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2400000007

第7章 交游篇 转益多师是汝师:民国交游(7)

“我现在要求你替我做一篇序,但并不是一般出版物上所要求的恭维的序。恭维一件事,在施者是唯心,在受者是有愧,究竟何苦!我所要求的,是你的批评;因为我们两人,在做诗上所尝的甘苦,相知得最深,你对于我的诗所下的批评,一定比别人分外确当些;但这样又像我来恭维你了!——其实不是,我不过说:至少也总没有胡‘蚕眠’(!)先生那种怪谈。”

不过,不知何故,周作人并没有给《瓦釜集》做序,而是为他的另一部诗集《扬鞭集》做了序。在序中,周作人对刘半农的新诗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周作人说,写新诗的人很多,但有天分的,一是沈尹默,另一个就是刘半农。周作人认为,刘半农十年来只做新诗,“进境”“明了”,是因为他“驾御得住口语”,而《扬鞭集》正是刘半农新诗创作成绩的集中体现。

除了新诗,周作人和刘半农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语言学。

刘半农写过一篇《打雅》,文中说,“打”字从“手”,“丁”声,其原义是“打一个嘴巴”,“打破饭碗”,“打鼓骂曹”的“打”,但与原义不相干的用法有很多。刘半农一口气举了一百个“与原义不相干的用法”,如:打电话、打秋风、打听、打点、打鼾、打量等。

周作人对《打雅》一文很感兴趣,阅后即给刘半农写信,给他提供了十四则以打开头的词语,如打气、打针、打油、打短工、打头阵、打补丁等。信寄出后,周作人还不过瘾,又写一短简给半农曰“《打雅拾遗》补”:“半农兄:前寄《打雅拾遗》想已收到。其中尚有一句‘打尖’忘记寄,今补上,又记得仿佛嫖界有‘打钉’的术语。在《青楼梦》(!)上见过,不知对不对,请审查。”

看来,周作人和刘半农成为密友,根本原因还在于趣味相投。

两人通信,刘半农称周作人为“砚兄”,旁人不明究里,刘半农就写了一篇文章说明:

记砚兄之称

“余与知堂老人每以砚兄相称,不知者或以为儿时同窗友也。其实余二人相识,余已二十七,岂明已三十三。时余穿鱼皮鞋,犹存上海少年滑头气;岂明则蓄浓髯,戴大绒帽,披马夫式大衣,俨然一俄国英雄也。越十年,红胡入关主政,北新封,语丝停,李丹忱捕,余与岂明同避菜厂胡同一友人家。小厢三楹:中为膳食所;左为寝室,席地而卧;右为书室,室仅一桌,桌仅一砚。寝,食,相对枯坐而外,低头共砚写文而已;砚兄之称自此始。居停主人不许多友来看视,能来者余妻岂明妻而外,仅有徐耀辰兄传递外间消息,日或三四至也。时为民国十六年,以十月二十四日去,越一星期归,今日思之,亦如梦中矣。 ”

本来就是好友,再加上有一段共患难的经历,两人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刘半农曾说,自己的文章就像“谈天”一样:“所以,看我的文章,也就同我对面谈天一样:我谈天时喜欢信口直说,全无隐饰,我文章中也是如此;我谈天时喜欢开玩笑,我文章中也是如此;我谈天时往往要动感情,甚而至于动过度的感情,我文章中也是如此。”

这篇《记砚兄之称》就动了很深的感情。

不过,在避难期间还发生这样一幕,刘半农没提,周作人做了补充。当时,刘半农妻子来探望,临走前,两人“潜至门后,亲吻而别”,结果被周作人妻子窥个正着告诉周作人,两人“相与叹息刘博士之盛德,不敢笑也。”周作人由此感叹,胡博士与刘博士性格不同,但两人对“糟糠”之妻的态度却是一样的:“足以令人钦佩。”

其实,刘半农刚到北大时,还不脱名士气,谈话时曾流露过“红袖添香”的绮想,周作人和钱玄同就讥刺他,将他的号改为龚孝拱的“半伦”。龚孝拱不承认五伦,只有一妾,自认为“半伦”。在朋友的批评教育下,刘半农思想发生了转变,对妇女越来越尊重了。

1905年10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10期发表刘半农译诗《希腊拟趋》。刘半农在题记中说:“去冬十月,本界刊载启明君所译《希腊拟曲》二首,情文双绝。古色灿然,读者每称为译林珍品。”刘半农对自己的译作不满,说:“启明见之,得勿嗤为狗尾续貂耶。”由此可知,刘半农是真心佩服、敬重、信赖周作人,故一再称对方为“畏友”,说两人“相知甚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地附和周作人。刘半农是个有生气、有真气也有脾气的人,一旦他认为周作人某些话说得不妥,他也会直截了当地批评,不拐弯抹角,也不吞吞吐吐。

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钱玄同与周作人都写了有关文章,刘半农看了不舒服,就在给周作人的信里说:

“因为溥仪君的一件事,你与玄同都作了一篇文章。玄同文章中还有点牢骚,你的却完全是至诚的忠告。无如这位世兄,一则是年纪尚轻,程度尚低,二则是被他不良的家庭教育坏了,你们的话,说上去总不免有些隔靴搔痒。

但是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这样起劲?据玄同所说,他从非人升而为人,也不过同青皮阿二出了习艺所一样。那么,为什么天天有青皮阿二出习艺所,你们并不天天写信作文章,却偏在这位世兄身上卖气力?若说你们心中,欲存着他是‘前皇帝’的观念,那么,你们也就逃不出‘狗抓地毯’的一条定律了!”

所谓“狗抓地毯”,是指狗的祖先为狼,狼在野外生存,临睡前要把杂草踏平。后来狼变成狗,进入了文明社会,住进有地毯的家,但“刨地”的蛮性却遗留下来,所以才喜欢“抓地毯”。这里,刘半农是借此来讥刺周作人对溥仪过于热心,说明脑子里还残存着皇帝的观念。

周作人和弟子江绍原大谈女裤问题,刘半农也反感,认为这件事不谈也罢。他对周作人说:“我总以为服装问题,只有‘时尚’是个真主宰;科学家与审美家,都处于无能为力的地位……你们两位,不是有些多事么!”

既然是好友,当一方遭遇人生创痛时,另一个也会感同身受。

周作人女儿若子15岁那年因医生误诊而夭折,这是周作人遭遇到的人生最大打击。女儿夭折,周作人痛心,刘半农也心痛。若子因误诊而死,周作人对主治医生山本忠孝恨之入骨,在多篇文章里痛斥他“草菅人命”。周作人还给北平市卫生局递上一纸呈文,要求卫生局取消山本忠孝的开业许可证。

作为好友,刘半农十分理解周作人的愤怒。对北平市糟糕的医疗环境,刘半农和周作人一样极为不满,他在《北旧》一文中,将周作人《若子的死》和《为山本大夫扬名》的启事全文照录,一则为周作人出气,二则也为自己泄火。因为刘半农一个侄儿一个侄女也因庸医误诊而死。

不过,无论是周作人给卫生局的呈文,还是刘半农这篇充满火药味的战斗檄文,都未能改善北平市的医疗环境。几年后,刘半农同样因为庸医误诊而英年早逝。

刘半农病逝后,周氏兄弟都写了纪念文章。在周氏的共同朋友中,享有此殊荣的,不多。

鲁迅的《忆刘半农君》虽褒贬分明,但流露的尽是真情;周作人的《半农纪念》,貌似平淡,实则难掩沉痛。

两人不约而同在文章中都提到刘半农的“真”。

鲁迅是通过比较来突出半农之“真”的:

“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正因为刘半农坦诚实在,鲁迅才不觉其“有武库”,才亲近他。在鲁迅看来,刘半农因为真诚而“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

作为刘半农的至交,周作人认为,刘半农有两大优点,其一就是“真”:“他不装假,肯说话,不投机,不怕骂,一方面却是天真烂漫,对什么人都无恶意。”

刘半农在北大时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教授,为何还要吃辛吃苦去外国留学?对此,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而刘半农自己却老实地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要去外国留学,是因为自己的知识不系统。在《留别北大学生的演说》里,刘半农说:

“我到本校担任教科,已有三年了。因为我自己,限于境遇,没有能受到正确的、完备的教育,稍微有一点知识,也是不成篇段,没有系统的。”

刘半农这样的真人,从来不会往脸上贴金,相反,他总是有一说一,不管说到什么,都是竹筒倒豆子。海外留学归来,一次,谈到自己的求学经过及将来工作,刘半农说:

“我出国的时候,是想研究文学与言语学的。不料一到国外,就立时觉得‘二者不可得兼’;于是连忙把文学舍去,专重言语学。但要说到混通的言语学,不久可又发现了预备的困难,因为若要在几种重要的活语死语上都用上相当的功夫,至少也得十年八年,于是更退一步,从言语学中侧重语音学。这样总以为无须更退了,但不久又发现了我的天才不够,换句话说,就是我的嘴与耳朵,都不十分灵敏,于是只得更退一步,从普通语音学退到实验语音学,要借着科学上的死方法,来研究不易凭空断定的事,正如谚语中所说的‘捉住死老虎牵猢狲’。

从这‘退避三舍’的事实上,我得到了两个教训:第一是野心不能太大,太大了仍不免逐渐缩小;不如当初就把自己看的小些,即在小事上用水磨功夫。第二便是用死方法去驾驭活事,所谓‘扎硬寨,打死仗’。以我这样预备不充,天才缺乏的人,后来能有些一知半解的结果,就完全是受了这一个教训的驱使。”

真诚的人,敢于直面自身缺点,并根据自身条件随时调整人生的努力方向,如此扬长避短,坚持不懈,终有所成。而那些喜欢虚张声势,惯于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则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缺陷,最终自欺欺人,沦为笑柄。

除了“真”,刘半农的另一个特点是“勤”。

刘半农中学毕业后,即去上海谋生。短短三年他就发表了上百篇的小说,在上海滩声誉鹊起。在海外留学那几年,他的勤奋更是无人能比。为获得博士学位,他要修多门艰深的课程,课余还得爬格子贴补家用,其间,家中的病妻弱女还须他照顾,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一个额外的任务,抄写巴黎图书馆的敦煌资料。他的勤奋给巴黎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回国前,刘半农去图书馆辞行,工作人员对刘半农依依不舍,他们说:“博士回国后,这些书再也不会有人读,只好喂虫子了。”

胡适鲁迅周作人在纪念文章中都提到刘半农的勤奋,但各人的侧重点却完全不同。

胡适说:“刘半农之死,是很可惜的,半农的早期训练太不好,半途出家,努力做学问,总算是很有成绩的。他的风格不高,有时不免有低级风趣,而不自觉。他努力做雅事,而人但觉其更俗气。但他是一个时时刻刻有长进的人,其努力不断最不易得。一个‘勤’字足盖百种短处。”

作为学术大师,胡适肯定了刘半农的勤奋,“努力不断”,但也没有讳言其“缺少早期训练”,“有低级风趣”。由此可知,胡适作为“血统纯正”的博士,对刘半农这种“半途出家”的教授,难免有成见。(胡适和刘半农都是《新青年》编辑,后来,编辑部决定由编辑们轮换主编杂志,因刘半农没有博士文凭,胡适不同意刘做主编。此事对刘半农是一个刺激,他后来出国力学与此并非毫无关系。)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的最后,饱蘸感情地写道:“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鲁迅对作为战士的刘半农赞赏有加,对他后来的保守和颓唐则极为不满。在鲁迅眼中,十年前的刘半农和十年后的刘半农判若两人。十年前,刘半农的“勤”于中国有益;十年后,刘半农的“勤”,比如写打油诗,为赛金花写传,给梅兰芳做广告等等,在鲁迅眼中,全是无聊而油滑的行为,于国无补,于人无益。

因为“勤”,刘半农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有所建树。周作人很称道他广博的杂学:“他的专门是语音学。但他的兴趣很广博,文学美术他都喜欢,作诗,写字,照相,蒐书,讲文法,谈音乐。有人或者嫌他杂,我觉得这正是好处,方面广,理解多,于处世和治学都有用,不过在思想统一的时代自然有点不合适。”

周作人既褒奖了刘半农学问之杂,暗地里却朝左翼文人放了一枝冷箭。因为,正是思想激进的左翼文人把辛勤做事的刘半农看成是无聊乃至“帮闲”文人的。

刘半农看重朋友,却反对朋友间的相互吹捧。对于朋友间的吹捧,刘半农直言“看不惯”“不理解”:“这种朋友对于他们的朋友,是怎样的心理,我真推想不出。若说这样(指相互吹捧——笔者注)便是友谊,那么,我若有这样朋友,我就得借着Wm.Blake(威廉·布莱克)的话对他说:

‘Thy friendship oft has made my heart to ache :——

Do be my enemy ,for friendship’s sake’。”

(大意为:这种(相互吹捧)的友谊让我难过,为了友情,批评我吧。)

同类推荐
  • 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

    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

    《散文中国精选: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为一组回忆父亲、母亲和其他亲人的散文集。人生在世,最幸福、最珍贵的莫过于被人疼爱,而最给人以疼爱的,就是亲人,或是小时候的一个拥抱,或是饿时喂的一口饭,或是风雨中的遮挡,或是跌倒时的一个搀扶。而人生最让人后悔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守望最初的月亮

    守望最初的月亮

    在诗境中美丽着——读王玉婷诗集《守望最初的月亮》在我认识的女诗人中,王玉婷是个例外。《守望最初的月亮》,宁静、素朴而诗品独高。大多的女性诗人,爱情是其诗歌的主调。而在她的诗集中,爱情只是窗前的风,去了就去了,很少在诗中回旋。根植在她思想深处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诗歌触觉的浸润,更有诗人对现实嬗变、人生跌宕的感悟。简约、率真、入境、随心。
  • 看法

    看法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热门推荐
  • 潇然仙途

    潇然仙途

    大道之途,是否可以回头?寻仙之路,漫道悠无止境……风起于青萍之末,成仙于大道初始。再回首,沧海已桑田,宋蘅从未想过,这一路可以走得这么远。仿若冥冥已有天意,又似乎只是顺其自然。仙途仙途,何日有归途?
  • 弑神帝皇尊

    弑神帝皇尊

    这是一部热血的玄幻小说,玄神大陆的一家嫡系子弟,辰鹏,因十岁那年,因突破武者,不料经脉近段,从天才变成废物,被家族嫌弃,被下人嘲笑,嘲讽,甚至被自己最爱的人退婚,在这打击下,辰鹏偶得逆天功法,弑神帝皇诀,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性感的老师,美丽的萝莉,清纯善良的美女,刁蛮可爱的公主,携手拱游,成就弑神帝皇尊
  • 校花的透视神医

    校花的透视神医

    拥有透视和神医的本领,刘浪回到现代都市,校花妹子,绝色总裁,妩媚明星,火爆警花等纷纷扑向他的怀抱。
  • 美女的特强保镖

    美女的特强保镖

    一把掀起黑暗世界腥风血雨的神秘黑锋。一个游走繁华都市叱咤风云的护花强者。披荆斩棘突破舛讹的命运,走出黑暗,生存还是毁灭全凭手中黑锋决断。风云化龙携美遨游,品着花赏着月却又走上了至尊至强的巅峰……
  • 喜马拉雅狂想

    喜马拉雅狂想

    本书围绕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来,从晚更新世进入全新世,亦即冰后期,具有2500余年为周期的全球性递变,已为世界有关科学界公认。基于这一背景,就寒带、温带、热带地区将发生的灾变和应对措施展开科学幻想——主人公穿越时空帷幕,寻求通过打通喜马拉雅山墙来解决这一灾变环境,情节生动曲折,内容丰厚扎实,故事性强且极富警示意义。
  • 一吻成婚,总裁要定你

    一吻成婚,总裁要定你

    苏新月被英俊霸道的总裁一吻不说,还被他拉着闪电领证,闪电结婚。为了给弟弟治病,送他出国留学,她忍!可是,这霸道男人竟然说这一纸婚约要足足维持两年?她苏新月是谁?绝不能认这个栽,所以她一定要解除婚约!然而当婚约解除之后,她和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总而言之,他霸道就是拿定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终极逆袭

    终极逆袭

    无敌吊车尾姜乐,偶得到一枚来自虚界的修道者人道金丹,是福是祸,在懵懂懂开始尝试自己修行后,似乎,周旁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起来。路口昏黄灯下卖龙肝凤髓的老爷子,开着霓虹灯发廊的黄鼠妖,一心成仙的九尾狐姑娘,行侠仗义的灵宝洞天苏苏女侠。哦!我只是想过些普通人的日子好不好,你们都是从哪里出来的?!随着修行境界的增长,姜乐发现,原本他认为的所谓真实世界,似乎……是这样的??【注:本书为意想世界,所述修行之法、妖魔鬼怪切勿当真,若某道友借此修得真身,请叫上舞雪,必抱之大腿(笑)】
  • 以武封魔

    以武封魔

    何为正,何为邪?武道巅峰真的没有资格去攀登吗??武道,真的只能以气入武?资质不够,我自以命疯魔,创出自己的道。正道不容,我自无愧于心,大道殊同,力破万法,以武封魔!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玄麟剑

    玄麟剑

    三百多年前玉剑山庄庄主玉青子以千年玄铁注入麒麟血打造出一把绝世神剑玄麟剑,玉青子当年拿着这把绝世神剑打败天下无敌手,最后当他将要离开人世间的前半年的时候,他就找了一处隐秘的地方把这把玄麟剑藏了起来,并且留下了一份藏宝图,玉青子又把此藏宝图分成了五份,等他剩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就把这份藏宝图分别交给了他最信任的五个结拜兄弟,让他们把这五块藏宝图世代相传,直到这把玄麟剑的有缘人出现才可以拿出这五片藏宝图交给此人。他的那五个结拜兄弟一起问:怎么才能知道谁是这把玄麟剑有缘人呢?玉青子回答:等到有缘人出现的时候你们自然会知道的。说完玉青子就离开了人世间了,三百年后江湖人又因为这把宝剑而再起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