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桥,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
它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之上。
因从六朝到唐初,官军在此“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所以,这段溪流古称“柳营江”。
古代,这儿原有个渡口,由于在漳州的寅方(南方),寅对应的生肖是虎,故而名“虎渡”。
“渡当溪海之交,飘风时至,篙师难之。”①(黄朴《虎渡桥记》)那时过渡,在溪流与海潮中,又常有风暴,实在难而又险。
在这江上架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但正如陈让在他写的桥记中说的,要在这“重渊悍流中”造桥,“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②
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漳州郡守赵伯逖以船相连于江,搭建“飞桥”(浮桥),这是柳营江上的第一座桥。
浮桥摇晃颠簸,过桥的人无不提心吊胆。又易损坏,须经常修理。因此,嘉定七年(1214),漳州郡守庄夏改建为木桥。
桥墩,则全用石块垒砌而成。
在这“流澌东奔如雷霆”的江中,抛下的石块全被冲走了,心愿和着血汗一次次地付诸东流。
传说,一天,见有只母虎背着虎子过江,泅过一段急流,就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如此泅泅歇歇,游到了对岸。
工匠们大为惊异,受到启示。他们沿老虎游过的线路,在水底发现一道横贯河床的石线;而老虎歇息的地方,水下石大如阜。于是工匠们就沿这石线,选址筑起桥墩,上铺桥板,将桥造成。上盖长廊,以保护桥面木板,而行人也可免受日晒雨淋。
这桥名为“通济桥”。因据传工匠受老虎负子过江的启示而建成此桥,且这里本有个渡口叫“虎渡”,所以又名“虎渡桥”。
才过24年,在嘉熙元年(1237),桥就被烧毁了。
当时,礼部侍郎、侍讲李韶任漳州知事,为长久之计,捐资倡议改建为石梁桥;且拨出税银一万缗③。庄夏之子庄梦说、乡大夫颜颐仲都出资襄助。本州人士陈正义,又僧人廷浚师徒五人,南至交广,北至兴泉,募集资金。之后,陈正义督管工程,于嘉熙二年(1238)二月动工,至淳祐元年(1241)三月竣工。历时三年又一月,耗资30万缗,在原来通济桥墩上架上石梁,整座纯乎石桥了。“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酾水一十五道。梁跨于址者五十有八,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东西结亭以憩往来者。”(黄朴《虎渡桥记》)④
它与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福清龙江桥合称福建四大古桥,且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元代,这里设置江东驿站,后以驿名为地名,因而人们改称它为“江东桥”,沿用至今。
因这地处要冲,在它近800年的历史中,屡受战火,饱经沧桑,毁而又建达十余次之多。
据《龙溪县志》载,在明代的洪武、正统、成化、正德、嘉靖年间,在清代的康熙十八年(1679)、三十四年(1695)、四十年(1701)、五十二年(1713),雍正九年(1731),乾隆二十一年(1755),都重修、重建过。
抗日战争中,厦门失陷后,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它炸断,说是为阻日寇内侵。
1972年,它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标准公路大桥。其中,保存有西头5个桥墩和二、四两孔上的6条石梁,在改建的公路大桥桥面下。
我从桥西头下去,钻到第二孔,看那并排的3条巨大石梁。这不是建成于南宋淳祐元年(1241)的虎渡桥石梁,细了些,但仍令人惊叹其长而宽厚。
英国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在近年出版的《世界之最》丛书中,称它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
李约瑟博士说它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那石梁“一块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国内外著名的博士、专家或把它作为“历史性问题”,或“还不完全知道”,则我对着这21米长,宽、厚各1.7米的巨大石梁,对着这遗迹,除了惊诧不已外,还能说什么呢?
不过,原来一座3000尺的15孔的大石桥,而今仅留下5个桥墩6条石梁,却不能不对其“历史性问题”作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思考。
这座桥,“上重下坚,相安以固。涨不能没,湍不能怒,火不能爇,飓不能倾”。⑤在无情的水火、狂暴的飓风中,它稳如泰山。
这座桥,“锁沉石以利行人,维两峡而捍固内气,如玉虹浮空”⑤。“樵歌牧吹,相属于道。风景之夷旷,波涛之激壮,鸟兽之鸣号,龟鱼之出没,献奇呈怪”⑥,何其壮丽!是漳南之伟观,形胜之第一。
这座桥,“轨迹达于四方,若辐辏川赴。桥梁之功,继断接绝,于斯为盛”。⑦作为交通运输这样的基础设施,它把功效发挥到极致。
它显示了13世纪我国领先世界的建桥科技,它代表了“天匠鬼工”这样的生产力。
但由于反动、腐朽的封建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竟窒息于落后、陈旧的生产关系中!当我们面对江东桥遗迹时,这是不能不思考的“历史性问题”,不仅为“有趣”,更为“有利”,对发展生产力“有利”!
注释:
①飘风:暴风。篙师:能熟练撑船的船家。难之:以之为难,即把在这里摆渡当成艰险的事。/渡口在溪流和海潮交汇处,暴风常吹刮到这里,能熟练撑船的船家都感到在这里摆渡是很艰险的。
②陈让《重修虎渡桥记》:“流澌东奔如雷霆,入地深处不可测。则立址于重渊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流澌(sī):流水。则:如果。址:根基。指桥墩。重渊:深渊。悍流:强悍的江水。指湍急的江流。天匠鬼工:天、鬼这样的工匠。指技艺不凡的工匠。措手:着手处理。/流水向东奔流有如雷霆,进入地底深不可测。如要在这深渊、湍急的江流中架起桥梁,似乎不是技艺不凡的工匠,不能着手建造。
③缗(mín):成串的铜钱的单位,1缗等于1000文铜钱。
④酾(shī)水:疏导江水。指桥洞。梁:指架在桥墩上的石桥板。有奇(jī):有余。广:宽度。博:指高度,即厚。结亭:盖上亭子。憩(qì):让……休息。/共计全长3000尺,桥墩高100尺,桥洞15孔,横架在桥墩上的石桥板58块,每块长80尺,宽、高都6尺多些。桥东西两头各盖一座亭子,让往来行人在里面休息。
⑤引自陈让《重修虎渡桥记》。相安:相处平安,没有矛盾。以:因而。涨:水上升,指上涨的潮水。没(mò):淹没。湍(tuān):急流的水。怒:气势猛烈。爇(ruò):烧。飓(jù):飓风,破坏力很大。沉石:沉放江底的石块。以:来。利:使……便利。捍固:牢固护卫。捍,护卫。内气:内在的元气。玉虹:白虹,常用以比喻桥梁。/这座桥上部重,下部坚实,上下相连安稳因而牢固。潮水上涨不能淹没,湍急的江水不能气势凶猛,火不能烧毁,飓风不能刮倒。/沉放江底的石块锁住蛟龙来使行人出入便利,连接峡谷两边因而牢固护卫元气,好像白虹飞架在空中。
⑥引自黄朴《虎渡桥记》。樵(qiáo)歌:樵夫(砍柴的人)唱歌。牧吹:牧童吹笛子。相属(zhǔ):相接连。夷旷(yíkuàng):平坦而宽阔。激壮:激昂雄壮。献奇呈怪:呈现奇特怪异的景象。/樵夫唱歌,牧童吹笛,相继在路上。平坦开阔的风景,激昂雄壮的波涛,啼叫的鸟兽,水里游出、沉入的鱼、龟,呈现出奇异的景象。
⑦引自王慎中《重修虎渡桥记》。轨迹:车辆行驶的道路。达于:到达。辐辏(fúcòu):集中;聚集。辐,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辏,车轮的辐条内端聚集于毂上。川赴:江河奔赴大海。继断接绝:把断绝的交通连接起来。于:在。斯:这,指代虎渡桥。盛:大。/车辆行驶的道路通达四面八方,犹如车辐向车轮中心聚集,江河向大海奔赴。桥梁的功能,在于把断绝的交通连接,在这虎渡桥上大大体现出这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