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口,是出入双第必经的一个山口。尚书尖就矗立其旁。
尚书尖,山体如圆锥,刺向青天。古代,有颜厝社人因这山得了个风水宝地,出了尚书,所以名“尚书尖”。
我们这里有句俗语--“羊儿掉在屎穴里淹死了,这才有先生的额。”意思是只有掉在粪坑里淹死的羊儿,才会有先生你吃用这羊儿炖的羊肉的份额。要不然,先生你哪能吃到羊肉呢?
这俗语就出自与这尚书尖有关的传说中。
传说,有个风水先生在这里找到个好地理,却不说出,先与东家言明利害:若将坟修在这宝地上,你颜家会出高官显宦,但我眼睛在坟墓修成之时,即会瞎掉。所以若要得这地理,则从今以后,须为我养老送终。
这有何不可呢?东家立即满口应承。
果真,修坟后,这风水先生即双目失明。
颜家不敢亏待先生,专派一婢女侍候他。侍候这瞎老头起居,吃喝拉撒什么的,日久,婢女难免腻烦,心生憎厌。有一次,饭提来,先生吃到了炖羊肉,饭后对婢女说:“回去告诉你家主母,我住这里,并非三年五载,往后的日子还长,别太破费了,粗茶淡饭即可。”这婢女听他说什么往后日子还长,不禁暗暗叫苦:“老树着锯,老人着死,他还要活多久呢?我可受不了了!”因此就先冷笑一声,说了前面提到的后来成了本地俗语的那句话,想气死他。
老先生一听,不禁心中一惊。但毕竟阅历深,毫不露声色。
过些日子,这才叫婢女把东家请来,说有要事相商。
东家听请,不敢怠慢,即刻赶来。老先生说那坟墓出了点事儿,得改。“不信,你去伏在坟堆上听,里面有‘泼剌剌’的响声。”
一听,果真如此!于是,老先生要东家备下三斗糯米糍,择吉改修。
到时,焚香礼拜后,挖开坟墓。这老先生上前打开棺盖,伸手进棺里,掬出清水把眼睛一洗,当即双目复明。
而就在这时,棺材里一条条鲤鱼跃出棺外,飞上天去。那里面有9条鲤鱼,颜家会因此出9个高官。老先生毕竟在颜家也享受了些日子,不想把事做绝,意欲留下一条。当飞出8条后,他忙把棺盖盖上,然后用糯米糍封住。
没承想那第9条鲤鱼也将跃出,被棺盖压断了头。这样,留着的是条断了头的鲤鱼,所以,颜家后来出了个“被斩首”的尚书。
这尚书就是颜继祖。
民间又有一个传说。
恰逢大比之年,颜继祖收拾行囊要上京应试。他嫂子正在纺纱,他要过去,叫把纺车移开。平日里,叔嫂两人就常口角。他嫂子不移开,没好气地说:“你就是打八座也过得去!”没想到他听了,正中下怀。“打八座”,就是当大官坐八抬大轿,这不主他此次高中吗?于是从未有过地说:“谢嫂子金口玉言!”而他嫂子一听,更来气了,啐了一口,骂:“你这斩头无命的!”谁知他嫂子说的竟都成了谶语,他高中后当了大官,但到头来不得善终,身首异处。
还有个传说,叫《颜继祖放白鹅》--
颜继祖向皇上进献一女子。这女子受宠幸而被册封为“白妃”。白妃赐他一只白鹤。他家的人让这白鹤死在别人田里,问要怎么说。谁赔得起呀?谁惹得起呀?就这样,在田野上,这只死白鹤放了这家放那家,讹占民间不少田地。百姓恨之入骨,称这是“颜继祖放白鹅”。这还编成戏,到处上演,直到现在。他简直是遗臭万年的了。
我查阅《龙溪县志》,也觉得奇怪,只说他哪年进士,短短一行,就几字而已。
显然,这一切都跟他被明思宗(崇祯皇帝)下旨斩首有关。
但我查阅《明史》,与上述传说大相径庭。他到底是怎样死的呢?
他见载于《明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中。开头便说:“颜继祖,漳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工科给事中。”
给事中是官名。明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官员弊误及驳正制敕违误之权。崇祯元年(1628)正月,他论工部有不少多余的官员,和朝廷评议功勋没节制、过度。于是裁汰“加秩寄俸”200多人。
又上疏揭发魏忠贤“十孩儿”之一的兵科给事中李鲁生的罪恶。还有阉党霍维华,天启年间攻击东林党人,陷害忠良,崇祯初年,却攀附东林,得以蒙混过关,逍遥法外。颜继祖上疏,极论其罪。
接着,阉党袁弘勋诬陷大学士刘鸿训出使朝鲜,受贿,满载貂皮、高丽参而归。他的同党锦衣卫张道浚当帮凶。颜继祖为刘辩白,并痛斥袁、张二人结党为奸,扰乱朝政,不严惩,祸害无穷。
他的上疏,都为明思宗所听取,并提拔他为工科右给事中。
崇祯三年(1630),他巡视京城十六门壕堑,上疏列举八事,弹劾监督主事方应明旷职。明思宗斥责方应明,处以杖刑。当时外城城墙矮而薄,有人提议加高加厚。他指出时局困乏,难以筹办得了,这事才作罢。他升为吏科都给事中,又疏陈时事十大弊。
后因丁忧(官员家中遭遇父母去世的丧事,应离职回家守孝27个月),他守制在家。
崇祯八年(1635),他起复原职,上疏列举十大时弊。其中,对六部的画题政事、与会同推荐选任评议官员的“会推”,他大胆剖明真相,指出弊端。对此,明思宗“称善”。
不久,升任他为太常少卿。太常,从隋到清,都称为太常寺卿,掌管祭祀礼乐。少卿是太常寺卿的副职。
接着,他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分兵扼守境上,“河南贼”(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诬称)不敢窥伺青州、济南。又弹劾原巡抚李懋芳侵吞军饷两万多两银子,明思宗对他下旨嘉奖。
他身为谏官,恪尽职守,不计个人得失安危,敢言直谏,而所作所为,稽察、消除弊害,为朝廷忠心耿耿。而明思宗也“纳其言”、“称善”、“嘉奖”,并不断提升他的官职,官至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那他是怎样死的呢?
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铁蹄即将踏进京师门户,京畿戒严,命令他移驻德州。当时他手下只3000人。总兵杨嗣昌50天里3次调换他的防地,后命令他专防德州。济南因此空虚。他只3000士卒,不能兼顾,因此屡次请求下令调动刘泽清、倪宠等将领赴援。但这些将领却都逗留不动。终于,在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克济南,俘获德王。
这下,谏官纷纷上奏章,弹劾他。他要求追究杨嗣昌的指挥失误,并说:“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济之罪。请以爵禄还朝廷,以骸骨还父母。”但这次,明思宗不听他的了,将他下狱处斩。
他就是这样被处死的。
但他并无死罪:
他奉总兵杨嗣昌之命,专防德州,而德州并没被清兵攻陷。至于济南失陷,德王被清兵俘获,这与他无关,是杨总兵指挥失误所致。此其一。
当时颜继祖只有3000兵马,对济南空虚,无力兼顾。但他屡请下令刘泽清等将领赴援,他是尽职的。而这些将领却都畏葸不进。因此济南失陷,德王被执,刘泽清等将领也难辞其咎。此其二。
清军连连攻城略地,直逼京城,而他能守住德州,虽然他说不敢以此为功,但只凭3000兵马,而在各地纷纷失陷中,能保住德州,能说不是功劳吗?这怎么变成死罪了呢?此其三。
其四,则是明朝气数已尽。颜继祖为这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尽忠尽职,却被下旨斩首。他是冤死的。
这当然极为不幸。但此前他的同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比他死得更冤。明末,像他们这样被处死的不少。虽说“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但枉死城里的鬼多了,则王朝的气数也就到了尽头。明朝不亡何待?
一是《明史》这样的正史,一是有关风水、谶语等的故事传说,请问:孰是孰非?
我不由要问:颜继祖当过尚书吗?
他历任给事中,最后官至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但没在六部中哪部当过尚书。尚书为正二品,而他的官阶最高也才正四品,与尚书差多了。
既然颜家没出尚书,那“尚书尖”这山名从何而来呢?
这山得名的由来被史实否定殆尽,则有关风水,连同由此衍生出来的谶语什么的,就统统是无稽之谈了。
多年前,我经尚书尖下过。那里,有碎石场,将那山体约1米厚的土层扒去,把里面的岩石凿下,用机器粉碎。那碎石就用货车载出去,当建筑材料。而这里也已修出公路。
这山已面目全非,不复原来圆锥的样子了。
附:
颜继祖,漳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工科给事中。崇祯元年正月,论工部冗员及三殿叙功之滥,汰去加秩寄俸二百余人。又极论魏党李鲁生、霍维华罪状。又有御史袁弘勋者,劾大学士刘鸿训、锦衣张道浚佐之。继祖言二人朋邪乱政,非重创,祸无极。帝皆纳其言。迁工科右给事中。三年,巡视京城十六门壕堑,疏列八事,劾监督主事方应明旷职。帝杖斥应明。外城庳薄,议加高厚。继祖言时绌难举赢而止。再迁吏科都给事中,疏陈时事十大弊。忧归。八年,起故官。上言六部之政,莞于尚书。诸司之务,握之正郎。而侍郎及副郎主事,止陪列。画题政事,安得不废?督抚诸臣获罪者接踵。初皆由会推。然会推,但六科掌篆者为主,卿二台臣罕至。且九卿台谏,止选郎传语,有唯诺,无翻异,何名会推?帝称善。寻擢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分兵扼境上,河南贼不敢窥青、济。劾故抚李懋芳侵军饷二万有奇,被旨嘉奖。十一年,畿辅戒严,命继祖移驻德州。时标下卒仅三千,而奉本兵杨嗣昌令,五旬三更调,后令专防德州,济南由此空虚。继祖屡请敕诸将刘泽清、倪宠等赴援,皆逗留不进。明年正月,大清兵克济南,执德王。继祖一人不能兼顾。言官交章劾继祖。继祖咎嗣昌,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济之罪。请以爵禄还朝廷,以骸骨还父母。”帝不从,逮下狱,弃市。(摘自《明史》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