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8700000011

第11章 虚实三国(9)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确实好,比拟适当,不必华丽,自见功夫。然而这首“煮豆诗”并非曹植所作,道理很简单,三国时期中国诗坛还未出现五绝体。

这首诗显然是后人改写的。

经考查,此诗最初见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宋人《漫叟诗话》也说:“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可见它的格式已是唐宋绝诗体了。此处《三国演义》采录,虽非《世说新语》版,但青出于蓝,似乎这改写后四句更佳,更易明朗上口。

【四八、张邰故事的繁简真假怎么看待?】

一向善于计谋巧变的张郃,作为曹军的良将,甚至连刘备,诸葛亮都对其有所忌惮,却被张飞一再用计,打得大败。

张邰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五位良将之一。陈寿写《三国志》把这五将归在一组: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徐晃。陈寿的评语是:“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张邰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很会用计。史料上说他,“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刘备曾经率精兵万余,分为十部,乘夜急攻张邰于广石。张台率亲兵搏战,刘备未能克胜。曹营主帅夏侯渊后来败于蜀军而死去,当时,张郜在阳平(令陕西勉县西),被担任夏侯渊军司马的郭淮等众人推为军中的主将。用郭淮的话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三国志·魏书·张郜传》)。曹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遣使者授权表示同意。

张邰绝非无足轻重之辈。史书以及《三国演义》对张郜故事的记述,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简约有繁复,有真实有虚假。因此,在张郃身上值得做一番探索。

先从精彩的地方说起。《三国演义》写张郃和张飞的瓦口隘之战,场面很精彩。张飞大战张部,连战连胜,最后迫使张郜弃马上山,从小路逃走,随行只有十多人,步行回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这次战斗,张飞除了勇猛,主要是以计谋取胜,他一再用计,张邰一再中计。张飞利用有利地形,切断魏军之间的联系,歼灭敌主力。张邰却因孤军深入,地形不熟,吃了大亏。《三国演义》详写张飞智斗张郃的这个故事,显然是为了塑造猛张飞亦善用计的一面,张郜作为对手只能甘拜下风。这是罗贯中笔下关于张郃故事的详细的一面,尽管是反面的写法。张飞战败张邰的这段故事,是有史料依据的。陈寿写张飞一生,笔墨简扼,概括为三件事:第一,当阳长阪,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斥退曹军。第二,攻破刘璋的巴郡,义释严颜;第三,就是战张邰。“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琊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邰。邰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段记述占了整个张飞传记篇幅的八分之一。张郃这一败,在对手张飞的史料中,算是详细的记载。

对比而言,在张邰本人的传记中,写这件事只用了短短15个字:“进军宕渠,为(刘)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郏。”(《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至于在曹操传记中,这件事写得更简单了:“(刘备)据巴中,逭张邰击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同样确有其事,但繁简程度差异很大。小说当然更是铺垫细述得厉害,情节跌宕起伏。张郜故事的典型性,不仅表现在史料和小说的繁简差异上,还表现在有真有假的方面。《三国演义》里写张郃一再中计,这对于史料记载中强调张郃的善于用计,显然是不顾其真了,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塑造张飞形象,这容易看出真与假,且不说它。

再说史料中,张郃的事情也颇有真假混淆,令人难辨是非。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两种类型的问题。

第一个例子,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对于张部究竟何时从袁绍军中叛离出来,投奔曹操这件事,发现史料中有着很大差异,《三国志》在《武帝纪》、《袁绍传》和《张邰传》三人的传记中,写张郃投操的时间不一。操传和绍传都说,张邰听说袁绍军将领淳于琼在乌巢被曹操攻破,遂来降,(袁)绍众于是大溃。这是张郃先降,然后袁绍军溃败,但在郃传中,却写袁绍军先溃败。郭图对袁绍说了张郃的坏话,张郃然后才投奔曹操的,这是一种类型,即裴松之发现真假井存,难辨谁是谁非,姑且存疑。(《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裴注)

第二个例子,即使当年陈寿本人,对于张郃的事迹,也已经感到材料不足,真假难辨。《三国志》写张辽、张郃等五将传记,张辽、徐晃二人材料较多,写得详备。乐进、张郃材料少,写得简约,最后,陈寿在评语中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晓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陈寿的意思就是,张郃既然善于用计,能巧变,甚至使得刘备、诸葛亮等都对他有所忌惮,但这样的提法跟张郃的实际行为,真实表现相比较,又并不符合,所以,陈寿也只能估计,是张郃的史料有遗漏,这也是三国人物及其事迹难辨真假的又一种类型。

从张郃故事,看出真假类型有三种:一是陈寿写史时已奠辨真假了。二是陈寿记载真假混淆,裴松之将三处记载比较后,仍不明真相,只好真假并存了,三是后来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以假演真,虚实间杂,目的为了更加故事化。

《三国演义》把张郃塑造成一个勇将,有胆量,却缺乏头脑,而且将他的英勇战死,归纳为性格暴躁,自寻死路,难道真是这样的吗?且看下文。

【四九、张邰是怎样战死木门道的?】

张邰有勇有谋,富有战斗经验,又因久在对蜀战场上,知己知彼,对诸葛亮的战术也应知晓,他的战死

诸葛亮北伐,几次出祁山与否,都遇到了曹魏虎将张郃,而且为张邰所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就是街亭之失。

张邰正是诸葛亮劲敌。

《三国演义》说张邰最后死于木门道(甘肃礼县东北),是追赶诸葛亮退军时遇伏战死的。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栩栩如生,但却旨在叙述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执意要追赶而丧命: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先锋张郃曰:‘吾愿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邰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懿曰:‘公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吾却引三千兵随后策应。’张邰领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赶。”(第一百一回)

罗贯中美化了司马懿,但字里行间,仍凸现司马懿别有用心,即明知前面有险,却命先锋上将冒险前进,如稍有不虞,则损失难以弥补。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裴注所引《魏略》大为不同:

“亮军退,司马宜王使邰追之。郃日:‘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邰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一引《汉末传》也称:“亮棺尽引军还,至于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题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兵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弩俱发,射邰而死。”

相传张郃是中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箭,而死于非命的,而张郃之死,盖因木门在祁山北、青封在祁山南,所以任乃强先生认为,当时张邰膝中箭,非致命之地,当是郃于木门被箭,仍督军进攻祁山,井追亮至青封,战败死”(《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他并非自寻死地。

张邰是宿将。作战行阵经验颇为丰富,他凭长期战斗实践,懂得“穷寇勿追”,“追者防伏”这些军事常识,可是主帅司马懿逼之前往追赶,张邰迫于军命,终于战死木门。

【五十、司马懿一生中有哪些亮点?】

有谋略,有手段,善于韬晦,善于决断,司马懿的能耐,世所少见。

三国智谋型人物多如云集,最杰出的当然非诸葛亮莫属。能够跟诸葛亮势均力敌的人物,那就只有司马懿一人了。

司马懿一生大概情况如何呢?他出身于世族家庭,比诸葛亮大两岁。年轻时就很有名,曹操想要罗致他为己所用,但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假装风瘫。后来曹操威胁如不出山做事,则要采取过激行为,他才勉强从事,担任曹丕的教师,后升为军中主簿。

起初,他并不怎么出彩。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攻魏,包围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威震四方,曹操为避锋芒,曾考虑迁都。司马懿这时提议,于禁等乃为水所淹。不是因战争受挫。对于士气没有什么损害。而刘备,孙权二家貌合神离,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高兴,可以拉拢孙权。解樊城之危。曹操欣然照办。果然扭转战略格局。

司马懿比曹丕大八岁。由于关系密切,曹丕称帝时。任他为尚书仆射,不久升为抚军大将军。公元226年,曹丕病危,以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受遗诏辅佐曹叡。明帝即位两个月后,东吴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司马懿率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司马懿任负责荆州、豫州军事的都督,年48岁。

第二年,新城太守盂达反叛,司马懿当机立断,不经请示朝廷就急速出兵,攻占上庸城,平定叛乱。这是关键一招,显示了司马懿的果决。

次年,魏明帝发兵分两路攻吴。曹休带领的一路被陆逊打败,曹休不久病死。另一路由司马懿率领,顺利班师。

过了十年,司马懿60岁那,年,率军攻讨辽东的公孙渊,长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势力遂告结束。

公元2 3 9年,36岁的明帝曹叡病危,请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齐王曹芳。61岁的司马懿第二次接受魏室的重托。为顾命大臣。

接着。曹爽控制局面。剥夺司马懿兵权。受排挤的司马懿,极善忍耐,宠辱不惊。他十年韬晦,等待机会。

他70岁那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太后名义罢免曹爽等人官职,继而杀曹爽等数千人。此时,司马氏势力已经在与曹氏势力的争夺中稳操胜券。

【五一、司马懿是怎样对付诸葛亮的?】

司马懿确实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亦视他为头号劲敌。

三国史里诸葛亮从没有直接指挥军队与曹操对垒,这是因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刘备在前线,他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员和给养,使之无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来到第一线。

诸葛亮是在刘禅主政后统抓军事的。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从此拉开了长达七年的“六出祁山”。《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司马懿能耐,故意捏造了诸葛亮搞反间计,让曹叡罢了司马懿实权。目的是为了让司马懿与诸葛亮能面对面对仗,即把初出祁山的失街亭、空城计,都记在司马懿的功劳簿上,用司马懿来衬托诸葛亮。

其实,当时曹魏在西方抵御蜀汉的总指挥官是大将军曹真,前线司令官、攻打街亭是右将军张郃、攻打附近列柳亭的是郭淮。以后几次战斗也是曹真挂帅印。司马懿呆在京城没有参加。

司马懿和诸葛亮直接接触。始于魏太和四年(230年),那年魏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这年秋天,他们三路攻蜀,司马懿出西城、张郃出子午谷、曹真出斜谷,因连日大雨,伐蜀计划未能实施,因而诸葛亮也没有与司马懿碰头。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病死。司马懿替代曹真,从而成为西线第一司令官,也就从此时始,他才领兵到祁山前线。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与司马懿交锋,其实不准确。包括魏太和三年(229年),所谓司马懿和诸葛亮争武都、阴平两郡一役。事实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直接对垒只有两次:一次是太和五年(即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围祁山,用术牛运粮;在上邽(甘肃天水)击败郭淮、费曜军,并东进阻拦司马懿主力一司马懿扎营扼守不出,后在诸将要求下出战。为蜀汉将军魏延,高翔、吴班打得大败(《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有生动的描绘);诸葛亮在回军途中,杀死追军张邰(第一百一回)。此段史事,《演义》将它拉开,说成是太和三年(建兴七年)至五年的事。给读者造成的印象是似乎这次战争时间相当长,大约相持了三年,中间还穿插有建兴八年曹真、司马懿领军主动向汉中进攻,为大雨所阻,诸葛亮减兵添灶,陇上妆神等事;第二次是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斜谷,始以木牛流马运粮,扎营于渭水南岸五丈原。“将此渡渭,帝(司马懿)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日:‘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其意可知也。’逭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晋书宣帝纪》)半年后诸葛亮病死。

可见演义与史事有很大出入,但两人确有直接交锋,在五丈原时,还有书信往来。诸葛亮以女服气耻笑司马懿不敢出战,司马懿亦深知诸葛亮情事,“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日:‘天下奇才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他俩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五二、《三国志》为何不写司马懿传?

司马懿一生的活动和曹氏政权四代人都有关联。他是魏国唯一可以跟诸葛亮叫板的人物。

司马懿一生十分了得。无论其战略和谋略手段,都堪称三国时期顶尖级人物。

然而,曹操在世时,对他总不肯重用,可能是曹操当时手下名士如云,司马懿运气欠佳。也可能曹操对他最初不肯接受征辟,装病固辞,仍有所保留;更可能曹操因他出身望族又具有非凡才智,产生本能的嫉妒。

至于有人说,曹操曾指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这话真假如何值得推敲。

那么,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何不专列司马懿的传文呢?看来并非和人物的重要与否及故事多少相关连,而是另有原因。

司马懿一生活动,跟曹氏政权四代人有关。

最初经苟或推荐,任曹操的相府文学掾。后任主簿。关羽攻樊城,曹操打算要迁都,将在许都的刘协(汉献帝)转移。司马懿提议联络孙权,以解樊城之围。

曹丕即位为文帝,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后与曹真等共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曹散(明帝)。

明帝病危,又由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曹芳(齐王)。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集团挫败曹氏集团,就开始控制魏国政权。司马懿七十多岁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控制政局。

就在司马懿死后12年,公元263年,其孙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晋王朝开国皇帝虽是司马炎,但创业开拓,奠定大位的却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炎乃是坐享其成。

陈寿出生在三国时期的蜀国,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晋朝。写《三国志》时,许多人物与事件都跟司马懿父子有关。为了避讳,陈寿不能直接写他们的名字,而必须以特别称呼代替,所以《三国志》里面,称司马懿父子就用“司马宜王”、“司马文王”的谥号。

同类推荐
  • 终极剿杀

    终极剿杀

    某军区特务连二级士官展力伟,在参加完最后一次沙漠反恐任务之后退役……在一次押运巨款的行动中,运钞车突然遭遇匪徒袭击,其他队员全部炸死,唯有展力伟冒险生还,因此被公安部门怀疑;为了洗清冤屈,他假装生病在医院逃走,然后偶遇当地副市长蓝田玉的女儿蓝小雅。而后,他又潜入与这起案件有关的矿场,结识到案犯之一三眼,三眼告诉展力伟劫持运钞车是银行行长高山一手操纵。随后三眼突然离奇死亡,高山也畏罪自杀,一切又陷入一个大的谜团。
  • 酸枣树

    酸枣树

    《酸枣树》由赵桃山著,小说以主人公周昊天与3位女性的爱情婚姻、悲欢离合以及事业沉论为主线,描写了太行山区城乡的沧桑巨变。在歌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辉煌成就的同时,鞭挞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丑恶现象。《酸枣树》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河神(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古代埃及——法老们的王国,由金子堆砌而成的国度,被贪欲击碎的传说……这是一段案耀的文明史,一段壮丽的旅途,这是英雄之间的战倒,伴随着一段不朽的爱情。 这是宏伟的、富于想象的倒说,随着一段历史的消失,一切都付于历史来评说……
  • 秋禾

    秋禾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是看央企与国企的实力有多强,而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民企总经理是否具备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与知行合一的超凡能力。读者们可以在这部作品中静心细品以为民企总经理艰难磨砺的心理历程,相信一定会带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与思想上的启迪。
  • 贼日子

    贼日子

    这个少年盗窃团伙,在满是虱子的破袍里,上演着人生的荒诞和异象,当他们以为差不多达到“华美”时,溃烂的阴影便将他们迅速掩埋,不留痕迹。
热门推荐
  • 倾城绝恋:妖娆倾天下

    倾城绝恋:妖娆倾天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将军府的废物无能三小姐,痴傻呆蠢,花痴成性,一朝惨死。她是现代神秘杀手组织的老大,因一场意外来到三小姐身上。再睁眼,她早已今非昔比,又岂是当初唯唯诺诺的废物?她想杀的人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即便是天要亡我,我也不介意逆了这天!”他,是妖孽王爷,战神至尊,杀人如麻冷酷嗜血,视女人如草芥,而他却唯独对她穷追不舍。他笑着说:“就算你把天捅破了,也有我在你身后为你撑着。江山如画,只为妳袖手天下,時光终老不负你。娘子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好?”她说:“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科学传奇的故事

    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科学传奇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科幻故事全集》包括《太空环游的故事》、《星球纵览的故事》、《海底探险的故事》、《岛上猎奇的故事》、《科学传奇的故事》、《奇异幻想的故事》、《神秘人类的故事》、《远古寻踪的故事》、《机器大战的故事》和《古堡秘影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包括法国著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纳和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等人的作品近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学习。
  • 火狐雪姬

    火狐雪姬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哀伤...凄美...只因为那禁忌的爱恋...
  • 灵开天地

    灵开天地

    天地开辟以来,混沌初开,万物皆有灵性,以人为长,但是随着世俗活动,使万物灵性浑浊,从而灵性不显。然而修真法门可以规避浊气,扩大自身之灵,达到毁天灭地,驱御万物的地步。少年孤身一人奋战修真之路,敢凭着热血与天下争锋,愿为搏美人一笑,嬉戏人间。
  • 梦中乡

    梦中乡

    记忆中的那个少年一如以往的炽热、耀眼。梦醒时却犹如身处梦境,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幻梦之中。
  • 天机剑诀

    天机剑诀

    一场大战,种下几世轮回,血染天下未曾回头!一本剑诀,破世间万法,问鼎三界无人可敌!一位少年,闯诸天万界,战人鬼邪神,创永恒传说!
  • 独自爱慕的神明

    独自爱慕的神明

    若木炽烈燃遍的古极渊,神明邂逅了他的缘,从此跌入深渊。深雪覆盖的古极渊,神明舍去了神格,唤醒了一颗冰冻的心。化作灰烬的古极渊,神明因一念仁慈,解救了一具破碎的灵魂。思之念之,慕之恋之,被神明眷顾的心,幸是不幸。我沉睡在湛蓝的秘境之海,任深雪无言寂然湮没。遗忘,曾经经受的所有磨难。感到,我迟缓的灵魂仿佛变得无比蔚蓝,眼睑,指尖上,栖息着无数清冽的星辰。于这方颠倒的世界,左永远是右,阴影永远是光晖简单同时复杂、幼稚同时深沉、热闹同时宁和。天空犹如海洋,海洋仿若天空,无边又无际。在皎洁的月光下,我阖上双眸,再一次爱上你。我在这里,永远爱你。
  • 宅斗,庶女无敌

    宅斗,庶女无敌

    【全文已完结(正文+番外)】放心跳坑吧——本文穿越~~~~~会码字,会撒娇,求包养~~~群号:240346110,小windwind友情赠送的,撒花撒花。袁家五娘,没有强硬的后台,没有集万千宠爱的母亲,没有太夫人的垂怜,没有老爷的喜爱,没有姐妹的和睦。她什么都没有,却正要从什么都没有,走向什么的都有。前有生母忍辱求死,只为将她放在正院儿养活,望她长大能寻得一门好亲事,平实安稳一生。后有姐妹尖酸冷对,对她庶门身份鄙夷讽刺,嬉笑怒骂。旁的还有太夫人难以捉摸。大夫人心胸狭窄。姨娘们各显神通。通房丫环多不胜数。袁家怎是一个乱子了得的。且看袁家五娘如何施展本领,揭通天聪睿,将一干人等,通通斗得人仰马翻。待得了太夫人信任,容了大夫人胸襟,安了姐妹们小气,可那择夫一事,又起了波涛。不求夫家大富大贵,不求夫家腰缠万贯,只求平凡朴素,一日三餐,于愿足矣。可最后,一时行差踏错,竟还是让她从小宅门转进了大宅门——丈夫的试探,婆婆的冷眼,姨娘们的恶毒,就看五娘继续忍辱负重,在夫家主持一片天,归上主母位。本文架空,翻查历史者请手下留情。家斗都是拉拉杂杂,媳妇婆子一大堆的,所以文是慢热,也较繁琐,依照正统家斗文风走。
  • 卢渊的世界之旅

    卢渊的世界之旅

    恩,怎么办,我也想有一个自己的英灵殿啊,怎么办!没办法,让我们踏上征(诱)召)(拐)的旅途!PS:改了三次还不满意的我也是没办法了
  • 温柔的背叛

    温柔的背叛

    她毕业后为躲避自已暗恋的大学男同学,主动放弃条件优越大公司的聘用,而到一家小公司磨练自己!然而事事难料,她越想躲却越躲不开,而面对惜日暗恋自已的男同学的苦苦纠缠,她又是如何选择自已的爱呢?命运又是如何的捉弄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