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觉问题上两大阵营针锋相对。
唯物主义感觉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出发,认为认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认识来源于感觉。(代表人物:费尔巴哈。)
唯心主义感觉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出发,把感觉视为主观自主的,否认感觉内容的客观性。(代表人物:贝克莱。)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6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次感觉论。
因此感觉应该是客观事物的个别性质作用于人的感官(眼、鼻、耳、舌、身)所引起的直接反映。
马克思说:“人不仅用思维,而且靠一切感觉来掌握世界。”
人有五官:眼、耳、鼻、舌、身。
人有五觉:视、听、嗅、味、触。
这五种感觉叫做一般感觉。仅此还不足以充分感知丰富的客观事物,更不足以感知深层次的强烈感情。
因此,除了五官、五觉之外,还有一种人们摸不着的感觉存在。它如灵犀一点,心绪一缕,却分明载着某种信息在流动。人们谓之“第六感觉”。
第六感觉又叫艺术感觉、审美感觉。
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的不是他所见的那个东西,而是深藏在那个东西里面的个人感受。这种感受愈是独特,用一般感觉就愈难说清。
真正的欣赏,其奥妙也是说不明白的。
在画里,“凝滞的动感”怎么看?
“无声的音响”怎么听?
在诗里:“母亲糊进窗格的忧愁”是什么形状?
“父亲挂在屋檐的叹息”怎么捕捉?
正如马克思写的《美学》条目中所说:“美学科学现在还处在幼年阶段……我们还不知道,在建筑、雕塑和绘画中‘美的线条’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这种美的线条凭哪些契合因素在我们的心灵中引起同情共鸣。我们还不知道,某一旋律的魅力在哪里,它怎么会在我们的灵魂中唤起这样的感情,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使诗的每一节奏、词藻、形象和语言的声音具有迷人的力量。”因而,艺术之妙,正在这既作用于五官、五觉又超乎五官、五觉的画外之形、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一句话,美感需要第六感觉,欣赏艺术离不开第六感觉。
1992年7月15日
写于浙江省第五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