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18700000010

第10章 虚实三国(8)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充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逭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日:“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十一、割须代罪

行军中,曹操令士卒无伤麦,“犯者死”。不料曹操自己马踏麦田,遂割须发以代死,以此号令全军。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人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日:“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十二、儆戒立威

棒杀爱姬,只是因为没有及时叫醒昼寝中的曹操。目的是对身边人儆戒立威。

叉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日:“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十三、粮官欺众

军粮不够,曹操先让粮官以小称大,后又将欺众的罪责,由粮官承担。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日:“如何?”主者日:“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日:“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日:“特当借君死以压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日:“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从上面的十三则故事可以看出,《曹瞒传》里的记载确实和《三国志》的正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陈寿写《三国志》,魏的史事,主要取材于王沈的《魏书》48卷,鱼豢的《魏略》89卷。陈寿是晋朝人,晋继魏国,所以《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曹瞒传》写曹操的歪事,陈寿即使见过这书,也未必肯用这些材料。裴松之就不管这些顾忌,作注时引了这部书。罗贯中创作小说,扬刘抑曹,对这些材料当然如获至宝了。

还有一件事,无论《三国志》还是《曹瞒传》,都没有记载到的,那就是曹操曾经“上演”过一幕短剧,扮成一名提刀的卫士,站在由别人假扮成的“曹操”身旁。这真是一幕名副其实的真假曹操戏。

【 四二、曹操为啥扮成床头捉刀人?】

《世说新语》里,记载有关于曹操杀人的一則出人意料的故事。

这是一幕很有悬念而且令人为之动容的短剧。

《三国演义》里写到,曹操命崔琰代他接见匈奴使者,而自己扮作站在床后面的捉刀卫士。接见完申后。派人问使者印象如何,使者回答:“魏王很有雅量,但是那个床头捉刀人倒真是位英雄啊。”曹操听了,就派人追杀了这名使者。

罗贯中写这段故事,是有史料根据的。但并不是《三国志》,也不是《曹瞒传》。陈寿对曹操的处世行事,多有所讳避,这个故事当初即使有了,他也会故意舍去的。《曹瞒传》从另外的角度保留着曹操许多奸雄本色的故事,但这个床头捉刀人的故事也未及记载。

这个故事可能在历史上流传于《曹瞒传》(无名氏)之后,或是无名氏见闻之外,它记载在南朝宋的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的《容止》篇。原文不过几十个字,照录如下: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崔(琰)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一短剧中,崔琰的形象究竟如何?《三国志·魏书·崔琰传》里说:“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曹操让崔琰代己。表面看来,目的是给匈奴使者以雄威的印象。其实不仅止于此,否则曹操为何还站在床头当捉刀人呢?他也为了要亲临观场,做直接的观察。当得知匈奴使者实际印象之后,曹操又派人追杀了使者。

由此可见,曹操扮床头捉刀人,有着或明或暗的多重动机。一是以崔琰代己,给匈奴以雄威的印象。二是曹操疑虑,若使者真要行刺,则既可保全自己性命,又借手除掉他所忌惮的崔琰。(崔琰后来终为曹操除掉。)然而,出人意外的是,匈奴使者眼力甚强,虽不知崔,曹的模样真假,谁是谁非,却认定捉刀人倒是英雄人物。这不仅没让曹操感到高兴,使者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这里,曹操的猜疑、妒忌以及居心叵测,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像这样的史料,后来的艺术创作的作者当然是绝不会放过的。更何况,《世说新语》上的原话,既简扼,又生动,很有内容,非常含蓄,活脱脱就是一篇典型的超短小说,也是一幕由曹操亲自表演的“真假曹操”的好戏。

曹操患有头痛病,那是出了名的。但跟陈琳又有什么关系呢?且看下文。

【四三、文章为何能治曹操头痛?】

痛快淋漓的文笔。曹操读后竟会毛骨慷然。

这个问题当然和陈琳的文章有关。且看是陈琳的什么文章。

陈琳字孔璋,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17年。一般都说他是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其实,陈琳是今江苏射阳人(查《三国志·魏书·臧洪传》可知,陈琳和臧洪是射阳同乡)。

陈琳曾经做过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后来跟从袁绍。《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说,袁绍命陈琳写檄文,讨伐曹操。这篇檄文遍行州郡,并且在各处关津隘口张挂。这时候,曹操在许都(今河南许昌)方患头风,卧病在床,见了此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竟然有如此厉害的文章,那它究竟说些什么?好在陈琳的檄文,罗贯中已将它几乎是全文移入小说里面。其中,不但罗列曹操的罪行,还痛斥其祖其父为“妖孽”。曹操罪行中,还提到“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破棺裸尸,掠取金宝”等事。这篇檄文笔墨酣畅,痛快凌厉之极,实在让人叫绝。

后来,袁绍失败,曹操因为爱陈琳之才而既往不咎。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几乎全文引述陈琳的讨曹操檄文,还提到曹操头痛的事。这是有史料依据的。不过,罗贯中按照小说的需要,作了两点改变。

第一,袁绍命陈琳写移檄。实际是给刘备看的。《为袁绍檄豫州》开头说道:“左将军颁豫州刺史(指刘备)郡国相守。”罗贯中将这开头删去了。不过还算有依据。详见《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裴注引《魏氏春秋》所载此檄全文。

第二,这篇檄文与治愈曹操头痛病无关。它只是罗贯中的移植。

按照《三国志·魏书·陈琳传》裴松之注引《典略》的话,可知陈琳文章为曹操所赏识,头痛时读它甚有感觉。但那是陈琳随从曹操。当了文书之后的事。(《典略》曰:“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曰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日:‘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罗贯中为了让小说显得紧凑,节奏合理,人物描述精彩生动,特地将《典略》上的故事移到当年袁绍命陈琳作檄文的时候。这是一种聪明的办法。从史实的大处着眼,罗贯中这样移改时间前后,并无大的妨碍。单就创作手法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一种值得借鉴之处。

曹操作为军事家,他的实战本领如何?且看下文。

【四四、曹操如何智取阳平关?】

曹操不仅是一位大谋略家。还是指挥具体军事战役的行家里手。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写道,曹操战胜马超后,兵力雄厚,起兵南征。夏侯悻建议:“宜先取汉中张鲁,以得胜之兵取蜀。”曹操同意攻打汉中。

位于白马河人汉水处的阳平关,乃是川、陕间的交通要冲。为了打开这个汉中盆地的前漪屏障和门户,曹操亲率大军前往。他先派夏侯渊、张邰为前锋,直向阳平关杀来。但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待夏侯渊、张郃领兵到达关城下,已是人马疲乏。由于疏于戒备。当夜便遭敌劫寨,溃不成军。

曹操到关前一看,“山势险恶,林术丛杂”,便叹道:“吾若知此处如此险恶,必不起兵来。”曹操领许褚,徐晃观察地形时,又遭到伏击。于是,双方相持五十余日,“只不交战”。

曹操为了摆脱不利局面,传令撤军。这—做法,连足智多谋的贾诩都感到吃惊,不解地阃:“贼势未见强弱,主公何故自退耶?”这时,曹操胸有成竹地说:“吾料贼兵每日提备,急难取胜浯以退军为名,使贼懈而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胜贼矣。”

敌方认为曹军久攻不利而必定撤退。因而放松了戒备。不料曹操明里撤军。暗里密令夏侯渊、张邰各引轻骑三千。取小路抄阳平关后,然后再大军回攻,前后夹击。夺下了阳平关。

智取阳平关这个故事,罗贯中写得极妙。曹操之谋略。竟连贾诩如此聪明的人都出乎意料。撤军假象,安排得台情合理,难以识破。曹操巧夺阳平关。是他军事才干的表现之一。

罗贯中这么写,是否有根据呢?《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及《张邰传》中,都只提到一句:“攻汉中张鲁时,带兵五千为前锋。”此外,没写在阳平关的表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写到,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公(曹操)至阳平。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贼见大军退,其守备解散。公乃密遣解□、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

可见,小说的主要根据是《武帝纪》,但罗贯中故意不提解□、高柞二人,改成主将为夏侯渊、张邰二人,这样人物就更集中了,罗贯中将史书中一句简单记述,竟谱写出大段的故事,集中体现曹操的谋略高明和用兵之妙。战局铺垫和进展,前后情节描写细密,使得阳平关之战场景突现,人物活跃,既基本符合史实,又写得非常好看。

【四五、曹操有多少个子女?】

曹操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有着众多子女的父亲。

说到曹操的儿子,最为人所熟知的有曹丕和曹植二人。曹丕称帝为魏文帝,曹檀是有名的才子,“七步诗”“才高八斗”,闻名千古,除了曹丕、曹植,曹操另有23个儿子。史书记载,曹操共有25个儿子和一些女儿。

关于曹操的儿子,记载比较明确。(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文帝纪》、《曹彰传》、《曹植传》、《曹熊传》以及《武文世王公传》各有关传记。)

现将同母所生的编成一组,列名于后:

卞后生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人;

刘夫人生曹昂、曹铄二人;

环夫人生曹冲、曹据、曹宇三人;

杜夫人生曹林、曹衮二人;

秦夫人生曹珐,曹峻二人。尹夫人生曹矩一人;王昭仪生曹斡一人;孙姬生曹子上、曹彪,曹子勤三人;李姬生曹子乘、曹子整、曹子京三人;

周姬生曹均一人。

刘姬生曹子棘一人;

宋姬生曹徽一人;赵姬生曹茂一人。

以上所列出的曹操25个儿子的名单,其中,因为曹丕立为太子,后又称帝,所以,卞后所生四子排列在前。

其实,曹丕并不是曹操的最大的儿子,而是次子。比曹丕出生早几年的曹昂(字子修)才是曹操长子。曹昂是刘夫人所生。

早年,曹操南征张绣时,打了败仗,流矢射中曹昂,曹操丧失了长子。事情发生在公元197年,当时,曹操42岁。曹丕当年只有10岁,因为骑马技术较好,才得以幸免。这些,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曹丕的《典论自叙》里可以得知。

曹操众多儿子中,早亡的不少。例如,曹熊,曹铄、曹矩、曹子上、子勤、子京,子棘、子乘等,都是早死的。有的只知其字,不知其名,这反映出当时记载的欠缺。

其中,有一位曹冲,从小就很聪明,曹操喜爱他,但不幸的是,曹冲13岁时就死去了。后人为曹冲写过“称象”的故事,流传很广泛。

另外,曹操还有一些女儿。史料中关于他女儿的记载,不那么明确。比较有名的三个女儿,也就是三位公主,她们是:

清河长公主嫁给夏侯。楙是曹操的堂兄弟夏侯悖的儿子。文帝时任安西将军,明帝时任尚书。夫妻关系长期不和。(《三国志·魏书·夏侯悖传》裴注引《魏略》)

安阳公主嫁给苟恽。苟恽是苟或的长子,苟或50岁死,恽承嗣为“敬侯”,官至虎贲中郎将。(《三国志·魏书·荀恽传》)

金乡公主嫁给何晏。何晏是何进的孙子。他以文才出名,官至尚书,提拔旧交之人。他还好色,“顾影自怜”这一成语典故,就出于何晏。(《三国志·魏书·曹真传》附《何晏传》,以及裴注引《魏略》《魏末传》)

综合有关的史料看来,这三位公主的婚姻生活都不好。清河公主和丈夫长期不和睦,安阳公主的丈夫由于和曹植关系好,受到曹丕的压制;金乡公主的丈夫是个“自恋癖”,后受曹爽的牵连被杀。

【四六,秦朗是在祁山被诸葛亮军杀死的吗?】

曹操还有几个假子。所谓假子,就是没有直接血缘的儿子。他们是因为自己老妈为曹操收用了,而被这个晚爸曹操认做儿子,而有别于他,称为假于。此中有一个就是秦朗。

秦朗故事记录得很简单,但他曾出现在讨蜀战场上。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写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河南北,诸葛亮识破司马懿命部将郑文诈降的计策。于是将计就计,诱得司马懿大军前来劫营。此战虽然未获得司马父子,但那位先引一万兵为先锋的前将军秦朗,却全军覆没。秦朗亦死于乱军之中。

这段文字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不见于史,尤其是这位秦朗将军,他不是出征于此,战死于此的。

秦朗此人不平凡。

他是曹操的“假子”。秦朗生父秦宜禄,原是吕布部将。曹操取下邳,接收吕布和部将家眷,秦宜禄的夫人杜小姐,原先是关羽看中了的,城破前后,关将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曹大司空面禀,城破之日,你只要把秦宜禄弃妇赏赐我,我就感激不尽了。说是弃妇,那是因为秦宜禄在下邳围城初,奉吕布命出城到淮南向袁术求救,袁术赏识他,又给他送去一位姓刘的小姐做太太,杜小姐就被抛弃了。可是关羽的再三请求,其恳切之心,却引起疑心病重的曹操猜疑。曹操就先找她来看看,一看美极了。曹操就留作自用了。她就是《三国志·魏书》中介绍的杜夫人,而秦朗就是她带过来的拖油瓶。

曹操对杜夫人很喜爱,跟她还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爱屋及乌,对秦朗也很喜欢,“朗随母氏畜于公官,太祖喜爱之。每坐席,谓宾客日:‘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魏氏春秋》)秦朗少时相当低调,处世谨慎,与人交往谦虚有加,因而得到曹操诸子的敬重,曹丕儿子曹叡对他尤为器重,在做皇帝后,就封为骁骑将军、始事中,出入车驾时常相伴从,井为他在京都洛阳建造高大的府第。青龙元年(233年),还被派往并州(山西)前线,主持讨伐鲜卑。翌年,又调任为征蜀护军,作为司马懿的监察官,率步骑二万到渭河前线,参加对蜀汉的战争。

秦朗的二万人马,使魏国在渭河的机动部队大为增强,他和司马懿统率的原有将士。估计超过了五丈原地区的蜀汉大军,鉴于魏国奉行曹叡固守不战策略,史书未见有秦朗主动进攻的记载。他当然没有战死在渭河前线。未久,却因诸葛亮病死,西线又无战事了。

《三国演义》显然是把秦朗作为一个符号,强调诸葛亮智慧高司马懿一筹。

【四七、曹植写过五言绝诗了吗?】

晚年曹操选择了曹丕做接班人。在他死后,曹丕继位,不久就代汉当了大魏皇帝。

曹丕当了皇帝,妒嫉兄弟曹植,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曹操儿子曹植在文坛上颇有盛名。

他的诗尤好。妇孺皆知的,就是那首煮豆诗。也就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故事中提及的:

“丕又日;‘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宇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同类推荐
  • 疯狂的舍利

    疯狂的舍利

    “原以为自己是颗舍利子,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块尿结石。”这是一部足可比美《疯狂的石头》、充满喜剧色彩的黑色幽默,讲述的是落魄的白领在底层挣扎以及两位大龄青年平凡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吴耐,曾经是一位广告公司的白领,做过经理,开过公司,一下子跌入生活的底层,他不屈,他要挣扎,他要抗争。
  •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古都修复与拓展,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时间观,不是整旧如旧,认为古迹是不可以再造的,而是整旧如新,以此标榜新的朝代重新开始。由此,众多的古老的建筑技艺传统大都成了绝响,连彩绘、胶漆、颜料、木刻等均已失传。后人以不断的更新为自豪,以随时可以替换的非恒久性材料取代本可以永久存留的古迹。几番“修复”,真品也就成了赝品,古都也同样成为了赝城——到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古物,连每一片砖瓦都是不久前修复时才烧炼的。当人们高奏“现代化进行曲”之际,作为一位建筑学者,我却在古都感到一种植根于历史深土中的恐惧,有那么一天,我们...
  • 故乡情韵

    故乡情韵

    本书反映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爱情为重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个版本的改变,包括情感方面,也出现了逆潮流而动的新鲜事。
  • 杉

    我和父亲都是小提琴家。在一场公开的演奏较量中,我败下阵来,但我认为不是自己学艺不精,而是我的小提琴不如父亲的。我从一条新闻中得到启发,把杉树种子从鼻子里吸进去,要在肺中种出一棵杉树,以自己的血肉做一把最好的小提琴。为了保守秘密,我离家出走,乘坐一辆在水下穿行的火车,来到了一个古怪的城市,国王住在高塔上,人们住在高墙的两边。我在这里遭遇了一些奇妙的事情,而我身体里的种子开始发芽长大……
  • 西游记(上)

    西游记(上)

    中国四大古典著作之一,世界神话传奇经典著作!《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以降妖伏魔,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
热门推荐
  • 天命扑克牌

    天命扑克牌

    自从上课斗地主被老师发现,扑克牌离奇消失在屁股之中,洛天泽的人生便走向了奇怪的方向。打出红心三化身成为特种兵协助警察破案;打出黑桃七化身运动健儿引领国家体育各种夺冠;打出红心七化身赌神赢光澳门所有赌场;打出梅花八化身黑道大佬驰骋黑道笑傲天下;紧揣手中的一对王对着全世界喊道: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所有职业的巅峰,如果谁在我上头,你会被日的我跟你讲!我叫洛天泽只是一枚普通的学渣。
  • 霸道的竹马:最疼梦梦

    霸道的竹马:最疼梦梦

    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爱她她也爱他"滚""作为你的未婚夫,为什么要滚""流氓“”只给你耍流氓“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情人是恶灵

    我的情人是恶灵

    都说女儿是前世的情人,我看着赵蕊怀中抱着的我的女儿。稚嫩的面容像极了苏洁。我微微一笑说道:“从今天开始我的女儿就叫禾苗而不是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苏洁。”
  • 三扑瑾少:跋扈娇妻要逃婚

    三扑瑾少:跋扈娇妻要逃婚

    国外某岛,她意外将他扑倒,“女人,把你猪一样的躯体从我身上移走。”总统套房,她醉酒将他扑倒,“女人,扑都扑了,打个商量呗,顺便再多扑几次吧,万分感激!”私人别墅,她被诱将他扑倒,“女人,做人不能太禽兽,不领证就不给扑!”
  • 十三星墓

    十三星墓

    当那些连速度都无法超越的色彩津津乐道着极光太过类似于星河弱者急着做诠释,无可挑剔地嘲笑他们讥讽中的弱小以便证明与价值着他们仅能扮演的存在而我,在确定变强的那一天翻阅词典,寻求着'至高'的意义却在宀字部,第叁画的那一幕,看到了两个字,守护……
  • 烟火奇缘

    烟火奇缘

    灵魂出窍之事,也可以说是离魂,是准心理学上一种最怪异的现象之一。灵魂出窍依然可以是一个仍然在生的人,据西方一些灵魂学家所说,是真的存在于世上,其中又以发生在泰国和菲律宾等地方特别多,但至于其原因,则至今仍未清楚。不过,这些出窍的魂魄,肉眼是很少见得到的,通常它们都只是以声音形式出现。当灵魂出窍,当烟遇上火,于是就有了奇缘。
  • 心与梦的语言

    心与梦的语言

    她是高璃儿,一个既聪明又没有情感女孩。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件事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在她和她妈妈敞开心扉的那天,她做了一个梦········(这本不是恋爱文,无恋爱)
  • 兰烬沐秋

    兰烬沐秋

    他是孤傲邪魅的第七王爷,她是冷艳温婉的将军遗孤;他几许柔情,她魅惑众生;他说:君王薄性?我愿为你放弃江山。她说:红颜祸水?我偏助你君临天下。
  • 仍未长大的我

    仍未长大的我

    她像是在森林里迷失的野丫头,无助,孤独在泪水里包裹住对家人的思念,当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向着她的胸口刺入,只有流淌的鲜血在虚伪的面罩中述说着真实的一切那在岁月中流失的纯真,在现实里成长的孩童,如果,我仍未长大,你,是否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