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1900000013

第13章 爹亲娘亲(1)

父亲.榨坊.电

在老家,父亲的口碑还不错,这得益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父亲为大伙做了一件大好事,将那时稀奇得不得了的东西——电,最早引进到了我山里老家那个偏僻的角落。

父亲原在乡里当干部,是最早的“土改干部”那种。可在后来那个特定年月里,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却不得不被遭遇精简辞退。好在领导见他干事勤勤恳恳,又读过好几年的书,总算没有将他一下退到家里去种田,让他下到乡里的一个小油厂里去做了小厂长。

父亲去的小油厂,说起来是油厂,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传统的榨油坊。粗壮的木榨、笨重的石碾、斜放的大炒锅,以及一群脱光了衣服只围着一条粗布围腰的彪悍榨匠,这便就是那时油厂的全部。父亲去时,油厂的操作基本上全靠人力,榨匠抱着粗大的撞杆,一个跑步接着一个跑步“咳咳”地撞击着木榨,老牛拉着石碾缓慢地转着圈,炒锅的上面吊着把大铁锹,榨匠揪住锹把一下一下地将热锅里的菜籽、木梓、桐梓等炒得热气冲天。那样的事情做起来,总是又脏又累,不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出油率都不能算太高。于是后来,父亲就在厂里慢慢开始实行技术改造。先是下大力气引进了柴油机,用柴油机作动力,利用传动轴、齿轮的原理来带动石碾快速地转动;再后来又将撞杆改为了大铁锤,利用传动轴上的刮片压起锤把来重重敲击木榨;到最后是连炒锅上的铁锹也装上了传动轴,铁锹在炒锅顶上一下一下地打着翻,将锅里的东西翻炒得既均匀又省人力。

有了柴油机,油厂就一下显得热闹起来,老远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以及铁锤撞击木榨的钝响。厂子的效益也便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油厂里的榨油坊,是解放时从一个富户手中接管过来的几大间树了许多立柱的大房子,四面采光本来就不好,加之榨油的那些设施全为木结构,支支架架,又高又大,人一钻进去暗呼呼的,干起事来总是显得有些不利索。于是后来,父亲就决定去买一台“电鼓”来用以照明。“电鼓”是当时老家人们对发电机的叫法。那时,公路还远远没有通到我山里偏僻的老家,要买“电鼓”,自然也就只能去买那种人力易搬动的小“电鼓”了。记得和小“电鼓”一起购回的还有一部3匹的小柴油机。发电设备就安装在油厂机房的一个大木台上,电线拉通后,开机发电的那一天,整个油厂一派灯火通明,惹得附近不少的人们,跑到油厂里来看稀奇、瞧热闹。

因为父亲,我的那些点惯了煤油灯的父老乡亲,第一次知道了这世界上竟还有一种叫做“电”的好东西!

电,给油厂后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谁知,麻烦也随之慢慢地来了。小镇上的政府、医院、学校、商店等其他单位,一到晚上,见到油厂明晃晃的灯火通明,便个个都想到油厂里来拉根线。都拉吧,“电鼓”的功率又太小;不拉吧,政府拉了其他单位不拉又似乎说不过去。结果闹得当时的父亲很是有些为难。油厂在老街的许多房子中间,和街上的其他老房子,许多地方都共墙,后来就有人经常从墙缝里伸过手来,将电线偷偷地接了过去。这让父亲很是恼火。不光管理人员一时很难查出,关键是它给大面积木结构房子的小街,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这种事,在反反复复的查处和解说中,总是不能杜绝。后来,父亲见大伙对电如此喜爱,便索性一狠心,决定再去买一个大“电鼓”,让小镇及周围的农户都一起点起电灯来。

新买回的“电鼓”,腰身足有农户用以筛粮的筛子粗,运到隔老家最近的公路旁,用了八个人花了几天的功夫才最后将它抬回来。有了这个大“电鼓”,我的老家便正式开始有了电灯。田野中的电线杆,除了电话线,也便开始有了一排电灯线。只是苦了油厂的那台二十马力的柴油机,白天要用以生产,夜晚要用以发电。好在每天发电只到夜晚十点,才总算让它有了那么几个小时的安宁。

电,从而让父亲得到了老家父老乡亲的格外尊重。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后来大电网的高压拉到了我的老家,那台老式的大“电鼓”才最后歇息下来。虽然,最后父亲得以平反,离开了油厂又重新回到了政府工作,直至退休。但老家的人们,只要一说及油厂,总会忍不住要对父亲感激地念叨几句。

我不知道,老家父老乡亲对父亲的念叨,是不是就是父亲老是不愿跟我们住在城里、要回到山里老家居住的真正原因?!我想,毕竟山里的老家,有着父亲和电的故事!

父亲的辉煌

父亲是一位老“土改”干部,在事业上似乎一直都不曾辉煌过,直到临近退休,组织才根据他的工作资历,给他解决了个享受副科级待遇。

其实,父亲是完全有机会跨入辉煌之路的。父亲是解放初期清江书院毕业的初中生,后来又考取了宜昌的夷陵高中,本来,已打起背包去到学校里报了到,可是,因为家境困难,上有高龄父母、下有新生小儿,家中缺少一根顶梁柱,而最终不得不又中途放弃了学业。

和父亲一起去夷陵高中读书的那批同学,因当时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亟需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员充实,后来都只读了一年的书,就全部被组织分配安排了工作。父亲的那批同学中,许多后来都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甚至最后干到了地司一级的领导干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一直认为父亲的当时所为是目光短浅。

若干年后,当我有机会进入市委机关做了一名小公务员,每次回家,父亲都要向我问及一下他当初的那一批同学的近况。父亲所提及的那一批人,理所当然都是我熟知的一些领导干部,事业自然都要比父亲辉煌许多,两相一比较,便免不了常常要在心底里为窝在山里乡下的父亲来抱屈。虽然,对于从夷陵高中中途退学的这件事,父亲曾多次表示是事出无奈,自己并不后悔。可是不论父亲自己怎样说,我还是从父亲对他老同学的不断关注和询问中,感受到了父亲内心的那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倘若父亲当初不从夷陵高中退学,他现在的境况会是怎样呢?家里的境况又会怎样呢?我们做子女的实在是无法说清!

父亲虽然未能读完夷陵高中,可他毕竟还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有一个很不错的学历了。凭着他的初中生身份,父亲从学校回家后,很快就成为了乡里的一名“土改”干部,后来又做了多年的乡里“秘书”。直到现在,老家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习惯于用“*秘书”来亲热地称呼他。那时乡里工作人员少,秘书的事情总是又多又杂,这“汇报”那“情况”的,长时间的熬夜,常常弄得父亲直喊神经衰弱。

可这样的日子也并不太长,后来,“运动”来了,家里的“上中农”成份便一下就成为了问题,父亲成为了被清理的对象。老实说,在许多被清理辞退的干部中,父亲是幸运的。领导见他踏实肯干,又是当时少有的文化人,清理时总算没有把他退回到家里去种田,而是把他下到乡里的一个小榨油厂里去做了小厂长。对此,父亲自己也似乎挺乐意丢掉了那份让他神经衰弱的秘书工作,去到榨油厂里和榨匠们一起干起了“直爽”事。

父亲在榨油厂里一干就是十多年。因远离了政界,属于了“工人阶级”,从而也就让他躲过了历次“运动”中如他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那般所受的磨难,甚至,还利用他特殊的身份,在“文革’中有效地保护了一些过去的领导和朋友。

“四人帮”倒台后,国家拨乱反正,父亲才总算得以平反,重新又回到了乡政府工作。因有企业工作经验,之后便长期和乡镇企业打交道,直至退休。前几年,省有关部门还特地给他颁发了一个“从事乡镇企业工作30年”的荣誉证书。虽然拿到手的只是一个空头荣誉,可父亲见了,依然还是高兴得不得了。

父亲今年已近80岁了。如今,当我们兄弟姊妹已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回头再去看父亲先前所走过的路,对于当初父亲为何要从夷陵高中退学,放弃自己的锦绣前程,也似乎又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

诚然,父亲在事业上一生都不曾辉煌过,可他在退学后,长期兼顾工作与家庭,为祖父祖母养老送终尽孝;让我长期患病的母亲,几十年来都及时得到了有效救治;在家庭缺少劳力的情况下,五个孩子都得到健康成长,受到良好教育,即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也很少饿过肚子,各自成家立业。这些,都只因有父亲一直长期陪伴在身边呵!

其实,父亲的辉煌不在于事业,而在于他牺牲了自己的前程,使一个原本苦难重重的家庭,少受了磨难!

我的老母亲

因为喜欢一首《我的老父亲》的歌,于是便随手拈来写下:我的老母亲。五个字之中,最让我看重的,自然是中间的那一个“老”字。

同类推荐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 彼岸天都

    彼岸天都

    四天令传说为诸神遗落人间的神器,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图谋远大的吴越王从怪人曰曜处得知这个传说,亲往苗疆。吴越王抓走苗疆首领的女儿吉娜,以换取上古神器四天令,却引来更多人的争夺。嵩山之巅,卓王孙与武林盟主杨逸之一战,天下震动。日曜借预言之力,推断出相思是一位异族女神转世,她用相思的心血将四天令熔铸成湿婆之箭。吴越王得到日曜的帮助,一心搜集上古神器四天令,以获取一统天下的力量。被奉为武林砥柱的武当三老莫名陨命,陈尸少林寺门口。杨逸之为避免天下浩劫,独闯华音,与卓王孙约定三月之内查明真相。杨逸之追踪线索却被吴越王偷袭成重伤,失去仗以纵横天下的风月之力。与公主交换了身份的相思从井底现身。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生活情趣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热门推荐
  • 唯我掌控

    唯我掌控

    革新小说,打破传统小说思路.解剖本质!
  • 绿茵篮球手

    绿茵篮球手

    打篮球的人,去踢足球。连连犯规,次次都给捉到。但是却次次都上场,场场都赢。福星,他就是吧。
  • 精英学院

    精英学院

    都市青年沈云进入唐宋精英学院,为人类的未来而战。神圣白龙次魂在身,绝世剑法天下无双,妖族进攻声势浩大,人鱼神殿扑朔迷离,幽灵岛的艰苦试练,觉醒龙变三境界!十三邪魔轮番出场、世界高手各显神通。看沈云力压群雄、斩获神格、救世于水火之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道灵纪

    道灵纪

    在战争杀伐肆虐的时代,是是非非都化为血与泪的辛酸;纵尔群魔乱舞,神佛逍遥,吾自有吾之道!
  • 守护甜心之血沫泪痕

    守护甜心之血沫泪痕

    曾经——善良而懦弱,却被两助插刀,坠下无底深渊。曾经有一颗天使的玲珑心,却被无情打碎,任意践踏!尊严崛起,堕天使逆袭,欺我骗我伤我?自当百倍讨回!“身在地狱,极冰之寒,未曾有人知我心,未曾有人懂我痛!”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假面囚徒

    假面囚徒

    一个人,挑战全世界,面对无休止的追杀,他要弄懂,这是为什么?原KGB导师培养出的工具。他发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一个被规划、被设定、被要求的世界。于是,他和全世界的大人物,有了交集,或敌人或朋友。“我们都是受害者、决定我们命运的、是骰子的任意一掷、是星际的气流还有从众神的风车吹来的游移微风?”最爱《纽约时报》那些畅销书的风格。喜欢陆德伦、喜欢李察德、特别喜欢汤姆克兰西,所以自命粉丝汤。一个彻底的智商游戏,希望能像李察德一样,能让人猜不出结局。
  • 网游世界之武道巅峰

    网游世界之武道巅峰

    2300年,一款首次由各国政府代理发行的游戏《世界》进入了所有地球人的视野,这个游戏的开发团队不得而知,这款游戏是通过特殊的生态舱系统运行,而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款生态舱居然是政府免费发放,只要是公民持有身份证明就可以去发行处免费领取一个,叶天翔从小家境贫寒本想努力打工挣钱的他却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游戏生态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