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44

第44章 思想家(9)

朱熹认为“心”是知觉的作用,出于个人自私目的的是人心,出于义理目的的是道心。人心总是自私的,道心总难免遭受人心的蒙蔽,所以难以使它充分显露。正确的行为和动机,就是“道心”,不正确的行为和动机就是“人心”。封建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努力使道心处于支配的地位。使“人心”服从“道心”的支配。朱熹比较详尽地论述了道心和人心的关系:“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照朱熹的说法,道心是从纯粹的天命之性发出来的,所以是至善的,即使下愚的小人也具有天命之性,不能无道心。至善的道心常受形气的私情所蒙蔽,微妙而难显现。人心来自人的形体,它是从具体的气质之性发出来的,可善可不善。即使上智的圣人也是理气结合生出来的,不能不具有气质之性,所以也不能无人心。人心对外界的反应,常产生过与不及的偏向,不容易适得其中,故危殆不安。故超凡人圣的修养方法并不是消灭人心,而是使人心服从道心,使危殆的人心由危而安,微妙的道心由隐而显。这样,一切思想言行自然就会合乎封建道德标准。

朱熹认为这种道德修养,最终的目的就是求仁。广义的仁是包括仁、义、礼、智一切封建道德的总的原则。仁指的是仁的本体,义指的是对仁的决断,礼指的是仁的具体仪节,智指的是对仁的识别。一个人求仁得仁,就是由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识别什么是仁,什么是不仁,这就是智。识别仁时,他又有充分的勇气决断,按照仁的原则行事,这就是义。他在按着仁的原则行事时,又能熟悉各种合乎仁的标准的仪式礼节,这就是礼。这样他才能完成求仁的目的。但完成求仁得仁的过程,归根到底有赖于战胜人欲、恢复天理,使人心服从道心,道心得到完满的表现。而仁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就是天理。

朱熹认为修养的目的是求仁,修养的主要方法是主敬。主敬,是指体认天理的涵养工夫,做到精神专一,庄重肃穆,怀“畏谨”之心如事上帝,贯乎动静,表里如一。如此行事,就叫持敬。总之,“敬”的工夫,乃圣门第一义。

宋代与史学

宋代是一个史学兴盛的时代。时代风云际会、文化相对普及,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史学家,一批重要的史学著作也产生在这个时代。在北宋中期蓬勃兴起的儒学思潮影响下,宋代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其次表现在编纂体例上。

新儒史学家们认为,历史不应是史料或史事的单纯记载。而应通过史实来考察和揭示其治乱兴衰的轨迹,最重要的是要把儒家思想作为是非得失的评判标准。在当时,要求在史学领域中贯注儒家义理的风气流行。《唐史记》作者孙甫认为:为史之道,在于“明治乱之本,谨劝戒之道”,《尚书》、《春秋》就是最好的典范;曾巩以“明理”、“明道”为史之要务,他以儒家之道为“天下之通道”,史家以此“明一代之得失”。他们已把史学作为弘扬儒学的工具了。

一,欧阳修的史学正统说

欧阳修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也是开创宋代史学新风的大史学家。欧阳修(1007—1072),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欧阳修自称庐陵人。

欧阳修撰有《正统论》多篇,在宋代首倡史学的“正统”说,引起了热烈的“正统之辩”。他认为“正统”是“王者所以一民而临天下”,也就是说那些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王朝的时代才有资格称为正统。他赞同前人关于正统的两个标准,一是“君子大居正”,二是“五者大一统”。因为历史上有“不正与不一”的情况,所以欧阳修作“正统论”来予以阐述。欧阳修分析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正统问题,分为四类:一是居天下之正,统一了天下。符合正统标准的有尧、舜、夏、商、周、秦、汉、唐。二是其始不得其正,最终能合天下于统一。勉强算得上正统的有晋、隋。三是其迹尚正,然两立不能合一,正统难以确定。这样的有东晋、后魏。四是既不得其正,又不能统一天下,难入正统之列,有魏、五代。

从欧阳修对各朝的“正统”分类可以看出,统一天下是最主要的标准。北宋《春秋》学重在“尊王”,“大一统”之说得以流行。

二、司马光的“资治”史学

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政治上,司马光守旧,竭力反对神宗支持的王安石变法,长期辞官退居。其间写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从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起开始编撰《资治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历时十九年。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他在《资治通鉴》的正文之外,对某些史实加以附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史学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司马光在著述中,遵照据实而书的原则。自谓《资治通鉴》不立褒贬之法,不承担“拨乱世反诸正”的重任。也不谈什么正统问题,“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使善恶自见。在编纂方法上,司马光并没有采取《春秋》“微言大义”这类做法。他说“每患于载籍之繁”,史书浩如烟海,一般人都看不过来,何况是日理万机的君主了。因此删削冗长,举撮机要,纂成《资治通鉴》一书。“不书符瑞,不语怪力乱神”是此书的一大特点。

《资治通鉴》是以“资治”为目的的。就内容而言,是一部政治通史,是要为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的。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大凡刑赏、仁暴、义利、信诈、名实、才德、奢俭等,足以为统治者做借鉴之用者,记之尤详。

司马光强调统治者“不可以不观史。善者可以为法。不善者可以为戒。”他认为,自尧舜以来,每言“稽古”,就是要以古为鉴。后代史家对于《资治通鉴》所起到的借鉴作用,予以高度评价。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序文中就说到,若不知《资治通鉴》,为人君“则欲治而不知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则“谋划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司马光表示,他作《资治通鉴》的目的是要以史明道。司马光是以自己所理解的儒学义理作判断历史“借鉴”作用的标准的,他把史学看做是“儒之一端”,后人指出此书“鼓吹六经,羽翼名教”,是有道理的。

重建儒家理想的纲常伦理和礼乐教化制度,是司马光“资治”的主旨所在。在《资治通鉴》开篇中,他就发了一通长篇大论,明确无误地阐述了这一主题思想。治理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礼”,也就是明确君臣上下等级关系的“纪纲”和“名分”问题。进而司马光详论了春秋时代的礼制及其衰败。这种思想贯穿于全书之中,充分反映了司马光的政治历史观。

三、会通史学观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郑樵是两宋之际的史学家,著述繁富,所著《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有传。

郑樵勇于疑经,论史则鄙薄人云亦云、没有自己见解的陋儒。他在《通志·总序》中,批评当时的经史之学为“经既苟且,史又荒唐”,因此立志要挽救这种颓唐的局面。郑樵反对以朝代来划分历史,甚至说班固是全无学术之人,斥其断代使周秦不相因、古今成间隔,违背了孔子、司马迁的“会通之法”。他要“会天下之书”,“会天下之理”,成就自己的学说。

“会通”是郑樵史学思想的核心。他说“百川异趋,必会于海。……万国殊途,必通诸夏”,认为史学如能像孔子那样,总汇天下诗书礼乐于一手、通贯二帝三王之历史演变,才能“其道光明”,百世不及。他称赞《史记》是“六经”之后的伟大著作,是百代史官的范本。唐代刘知几提倡“通识”,希望“总括万殊,包罗万有”,郑樵欧阳修塑像继承了这个思想,希望总汇百家之学,通而贯之,使史学有一个总体性,贯通性。

四、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马端临(1254—1323),字贵舆,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宋末史学家。宋元之际,战事频仍,文坛凋落,马端临感悟到时代的沧桑之变,于是叙历代典制,仿唐代杜佑的《通典》,撰写了《文献通考》这样一部“会通”性质的大作。

同类推荐
  •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

    《相声三字经》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社交礼仪、国学常识、中外未解之谜、文化典故等知识。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诗体寓言集,是继《伊索寓言》之后,又一部经典寓言名著。拉·封丹的寓言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和古印度的寓言,以及中世纪和17世纪的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贵族、教士、法官、商人、医生和农民等典型形象,涉及各个阶层和行业,深刻描绘了人间百态,因此是一面生动反映17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镜子。一位法国作家曾打过这样一个美丽的比喻:“拉·封丹的寓言像一篮樱桃,如果我们要最美的,篮子就空了。”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后会无期相别有时

    从此他(她)们的生命便有了交集。忘了是怎么开始,也许对她有一种感觉,忽然间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处世的艺术

    处世的艺术

    本书作者巴尔塔莎·格拉西安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深邃判断力的西班牙耶稣会教士。其经典之作《智慧书》以300则简洁的格言警句征服读者,该书是作者作品中被译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著作,且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对历史上一些著名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拉罗什福科等产生过重要影响。它以简洁精辟的语言,与读者探讨如何以一种智慧的方式生存于世。国王读过《处世的艺术》之后评价说:“《处世的艺术》犹如一块精致的宝石,我可以告诉你,里面包含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国王称,《处世的艺术》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他的必备读物。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将作者的这两部经典合成一本,称为《处世的艺术》。
  • 异界之永恒之心

    异界之永恒之心

    一生为颜死!一世为颜生!灵为一分九!神为九合一!手握大权掌家族!征战四方立皇朝!心魔一生屠人间!执念一消悟生死!八灵凶名慑天下!本质融合通彼岸!身消道死动天地!永恒之心纵异界!
  • 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

    厉始再次见到钟如一是在大学礼堂里,此时的他是大三的学生会会长,是主持这场新生晚会的主持人,钟如一是新生代表。厉始站在舞台的一侧,看着那个侃侃而谈的女孩,她的形象瞬间就和自己脑海中的那个小女孩贴合在一起。站在舞台一侧的厉始嘴角微扬,你回来了,我的女孩。对于钟如一来说,厉始这个学校的风云人物更像是一个麻烦精。传说厉始为人绅士,又不喜欢女人这种生物。传说厉始能力非凡,但最使人注意的就是非凡的长相。传说厉始.......但是钟如一只看到了摘掉眼镜的厉始那双勾人的凤眼,和粘人的性格。
  • 张有名的好日子

    张有名的好日子

    少年丧失父母相依为命的两兄弟,农村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留守的农村妇女,演绎一段农村情感交织的新农村大戏。有名依靠打豆腐积累第一桶金,创造了豆腐系列产品、建立起脐橙深加工产业、弄起了旅游观光事业
  • 首席国士

    首席国士

    青年相声演员因意外穿越到了封建时代,开讲评书唱小曲,包装明星搞娱乐,美人娇笑杨柳岸,狼烟风举大江东。什么?跟哥斗诗词、比智商、拼银子、抢女人?哈,天下英雄谁敌手,且看咱首席大国士手段如何!
  • 温润如玉

    温润如玉

    城市中总是有那么一些灰色地带不受控制。候街这一区正是这里的灰色地带。环境谈不上优美,但很有艺术和诗意。古人云:“有花堪折应须折。”所以你可以从这个小区的花草看出,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可以为小区的人证明-他们很信奉这句话。有人说:“艺术就是一种抽象的美。”这里的人不爱抽象的美,但是你可以到处见到五彩缤纷的‘艺术’,保证通俗易懂。这个小区居民已经不多了,因为某些人太‘艺术’、太‘诗意’,大部分人受不了,搬走了。现在留下的人所剩无几,大多是空房。现在的基本上是没有钱的租客和一些三教九流。周围环境最好的房子要数秋老奶奶的出租房了。四周......
  • 永恒空间:时空交易所

    永恒空间:时空交易所

    时空重叠,时空裂痕处的交易站,为何而生?是无聊时的娱乐,还是一段刻苦铭心的故事……时间在倒转,好戏正在上映。
  • 古今奇闻类纪

    古今奇闻类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