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6500000014

第14章 可方可圆,处世的最大智慧(3)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就需要装“傻”了,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了。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你也会失去很多,至少是谨小慎微,活得不那么潇洒自如了罢。更何况,对很多人来说,天性注定如此。所谓“才华横溢”,才华多了它就是要“溢”出来;所谓“锋芒毕露”,既有锋芒,它就是要“露”,要“脱颖而出”。

这样看来,“傻”也不是人人可以装得出的,要装“傻”,也的确要掌握装傻的艺术才行啊!

一个人可以利用这种别人以为他“笨拙”、“愚蠢”来完成在“智慧”、“巧妙”的情况下不容易办成的事情。比如说,你太聪明了、太精明了,别人防着你,你要了解一些真实情况就不太容易。你如果是高官,或是高级管理者,那么在人际交往中装“傻”有时给你很大的帮助。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足够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而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则出现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忠心耿耿,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我们来举个例子。

春秋时代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在位)很厉害,最后成为霸主。可是,他开始上台时没有像我们普通人所设想的那样,上任先来放三把火,不要说三把,他一把火也没有。他执政三年中没有发过政令,也没有治理过国家大事,看上去尽是不干正事。

他的负责主持军事的右司马着急啦,有一次在边上侍候,终于忍不住了,要规劝楚庄王。他很会说话,他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一座山上,三年啦,不展翅飞翔,也一声不叫,默默无声。请问这种鸟叫什么鸟?”

楚庄王说:“那只鸟三年不展翅飞翔,是用这段时间生长羽毛翅膀;不飞也不叫,是用这段时间观察民众的办事原则。你别看他没有飞,一旦飞起来必定会冲天而去,一旦鸣叫起来必定惊人。你放心吧!我知道这件事了!”大家知道,这就是成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来历。

过了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政,废除了十件旧事,兴办了九件新事,诛罚了五个大臣,提拔了六个隐士,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后来国力大盛,又有个成语“问鼎中原”,说的就是他。他进攻陆浑之戎,陈兵周郊,派人去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的轻重。后来有许多国家,像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楚国,他成了霸主。

不过生活中也很有趣味,有时大智者也真有糊涂的时候。爱因斯坦一生最后的住所是在普林斯顿的高级研究所,有一天研究所办公室的电话响了,电话里有一个人在问:“请问我能否跟主任谈话?”

当时一位女秘书告诉他,主任不在,那个人又问:“那么你能否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哪里?”

秘书说,她不能奉告,因为要尊重爱因斯坦博士的意愿,他不愿意自己的住所受到打扰。

这时候电话里的声音降得很低很低,说:“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是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这大约是真的有些糊涂了。这就是大师的“难得糊涂”了。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在《颜渊》篇里,当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时,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仲弓推荐。

当子贡向孔子讨教,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圣人又把“恕道”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推荐给他的高材生子贡。

孔子对子贡的答复是有切实的针对性的,对子贡这种才高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句可以终身行之而受益的话。才高的人,懂得比别人多,往往自视甚高,最容易犯不能饶恕别人的毛病,看到别人犯错误就难以容忍。“恕”在生活中施行起来是很困难的,人们常会犯这个错误。就拿才高的人来说,他们常会教训别人,指手画脚地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结果妨害了别人,惹人讨厌。但只要存有仁心,恕道终是能行的,人们就可以在实现自我时,因尊重自己的存在价值而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因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要求而考虑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甚至为满足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孔子在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上,始终贯穿着一个推己及人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儒家常说的恕道。做一切事情都必须从自身开始,自身是根本。达到仁的办法是近取诸身,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推而体会到别人之所需。以己欲之私而行全人之公,这就达到了“仁”。由此可知,“仁”是体,“恕”是用。

“恕”道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儿童在心智刚启时很难明白事理时,往往已能体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五、六岁的幼童打人,你若对他说:“别人打你,你愿意吗?”多半会自觉不妥而住手,效果自然比讲君子动口不动手之类的大道理好得多。这个“恕”很妙,妙就妙在虽然奠基于儿童心理之上,却可以说服中国的“大人”。三国时,吕布当初同刘备很要好,后来发生了矛盾。吕布就让名士袁涣写信去骂刘备,袁涣不屑于干这种差事。吕布几次要求他都没有用,甚至用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说,再不写就杀了他。袁涣坦然而笑道:“我只听说以德羞人的,没有听说以辱骂折磨人的。如果说刘备是君子,就不会由于将军的辱骂而感到羞耻;如果他是小人,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回报你,那么辱没就会落到你头上。而且,我说不准哪一天也会为刘备效力,也会像今天给将军效力一样。假若我一离开将军,就来辱没你,行不行呢?”吕布听了这一通话后,想想就罢休了。

人们遇事常说:“将心比心。”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实际上正是在推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

问题在于,世道人心,每每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人恰好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想让别人去做;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巴不得卖给别人。相反,自己想做的事,自己钟爱的东西,就不那么愿意与别人分享了。所以,不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己所不欲,千方百计施于人”或“己所欲,施于人”。之所以会如此,其基本原因在于凡事都很少为他人着想,而是为自己着想。说到底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

相传有一个偏僻的山村,村民们每天起早贪黑种植稻谷,可年年收成很少,不能养家糊口。有一聪明的农夫就想到山外寻找一些优质的稻种,终于如愿以偿。第一年试种,果然产量颇丰,得到一笔不薄的收入,左邻右舍就想从他那里换取一些稻种,可这位农夫想,如果产量都提高了,自己不就不能发财了?于是拒绝了乡亲们的请求。第二年,他更加辛勤劳作,期盼能有更好的收成,但始料不及的是,稻子又恢复了原来的产量。原来,在稻谷授粉的时候,蜜蜂使他家的稻子接种了别家的花粉。

与这位农夫的自私自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盲人宽阔的心胸。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夜间走路时,总是提着灯笼,点上蜡烛。路人不解,就问他,你眼睛看不见,这么做不是多余的吗?这位老人正色道:“我打灯笼是为了给别人照路,这样别人就不会撞到我了。”

照亮别人等于照亮自己,为他人着想实际上亦能惠及自身,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就是这个道理。诚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很多人难以做到,但在为人处世时,又岂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和社会?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生哲学,有的甚至一味追求各人利益,置道德、法纪于不顾,干出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勾当。在他们看来,受损的是别人,得利的是自己,却全然忘了“害人终会害己”的教训。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利益相关,损害了别人的利益,自身的利益也难保不受损失。

其实,我们也看到,在《公冶长》篇里,子贡自己曾经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当即孔子就说:“子贡啊,这不是你做到了的。”可这里又要子贡终身这样做。这一方面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它的确很难做到,就是连孔门的高足之一子贡也如此。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孔门儒学中的顶上功夫之一。

我们已经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材生。作为这样一个高材生,又抓住了老师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来谈体会,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按理说该得到赞许,却不料被老师一盆冷水迎面泼下来,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连子贡都没能做到,又有谁做到了呢?恐怕就只有颜回了吧。可惜我们在《论语》中还没有看到孔子对颜回这方面的评价。

或许,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终身的努力。

既然如此,不仅子贡没能做到这一点不足为怪,就是我们大家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又有什么可怪的呢?

只能说,“恕”道(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青天虽不能上,但心向往之,努力追求还是可以的!

9.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这句话在“文化大革命”中听得最多的含血喷天的“造反派”语言却原来出自于温良恭俭让的孔圣人之口,只不过是作的另一种通俗理解罢了,即“这样的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样的事不能容忍呢?”

那就非要血战到底不可了罢!

回到圣人的话上来,原来是在谈到季氏时说的。一向温文尔雅的孔老夫子,对季氏的深恶痛绝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季氏真是不像话,居然在家庭舞会上玩起了天子的排场,那他还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得出来呢?换句话说,季氏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造反夺权,取代国君的地位了。

孔子一生为维护周朝礼制而努力,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怎不令他痛心疾首,发出沉重的感叹呢?

但是,再作深一层的推敲,这又何尝不是对“忍”的一种阐释。也就是所谓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很有些阴谋哲学的味道,其核心就是一个“忍”字。

所谓“心字头上一把刀,遇事能忍祸自消。”所谓“忍得一时之气,免却百日之忧。”

忍什么?

“忍小忿而就大谋。”(苏拭《留侯论》)

这是忍匹夫之勇,以免莽撞闯祸而败坏大事。

忍小利而成大业。

这是“毋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忍辱负重。

勾践忍不得会稽之耻,怎能卧薪尝胆,兴越灭吴?韩信受不得胯下之辱,哪能做得了淮阴侯?

甚至也包括忍“妇人之仁”。

“蜕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陆龟蒙《别离》)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没有螫手断腕的勇气,儿女情长,成不了大事业。

好一个忍字功夫了得!

可惜一般人多停留在“忍小忿”的初级层次上,未能深入理解“忍”字的多层次内涵。

不过,就连楚霸王项羽尚且过不了“妇人之仁”一关,又有几人能真正参透呢?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真的是这样。这把刀,让你痛,也会让你痛定思痛;这把刀,可以磨平你的锐气,但是也可以雕琢出你的勇气。

面对强大敌手的迫害,一个人只知道屈忍保全还不够,还要忍得像样子,忍得让对方感到高兴,才可能彻底逃脱难关。否则,虽则你做出了逆来顺受的样了,却又表现出另外的不在乎,就透出了对敌手的藐视,还可能招来危害!

西汉的杨恽,为人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洁奉法,大公无私。可是正当他官运亨通,春风得意之时,有人嫉妒他,在皇帝面前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廉正只是为了笼络人心,以便图谋不轨。

皇帝虽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害怕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你才干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敢对皇帝不满,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勃然大怒就把他贬为平民。看来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大慈大悲了。

杨恽本来官瘾不大,又乐得清闲,虽丢了官却也并不感到十分难过。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并无瓜葛,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于是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许多平凡生活的乐趣。

他的一个好朋友,听说这件事后,预感到他这样下去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连忙给杨恽写了一封信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免别人怀疑。你这样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恽心里不以为然,回信给朋友说:“我认为自己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应该一辈子做农夫。农夫虽然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酒唱歌,来犒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怪不得杨恽做不好官,他竟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又向皇帝诬告说,杨恽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的那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命令迅速将杨恽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了,他的妻儿子女也被流放到酒泉。

同类推荐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一日一禅

    一日一禅

    本书由一个个耐人寻味,让人深思的精彩禅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
热门推荐
  • 地球苏醒

    地球苏醒

    2565年,外星人“帕克纪族”入侵地球,战争爆发。地球科技经过多次工业革命,并不输于“帕克纪族”,甚至更胜一筹。但是由于从未于外星文明打过交道,因此损失惨重。战争的最后时刻,地球几近毁灭,却突然出现了转机!有一位华夏人无意中开启了“里世界”的封印,发现了远古的传承!从此……东方武道崛起,西方魔法出世,科技开始爆发,图腾纷纷苏醒!地球苏醒,人类崛起!然而,危机仍在……
  • 开坟掘墓

    开坟掘墓

    这个世界上恐怖的事情多了,身边的事其实也是说不清楚。尤其是亲身经历。(本书不定期更新,并且全部免费,大概要写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字数,如果大家看得觉得还行的话,请到我的另一本小说[英雄娘盟]投一下推荐,这本什么也不需要,如果你愿意的话,请留下评论)本书的群201163447
  • 只因夜色太疯狂

    只因夜色太疯狂

    我和陈昊天的故事,始于一次肮脏的交易。再见面,他是男友的小舅,又用权势买断我的爱情,威胁我任他予取予求。为了报复他,我使尽浑身解数,要他栽在我手里,却把自己给赔进去了。我不择手段帮他排除异己,承担恶名,又给他洗衣做饭,生儿育女。可这些终究都抵不过他心里的那枚朱砂。他任旧爱对我百般羞辱,让孩子叫别人为妈,冷看我声名狼藉,锒铛入狱....
  • 神皇变魔皇

    神皇变魔皇

    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加入学院,只为成为一代魔皇!
  • 恋江梅

    恋江梅

    她辗转奔波却迷失在了烟波浩渺的陌生水域,承载着岁月的木船时而颠簸旋转,时而触礁搁浅,始终望不见岸的影子,觉得自己这次迁徙的天鹅盘旋,盼顾,筋疲力尽,就是找不到落脚栖息的沙洲,本该姹紫嫣红的女儿们命中充满了忧伤无奈,幻觉与现实环环紧扣蟒蛇似的缠着依亭,依亭逃离物欲的狙击,躲开邪念的偷袭冲出恶俗的围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都市之道士归来

    都市之道士归来

    ....我是一个现代人,不、应该说,我穿越重生,拜“九叔“为师,岁月悠悠,转眼瞬间,化身现代“法医”的莫言掀开历史的真相..........
  • 维曦

    维曦

    维曦:他既不是光,也不是暗。游离于两者之间,却永远也不会偏向任何一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诛仙战帝

    诛仙战帝

    一本诛仙决引发一场浩瀚大战,十四年之后,竟然出现在一个少年的梦境之中,且看岳风如何越道道难关,诛天而上为红颜,征战沙场。为兄弟,誓死不渝。为公理,逆仙罚神。仗剑行天下,翻手灭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