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象坑,出产的番薯、芋儿,颇有名。
在集体化的年月里,那里的山田曾作为自留地,分给各家各户栽种过。
一天,我和哥去那里锄番薯草,干得汗流浃背,唇焦口燥。于是哥叫歇一歇,他摘了片大芋叶去了。
不多一会儿,他回来,提起一团绿莹莹的东西晃几下。我知道,那是龙喉泉水。
他用芋叶盛满那清泉,然后把芋叶边缘全捏拢,拎着,这样,不要瓶,不要罐,就把泉水装来了。
他打开一点叶边,我将嘴凑上去,喝了个痛快。
这泉水,家乡人都说它是龙涎,所以与众不同,显得厚重浓醇,却又晶亮空明。喝过之后,炎热干渴为之消退,人也因之抖擞起来。
水喝完了,打开芋叶,只见满是水珠,璀璨夺目。很快,大多滑到叶底,凝成一颗拇指大的珍珠,颠悠悠的,熠熠生辉--真舍不得把这芋叶扔了。
这口泉水,位于一片青翠的山园里,如碧海中昂起的龙头。水从那张开的大口平缓流出。在口的上面,砂岩呈肉红色,与上颚相似,说它是龙喉,确实有些像。
这泉水,不管旱涝,总是不多不少,日日夜夜,汩汩不绝。
象坑的番薯、芋儿之所以有名,不同寻常,街市里的人格外爱买爱吃,想是因它滋养出来的吧!
收获时节,先挖些番薯、芋儿,用龙喉泉煮上一大锅。这时炊烟随风飘散,不多久,山园里就有混合的甜香气味,弥漫着。
熟了,别急着吃,让那柴火的余烬把汤收浓。待收拾好了,人人洗净手脸,才一块围着吃。这是别具一格的“山珍海味”,因为番薯、芋儿是用“龙涎”煮的。
回来时,个个肩上一担东西,乐滋滋的,似乎不是去辛苦劳作,倒像是去龙宫赴宴归来,人人脸上开着桃花。
虽然如此,这龙喉泉却无有关它的民间故事、传说,一个也没有。远无几十里外的玉涛泉有那么大的来历。
传说,南宋末代皇帝与一群臣子,在元军的追击下,逃到那里,疲惫不堪,狼狈透顶。恰好这儿有山泉,那皇帝饮了,眼睛顿时一亮,简直不啻琼浆玉液,于是赐名“玉涛”。
我特地去探访它。泉边立有一碑,镌刻“玉涛泉”三字阴文,为行书,两边款识已漫漶不明。当时,这里有私人建成的一个自来水公司,皇帝喝的“琼浆玉液”,正源源不绝地流入寻常百姓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总是与养育他们的水土结下不解之缘。正因此,我对家乡的龙喉泉有着特别的情感。但它默默无闻,我深为它感到遗憾。
由此,我又深深感到:谁要是有眼不识民间故事、传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不是黄金,却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