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需要被歌颂,因为它纯洁、无瑕、伟大。用电影的方式表达爱情是一个绝妙的方式,作为一个异想世界,电影能将所有想象中爱情的幻影表达出来,甚至成为情绪发泄的旁门左道。爱情电影可以观照我们生活中的顽疾,以各种煽情小故事埋葬爱情的忧愁,高呼爱情的希望。然而好的爱情电影又很难得,因为它的电影公式很简单,便很容易被拍烂拍俗。还好,再狗血的爱情电影都比不过我们现实的爱情生活。所以看爱情电影时终究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意。还是那句话:“爱情大过天,世间芸芸众生,不管什么年龄、任何处境,都免不了在情海里上下扑腾。”
《蓝色情人节》
悲伤,无以复加
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
主演:瑞恩·高斯林/米歇尔·威廉姆斯/费斯·瓦拉迪卡/约翰·道曼/迈克·沃格尔
上映日期:2010年12月27日
《蓝色情人节》至今仍旧是我私人观影最爱的一部爱情片。作为情绪发泄的旁门左道,电影从来都晓得观照生活的顽疾。爱情、家庭、婚姻,那些烦扰众人半生乃至一世的事情,总以各种方式在银幕上旁敲侧击你的忧愁。《蓝色情人节》是又一部讲述婚姻“七年之痒”的爱情电影。Dean和Cindy在朝夕相伴六年之后发现婚姻出现了问题。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决定在情人节那天为他们的感情做最后的努力。然而Dean满足于现今妻女围绕的平淡生活,Cindy却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对未来生活的不同态度最终把两个人在婚姻中的争执推向风口浪尖。一边是互不妥协,一边是恋恋不舍,过往婚姻中的幸福片段如花火般绽放,又瞬间熄灭。他那么爱她,哪怕她大喊着“我要和你离婚”,他的爱像烟火一样炽热,也终究湮没在无情的黑夜中。
电影以回望的姿态,把男女之间爱的萌发到熄灭看作一场花火——绚烂时总带点苦涩。然而蓝色的基调却一再让我回想起那部《革命之路》。满目都是理想与现实厮杀的痕迹,带着舞台感的强烈戏剧性,总还能让人旁观而后疏离。《蓝色情人节》并没有如此仁慈地给予观众喘息的空间,虽然它所展示的内容完全超出正常的生活范畴,但数字摄像机、大特写长镜头构建的写实主义影像里,赤裸裸未加缓冲的个人隐私直面而来,让人猝不及防。所以乐观主义者看到的仅仅是电影中的婚姻和爱情,而悲观主义者却会在这种难以招架的悲伤情绪下想到自己。
那一刻超越了移情效应,多少人真切地反观自我:告别少年苦涩后,被生活拖累的情感,不知道错在何处的关系崩溃。就像人生,让戏里戏外的人都无力瘫软。
导演德里克·斯安弗朗斯并未刻意在电影画面中加注“五年后”的时间沟壑,只同时展开曾经、现在两条叙事线索。全片的叙事基调保持一致——未区分过去和现在的影像,连一点点色调上的可辨识度都没有——甚至让观众走失在时间轴线之上。影片在旧爱新恨间来来回回,一副想要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的细致考究姿态。可是屏蔽掉戏剧化情节走向的影片,兜来兜去全是无法复述的生活纹理,什么因什么果,遍寻不着。
即使你讨厌一部老是说啊说的文艺腔电影,两位主演被镜头恣意放大的表演,还是能将你吸引到影片情境中。门廊前,高斯林饰演的Dean拿一把小吉他边弹边唱,威廉姆斯饰演的妻子Cindy在一旁跳得笨拙却欢快——这是全片最甜蜜的一个瞬间。导演在影片结尾让这段旋律再次响起。那种虐心后难忘的苦涩,让这段并未展露婚姻爱情全貌的电影,用“曾经爱过”这个不算结论的结论,击中了所有人的心。
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动作,因为时间的不同居然产生如此多的变化。而这又岂止发生在爱情中?人世间所有的情感大抵如此吧。从炙热到平静,再到冷漠,无外乎终将面对分离这样的事实。每每至此,我们却还总是忍不住回头张望,想要看清楚究竟在何时何地,一不小心做错了怎样的一个选择,才让曾经相爱的两个人走到这步田地。结果呢?总是无果。
然而爱情就是人生漫漫长夜中忽闪的烟火,支离破碎,只得爱后即焚。一千对相爱的人就会有一千个蓝色情人节,我们经常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琐碎伤心失望,而当真正大的痛苦来临时,我们却如同麻木一般,过起了再正常不过的日子。
不管你说那是假装也好,抑或是尚未爆发的平静也好,一种未曾拥有的轻松往往在未曾预料的一刻占据情绪的大部分。正如看完《蓝色情人节》,悲伤感无以复加,我有满满一肚子的话想要诉说,却悲伤到不懂表达,只能哼起Dean与Cindy相恋时为她写的那首《You and me》:“Baby,nobody but you and me.”
《一夜迷情》
暧昧又黏稠的婚姻故事
导演:梅西·塔吉丁
主演:凯拉·耐特丽/萨姆·沃辛顿/伊娃·门德斯/吉约姆·卡内
上映日期:2011年2月16日(法国)/2011年10月14日(中国大陆)
这是一个黏稠的、暧昧不清的婚姻故事。生活里很多羡煞旁人的鸳鸯伴侣都可能像《一夜迷情》中的迈克尔和乔安娜一样:婚姻并非不快乐,然而最初的激情也俨然已逝,剩下的只有责任、义务以及平淡生活中需要的一点点真心。仿佛平淡是婚姻的大敌,就像“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就要完结一样。为了把日子过下去,就总也免不了飞蛾扑火的死命折腾。
电影以夫妻俩的赌气和争吵作为开场,那种压抑的气息好像随时都能冻结空气。妻子怀疑丈夫和公司的女员工有染,自己却在街角的咖啡店遇见昔日的巴黎旧情人,紧接着眼神里流露的火光将一段简单的叙旧发展成为一次晚餐邀请。
乔安娜可能想要报复丈夫,但同时被旧情人迷人的气质深深吸引。而此刻,丈夫正在远方与那位女员工进行着“意外的”一吻。深处异地的一对夫妻分别与第三者私守,怀疑、背叛纷至沓来,谁也不知道一个晚上能有多少可能性。
无论是故事题材,还是整体风格,《一夜迷情》都呈现出小众的文艺气质,含蓄地还原了生活原本的质地。电影试图讲述婚姻中的“忠诚”,但忠诚需要一个客体:你是要忠于婚姻,还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在精神外遇和肉体外遇之间,哪一个是毁掉婚姻最彻底的方式?有人感慨:“爱情有时就像烟火般稍纵即逝,有天醒来会看到身边是一张让你感到陌生的脸,唯有无名指上的戒指告诉自己承诺还在。”且不说能够一辈子相爱,如今的人们就连一辈子在一起都渐渐感到奢望。电影不急躁、不讨好,不告诉我们方法,也不提供我们结论,它只不过客观地展露一段婚姻关系,通过这段婚姻让我们反思:爱一个人或者不再爱一个人都不是错,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表现出赞许或批判的立场,应该做的,是客观地反省自身。
《一夜迷情》的故事看似发生在一夜之间,其实已有前前后后的铺垫;看似发生在电影中,其实存在于现实大多数婚姻中。被拍成电影,反而让看的人感到解脱。世间感情,莫不如此。无论是婚姻中的信任与忠诚,还是爱情中的坚持与背叛,在感情不得不产生变化的时候,请紧抓自己的底线。很多时候两个人之间不是无法沟通,而是连沟通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对方。所以会猜忌,会怀疑,会在争吵过后于心底深深扎下一根刺。欲望也许会带你迈出那错误的一步,但不要忘记当初为何同他/她走在一起。
电影的最后,夫妻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但那拥抱不知是因为对彼此深深的悔意还是浓浓的爱意,终究带着一层隔阂,若即若离,若远若近。这个戛然而止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发展呢?后来他们的命运会被如何安排呢?我更愿意相信,没有人参与背叛,他们只不过各自经历了一夜的迷失、彷徨、诱惑、犹豫,如此来证明彼此间割舍不弃的爱情。
另外,对大多数女性来说,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法国情种吉约姆·卡内。
如果说《一夜迷情》是一部爱情文艺片,那负责挥洒浪漫文艺气质的绝对就是吉约姆·卡内了。这个神秘男人的一颦一笑、一个小眼神都祸害人心。还有哪个国家能比拥有埃菲尔铁塔、塞纳河畔、左岸咖啡的巴黎更好诠释“浪漫”这个词呢?
法国男人有与生俱来的贴心温存,所以也只有吉约姆·卡内这样的温柔情人,能让我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给予他和凯拉·耐特丽的一夜之情以无限的宽容。
《和Summer的500天》
对的那个人并不是她而已
导演:马克·韦布
主演: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佐伊·丹斯切尔/克拉克·格雷格/马修·格雷·古柏勒/吉奥弗瑞·阿伦德/科洛·莫瑞兹
上映日期:2009年7月17日
在观影的漫漫时空中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像一部周星驰的电影,忽然无厘头就感觉自己成熟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不再沉迷于青春爱情片,不看纯爱电影,也不再有几年前被爱情一叶障目的心情,转而对其他东西也开始感兴趣了。说实话,那时候的我很享受这种改变,洋洋得意,并自诩进入了一层新的境界。直到遇见这部《和Summer的500天》,我又泄了气。事实上,爱情大过天,世间芸芸众生,不管什么年龄、任何处境,都还是免不了在情海里上下扑腾。
电影中的男主角Tom是个感性的年轻人,除了沉溺于英伦哀歌,还热衷于《毕业生》的情境。他相信命运,笃信那可遇而不可求、名为“真爱”的感情,遇见Summer后,更加认定她就是今生挚爱。但Summer因自幼父母离异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爱情观,她从不相信爱情童话,更不屑命中注定,她只信奉两个人在一起just for fun,甚至可以互不牵绊。
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导演以Tom的视角把时间重新拼接,让观众进入他的主观情感世界,我们跟着Tom一起相信Summer就是今生所求,一起相信Summer跟他一样爱着对方,一起相信与她共舞的那天晚上也许就是转机,一起相信爱情可以挽回,因为它是“命中注定”。直到最后,跟着Tom一起相信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爱情,没有“命中注定”。而当结局来临时,我们也终于与Tom一起发现,原来不是不存在爱情,不是不存在缘分和命运,只是自始至终,故事的女主角都不是对的那个“她”。
500天后,Summer终于还是对Tom说出最残忍决绝的分手宣言,原因不详。
可笑的是,当Tom终于不再相信爱情和命运时,Summer却幡然醒悟,领会到这世间的真爱与温暖。只可惜,她还是接受了别人递过来的钻戒。那一场连我们都认定的“命中注定”就这样结束了,多讽刺,和现实简直如出一辙呢。失去一场爱情的时候,我们都会自以为失去了全世界,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因为世界正在为你打开完整的另一扇窗!好的爱情能让你看到全世界;坏的爱情会让你放弃全世界;不好不坏的爱情,无关世界,权当是一种自我成全与成长吧。
人们看到这种电影,会想到自己,会想到自己的人生警句,会想到自己的小宇宙,就像这部电影是男主角的小宇宙之旅一样。天都要塌了,地上裂开一公里深的沟壑,然而这些其实并不是你的独创。人在悲伤的时候往往变得非常自恋,一个人的阴影笼罩了全身,你的悲伤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万物的主宰,因为你的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啊!可是有了这个电影就不一样了,你非但不是“绝无仅有”,甚至都不是完美发挥呢。
电影,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对现实的逃避,因为在电影中有契合于幻想的美好;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又是对现实的皈依,因为在电影里,会有现实中被我们忽略的价值。看电影的我们,会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看过电影后依然陶醉其中;也会在这个世界的来去匆匆中,始终把握着一份值得终身珍惜的兴趣。对电影的迷恋或许不仅是电影,而是生活中那些所有值得我们去留恋的东西。一如苏珊·桑塔格所说:“电影是一场圣战,电影是一种世界观。”
那么,《和Summer的500天》所表达的世界观就是:若想活得好,最好能放弃对奇迹和命运、缘分、戏剧性的追求,比如要相信等的人永远不会出现,不会有人毫无条件地爱你,已经撕碎的纸片不会恢复到完好无损,抬头看看周围的生活,你玫瑰花瓣一样的美梦只会显得不合时宜的虚伪。但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接受它带给你的任何一种结果。自己能够自由作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幸福了。
季节总会变,summer之后伴随着autumn,你愿结束在哪里呢?
《机器人瓦力》
从孤独开始,以幸福结束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上映日期:2008年6月27日
《机器人瓦力》的故事发生在2700年,人类文明早已高度发展,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活垃圾却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于是地球人飞离故乡逃向外太空,只留下名为瓦力的机器人在地球上清理垃圾。经过漫长而寂寞的岁月,瓦力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他日复一日地在荒凉的地球上做着枯燥的收垃圾工作,并自娱自乐,尽量让生活美好起来。直到遇见来自宇宙的女机器人伊娃,她带着洁白的光亮从天而降,瓦力几乎对她一见钟情,一成不变的生活就此被打断。
这部曾经一举获得200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的《机器人瓦力》,其本质仍旧是一部古老的纯爱情片。
电影在一片苍凉中开始,瓦力独自一人生活在浩瀚无边的地球上,却仍旧坚持每天按时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它淳朴、真实、热爱生活,把垃圾当作积木一样堆成高高的楼房,喜欢看歌舞片,有一个蟑螂伙伴,还会把收垃圾过程中淘到的“宝贝”珍藏起来。电影的前15分钟让我想起威尔·史密斯的那部《我是传奇》,同样是孤身一人,一只宠物,每天反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个人究竟有多少承受孤独的能力?如果不是心中充满单纯的温暖和友爱,怎能如此对待生活。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自我反省?在冷漠的城市里独居,看似人潮拥挤,实际和瓦力空无一人的生活环境无异。对生活的热情和欲望哪去了?有多久不曾像瓦力那样,于下班后种花种草看夕阳,面带微笑、发自内心地享受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