家术语,本处借用,意思是学佛学的是如何见真心),役不妨主(注释役不妨主:行役不妨碍主人(指身体),意思是再忙再累也要学习),何必林下而后为乎?不如趁此色力尚强,精神尚壮,就中看这临机应物的从何处来。参来参去,有朝摸着自己面目,乘般若力,秉智慧权,致君泽民,利莫大焉。如何怕做官就做不得佛?秪因不识主人,随逐识奴(注释逐识奴:意思是被俗见误导。禅师把俗见比喻成一个误导人的奴仆)引入四生六道(注释四生六道:六道,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六种世界。又依六道众生出生之形态,可分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类,并称六道四生),头出头没,驴胎马腹,受形万状,岂有驴心、马心、凡心、圣心耶?

佛之一字(注释佛之一字:觉悟的别称),乃觉之别名。不觉时我随境转,觉来我能转物,又何得厌官而取佛乎?谬之甚也。要了此事,须把死之一字悬在眼睫下,如堕万丈坑要求出相似,钉一确二,着实取究,莫类世流,仅附谈柄而已。死生事实不是虚传,足下死固未经,病已验讫,谁有智者,坐以待之?急好于公署中指挥衙皂时,展览文案时,断理词讼时,与眷属饮食寝息时,梦中主张不便、醒来忽得神清翛然时,着意提撕,但凡神巧怜俐,卜度思量,可到之地都属识神,出生入死,全被这厮瞒昧。当着眼看除诸外,那个是文台公的娘生面目(注释娘生面目:口语,意思是父母所生的本来面目)?逐日如斯提,如斯追,愈急愈追,追到个黑漫漫无巴鼻处,正是好消息。慎勿厌倦就止,越教抖擞精神,单刀直入,才有一星好事来到。随疾截去,穷到气尽力微时,是事又不明心中,如火热相似,欲退不得,欲进无计,正烦燥间,忽地撞破黑漆桶子(注释黑漆桶子:喻累劫无明胶固难破,恰如这黑漆桶),瞥然一身冷汗迸出,一道神光耀天耀地,始亲见官也(注释亲见官也:意思是官就是佛,见官如见佛。这是禅师教导居士公门禅),如是佛也。如是亦不贪生,亦不畏死,六道四生,神通游戏(注释神通游戏:在神通中游戏。神通,佛教语。梵文的意译。亦译作“神通力”、“神力”。谓佛、菩萨、阿罗汉等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法力)。护国保民,封尊袭裔,成佛作祖。总摄梦事,腐草奉渎。

【今译】

一生中生死大事,是君子就应该及时去参究明白,不能等待。官职只是件衣服,身体只是个囚犯,学道是要学智慧,不能让人生的劳役妨碍它的主人:我们自身,要有山林之心,倒不一定要做山林之人。不如趁自己身体还强壮时,乘着佛法的力量,运用智慧的权能,辅佐君王、思泽万民,岂不是功不可量。为什么怕做官就做不得佛?这是因为没认识到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被俗见误导,引入众生轮回,一头进去,一头出来,变成驴胎马腹,变成千形万状。但是要明白了本原,岂有驴心、马心、凡心、圣心的区别?

“佛”这个字,是觉悟的别名。没觉悟时自己随着环境转,已经觉悟时自己能转动万物,又何必讨厌做官而向往做佛呢?错得太远了,如果想要明白这件事,必须把“死”这个字挂在眼睫毛底下,就像是自己掉进了万丈深渊想着要怎样跳出去,说一不二的行动起来,不要像常人一样仅仅是空谈一阵子就算了。死生是事实,不是虚传,你虽然没经历过死,生过病,已有几分体验。谁见过智者会坐着等死?当务之急,在于快快使你在官署中指挥衙役办事时,读文件时,判案时,与家人吃饭休息时,梦中不安时,忽然醒来顿时心里明白时,小心提防,但凡一切聪明灵巧、预测思考、凡是想到的地方都属于思维本身,一个人出生入死,全被思维瞒昧了,要去看除了自己这一身肉外,哪个是自己娘生时的本来面目?每天就这样想,这样追,越追越快,追到个黑漫漫无穷尽处,有了好消息。这时千万不要倦怠停止,越发要抖擞精神,单刀直入,才有一丝好消息到来。又要迅疾截去,随着这个精神勇往直前,追到力气用完时,这件事在心中又有些不明白了,就似火热起来一样,退又退不得,进又没法进,正在烦躁的时候,忽然撞破这无明的黑漆桶子,猛地激出一身冷汗来,一道神光照耀大地,这才真正知道见官如见佛。这时就再也不会贪生,不会怕死,彻底明白众生轮回,原来都是神通游戏。从此你就知道护国保民,封官进爵,造福子孙,就是成佛成祖了。

以上总说梦中事,纯属瞎说。

22.复瞿太守洞观

(注释瞿太守洞观:瞿汝稷,1548—1610年,号那罗窟学人,字元立。曾与傅之光、袁了凡等为《嘉兴大藏经》担任募款之事。著《瞿囧卿集》《指月录》)昔见公动转轻便,言行相应,乃是累劫亲受佛记(注释佛记:信佛之人身上的印记,即佛种子),不忘付嘱者也。课诵三十余年,亲肯方休。海内诸公,虽信禅学,只依见识聪明,利口辩论,以为自得,忽逢祸患,就做主张不得,不知蒋公当此毁誉何如?

这里不被幻境播弄,方得脚跟稳当(注释脚跟稳当:意思是信念坚定),才有参学的分。望公莫舍弘誓,愿力抖擞,根尘是非场里挺身直入,救取一个半个,才是英雄出世的人也。

【今译】

过去我见你动作轻便,言行一致,这种状态正是在过去的劫难中亲身领受过佛的印记,又没有忘记佛的嘱托的人才能做到的。你颂经颂了三十多年,到了自己真实有了领悟这才暂停非常难得。海内诸公,虽说信佛,都只是依着见识聪明,逞口舌之利辩论不休罢了,而且还自以为得意。有朝一日大祸临头,就都会惊慌失措做不了自己的主了!不知道蒋公面对这种众说纷纭、或毁或誉的局面有何评价?

在这里,必须不被幻想捉弄,才能立定脚跟,才有参禅的分。希望你不要忘了你发下的誓言,乘着愿力抖擞精神,在这个是非红尘场里挺身而入宏扬佛法,救出一个半个痴迷的人来,才称得上是真正出世的英雄。

23.复陈稽勋蠡源

(注释陈稽勋蠡源:陈蠡源,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南京吏部稽司郎中)

近来日用何为?切莫守静以为功课。若执久不化,贪闲爱寂,懒接人事,日久月深,渐成偏枯之患。忽复遇境,当情忻厌成碍。故云:见色闻声不用聋,信得过、放得下,神机应变,自有天则(注释天则:上天安排。则,法定),岂用人力为哉?

同类推荐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听圣严法师说佛

    听圣严法师说佛

    佛教倡导的慈悲心、放下、舍得、包容、上进等观念,永远是我们应该深思并奉行的人生准则。在浮躁、琐碎、焦虑的现代生活中,能让人从中寻得自己的一间静温禅房,让心灵得到宁静。鉴于此,笔者将法师对佛理的解析编撰成册,让更多人聆听法师的教诲。本书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对禅理的精辟见解入手,深层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并用一些经典故事加以阐释,让人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品味到禅带来的心灵洗涤与智慧指引,解除疑惑,透悟人生。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玉嬛

    玉嬛

    回首,君是否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女子在世间摸索成长,跌倒爬起的心路历程。(前朝公主重生励志逆袭)
  • 孤苦无依

    孤苦无依

    光明神以绿族为本创造万物,无数年的演变之后,绿族却成为了社会的底层,普兰特王国在风雨飘摇中逃出的最后一粒种子,是否能改变整个世界?
  • 傲世凰后逆天计

    傲世凰后逆天计

    她是大名远扬的废物?!丑八怪?!放屁!当少女再次睁眼,从此脱胎换骨,艳惊天下!取而代之的是无法遮掩的的霸气狂傲,王者风范!当风起云涌,叱咤喑鸣,她毅然决然只手遮天,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待一切风平浪静,她终执他手,一同俯瞰苍生,傲视苍穹!“你是我的男人,你要爱我,护我,宠我,你若是敢背叛我,我一定会杀了你!”“你是本尊今生唯一的执念,这天下之人若敢伤你分毫,本尊便毁了整个天下!你若敢消失,本尊倾尽所有也会把你找回来!你若死了,本尊绝不会独活!”
  •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天尊孔雀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没有作品
  • 古艳长歌

    古艳长歌

    昔载杨柳,依依汉南。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卑贱鄙陋,不如贵人。妾日已远,彼日已亲。何所告诉,仰呼苍天。悲哉窦生。衣不厌新,人不厌故。悲不可忍,怨不自去。彼独何人,而居是处。
  • 大唐颂歌

    大唐颂歌

    左耳尖长的女主唐六妖(原名唐小六),被视为妖物。十岁被卖进慕容府做丫鬟,终年只得遮耳度日。与慕容长子交情甚好,却因看河灯左耳暴露,遭人追杀。。。。。。‘脱胎换骨’入宫选秀,只为报仇。。。
  • 萌道江湖

    萌道江湖

    这本书的故事无厘头无逻辑,但又顺其自然。木晞的人生不需要大风大浪,笑嘻嘻的过完一生足矣。我希望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们可以像木晞一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的生活。不要被世俗所烦恼。简介好文艺,其实内容很逗比......我是新作者,文笔还有些稚嫩,希望各位亲喜欢支持哈哈
  • 盛世宅谋:嫡女逆天归来

    盛世宅谋:嫡女逆天归来

    上一世,她亲眼目睹了府里的惨剧。虽我未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一世,她重生于幼学之年,也再不是昔日倔强任性,任人摆布的棋子。心怀鬼胎的姨娘,狼心狗肺的长辈,咄咄逼人的外敌,朝堂暗处的冷箭……且看她如何谋算人心,一一揭去他们的画皮,灭之于无形!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