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我们来谈一谈电影。
据说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英国的Louis Le Prince于1988年导演的《Roundhay Garden Scene》。整部片长只有2秒。2秒啊!我很好奇2秒能播放什么呢?现如今,一个小广告的时间都远不止2秒。就算说完一整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也要5秒以上。当然,正是因为这不知讲述了什么故事的“2秒”让电影的时间得以发展为现在的2小时。
可是,当我回忆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却根本不记得看了什么,甚至都无从记起哪一部电影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印象深一些的,就已经到了大学,不分昼夜地看,不加挑选地看,以恐怖、惊悚的鬼片为主,爱情片为辅,经典老片也看,但大多云里雾里。所谓神秘的禁片也搞到过几部,但终究觉得其实没什么意思。看啊,看啊……看到毕业,四年时光,能记住的电影居然没有几部。
有没有想过,电影里两个人对话时,那距离绝对不是正常距离,而是恋人即将接吻的距离。
就是这么一句不着边际但浪漫透顶的话让我选了后来的文艺学,遇到一位钟爱电影并且特有思想深度的老师,听说还拿过金鸡百花奖的什么奖项,牛逼哄哄的。文艺学当然很文艺,它与电影的关系就像善男信女在表白前的那段暧昧:
时而近,时而远;忽而热,忽而冷。有时候就快欲火焚身却始终不得。我很喜欢听这位老师上课的时候侃一切有关电影的东西。记得刚看完杜汶泽的《人间喜剧》,我还沉浸在“电影是不会骗人的”这句至理名言中时,那位老师却说:“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电影是最写实的,所以也是最大众的。但,最写实不等于真实。
电影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有很大差异。若不了解这些差异,错把每个镜头都当作每秒24格的真实,那么,就会派生出很多啼笑皆非的荒谬。”
所以,后来我继续看电影,就已经开始学习挑挑拣拣地看。虽然选择不好,仍旧浪费时间看了很多烂片,但如果能用十部烂片换一部我自己选来的经典,那也值得。可惜烂片太多,愈演愈烈,甚至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我始终觉得,既然做电影就应好好做,不求产量,但求质量。不能因为电影市场一片红火,就加班加点、不挑不拣地什么电影都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永远都比砸别人的脚伤得重。或者打个比方:你看人家大京城南锣鼓巷的文宇奶酪店,之所以牛逼,是因为全国仅此一家,绝无分店,而且每天限时限量。比起现在满城分店的三元梅园,当然是这家单打独斗的小店更有质量。
还好,在波涛汹涌的烂片浪潮中,我一点点理出了头绪,基本了解自己偏爱的电影类型、节奏、画面等。看完电影,把激动的心情写成一篇自以为是的影评,其实只是满腔热血、炙热的私人观后感。当然,看完之后无话可说的状态也时有发生,要么是电影太好,要么太糟糕。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有时哪怕只获得一点点的感动或者感触也就够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理念,我孜孜不倦地耗费一个又一个“2小时”,体验生活中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有时候也因为看得太多,很想问自己看电影的意义是什么。是完完全全的感受,还是触动神经的思考呢?也许,都有吧。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影都具有此功能。还有一些,而且是相当一些,垃圾得不值一提。咦,这也好像人生呢!有的人丰功伟绩,被历史记载;而大部分人不都是无名小卒,来了又去嘛!
但是,即便在我热爱的电影世界里,仍旧有许多事情是我不能理解的。比如,我经常问周围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用地域来划分:
“我喜欢欧洲电影;我不喜欢好莱坞电影;顺便说一句,我从来不看香港电影,香港也就王家卫还有点意思……”听到这样的话不是一次两次,它很能代表现在某些圈子的论调。而听到这样的话我就很疑惑,难道现在的人都这么有品位,都这么有思想了?大家都说自己在看欧洲电影,但会不会也许其实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很少听到有人说,我喜欢哪部电影,是因为什么,不只是因为看着看着就哭了,而是因为真的被感动了。
我想,每一个真正喜欢电影的人,都是要具备一定的鉴赏力。但是我仍旧认为,看电影,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的是你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优雅也好,媚俗也罢,偶尔来一次可以,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但是如果把媚雅当成自己有别于他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就会离生活和电影的本真越来越远,往往背离了自己的感受也就背离了你感受到的本真。所以,虽然我希望自己喜欢的电影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甚至当别人说不喜欢的时候,我会企图以自己的气场来感染那些浅薄的人。但电影又终究是个人的东西,也有点像罗兰·巴特的“从作品到文本”,每个观影者撷取到的,只是电影的一部分,对个人最重要的那部分。
最近听毛尖说:“影评人,听上去蛮酷的不是?但是现在已经不酷了。豆瓣里的骨灰粉个个都是福尔摩斯,看得出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4》中的思维模式和《碟中谍3》有区别;电影课上的学生个个都是佐藤忠男,说起小津说起费里尼说起希区柯克全跟自己亲戚似的。一个影评人还有什么呢?”我想,也是。
电影有什么?不就一点破感动吗?连《一代宗师》都有人爱有人嫌,我何苦还说那么多大道理。我就不信你看电影的时候不带一点点私心,没有一点点私人的情感。我知道“热爱会夸张,感情会变形”这个道理。但如果所有人都去理性地挖掘深奥的道理,谁来照顾感性的个人感受?
所以,什么影评不影评,看场电影,感动一把,抹两行眼泪,矫情矫情得了。
千万别拿电影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