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白礁慈济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在今角美镇白礁社,为宋高宗于绍兴二十年(1150)敕建,是座五门、三进宫殿式的庙观。
宫内供奉“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的吴夲。
吴夲,字华居,号云衷,白礁社(宋代之泉州府同安积善里)人。他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年小时,父亲病故,母亲也忧伤劳苦而随后去世。
17岁时,他外出从师学道,终于精通医术,成了名医。
《泉州府志》、《同安县志》均载:“吴夲……业医,济人无贵贱。按病受药,如矢破的……奇疾沉疴立愈。”二志均称述他的医术、医德,说他不管病人贫富贵贱,以治病救人为念,对症下药,百发百中,疑难重病,经他医治,很快就痊愈了。
天圣九年(1031),宋仁宗的母后患乳疾,宫中太医百治无效,于是张榜求医。云游京师的吴夲揭榜,为太后治病。经他对症下药,几天工夫,太后乳疾好了。宋仁宗要封他为太医,他说,志在修真,不求荣华富贵。
景祐元年(1034),闽南瘟疫流行。他住进泉州一家客栈,施医布药,救人无数。于是人们称他为“医圣”。现在,泉州有座“花桥公庙”,那是事后人们在客栈旧址修建起来供奉他的庙宇。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为其书“真人所居”匾额。社会贤达为纪念他而捐资,庙中有医有药,为病人义诊。直到现在,每年前去就医的多达两万余人。
有很多关于他救死扶伤的民间故事,收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中,如《吴真人除妖收四圣》、《大道公与虎将军》、《一针救二命》、《巡医释冤案》等等。
在《苏沈良方》中,有苏颂写的一则文字:
欧阳修得暴下,国医不能愈。夫人云:“吴夲有此药,三文钱一帖,甚效。”公曰:“吾辈脏腑与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国医药杂进之,一服而愈……
苏颂是宋代福建南安人。与同安人的吴夲可算是同乡,因同属泉州,只是年岁小得多而已,算是后生晚辈。
据《宋史》载,他中进士,“历宿州观察推官,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留守欧阳修悉委以政……”如此,他与欧阳修曾一同在南京为官,是其下属,很为欧阳修赏识、信任。之后他迁集贤校理,度支判官,元祐中为相。而欧阳修在当了8年翰林院学士后,于嘉祐间参知政事,至熙宁初年致仕。可见,他们又曾在京同朝为官。因此,欧阳修得急性腹泻,用吴夲验方中3文钱就可买一帖的药,只一服就好了,这件事当是他亲所见闻。
那则文字末尾说,欧阳修病愈,请来卖药人,送上厚礼,求这药方。卖药人起初不肯,后来才告诉他是吴夲的一个验方:车前子研末,2钱,用米汤服下;其药理是“此物利水道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
只一味车前子,很普通的,一帖才值3文钱,却能治好太医医治不好的病,而且药到病除。何其神奇,却完全是事实。
吴夲有《玄光宝镜人集》行世。这是他长期行医实践的结晶。书中有内科120、外科28、小儿科36,共184个验方,均先说明病症、如何医治、疗效如何,然后对症下药,开出药方。如“心脏无力,气血衰微,补心养肾,旧病复初。羊肉二两,生姜三钱,当归四钱,炖服”。
据统计,184个验方,所有药物以中草药为主,共189味。药味精简,而且剂量轻。然而,他就用这些药方,着手回春,慈济天下,保生造福,其功德不在扁鹊、华佗之下。
宋、明两代帝王,从宋高宗到明成祖,追封他的谥号,从“侯”、“公”,直至“保生大帝”,有14个之多。百姓则尊称其为“大道公”。
清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率兵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当时,白礁300多男儿,奉一尊“保生大帝”神像,随郑成功跨海出征,于三月十一日,率先在台南学甲头前寮登陆。第二年,他们在学甲建起一座慈济宫,是为在台祖宫。以后,台湾岛上建起140多座分灵庙宇。
学甲慈济宫有副楹联:
气壮乎天万众同参学甲地,
血浓于水千秋不忘白礁乡。
不忘呀,世世代代永不忘!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他们在学甲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纪念收复台湾,遥祭大陆的白礁慈济宫,缅怀故土、祖先。
1978年10月25日,在当年登陆的学甲头前寮的将军溪畔,树立起一座“郑王军民登陆暨上白礁谒祖纪念碑”。
1990年,台胞周大围先生发起、组织白礁慈济宫修建促进委员会,并任主委。台湾保生大帝联谊会大力捐输。在各方努力下,将这祖宫作了一次较大的修葺。
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此次修葺后的白礁慈济宫,庄严华妙,金碧辉煌,令人肃然起敬。正所谓活人者人亦活之:吴夲被谥为“保生大帝”,他保生百姓,则百姓也保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