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林,即林下社,全社皆郑姓。据《翠林家乘①·肇居》载,林下郑氏祖籍河南之荥阳,随唐将军入闽,是其中的八大姓之一。郑氏后来卜居于此。因“树木挺拔,山林郁葱”,所以郡志、邑志都名之为“翠林”。又因其第三世祖,明太子侍读、梁王府纪善郑深道年七十,乞允致仕,告归故里,有林下之风,所以又名“林下”。
林下社有一方御赐的端砚,是明宣宗赐予上面提到的郑深道先生的。
郑深道(1360-1441),名文玄,号默庵,以字行。明洪武二十年(1387),领乡荐亚元②。次年,他奉钦差视两浙盐运使司③。之后,任程乡、海丰、嘉兴教谕,宁波教授。这期间,尝典(掌管)湖广、江西、广东、顺天文衡(判定文章高下以取士之职权),其中,江西两次。共五典文衡。
在奉钦差视两浙盐运使司任上,为无辜被诬受罪者数家白冤。离任时,这些人各怀白金,以小艇尾随官船数日,想答谢他。他说:“我奉天子命,理国事当持正法。你们无辜。难道我袒护你们吗?”斥退他们。这些人最后才泣拜而去。
他任教谕,教授,以师道为己任,多所造就。五典文衡,至慎至公,如云南宪副徐训、礼部员外郎王士华、监察御史梁辑,都是他的门生。明宣宗说他“衡文藩省”“操履清慎”,予以高度的肯定。
永乐癸卯(1423),他64岁,升为司经局校书郎,仝校中秘。④这时,太子朱高炽居东宫,处理中外大事。六月初五,太子召见他,于文华殿赐宴。他奉令旨,呈上策、诗,为太子赏识,被召入文华殿侍经筵读书。
他当太子侍读,小心谨慎,竭尽辅导之诚。
第二年七月初十,他奏允赐归葬祖,太子除赐宴外,又亲赐御瓯(窑变瓷瓯)、御画(百雀图)各一,还有宝钞、绸缎等。次日,又赠以制为锦轴的亲笔序文。序文最后写道:“自尔侍余以来,仅周一载。保庶之道,正赖尔年耆德劭,学识老成,朝夕赞襄,不可轻离左右。祭扫之后,亟来朝,毋以乡井之故眷念留连也。尔其念之,毋忽余言,故序以赠之。”⑤
八月十五日,太子登基,是为仁宗皇帝。洪熙元年(1425),他钦蒙召见复命,三月赴阙。但才到晋州而仁宗驾崩。
仁宗在位只一年。宣宗继登大位。
宣德二年(1427)八月十五,宣宗召他至御前,亲赐御砚一匣。
随后,于九月,宣宗诏授他为梁王府纪善。梁王朱瞻垍(jì)系仁宗第九子。纪善,是明代亲王的属官,掌讲授之职。
《翠林家乘》中存录有这诏书。
这诏书直书,先是抬头的“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正文如下:
朕闻博洽之事实难,而耿介之操亦不易。合乎二而一之,其得之,是人也为尤甚。尔秘书正郑深道,衡文藩省则操履清慎,翼德青宫则学问老成,堪称辅导之佐,无忝匡弼之能,是用锡之敕命,赞襄藩府。自兹以往,王之得失系尔之身,尔其无惮纳诲以慰朕望可矣。
接着下一行末写“郑深道授梁府纪善”。
最后是钤有“敬天勤民之宝”的日期“宣德二年八月十七日”⑥。
他侍书筵教读,梁王对他优礼有加。
年七十时,他上章以年事甚高,乞允致仕。梁王不舍,说:“正赖尔学问老成以匡不逮,奈何去之亟也?”⑦陛辞(上殿拜别皇帝,辞官回归故里)时,梁王赐宴,又多有彩缎、宝钞之赏,并命阖府官僚祖饯(设酒食送行)于都门外。
他回故土,皇上仍岁时存问。
他在家,朝夕惓惓,常说:“人生天地间,当以济人利物为心,岂可琐琐以一身自厚为哉?”⑧正统六年(1441)卒,享年八十有二。
正统十一年(1446),诰赠太子太傅。此后,人们都称他为太傅。
明宣宗所赐御砚,林下郑氏视为传家至宝,世代收藏。因这是皇帝亲手所赐,有着对郑深道先生的道德学问的肯定、赞许,也有着对他赞襄藩府的厚望。这种赏赐,非同寻常。
《翠林家乘》中有图,见下页。
砚为鹅卵形。砚阳(正面)上半部刻一庑殿顶牌坊,坊上有“蓬莱佳境”四字。其内群山,突兀嵯峨,绵亘起伏,长有林木。左侧一老者扶杖于山道上。中有房舍几栋。右侧一塔耸立山阿。
下半部为一方形砚池,据说能自出水。其两侧及下边镶七星宝石。砚沿一圈为五兽图案。
砚阴(背面)刻一矩形。其上头一条横线将这矩形分为上面一狭长的横矩形,上刻“宣德二年赐深道郑先生砚”;下面一直矩形内,明宣宗命刻一赞:“与墨为入,玉灵之食。与水为出,阴鉴之液。懿矣兹石,君子之侧,匪以玩物,维以观德。”
赞中的“玉灵”是神龟,即传说中所称灵异的龟。“阴鉴”,《旧唐书·礼仪志三》:“阴鉴形如镜,以取明水。”乃古代夜里承接露水的盘子。赞的大意是说:这砚与墨、水在一起。水是阴鉴夜里承接的露水,流出在砚池里。墨磨着,渐成浓黑的墨汁,而这是神龟的食物。多美好呀,这端砚!它在君子身边,不是赏玩的东西,而只是用以省察品德的。
所谓“砚贵有铭”,细细领会明宣宗命刻的赞,就能体悟到此砚意蕴何其深远之至!
而尤为罕见的是砚中有小星一点,识者都称为至宝。
蔡襄有咏砚的一首七绝:“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间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蔡襄把他所咏的砚与秦王以十五城也换取不来的和氏璧相提并论。我想,这御砚当在蔡襄所咏的砚之上。
明嘉靖年间,这御砚由林下郑氏九世祖郑其标收藏保管。
然而,就在他手上,御砚遗亡了。他为此自述其罪,写《御砚遗亡记》一文,附在《翠林家乘》中。
记中说:“戊午之变,标从都人避兵浦边硐。临行时,锋镝四起,锱重未及携而去……因见地中有瓮,原先君时所营以窝物者,遂将此砚并一凡铜器匿焉。逃身既稳,是晚随冒死检之家。入门,见室内遍处搜掘,满地坑堑,而砚遂亡。不肖斯时心肝摧裂,肝肠寸断。奈何海氛方炽,东西戒,道不来往,标亦随而徙寓许州……”⑨
戊午,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据《龙溪县志》、《海澄县志》记载,这年五月,“倭寇由沧泉庵至月港,焚九都,庐落殆尽。”“十月,海寇谢老、洪老诱倭二千余人,再泊浯屿。”此即记中所说的“戊午之变”。御砚就在这次倭患中被搜掘去的。
接着,“海氛方炽”
“三十八年正月,倭寇由岛尾渡浮宫,抵月港,夺民舟,散劫八、九都珠浦、冠山等处,复还浯屿。”“三月,倭寇数千人由东厝岭劫月港八、九都,转寇石码、福河、丹州、水头。”这一次,林下郑氏第三世祖郑深道之坟被毁。据后来庄伯富踏勘后回报官府称:“嘉靖三十八年,又被倭残毁……现今祠宇折塌,墓道享堂、坊表及敕书亭俱已毁坏。所勘的实。”此次,连同恩命、御物也都无一幸存。
“三十九年,春正月,倭寇由同安屯三都。”“二月,倭寇流劫丰田,至佛潭桥(浦界)。”“三月,倭寇焚劫长太、高安,还屯月港两月,散掠。”这年即嘉靖庚申年,林下郑氏再遭倭祸,郑仪之妻蔡氏被倭寇剖出所怀之胎儿(详见《月港》)。《翠林家乘》和郡、邑志都载有这事。《翠林家乘》中附有“蠢兹不道倭,狠逆逞威横”,“骂贼词何凛,迎刃志越硁”,“剖腹视胎狂倭暴,完身净节令名垂”等挽诗。
倭寇的暴行,令人发指,令人切齿!那“不道倭”的后代,不知是为其祖先曾有如此野蛮凶残的血腥伟绩而洋洋自得呢,还是应低下头来反省罪恶?
林下郑氏那御砚就在嘉靖三十七年(1558)的倭患中被搜掘去的。郑其标为此“痛心泣血”,“抱恨终天”!
在我国,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文化人稼穑的田园,称之为“砚田”。从传说中黄帝的“帝鸿氏之砚”起,就以水沃之,以墨膏之,以笔耕之。从这砚田中收获的是《诗经》、《楚辞》,是先秦《二十二子》、十三经,《史记》、《汉书》,是汉赋乐府,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经史子集,卷帙浩繁,灿烂辉煌。文化的耕耘者,在这砚田上全身心地投入,不惜耗尽毕生心血,创造着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华文明。
他们与砚结下不解之缘,而砚也融入他们的身心。
宋词人徐似道,将积蓄的余俸准备买山而居,结果却全用来买一块古端砚。这砚终成了他一生的最后归宿。
岳飞在他一块砚上刻上“坚持守白不佞不缁”八字,用以省视内心,完善自我。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因此,对林下郑氏的那御砚,不能狭义地只当成是皇帝的赏赐,还应广义地来认识其文化的深远意义。
倭寇从残毁祖坟到剖出胎儿,凡是惨无人道的都干尽做绝了,这成了一条罪孽的根。这条根恶性滋长,于是有甲午战争,有“二战”中侵华战争,有南京大屠杀、慰安妇、七三一部队……但到头来,有他们的天皇宣布的无条件投降。
但“二战”的历史教训,并没使他们真的清醒过来。这条罪孽的根还在滋长。他们的政府官员,甚至现首相安倍,冒天下之大不韪,参拜什么“靖国神社”,对满手血腥的祖先怀念恭敬有加。现在,把我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国有化”。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是右翼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因此,它还会和过去那样作恶造孽。
林下郑氏那御砚要重见天日,除非这条罪孽的根完全斩断了。但那“不道倭”的后人能否从历史中有所省悟呢?
“懿矣兹石,君子之侧,匪以玩物,维以观德”,这砚上所刻的赞,到底能看懂否?
注释:
①家乘: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即家史、族谱。
②领乡荐亚元:乡荐应试,中了亚元。由地方官推举赴京师礼部应试,叫乡荐。乡荐中式,名列第二叫亚元。
③钦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两浙盐运使司:掌管浙江盐务的官署。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
④校书郎:校勘宫中典籍的官名。仝:同。中秘: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⑤尔:你。余:我。周:整整。保庶(shù):治理天下。赖:依靠。年耆(qí)德劭(shào):年高,德行好。耆,60岁以上的老人。劭,美好。赞襄:帮助;协助。亟(jí):急迫地。乡井:家乡。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毋(wù):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如“不要”。忽:不注意。其:助词,表示命令。/自从你侍奉我以来,仅整整一年。治理天下之道,正依靠你年高,德行好,学识老成,早晚协助,不可轻离身边。修好祖坟后,就速速来京,不要因家乡的缘故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忘了我交代的话,因此写下这序来赠给你。
⑥奉天承运:明太祖初年,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相沿成为皇帝诏、敕的套语。敕(chì):皇帝的诏令。朕(zhèn):皇帝的自称。博洽:学识广博。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操:品行。是:这。尤甚:尤为卓异。秘书正:指教谕、教授,掌管文衡,侍读经筵等官职。操履:操行。品行。清慎:清廉谨慎。翼德:以道德辅佐。青宫:即东宫,指太子。忝(tiǎn):有愧于。匡弼(bì):纠正,补救,辅助。用:因。锡:赐。兹:现在。赞襄:辅助。敬天勤民之宝:在这日期上盖上皇帝的玉玺,这是玉玺上所刻的印文。意思是“敬奉天命,勤政为民的印信符玺”。/奉天承运皇帝诏令说:我听说学识广博的才能确实很难,而正直,不同于流俗的品行也不容易。能将这二者合于一身,这样的人啊是尤为卓异的。你秘书正郑深道,掌管藩省文衡则品行清廉谨慎,以道德辅佐太子则学问老成,堪称是辅导的僚佐(旧时官署中的助理人员),不要有愧于具有纠正、补救、辅助才能的声誉。因此,赐你敕命,辅助王府。从此以后,梁王的得失就系在你一人身上,你一定不可顾忌进言劝导,以此安慰我,不辜负我的厚望就可以了。
郑深道授梁府纪善
宣德二年八月十七日(日期上盖“敬天勤民之宝”)
⑦不逮:不足之处;过错。/正依靠你学问老成来纠正我的过错,补救我的不足之处,怎么这么急着离我而去呢?
⑧济人利物: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琐琐:形容人品卑微,渺小。自厚:只对自身有大好处。/人生在天地间,应当以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为意愿,哪里可以人品卑微渺小,只谋求自身的大好处呢?
⑨都:明代的行政区划名。由保组成,都之上为乡、县。避兵:躲避战乱。锋镝(dí):刀刃和箭镞。“锋镝四起”,指倭寇四处侵扰。锱重:指贵重的物品。先君:已去世的父亲。窝物:指收藏自家物品。不肖:品行不好。这里是郑其标用以自称。斯:这。摧裂:崩裂,极其悲痛。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海氛:海疆动乱的形势。方:正。炽:火很旺,指形势极为严峻。戒:戒严。徙寓:移居。/戊午之变,我跟我们这一都的人一同躲避战乱到浦边硐。临走时,倭寇四处侵扰,贵重物品来不及带走……因看到地里有瓮,原是先父那时所营造用来收藏自家物品的。于是我将这御砚并所有铜器都收藏在这里面。逃身安排稳妥后,当晚,我随即冒死来家检视。进门,见室内各处被搜找挖掘,遍地是被挖掘的深坑大沟,那御砚就不见了。不肖的我,这时心肝崩裂,悲痛万分!奈何海疆形势正严峻,东西方向戒严,路不通,而我也随后移居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