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45

第45章 思想家(10)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说,自《春秋》之后,唯司马迁作史可称为“良史”。他认为班固而后断代为史,已失“会通”之道。《文献通考》全书内容,上起先秦时代,下至南宋中期,所载宋代史料为多。他在《自序》中说:《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制度”;杜佑的《通典》仅止于天宣,于是他仿效《通典》成规,编成《文献通考》。其编撰原则是:“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议,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继郑樵之后,他进一步开拓了史学研究的范围,无论是叙事之“文”,还是论事之“献”,去取之间,都经过严格考订,这种编撰思想受到后代史家的肯定。

马端临把古代社会分为“有公天下心”和“无公天下心”的两个时代,以秦汉为分界线,这一点未能突破宋儒美化三代的政治通病。但他反对五行灾异说。在《文献通考》中,他批评历代的《五行志》“言妖而不言祥”是“不达理”。他诘质道:难道五行之气独能为妖孽而不能为祯祥吗?他把自然界中的反常现象如水火之灾、木石之异等,合而称之为“物异”,作《物异考》。他指摘古今言灾异者“必曰某事召某灾”太牵强附会。他也反对褒贬说,否认《春秋》含有什么微言大义。

《大明律》

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有两部法律影响最大。一部是唐代的《唐律》;另一部是明朝的《大明律》。《大明律》是一部比唐律更加有所发展的封建法典。自称“淮右布衣”、“起自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朱元璋从元末战乱中走过来,除了总结、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他还亲眼看到两个活生生的事实:一个是元朝末年政治昏暗,“纪纲不立,主朱元璋像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致使天下大乱;另一个是与他争夺天下的军阀们,有的富庶,有的兵强,但因“皆无礼法,恣情任私,纵为暴乱,不知驭下之道”而成为历史的过客。两相对比,不能不使他深刻认识到立法定制的必要。明初,国家百废待举,政治形势复杂。朱元璋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必须做好立法工作,使治国有法可依。丧乱之后,法律松弛,他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极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是封建帝王中“儒法并重的一个典范”。他从一开始就深受礼法思想影响,既重视“教化”,也重视法治,抓紧立法工作。他说:自古生民之众,必立君长去统治他们。不然,则“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纷纭吞噬,乱无宁日。”统治万民,一要设置百官,以分理政务;二要编制法律,以便百官依法办事。

洪武六年(1373)冬,朱元璋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于次年二月成书,共分十二篇,六百六十条。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评议厘正十有三条。此后又经过数次修改,不断增损,至洪武三十年(1397),才最后完成大明律的编撰工作,颁行全国。同年,又制定《律诰》、《真犯杂犯死罪条例》和《赎罪条例》。相继出台《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总计二百三十六条,使之与《大明律》相配套。

《大明律》共分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分为七篇:名例律(总则)、吏律(多属于行政法规范)、户律(多为民事法律)、礼律(关于祭祀和仪制方面的法律)、兵律(涉及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等的法律)、刑律(核心部分)、工律(关于营造与河防方面的法律)等。《大明律》对笞、杖、徒、流、死(绞、斩)五刑刑罚体系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内容覆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它是明代国家的根本大法,对巩固明王朝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集中体现了明太祖的法制思想。

《大明律》的显著特点,一是加重了对危害封建国家行为的惩罚,以维护封建统治。《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以维护极端的君主集权制度;严惩侵犯地主阶级财产的行为,保护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二是《大明律》整顿吏治的重点在于惩治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三是加强了对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制订了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立法,如钱法、税法、盐法、茶法等。

一、以“安民”利“绳顽”为立法宗旨

朱元璋的封建法律思想综合起来。就是“安民”、“绳顽”,“善者旌之,恶者绳之,善恶有所劝惩,治道由斯而兴”。“安民”与“绳顽”,是立法的出发点,也是法律的根本问题,即保护谁、打击谁,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安民”必须“绳顽”;“绳顽”是为了“安民”。朱元璋当权以后,一方面,实行“与民休养生息”之基本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坚决打击不法豪强地主。这个立法思想,也是《大明律》的指导剧想。

朱元璋是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能比较贴近社会,贴近下层,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大明律》是明初特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渗透了他的“民本”思想。从立法的指导思想看,朱元璋“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扶持贫弱,抑制豪强。从立法的具体条款和量刑轻重看,明朝统治者所制定的法令,专门针对百姓犯法的条目很少,而且“多有宽宥”;绝大部分都是针对不法豪强、不法勋臣、奸党和贪官污吏的,而且多用严刑峻法。像《太诰》这样严惩不法官吏,在明代以前的法律中是很难找到的。

法律体系虽具有完整性,但“法因时变”随时增损、修改,也很重要。朱元璋善于审时度势,及时制定相应的法令,使之与《大明律》和《大诰》等律例相互补充,相互配套。在司法方面,朱元璋也有创新,成立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分别受刑名、专纠察、主驳正,各司其职,互相独立,互相牵制。明代立法之完备,司法系统之有特色,都是以往少见的。

大军帖二、惩治与教化并举

重治贪官污吏,是《大明律》中的封建法律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朱元璋说他自己“至于刑法,尤所关心。”他执法严明,不敢以私,驸马触犯茶禁即命赐死。对于选用干部的标准与执法的重要性,他说:“任官不当,则庶事不理;用刑不当,则无故受害。”唯有推至公之心,扩至明之见,才能做到讼平理直,枉者得申,系者得释。如果“存心不公,亡公利私,狱何由得理,事何由能直。”《大诰》以惩治贪官污吏和不法豪强为重点,前三编“所列凌迟、枭示、族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数。”像《大明律》这样规定重治贪官污吏,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中是鲜有的。

《大明律》比《唐律》简赅。起草之初,朱元璋针对当时百姓缺少文化的情况指出:“立法贵在简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只有删繁就简,使人人易知,法律才能真正起到安民绳顽的作用。《大诰》颁行后。朱元璋以行政命令推行讲读运动,使《大诰》三编的普及教育,渗透到各个角落,各个领域。颁之学校,作为国子监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在乡里则由塾师进行讲授,每逢乡村节日、民众集会,都有专人讲解《大诰》。

三、“礼”为治国之本

《大明律》以“礼”为基调,这也是封建法律的主要思想之一。礼治,是儒家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强调守礼制、明等级,安分守己。真正的礼治社会,也应是法制社会,法律健全,依法办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在封建时代,这些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当时强调礼法,自然含有捆住百姓手脚的意思,以防止他们“犯上作乱”。明朝统治者大肆鼓吹“礼治”,也不外乎如此。

四、“治新国用轻典”

明立朝前有人向朱元璋进言说:用法太宽,则人不惧法,难以为治。朱元璋说:用法如用药,药本以救人,不以害人。如果用药错误,必会害人。法本以保护人,不是杀人,用之太过,必然伤物。百姓自战乱以来,起初是家离子散,如今归附我朝,正当予以安抚。其间有一时误犯的,不可尽是用法。

当然“治新国用轻典”,并不等于没有重典。事实上,就在洪武初年多用轻典的时候,已同时存在着重刑现象。其中,有的是不得不重;有的是未加详审;有的是人为制造的冤假错案。尤其是在高层决策集团矛盾激化以后,更多的是使用重典。朱元璋也毫不掩饰自己用重刑,而且在使用重刑的时候,他一再说明自己采用重刑的原因,以及如何根据形势变化正确使用刑罚。洪武二十六年(1393)以后,随着高层内部斗争暂告一段落,重惩贪官污吏取得一些成果。明太祖的法制思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朱元璋认为:国家安定,人心已服,奸雄已经因害怕而顺从,奸民已被惩治,贪宫污吏已经减少,刑用重典的时候可以结束。从此开始,刑罚由重而渐轻。洪武中期,刑罚由轻而重,复由重而轻,皆因时势使然。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丁明秀编著的《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的有关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别看不起丑女

    别看不起丑女

    花甫恋你这个!你凭什么和Hugh大人和纳然叶烁大人有关系?“告诉你,别太得寸进尺了。”这一切难道就因为我的曾经?
  • 独行剑圣

    独行剑圣

    一个万人景仰家族少爷,因为自己的想法实在太另类,无心练功,以至于修为倒退,被逐出家族,同时也被怒火中烧的父亲,剥夺了姓氏。从此再无朋友,再无可信任之人,一人一剑,独自闯荡。为了活下去,他必须变强,不断的变强。在弱肉强食,实力为尊的修炼界,血腥,狠厉,计谋,果决,霸气,这些因数,在高远的身上慢慢的体现出来。当然,高远的最大特点是孤独。最终成为一个传奇,成为拯救世界的最最意外,成为最终决战最最关键人物,也拯救整个大陆。
  • 妖女惑世:仙君请上钩

    妖女惑世:仙君请上钩

    她是狐仙的孩子,却三世轮回、爱上了两个不同的人;他游荡三界无人敢阻,却甘愿为她堕入轮回,两世为人,受尽满身伤;他始终都只是一介凡人,却被纠缠在三个人的爱情里,想放弃却舍不得,想争取却无能为力...可就算可以重新来过,他们又怎么改变已经既定好了的结局……
  • 如若此生未相恋

    如若此生未相恋

    七年前她为了他舍弃了一切,最终却惨遭抛弃。因为他,她生母惨死,还未出世的孩子以最残忍的方式离开人世,她成了有名的“荡妇”“贱人”,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木偶人”。而这一切,原来不过是一场算计,他的背弃,不过是演的一场戏。他获得亿万身家,名利双收。她一败涂地,一无所有。“你知道吗,傅以陌,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一件事不是我爱你,你负我,而是你并未负我,可我已经体无完肤。”当七年后,他再回来的时候,面对生无可恋的她,将一切清盘拖出的时候,是否,还能赢回昔日的恋人?“从她选择跟我走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无论往那边走,都是输……”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在最无能为力的年华里,遇见了最想守护一生的人。
  • 死亡总代理

    死亡总代理

    被陷不同时空,历尽光怪陆离艰难险阻只为找到归路。杀鬼驱魔,探墓涉险,只盼早日见到父母。一场异界奇缘,一场围城般的生死抉择。阴差阳错,居然干起来死亡总代理......
  • 君子陌

    君子陌

    君子陌冰冷的勾了勾嘴角,回归了那一副玩味的样子,道“我的付出,可不是用来辜负的,你更没资格抛弃一个恶魔。”
  • 独宠财妻:霸道总裁送上门

    独宠财妻:霸道总裁送上门

    婚前,钟纤纤心生感概,在微博上写到:都说,宁愿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如今,我也坐上宝马了……回复1:作……有宝马坐就乐呵吧!(#‵′)凸回复2:那就不要坐宝马了,来我的自行车吧!o(* ̄▽ ̄*)o……周辰瑜:老婆,我刚刚把咱家的宝马砸了……/(ㄒoㄒ)/~~钟纤纤回复周辰瑜:啊啊啊!!!!!!败家子!!!!!!
  • 九堇

    九堇

    她精通占卜,却奈何算不透自己的命数。那年雨季,她掉进下水道,醒来却躺在一所破庙里。才刚踏上这新生之路,左手便废,终生难再弹琴。刺杀丞相,为保命被其逼婚,却遇上小三插道。远离这城,两国交战,无时不刻刺着她的心。一男子温润如玉,伴她良久。一男子自命不凡,舍命护她。一男子风流多情,暗中守护。到底哪一个才是她命中注定,换她一生痴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王二妃:废材嫡女

    邪王二妃:废材嫡女

    灵兮,二十一世纪王牌特工,咳,兼女二货一枚。我擦!这什么时代?执行任务都能穿越!魂穿这事儿,老娘不跟你计较,特么这世界以实力讲话,让我穿越到一废物身上是几个意思?没实力?呵呵哒,能端了皇室,当了女帝;能使唤各种势力头目;能让颜值高,又有钱,还特么武力值爆表的琉璃阁主对自己服服帖帖。嗯哼?没实力?一天进十阶,特么叫没实力?
  • 女扮男装创世神

    女扮男装创世神

    深似海的宫里,他是一个纨绔皇子。在江湖上他是寒亦阁的首席杀手。一次他国皇子任务让他的身份差点暴露,但他是她,却被刺杀之人发现。她与他的缘分就此开始。好吧其实我相信很多人看不懂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