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01900000014

第14章 爹亲娘亲(2)

我的老母亲!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似乎一直都不曾年轻过。因为长时间的病,四十多岁便就不能如常人般地正常下田干活,偶遇点风寒,喉咙里就立刻喘息得象是在拉风箱。加上那病又特别地怕冷,一到冬天,窝在火坑边就不敢迈出大门半步。身上穿的衣服又极多,棉衣常常将母亲的背塞得活象一个大骆驼的厚驼峰,偏偏母亲又喜欢在头上戴上一顶那时“老婆婆”们才戴的褐色绒帽,这样一来,本来不算老的母亲,于是就便越发显得老相,不知道实情的人,还以为母亲有了七老八十。以致后来,妻还是我女朋友的时候,第一次随我回山里老家见父母,回来后就对我直发感叹,说母亲是一点都不像妈,感觉就仿佛是自己的一个亲婆婆。我当然知道,那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嘴里的“婆婆”指的绝对不是“公婆”,而是更上一辈的祖母。其实,那时的母亲只不过才刚刚过了六十!

然而,母亲又的的确确是曾年轻过的。小时候在家里发黄的照片中,我曾见过母亲年轻时的模样。屋角的枇杷树下,母亲领着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如母鸡护雏般的留影。那时的母亲,两根长长的辫子达至腰际,人也显得十分的精神。只可惜,那样的照片,现在是一张也找不到了。

听人说,母亲年轻时十分地要强,也十分地能干。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家中兄弟姊妹又多,母亲在家里,常常是既要当女人,又要当男人。山里男人们常干的那些诸如剃木梓、耕田等农活,一般女人都干不了,可母亲却样样都会干。小时候,我曾见识过母亲犁田。母亲赶着牛,将犁往肩上一斜挎,那架势丝毫并不比男人逊色多少。母亲在前面用犁翻着红苕,我就跟在犁尾巴后面,提着提篮一路不停地翻捡。那时我就想,一头看上去那么高大威猛的黄牛,我都不敢靠近,怎么会就被母亲一个女人使唤得如此乖巧呢?!

母亲有着一双既能干粗活、也能干细活的手,虽说不上特别灵巧,却很会缝制那些娃娃们常玩的小玩意。母亲用一块方形的小红布,裹上棉花,再用深色的布包一个小脑袋、找一根布带当尾巴塞到里面,拿起针线只几下,立即就可缝制成一个捆着腰带、四肢缩起打秋千的“小猴猴”。或是用红布包上黑黑的花椒籽,缝成一个歪着尖尖角的小辣椒。据说,这种布袋小辣椒,小娃娃长牙的时候,拿在嘴里咬一咬,长大了就不会生蛀牙。老家周围的小娃娃,有许多都曾玩过母亲缝制的小玩意。

或许,正是因为母亲的太能干与要强,使得母亲人到中年,便落下了一身的疾病,成了附近有名的“药罐子”。一到冬天,哮喘病一发,就喘得吓人,不光什么事都做不了,还让一家的人全都跟着提心吊胆,生怕母亲一口气喘不过来,活活地给憋了过去。虽然常年都在不停地打针吃药,可母亲的病总是不见彻底地好,一遇风寒便反复。这样,就让父亲很是为母亲的病担心,不得不在她四十多岁时,就提前为它准备好了寿木。

可后来,母亲的病却奇迹般地又慢慢变好了。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说,母亲是一个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人。母亲的病好,完全得益于一个“偏方”。用母亲的话说,她的哮喘病好,完全是吃“苦瓜籽”拌黑糖吃好的!母亲所说的“苦瓜籽”其实就是中药所说的“瓜蒌籽”。“偏方”的食用,或多或少都是有一定风险性的。可母亲就是敢吃,而且敢长期不间断地坚持吃。母亲吃过的“偏方”不在少数,吃好的有过,吃歹的也有过,可最终“苦瓜籽”治好了母亲的病。母亲不光用“苦瓜籽”治好了自己的哮喘病,而且还广为散布,以致母亲每每来我这儿小住几天,便会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哮喘病友寻上门来,向她讨要“苦瓜籽”。自然,每次母亲都是热情奉送,没有了,回到山里便又开始满山遍野地去寻。现在,只要人们一提及“苦瓜”,母亲就会一脸的兴奋与满足。

母亲的病好,“苦瓜籽”固然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儿女都成家立业之后,缺少了孩子们的拖累,母亲的病,自然也就一下好得多了。

身体好的时候,母亲就常常在家里来点小制作。当老家的人们还在习惯于使用晾衣杆的时候,母亲就已开始在家学着制作晾衣架了,木的、竹的,铁丝的,一制一大把,自己用,孩子们用,用不完就送人。遇到别人感谢夸耀几句,母亲就会觉得自己特有成就感。

老实说,母亲作为一个女人并不算温柔。在性格上,甚至有许多方面更像个男人,为人直爽,说话大大咧咧,办事拿得起、放得下。即便再不愉快的事,过后就忘。用句当今时髦话讲,似乎很有那么点“活在当下”的意味。作为一个四十多岁就一脸病象的人,活到现在,八十多岁了,身体依然尚可,这对于母亲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对于子女们来说,这无疑又是一种福份!

追记:农历2009年腊月,家母偶遇风寒,虽历经乡卫生院数位医生医治,尚不能痊愈。致使腊月29日清晨,咳血数口,呼“120”速送市一医院救治,住院急救4日,输血3袋,依旧血压不升,心率紊乱,生命垂危。后据其意愿,于农历2010年正月初二下午救护回家,全家老小4代20余人悉心守护。正月初五上午10时许,家母无憾而终,享年82岁。

父亲的耳光和母亲的竹条

山里的孩子生得粗糙,是从来不忌讳谈挨打的。在父母的眼里,小孩子天生顽劣,是“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因而,山里的孩子也就从不以为,自己哪天挨了父母的打,就是一件如何丢人的事。甚至,在有些时候,一谈论起自己挨打的经过,似乎还有些津津乐道。外人见了就会说,你看你看,某家某家的家教真是严着呢!这在山里,实质上是一种夸奖!家教严厉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然是很少犯错。这样的孩子,不论走到哪里去,总是叫人很放心。

小时候,父亲在外,母亲又常年犯病,每当遇到自己顽皮犯浑的时候,生病的母亲就会在一旁喘着粗气,无奈地发出警告,要我的“皮”紧点长,小心父亲回来后再来找我算总账。父亲找我算总账,自然用的不是算盘,而是用耳光。哪怕当时母亲的话,说得有气无力,可一想起父亲抡起的那强有力的耳光,以及落在脸上那热辣辣的疼,于是,自己的行为就不得不马上变得收敛起来。

曾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不知什么原因,翻遍了碗柜,竟没能找到一点可以用来填饱肚子的东西,饿极了的我,气得不行,于是将敞开的碗柜门,向里狠狠地一摔,结果就将整块的碗柜门一下摔成了两瓣。碰巧那天父亲有事回家,见了那开裂的碗柜门,把我喊到柜前,二话不说,一个响亮的耳光就扇了过来,我的脸上只觉得麻酥酥地一热,鼻血也就跟着流了下来。“你还没有学会制东西,就已开始学着在败东西,看来我不打你还真是记不住!”因为耳光,父亲当时狠狠说出的这一句话,倒还真的是让我一直铭记到了现在。

也怪!从那以后,我再使用任何东西,只要一想起父亲那一记清脆的耳光,便都要做得十分地仔细。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习惯。十八岁那年外出读书时的行李,我竟可以一直从学校用到参加工作,又从乡下再用到城里。一个透明的玻璃漱口杯,在我一个大男人的手里,竟可连续使用十二年。说出来,许多人都会有些不相信。

当然,母亲在病情好转的时候,见了孩子做了啥不顺眼的事,也是会打人的!如果说,父亲的管教是属于一种粗犷型的话,那么,母亲的管教则是一种细密型。就连体现在打人的工具上亦如此。常年生病的母亲,自然是不可能有父亲那样强有力的巴掌来扇耳光的。况且,那样大的动作,使用起来,总是害怕力度一时掌握不好,而误伤了孩子的经骨。那样的打人方式,作为母亲并不十分赞同。母亲最得意的打人方式还是使用竹条。也就是将竹枝剔除多余,形成那么由粗及细、长而柔软的一独根。母亲用竹条打人,专抽人的脚髁。竹条落在小腿上、脚髁上,一落一条埂,火辣辣的。连续抽打起来,会疼得人在地上连连直蹦,远远地看去就仿佛是“两母子”在玩“跳绳”。

母亲的这套竹条教育孩子的方式,只伤皮肉、不伤经骨,用母亲的话说,是既保险又有效。经过母亲大肆的经验交流,在我的老家,曾经一度广为流行。孩子们犯了错,大人们只要拿出竹条在墙上几磕,便噤若寒蝉。以致后来有一次,大人们在谈论起谁家的孩子挨打得多、谁家的孩子挨打得少的时候,问及母亲打不打我,我居然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经典的俏皮话来。我说母亲打起人来,哪像别人是在打人啊?简直就像是在“硝皮子”!“硝皮子”我在大舅家见过,皮子经过硝处理之后,要将皮子变软,就得用一根细竹条不停地使劲抽打。结果,这话一下就说得大伙全都哄笑了起来。之后,大伙只要是一见我,就总是嬉笑着要问,近段母亲是否又给我“硝过皮子”呀?

“硝皮子”,不论是什么“皮子”,总会有“硝”好的那一天。因为有父亲的耳光和母亲的竹条严厉管教,人在一天一天长大的过程中,恶习也便就跟着一天一天地减少下来。诚然,是孩子都会难免顽劣,而顽劣就得必须严加管教。虽然,我并不是一个抱着传统习惯,顽固不化的守旧者,可在孩子们犯错的管教上,以我自己的经验,倒还真的是挺主张适时采用一点皮肉刺激的。当然,我说的仅仅只是皮肉刺激,而绝对不是主张虐待。

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这道理,那道理,犯错就会挨打,打在身上疼,才是真正最质朴、最实在的硬道理!在道理不甚明白的情况下,疼痛便是规范行为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同类推荐
  • 哲人的灵感(下册)

    哲人的灵感(下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郁达夫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与世人绝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本书收录了《一夜风流一世情》、《潇洒逃亡》、《眼睛一眨鸡变鸭》等故事。
  • 心归何处

    心归何处

    又是个晴朗的早晨。心儿站在院子里给她的太阳花浇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年在种这种漂亮的花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宁静的、几乎人人家都种有太阳花的小镇上,只有经她种的太阳花能开到这么大朵又灿烂,她的花好象有种魔力,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些花儿前驻足片刻,仿佛就能看到它们展开的笑容。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热门推荐
  • 义匪侠盗

    义匪侠盗

    一药铺掌柜的祖父偶然得一上古遗物,相传,得此物天机者,可开启上古之秘,时逢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一帮爱国志士为保家卫国,誓要开启千年宝藏,购得军火,装备义军......由此引出来一段绿林护长镖,侠盗寻古谜的传奇故事!
  • 华佗来了

    华佗来了

    想把医学的故事,医学的内容,我们社会对医学的认识,用大众爱听的话,明明白白的讲出来。
  • 唯我心源

    唯我心源

    少年热血,携带最强大的机甲,最逆天的资质,穿梭于无数异界之中,与另异面主角之间的激烈碰撞与火花,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紫绮如风

    紫绮如风

    紫绮在一次车祸中穿越到古代,和多情的瑞王爷,年轻有为的君主,行事乖张的玉王爷陷入一场情与爱的纠结中.....
  • 绿茵无双

    绿茵无双

    你踢球的目的是什么?踢球的目的?踢球就是我的目的!——秦少仲的记者问答
  • 半世风信子

    半世风信子

    长相清秀的韩翎在高一结识了唯一的红颜知己林若雅,因为一次意外而导致男性器官遭到损毁,天无绝人之路,危急时刻却被发现同时拥有女性器官,只能手术化名为韩翎随母姓的转学亲妹许蝶重新入学读书,在男性时唯一的红颜也是变性后唯一知道许蝶真实身份的林若雅的帮助下逐渐适应女生身份生活,却差点被不知身份的男性时期的纨绔发小夏凌风爱上,却也引发了夏凌风对于许蝶身份的怀疑,经过层层抽丝剥茧,最终获知许蝶身份,却不敢面对,但是却在学生会长慕容影的影响下改变。后来反派乌鸦的突然强势介入与慕容影对夏凌风的表白的拒绝,更是加速了夏凌风的蜕变,而许蝶却不知道她的出现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青春轨道。
  • 独宠小小助理:主子我不约

    独宠小小助理:主子我不约

    莫好奇是一个待业小女子,每天在自家餐馆中混吃等死的,到也过的没心没肺的。某日不下心撞上了一部豪车,从此迈上了苦逼之路,且一去不复返!不仅仅是被奴役,被压榨,更惨的丢了心!终于痛定思痛,这样下去不行,她要摆脱这暗无天日的助理生涯,不想她那邪恶的主子却偷偷的闯进她的闺房,假惺惺的要还她的心,只是要她的身子来交换!不行不行,说好的不约呢?
  • 一字封天

    一字封天

    无尽神通,让你耳目一新!无穷杀招,让你眼前一亮!一步一个脚印,为你揭露神幻异世!*********************************每天雷打不动最低六千字更新!求票、收藏、打赏、评论、指错!本书适合细嚼慢咽,不适合狼吞虎咽,可翻来覆去品味。
  • 念你成殇:邪魅鬼王嚣张妃

    念你成殇:邪魅鬼王嚣张妃

    因一个莫名其妙的赌约,他娶了她。他步步为营,为了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她,不惜一次次伤害她。她小心翼翼,举步维艰,跟他针锋相对,却不小心弄丢了一颗心。“君墨染,你一定会为你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如有来世,必将我如今遭受的一切悉数奉还。”那一天,她如是说。他以为,他爱的只不过是与那个她相似的性格,他以为他不会后悔。但等他发现,原来他的内心早就被她全数霸占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亲……我保证不会是BE的结局,亲们放心入坑)
  • 99度蜜爱:校草,请过来

    99度蜜爱:校草,请过来

    【新文《甜心撩人:恶魔校草,温柔点》已发】初遇,她随手将他推入水池,只因为:好玩儿!安明泽,贵族学院里无人敢惹的大牌校草,却在公众场合被苏小妖推入水池,丢尽了脸面!苏小妖,高傲,自信,目中无人,只是觉得安明泽这个人很好玩儿,就起了戏谑之意,却没有想到,因此被这个大牌校草给缠上了。“本少爷看上你了,从现在起,你就是我的人了。”“看上本小姐的人数不清,想让我跟他们在一起的人也数不清,你,凭什么脱颖而出?”苏小妖挑眉。“凭你把我推下水池了……”安明泽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