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8600000024

第24章 随笔(13)

何其芳的《雨前》,先写眼前的景象,鸽群以为风雨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巢去。柳条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大地和树根也期待着雨。然后导入回想,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是催发生机的。“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忧郁的情怀,具体表现为对雨的期待。再写到白色的鸭,又引故乡人的放雏鸭相比,一烦躁一欢乐。“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现实就是这样,缺少雨的滋润,其实作者是渴望着有雨那样的滋润,来洗去现实的焦躁及内心的忧郁。再看《黄昏》,开头将街上的马蹄声比作白色的小花朵,让人惊诧于作者对语词的敏感,实则就是孤独又忧郁的一种具象表现。满怀着忧郁,在愈感荒凉的街上寻找,寻找什么呢?那是不明确的,只是满怀着忧郁。曾经的一些欢乐,都逝去了。“我能忘掉忧郁如忘掉欢乐一样容易吗?”如此反问,大可表明忧心如焚。至于那小山巅的亭子,原本是隐藏着一个有待找寻的欢乐的,自从自己变成孤独一人后,也懒得去发掘了。暮色中,只是孤独又忧郁地徘徊着……

(原载于《阅读与鉴赏》(学术版)2011年7月)

谈谈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在不同的文体中会有不同的呈现。诗中的形象,主要就是意象,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表达诗情诗意。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中精心选取了金柳、青荇、潭水、彩虹、星辉等意象,用来表达一种离别时的眷恋之情。再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中的“我”,期待遇到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用以表白一种渴望以及难以遣去的惆怅。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中就是突出了一只鸟的意象,通过它的鸣唱来表达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诗中还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面对时空间隔却无有穷尽,诗人抒发了一种独立苍茫之感。但抒情主人公不一定就是诗人,还有代言的,即以代言的方式来抒怀。比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诗中宫人奉帚及持扇,感叹容颜美貌比不上寒鸦,还能带着昭阳殿那边的日影飞来。失宠之意,不言而喻。又如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之所以打跑黄莺儿,是因为惊了好梦,不得与征戍的亲人在梦中相会。

在小说中,形象主要就是人物形象。可通过人物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内涵。比如铁凝的《哦,香雪》,小说中写的是火车开进台儿沟,却引出一个现代文明的问题。火车代表了现代文明。火车带来的冲击,改变了那种延续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并显出台儿沟是多么封闭偏僻以及贫穷落后。姑娘们去看火车,就是为了去感知现代文明。“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如此打扮除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更表明了看火车的重要。这其中,香雪最积极。香雪皮肤很白,长得美。但这只是外貌美,她的心灵更美。故事的发展,讲到姑娘们提着篮子做买卖,便展现了香雪的纯真。“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

香雪的自然淳朴天真,这些原有的美在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香雪的不同,还在于她是学生。“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惟一考上初中的人。”小说的细节场景中,现代文明是通过发卡、手表、纱巾、尼龙丝袜这些物事来体现的,但香雪更感兴趣于人造革书包及铅笔盒。为了换铅笔盒,香雪勇敢地登上了火车,这无疑是故事的高潮阶段。香雪换到了铅笔盒,却被火车载到下一个站,叫西山口。下了火车,走三十里返回。那大山那月亮那核桃树都不一样了,就因为怀揣着希望。“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铅笔盒既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又表明香雪的上进心。至于结尾写姑娘们前来接香雪,则既突出了个体,又顾及了群体。

小说中的人物有扁形与圆形之分。扁形人物多是突出一些性格侧面或要素,至于圆形人物的性格则很复杂,甚而还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此外,人物形象还包括叙述者,就是故事的讲述者。古典小说的叙述多是全知的角度,现代小说则大可通过其中的某个人物来叙述。比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就是从酒店小伙计的角度来写,既写出孔乙己的迂腐,又不失天真。比如偷书,偏说窃书不算偷,强为辩解。又如喝酒从不拖欠,显得品行比别的酒客好。再如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却说什么多乎哉不多也。这些琐事都很有表现作用,显出孔乙己不失质朴,却又不能安于小事过活。至于人物的最后出场,则是坐在一个蒲包上,极为落寞,从而活画出一个深受科举毒害的读书人形象。再如《祝福》,小说中的“我”,既不同于鲁四老爷的冷酷,也不同于其他人的冷漠,而是对祥林嫂有一定的同情。“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笔调中充满反讽意味,大可表明“我”虽不迷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因而显得懒散。至于舒适,则不无一种精神压力的缓解。

散文中的形象,多是出于观感的印象,包括一些细节及场景等。因而散文的形象赏析,就要注意文中的细节及场景。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种种物象聚合成百草园的景致,无疑是作者童年时的乐园。就其在记忆里留下的印象来看,也可见出当初感觉上的鲜明。至于进了三味书屋,在先生的指导下读书,那里虽也有个园,却不能畅意地玩了。然读书之事,在学生与先生之间又形成一个对照。当学生们的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先生还在大声地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心里感觉上,不无揶揄地写出先生读书时的投入,但仍是童心的观感。

散文中还有一个自我形象。汪曾祺在《散文应是精品》中说:“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有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是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此中有人,不只是小说家的特长,也是整个文学的使命,只不过在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就散文来说,至少还有一个自我。且不管写的是什么,都是不同程度地写着自我,这也可以说是散文写作最主要的特色。余光中在《为人作序》中说:“我不认为‘文如其人’的‘人’仅指作者的体态谈吐予人的外在印象。若仅指此,则不少作者其实‘文非其人’。所谓‘人’,更应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自我,此一‘另己’甚或‘真己’往往和外在的‘貌己’大异其趣,甚或相反。其实以作家而言,其人的真己倒是他内心渴望扮演的角色:这种渴望在现实生活中每受压抑,但是在想象中,亦即作品中却得以体现,成为一位作家的‘艺术人格’。”这种艺术人格的提出,才不会与其人等同起来。散文中的我,就应当是内心深处的自我。

(原载于《阅读与写作》2011年3期)

同类推荐
  •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长城外古道边(东北乡风笔记)

    本书收录《化外荒原》、《神圣的泥土》、《山城的静中消息》、《在这桃花盛开的时节》、《挽住芳菲》等散文作品。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走着走着就会遇见

    不知不觉,几十年的岁月,倏忽而逝,回眸间,我们生命的沙滩上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和不经意被岁月的潮水丢在岸边的珠贝,让人感慨和流连。作者希望用文字去捡拾这些记忆与拥有,让心灵袒露,让感受葳蕤,让生命中一些细碎斑斓的美丽呈现。时光无情,带走了青春,时光有情,回馈以美好。《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收入短文75篇,有心灵的感悟,安静的思考,如梦的尘缘,纷扰的尘事……《走着走着就会遇见(下午茶)》分成了五辑,记录了作者王玉洁多年真诚的生活与思考。
  •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本书让读者在世界文学背景下重新认识托尔斯泰的小说,并提高我们对其小说的理解。这本不朽的作品将托尔斯泰置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讨托尔斯泰小说,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司汤达、福楼拜、歌德、普鲁斯特、兰佩杜萨、马哈福兹的作品相联系,?对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及《哈吉·穆拉德》提出新的见解。《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学者的指南和灵感来源,始终清晰的阐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化流动中的核心人物。更广泛的说,这本令人称赞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不仅提及托尔斯泰作为穆斯林倡导者的天赋,还展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上最持续的影响力。
  •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山川之英: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五十年风云录

    本书收入112篇纪实文章,分为开创时期、改革年代、新的世纪三部分,记录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与情感。同时辑录了四川区地质调查人员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等20篇。
热门推荐
  • 九界神王

    九界神王

    王轩发现,别人的命海里存的是命元,自己的的命海里却长着一条葫芦藤,装着赤橙黄绿青蓝紫,七个惊天小葫芦……
  • 大唐野心家

    大唐野心家

    穿越,本就无辜,当叶清睁开眼,发现自己重生在大唐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天宝风流,机缘巧合,混入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且看他如何翻云覆雨,依靠智计应对尔虞我诈的阴谋漩涡。战争有铁的法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官场的铁则是什么,是阴险狡诈,还是拉拢人心,是算无遗策,还是手眼通天。在叶清的眼里,智计是帷幕下的画笔,权谋便是手中之利剑,心之所向便是剑之所向!鸳鸯梦已碎,国色如惘然。君子有仇怨,十年磨一剑。京宦深似海,古冢累草积。天下皆为棋,谁掷棋子谁为棋!
  • 末世之三界秩序

    末世之三界秩序

    银月如血,血殿临空,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一刻开始本来隐藏了无尽岁月的地狱、修士、还有那神秘的仙界都开始渐渐显现它们的神秘,顾晓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市民,在突变的当晚便陷入了沉睡,百年后醒来懵懂的他,从不知道在他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各种神秘势力的争斗漩涡之中......
  • 天书至尊

    天书至尊

    少年易阳魂穿异界,幸好有一页天书在手,助他武破无上巅峰!绝世法宝是我的!仙家宝物还是我的!修无上神功,睡最美圣女,成天地至尊!
  • 邪弑神君

    邪弑神君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凡看见你的,都要定睛看你,留意看你,说:“使大地战抖,使列国震动,使世界如同荒野,使城邑倾覆,不释放被掳的人归家,是这个人吗?”列国的君王俱各在自己阴宅的荣耀中安睡。
  • 神女玉

    神女玉

    暗世界的主人凌风为治愈魂伤,灵魂穿入现代,找寻传说中的神女玉,本以为能够在这个世界肆意纵横的他,却在刚刚降临之际,被迫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
  • 国际紫白盘

    国际紫白盘

    民国初期,北京护国寺的和尚汝峰,法明等人行侠仗义。游历江湖颇有履历。汝峰、法明带领僧众与当时在中国各地猖獗一时的日本黑龙会特务及日本关东军特务等危害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恶势力,进行过生死斗争。
  • 地球的死期

    地球的死期

    绝对惰性是人类诞生的核心。相对惰性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原动力。心想事成是人类毁灭的基石。2047年,地球进入了意念时代。异能人士正式的进入普通人的视线。华兴,曾经的四系异能者,为失去的荣耀而奋斗。
  • 胖纸不翻身

    胖纸不翻身

    你以为这本书是在告诉你胖纸是如何励志减肥?你以为这本书是在间接告诉你如何减肥?那么恭喜你,你想错了!是谁告诉你,只要减肥就一定能瘦下来?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胖而短暂的活着,岂不是更美妙?自己身材的高矮胖瘦也不过是看在旁人眼里。为何不为自己而活?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当胖纸遇上吃货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然是吃吃吃啦!!!
  • 鬼王绝宠,绝世鬼医

    鬼王绝宠,绝世鬼医

    她曾是21世纪的王牌美女特工,杀人不眨眼,善用毒术,更是有着高超的医术。一次任务中不小心失去生命,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了柳府的废柴嫡小姐。又遇腹黑鬼王爷,看我,柳凝霜,斩渣男,白莲花!称霸东胜大帝!但前提是,鬼王爷,您能不缠着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