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梳理课堂
“反思”近几年来不断被强调和凸显为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反思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同。
那反思什么?怎样反思?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这对教师教出好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
我们先来看一位教师的做法:
今天,我上了《我是什么》这一课。教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整个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言,我的理解是,它首先是课程改革纲要中所指出的:“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文内容既是语文课,又是常识课,既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又是贴近生活的环保教育、节水教育。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既有声,又有画,既有课文,又有谜语,听觉和视觉的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们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热爱自然,也同步进行了启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课文以“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密切关系。文中不点明“我”就是水,更增添了趣味性。
在教学时,我以谜语导入:“好吃没滋味,脏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导入形式简洁、有趣,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其中,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汽、云;有的学生回答:“我”会变成雨、雪、雹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还会变成露珠、霜。面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及时表扬:你们知道的真多!根据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我很快将水的不同形态以简笔画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一目了然,课堂里的气氛更加活跃。
我不失时机地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读;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愿意变成云,因为云在不同时候能够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特别奇妙!于是,我及时引导:那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么?配合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对云的形成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也有的学生说想变成雪,因为下雪能够净化空气,景色很美。我就鼓励他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有的学生说愿意变成雨,我又问:“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有个学生说:“大概是好多云纠缠在一起产生的雨吧。”还有个学生说:“我想是云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这样的答案,在教学改革中极富典型意义又极富挑战性。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只能说幼稚甚至荒谬,但从文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答案又充满了想象力,甚至于,这种想象力还不限于文学,它又能回归到科学的灵感火花上去。曾经不止一位科学史上巨匠说过:正是想象力,才是科学发明的原动力。所以,它的挑战性就表现在这里:既要对学生指出他们在科学角度上的答案错误,又要充分鼓励他们答案中丰富的想像力。学生们的想法丰富多彩,还恰恰说明了他们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认真观察。这里面,就有了教师本人全面专业素质的问题:要懂一点自然科学(至少是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要懂一点文学,要懂一点儿童心理学,更要懂得当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如何在它们的交汇点上,破解这样的难题。
结尾一段是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性格,即它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让他们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或生活环境局限所无法看到的实景,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画面。面对这些画面,学生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有的说可以修建大堤、水库,有的学生引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多的学生结合自身谈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为教师,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手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任课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我是什么》一课进行了细细的梳理:他从新课的导入开始,以谜语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他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我”会变成什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他有效地运用了声画同步的教学方法,并让同学们将阅读、想像和表演活动有机地联系在—起,构成了本节课的亮点。结尾部分的处理也使整个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可以说,这位老师成功的教学反思会使其以后的教学趋于完美,课堂会更精彩、有效。同时也更加有利于他自身的专业发展。
用现实的美好取代空洞的说教
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学生们的眼里,每天没完没了的练习、训练似乎和现实完全不搭边,更谈不上与未来有什么联系,也因此,他们的学习动机只限于应付老师和家长,应付那做不完的练习,应付将来的“一试定终身”。
身为教师的你,在课堂上怎么对付这个问题呢?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声“同学们,今天你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所有知识将来都会派上用场”,估计所有的人都已经听了无数次了。
假话说一万遍可以变成真理,而真话说一万遍,入耳也将对之失去敏感,于是也就不把真话当真了!
现实中美好的事物很多,而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东西又有千千万,我们为何不用这些东西当作一个可预测未来的水晶球,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浙江大学的叶高翔教授教学风格新颖且颇具人文的体贴和关怀,颇受学生的喜欢。
大家都知道,“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中十分艰涩的一门必修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讲,书中的命令、格式确实令人头痛万分。在他们眼里,C语言就是英文字母外加方块字的组合,“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就成了这门课的代名词。但是,叶高翔却能将C语言演绎得多姿多彩。
这天上课时,叶高翔拿来一张光碟:“我们先看十分钟的VCD,再接着上课。”
嘿,上课还能看VCD!学生们一个个打起了精神。
画面十分清晰。一边播放,叶高翔一边讲解:“这是一家著名电脑软件公司的软件演示场景。你们看,这名员工正紧张地录入各种数据,现在,数据录入完毕,好,这名员工已经轻点鼠标,一份产品出入库报表就出来了。”
学生们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哟,这么快呀,这款软件真厉害!”
叶高翔说道:“大家看到了吗,他们用的软件是什么软件?”
“Visual Foxpro,就是那个数据库。”一位学生说。
“对,这款数据库软件的前身也就是我们曾经介绍过的Foxbase,经过微软公司改进,从原来基于Dos命令的操作界面改为窗口下的操作界面,降低了操作难度。不过,大家知道这款流行软件是用什么语言编的吗?”
周围的学生小声议论,“可能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吧?”
叶高翔笑了,“其实,这款软件就是用我们现在学的C语言编写的。”
“哇!C语言可以编出这样的软件来?”学生们惊讶地看着台上的叶高翔。
“没错,数据库是用C语言开发的,当然这对同学们来说,现在就动手编这么庞大的软件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可以用C语言来编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比如给你们的电脑编一个定时开关机的程序。还有……”
“叶教授,这么说C语言也可以编个防病毒软件吗?”
“当然可以。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开发一种叫计算机语言的东西呢?答案很简单,一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计算机当然要说计算机话了,不然它‘听不懂’我们说的话呢!计算机可以为人类做很多东西,但是,怎么让它按照我们所想的意识去做呢,那么,我们就要用到计算机语言了。而C语言,是计算机语言中的一种语言,也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一门计算机语言之一。它的用处很广,大到操作系统,小到自己写的一个小函数。”
“打个比方,大家想给自己的电脑编一个可以自动开关机的程序吗?那么,C语言就可以做到,而且是最简单的一种。同学们,你们如果想随心所欲地控制鼠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就不要因为现在感觉C语言太枯燥乏味就打退堂鼓,一定要坚持下去。
“将来,说不定我会用上我们哪位同学编写的新型教学软件呢!”
此后,学生们对学习计算机的态度立即好转,爱开小差的少了,用心听课的多了;利用实验课玩“空当接龙”的少了,专注于编程序的也多了。
自己所学的东西原来是这么的优秀,它的用途竟然是那样的广!
美好的蓝图展现在眼前,这使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渴望,一种憧憬:C语言真不简单,学好了它,就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
用希望、用蓝图、用现实中美好东西来说服人远远胜过空洞的理论说教。
当你向学生宣告他的所学所做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时,就等于向他宣告春天正向他走来,希望正向他走来,他在征途中的风雨将很快变得艳阳高照!
或许,一节课的诉说无法解开每一个学生的疑惑,但是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交流,对未来的光阴,他们将不会再那样迷茫,他们会努力绘制出自己的蓝图,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浇灌他们的希望之花,去捡拾梦中遗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