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1900000017

第17章 赋闲的农具(1)

剃竿.抓板

剃竿与抓板,是我山里老家与木梓有关的两种农具。其实,木梓的学名叫乌桕,可在我的老家,大人小孩却都把它叫作为木梓。

冬天来了。北风一起,山野的木梓就开始炸裂铁青的外壳,露出一爪一爪的雪白果实,一个劲地向人们不停地招摇。

木梓一招摇,人们便知道,收获木梓的季节也就到了。木梓,是早些年山里主要的经济植物,从树上剃下来,抓成粒,然后卖到油厂里,加工成皮油、梓油,据说很是畅销。那时,我山里的老家,满山遍野、到处都生长满了高大而俊美的木梓树。

收获木梓的季节一到,不论天气是如何地寒冷,老家的男人们就便开始哈着热气,忙着清理那些立在门背后整一年、沾满了蛛网的剃竿,先是拿到屋檐下用热水一一擦拭干净;然后,再到刀架前,寻出还是去年用过的小剃刀,用磨刀石磨得刀口一线银白;最后,再反着来将刀往剃竿上一装,便立刻就可上树了。装上了剃刀的剃竿,向前用力是刀,可剃下木梓,向后用力是钩,可扳下枯枝,拿在手中,真是灵活自如得很。

那不知用了多少年的剃竿,全都用成年的水竹做成,细直而修长,经男人们粗糙的手长期摩擦,已变得光滑油亮,黄灿灿的,往肩上一扛,一颤一颤,只看剃竿不看人,就知道扛剃竿的就一定是一位山里的农家老把式。

为赶在下雪之前把木梓收回来,男人们将全身捆扎严实,扛着剃竿,迎着凛冽的北风,一个个爬上高大的木梓树桠,或骑、或站、或坐、或靠,将身子在树桠上搁置稳当了,然后,将剃竿向外一伸,一手平端,一手发力,“叮叮当当”地一阵响过,那些连带着细枝的木梓,就纷纷从枝头掉落下来,霎时,树下就一片银白。

男人们在前面的树上剃,女人们就跟在后面的树下捡。女人们的腰间个个都背上了一大把杀过青的棕榈树叶。她们要将那些连枝带果的木梓从地上一一捡起,然后大把大把地整理齐整,用棕榈叶一一捆扎。这样捆扎起来的木梓把,不仅好搬运,也方便下来再去把果实抓下来。

剃木梓的季节,天气总是异常的寒冷,可剃木梓的汉子嘴里,有的是可供取暖的火辣辣的“五句子”山歌。那些喜欢吼几嗓子的男人们,一上树便就开始一声“郎”、一声“姐”地吼唱起来。歌词时荤时素,高亢而煽情,就像野地里的一把火,常常引得后面拾木梓的大姑娘小媳妇满脸潮红。有时也会遇到有几个胆大的小媳妇索性接了歌声放声对唱起来的,大伙嬉笑嗔骂,一唱一答。于是,树上树下就一下变得热闹非凡。

到了晚上,那些被女人们捡起捆扎起来的木梓把,被男人们一一收拢,挑进了队里的大仓库。吃过了晚饭,队长一声招呼:“今晚抓木梓啰!”于是,男人女人们就一个个全都夹着块木抓板,三三两两地一齐向仓库急急地赶去。

抓板是一种用来专抓木梓的特制工具。厚厚的木板上,一半的位置,通过钻眼,全被密密麻麻地钉上粗壮而牢实的楠竹钉。抓木梓的时候,只需将抓板斜着往墙边一靠,然后用脚抵紧了,拿起木梓把从上往下在那竹钉上几抓,那些雪白的木梓籽就立刻脱落得干干净净。因而,那些不知经历了多少木梓把抓打的抓板,看上去总是显得光滑油亮。抓木梓的时候,队里的大仓库里就到处“噗噗噗”地响彻一片。

山里的人们习惯了“口里讲古,手里摇橹”,于是,在男人女人们不经意的插科打诨、拉着家常中,一边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木梓把,身边的木梓籽不一会就堆得如同一座小山。那些随着父母一同来玩的孩子们,就在木梓堆上爬来滚去,一动一个大脚窝,仿佛一下找着了在雪地里玩耍的快感,异常地兴奋。几个回合疯下来,到走的时候,小孩子的荷包里、裤裆里、鞋子里就到处全是木梓籽。

那些雪白的木梓籽,第二天担到油厂里,片刻之间,就可换成活溜溜的现钱哩!

我不知道,山里的木梓树是从啥时开始变得越来越少的。先是乡里办起了人造板厂,有人觉得田边地头的木梓树有些阴田,就将木梓树伐倒当柴卖到人造板厂做材料。一棵高大的木梓树伐倒了,一装就是几大车。换回的钱,自然要比树上一季木梓的收入多。人们以为这样就一下找着了比剃木梓捡木梓更为轻松的挣钱来路,于是,个个紧跟着争相效仿。只是几年的工夫,老祖宗留下来的漫山遍野的木梓树就一下变得所剩无几。

后来,人造板厂垮了。山里总算还有几根还未来得及砍伐的木梓树得以继续生存了下来。可是,一批收购木梓“三角木”的外地人又进了山,那最后仅存的几棵木梓树,最终也还是被伐倒制成了“三角木”运往了外地。

现在,在我的老家,是已经看不到有一棵高大的木梓树了。剩下的只有那些和乌桕相伴了一生的剃竿和抓板,长期闲置在阁楼,让人见了,一脸茫然……。

石磙.磙板

庄户人家的稻场,是人们最主要的户外活动场地。田里的庄稼收了,先要在稻场里打下来;打下了粮食,要摊在稻场里来晒干;夏夜里屋里太闷热,要到稻场里去歇歇凉;家里有什么东西发霉了,也要摆到稻场里去晾晒;即便是什么事也没有,也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蹲在稻场边里瞎闲聊……。因而,那些靠着土地过日子的庄户人家,一年四季,就特别地在意对自家门前稻场的修整。

一户人家的稻场收拾得干不干净、整不整洁,是这家人爱不爱体面、会不会收捡的体现哩!可是,再怎么细致的收捡,天要下雨下雪,那是人没有办法的事情。下雨下雪了,稻场就总会有让来人、让牲畜踩得稀乱的时候。于是,待到天一放晴,趁着稻场里的湿气还尚未完全散尽,家里的男人就得赶紧套上老牛拉着石磙四下里来碾。

石磙是山里人家用来碾稻场的专用工具,也是放置在屋外,最不让人担心会被人偷走的笨重农具。山里的石磙总是又粗又大,全都用青石打成,没有两个力气十足的年轻小伙,是无法将他抬走的。在我的老家,曾有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叫作“石磙掉到大河里——冲楞(充能)”。老家的石磙或许和外地有些不同,那就是所有的石磙,它都是有楞的,让人看上去,就仿佛是自家屋顶上的瓦楞被一下缩小卷在了石磙上。那些楞槽光滑而均匀,站在两头看,两边形如齿轮的圆,就仿佛是一盘蓬勃盛开的向阳花。有楞的石磙,一旦滚动起来,便“嘚嘚”作响,就时常将泥泞的稻场压得异常地结实。

其实,山里人家的稻场受地形的限制,并不是特别的宽敞,也不规则。老牛拉着石磙没法直来直去,便只能拉着石磙在稻场中间不停地来回转着圈。或许是为了让老牛拉起来省力,也或许是为了碾稻场的人们更方便于对老牛的驾驭和调教,山里的石磙总是制得一头粗、一头细。滚动起来,理所当然地就转成了一个大圆弧。

农户要来碾稻场,单凭有一条光溜溜的石磙,显然是不够的。与石磙相配套的就还得有张粗壮结实的木磙板。磙板,是山里人家自家男人个个都会做的一种粗制农具。因常年要与石磙配对打交道,那磙板不论是制作、还是使用,自然就显得特别的粗糙。制作时,只是选择一段碗口粗细、略带弧线的弯木,对等一锯两开;再比着石磙的大小,分别在两头装上两根结实的横梁,形成一个弯弯翘的大方框;最后在两段弯木的正中开上木孔,配上两段可直接插入石磙窝臼的木插销,一架粗糙的木磙板就算做成了。做工粗糙的磙板,有着弯弯翘的设计,很是符合磙板套在石磙上上下活动和老牛用力。

磙板因为粗壮结实,不用时,就常常被人甩在屋角不起眼的山墙角落。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主人也从不担心它会坏。即便有的时候来用,发觉接头已有些松动,回屋再拿来斧头,竖在地上一通猛敲,再两个铁钉钉上去,立马就又可以用了。

到了碾稻场的时候,主人总是要先从墙角里翻出长时未用的磙板,丢到稻场里一阵甩甩打打。待最后确认磙板依旧还很是结实,后才抱起再来往石磙上去架。随后,还得再到牛栏屋里的犁头上,去卸下耕田的轭头和缆绳,一一改栓在磙板上。为使老牛一开步就能直接走成大圆弧,磙板上的缆绳就时常栓得一长一短。有时候,为了试试刚栓的缆绳,是否栓得结实正好,主人还会亲自拉着石磙在稻场来回地走上几圈。待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停当,最后,才拍去手上的灰尘,不紧不慢地钻进牛栏里去赶牛出来。那老牛一出来,轭头往肩上一套,主人握在手里的半截牛绳还只是稍稍向后一扬,老牛就脖子一硬,心领神会地开始迈步了。磙板和石磙也就立刻相互配合着,“咿咿呀呀”地开始连连地唱歌……。

有时候,遇到老牛那天吃得太饱,辗着辗着稻场,突然尾巴一竖,几大坨牛屎“叭嗒叭嗒”地就滚落了下来。主人就只得赶忙歇下磙,一路吆喝着孩子去拿来粪筐和锄头,将牛粪一一收净撮到稻场边的园田里,一路对着老牛连声直骂“懒牛架轭,屎尿来不择”!小孩子在一旁听了,就乐得咧着嘴巴哈哈大笑。

同类推荐
  • 张岱集

    张岱集

    《张岱集(修订版)》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 漂在北京的女人

    漂在北京的女人

    北京,新移民一族的寻梦园。这个城市包容了她们,也给了她们机会。本书所描绘的是一群漂在北京的女性,为了生活得更好,她们在爱与恨、道德与欲望之间不停地挣扎、追求、忙碌,因为她们深深懂得,人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新的希望……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苏联飞虎队:苏联空军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

    1937年到1941年,苏联共派遣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包括空军志愿队2000多名飞行员。志愿队出现在几乎所有正面战场,击落日军飞机986架、战舰100多艘,包括一艘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谨以此书,纪念中华民族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为赢得反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自然传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风吹枫飘

    风吹枫飘

    一个武林盟主之位引来无数英雄争相抢夺;一场灭门惨案使得幸存者满腹仇恨。多年后大仇得报,却是爱上仇人寄养在外的儿子,冤冤相报何时了。一边是对她疼爱有加的姐姐,一边是互许终身的爱人,她该如何抉择……
  • 半步尤多

    半步尤多

    传说有一个地方,名叫半步多。这是个诡秘之地,从此地出发有三个方向,一个是仙道,一个是妖道,一个是人间。当你站在半步多的时候,你将面临选择:成仙,回人间还是做妖,亦或是成魔?据称是一个充斥希望、回忆、遗忘、执念之地。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本可一步天堂,奈何执念太深,半步尤多……
  • 溺宠杀手妃:腹黑冥王很傲娇

    溺宠杀手妃:腹黑冥王很傲娇

    他们是现代杀手特工界的传奇恋人,却因为一场火灾,穿越到了冥焰王朝。她成了丞相府五小姐,第一次见面,她抱住了他的大腿;第二次她咬了他的手指;第三次她吻了他。直到有一天,他摸着她的头道:“不是早就认出我了吗?”她使劲的抱住了他,在他颈边蹭了蹭,“我想要你…”陪我玩嘛!他打断了她的话,“幽儿这么想要我吗?那为夫勉强让幽儿如愿吧。”下一秒,她就被堵住了嘴,男人如愿的勾了勾唇角,嗯,还是想象中的甜!
  • 溺宠娇妻:老婆大人别闹

    溺宠娇妻:老婆大人别闹

    原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互相带着刺,好不容易遇见了却都不知道珍惜,互相的伤害和永远欠缺的陪伴…结果倒好,钱越泽把苏贝人气跑了,苏贝这是心也凉了情也淡了。可是分开后感觉不是那么回事钱越泽充分发挥了自己军痞的不要脸精神,硬是死皮赖脸的贴上人家青春无限的苏贝。哎喂,钱越泽您这吨佛,您可是爷,您究竟还要不要你的大个face?人家苏贝可是铁了心的要离开,您老见好就收麻溜的回自己的地盘享清福去吧!
  • 我的秘密山谷

    我的秘密山谷

    国内大学毕业的胡苏,为了女友毅然偷渡美国打黑工,却惨被女友抛弃。且看他如何凭借捡到的一只小花精,完成从洗碗工到大谷主的转变,过起资本主义农民的悠闲生活,最终屌丝逆袭。结局是不是很有爱,反正归途很是喜欢。
  • 狂霸僵尸神探

    狂霸僵尸神探

    【免费新书】他本是一个私家侦探,却在办案时吃了尸丹,变成僵尸后的他,处处遭修真界的仇视,他决定带着僵尸一族称霸世界!可是一切会那么顺利吗?不会,不仅他会受伤,他身边的人也会殃及。看他如何维护僵尸一族,保护他身边的人,以及探寻那个在深处的幕后黑手!(粉丝群:438271728欢迎大家加入!)
  • 乱世承欢

    乱世承欢

    世俗风情人间天堂,纵然诗书千古,却躲不掉历史宿命的国仇家恨.......
  • 我愿雪落不成殇

    我愿雪落不成殇

    她,是高二来的转学生,文静漂亮又成绩优异。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注意到了那个并不起眼的男孩。不想耽误学习的她,把那份记忆深深埋藏在心底。可是那场春雪,那场让人沉醉不愿醒来的梦,还有他义无反顾的保护,打破了她心里厚重的屏障。执手,承诺,幸福绚烂,却也短暂。她,家境贫穷却又倔强坚强,年纪轻轻,就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夜空。一轮孤月,天上因没有星星的衬托而显得格外清冷。那份心中孤寂的思慕,永远只是回忆。月和雪,离和缘,泪和怨。两个女孩,不同的命运,同样爱过,努力过,拼搏过的青春。结局,是否会如心中所愿?
  •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凌天道决

    凌天道决

    道可道非常道‘凌天道’,一个为了找寻真相的少年踏上了修真的道路,不为什么,这为了真相,他仙挡诛仙,神挡灭神,他总是带着微笑,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心中的悲伤,别人称他为“好人”,可是他微笑着说:“我不是人”,别人称他为“杀人魔头”他微笑着说:“我杀的不是人,是畜生”修真路上儿女情长爱恨情仇一路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