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解读其心意,可以让自己相机行事;从别人的小细节识别其才干和为人,可以使其为我所用;从别人的眼神和话语中判断出隐含的动机,可以使自己绕过人生路上的陷阱。揣,就是要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对方的为人,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彼此的关系。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①诸侯之情。量权②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③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④,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⑤之知睿,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亲,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⑥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情欲必失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⑦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⑧。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⑨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⑩,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而说之法也。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事而至,此最难为。故曰“揣情最难守司”。言必时其谋虑,故观蜎飞蠕动紒紜矠,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变。生事者,几之势也。此揣情饰言成文章,而后论之。
【注释】
①揣:推测对方的心理。
②量权:量是秤称重量,权是秤所用的砣。
③称:又作秤,天平。
④饶乏:饶,指富饶、富足。乏,指贫乏、缺乏。
⑤宾客:古代被礼遇为军师或策士的人。先秦时养士之风盛行,宾客专为其主人献谋策划。
⑥反侧:翻来覆去,这里指民众的反叛。
⑦乃且错:乃且,是暂且之意。错,同“措”,措置、搁下之意。
⑧所安:情欲所依托的根据。
⑨数:法、术。这里指办法。
⑩先王之道:上古帝王统治天下的法则。
紒紜矠蜎飞蠕动:蜎,蚊子的幼虫。蜎飞,泛指昆虫的飞行。蠕,蛔虫,绦虫之类,爬行时屈伸前进,缓慢爬行。蜎飞、蠕动,泛指世间没有不具备利害关系的东西。
【译文】
古时候,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然会审慎地把握国家的发展趋势,揣度各诸侯国的具体情形。如果不能周密切实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会知道诸侯国的强弱情况。如果不能周密地揣度形势,便不知道个中隐蔽的情况的发展变化。怎样才叫权衡得失呢?答案就是能准确测量疆域的大小,实力的强弱,计算谋士的多少,估量钱财物资的有无情况,预计一下百姓人口的数量。摸清贫富的比例,有余、不足的程度如何;其次研究山川地貌的险要与平易,分辨哪处与己有利,哪处与己有害;再次是谋划考虑优势在哪里,而不足之处又是什么;还要观察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亲疏关系,看一下哪些人贤德,哪些人不足与谋;在谋士与宾客中,估量一下哪个足智多谋,哪个是平庸之才。再考察天象运行的变化,看看是吉是凶,是福是祸;揣度一下诸侯间的亲疏关系,看看谁是可以效力的,谁是不能效力的;在判断老百姓的心理趋向时,要观察老百姓的聚散离合的变化,知道哪里安定,哪里有危机,什么是老百姓喜好的,什么是老百姓厌恶的;人心是否思变,反叛是否会发生。在准确地把握上述事态发展变化之后,才能称为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得失。
所谓揣度情理,就是要在对方情绪高涨的时候去游说,要想办法施加影响使他的情感达到极点,让他把真实感情暴露出来。因为既然他有欲望,那么情绪极高时就容易暴露出来而难以隐瞒。而在对方怀疑,戒惧时去游说他,则要加重对方的恐惧心理,使其对所厌恶、恐惧的事情恨至极点。倘若对方有所厌恶的事,此时也不会隐瞒其真实情况。因为对方在有欲求的时候,常会表现在他们外在神态变化之中。如果对方有所感动,却不显露在外部神态中,先不要着急,不要与他直接讨论,可与他说一些另外他能熟悉的东西,说一些使他感到亲近的事情,就可以知道他安身立命不露神色的依据。一般说来,心中的欲求,能形之于外部神态,因此,不时地察言观色,就能知道人的心灵深处的欲求。这就是所谓的揣测人灵魂深处、揣摩人内心世界的方法了。
因而,决策国家大事的人,必须详尽地衡量本国及各方面的力量;同理,游说诸侯的人,也必须会全面、详尽地揣摩人主的心理。所有的策划、谋略、想法、情绪和欲望都要用这种策略,以此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做,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置各种问题和游说各色人物。揣情之术,可以使人富贵,也可以使人贫贱;可以使人有重权,也可以使人微不足道;可以使人受益,也可使人受害;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败;这些都是揣情之术产生的后果。所以,即使有贤明君王的大德,有上智之人的聪慧,若无忖度时势、探人心理的揣情之术,面对着隐藏了的事实,也依然不能识破它。由此可知,揣情之术是策划事物的基本条件,游说人主的基本法则。事情发生在人们面前,往往人们难以事先预料。事先预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所以说揣情之术是最难以把握运用的。揣情之时,必须根据不同时势、情态作出判断。在现实中,连昆虫的飞行与蠕动,都是按照自身的生理规律存在、应变于环境的。世上万物都是利害共生,而且全在变化之中。事情一开始,都会产生一种微小的态势。揣情者,就要用合情合理的言辞装饰成文章,而后再向君主进行游说。
【智解之一】
顺势而为 借力而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可以凭借的外部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要想成功必须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如同美国百货业巨子约翰·华那卡总结的成功策划方程式:成功的策划=他人的金钱+他人的头脑。越是知借、敢借、爱借、会借、善借的人,越能够获得成功。
“智者当借力而行。”春秋时期的管仲借老马识途走出困境;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假借鬼神起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善借火势,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以雾借箭,还借风,借水,借雪……刘备借雷声保全性命,借孔明之力三分天下;曹操借粮官之头以安军心,借黄祖之手以除傲气凌人的祢衡,借天子之威以令诸侯……
大发明家爱迪生也说:“要想成功必须利用别人的头脑。”借用他人之脑,就是借用他人的智慧。历代帝王都特别重视“借脑生谋”的重要性。大凡贤明的君主都积极网罗人才,礼贤下士,手下谋士如云,并且都善于虚心听取谋士们的意见。周文王溪边启用姜太公,言听计从,建周代商;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秦惠文王任用张仪统领诸国;孟尝君广招天下贤士,门客三千,屡献奇计,化险为夷;汉高祖任贤授能,乌江边上逼死西楚霸王;唐太宗广纳贤才,爱才如命,创贞观之治;元世祖任人唯贤,不计辈分,使中国版图横跨几洲……
借“力”的力,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物质力量也可以是精神力量。即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各样的力量我们都可以利用。战国时期,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改革。吴起的新法取消了世袭制,这触动了贵族、权臣的利益,于是这些人对吴起恨之入骨。等到楚悼王一死,尸体还未入殓,他们就起兵造反,要杀死吴起,吴起逃到宫中,权贵们仍穷追不舍。吴起走投无路,自知难免一死,就趴到楚悼王的尸体上,权贵们趁机乱箭射击吴起,把他射成了“刺猬”,楚悼王的尸体上不可避免地也挨了几箭。后来,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即位,自然不能容忍他人对先王不敬。于是,下令严厉密追查射击先王尸体的叛逆者,将吴起追至宫中乱箭射死的七十余家贵族全部被诛门灭户。巧借他人之力,死人诛活人,一代谋略家、军事家吴起在临死之时还能够运用借力之法,为己报仇,确实令人佩服。
“拉大旗做虎皮”,在政界和商界更是被广泛运用,把极有号召力的旗号拉过来,当成虎皮,用来骗人和吓人,其根本目的是借局布势。特别是当某些人力量很弱小、无力形成强大的声势时,常可以借助别人的旗号,布置成有利于自己的阵势。商人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借名生威”,如今商家都愿意选用人气很旺、红得发紫的歌星、影星来做自己商品的代言人,那是因为商家已经认识到“名人效应”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
“背靠大树好乘凉”,不仅是明星,有特殊身份的人,往往也被加以利用。美国有一出版商甚至将脑筋用到总统头上,该出版商将仓库中堆积如山、难以销售的图书通过一个朋友送给总统,总统看了几页后漫不经心地说:“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听到后,就用总统这句话大做文章,打出广告说:“一本让总统大为称赞的书。”于是这本书开始走俏,不到一个月就把积压的书都卖光了,而且还造成了脱销状态。出版商尝到甜头后,又给总统寄了一本书,总统十分恼火出版商用自己做宣传,就不留情面地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又利用总统的批语大做文章,他在广告中写道:“一本总统认为糟透了的书。”马上,这本书又成了畅销书,出版商又大赚一笔。几个月以后,出版商又有一本滞销图书,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又给总统寄了一本书,总统想我说好也不是,坏也不是,他总能利用我的话赚钱,这回我什么也不说,看他还能怎么办。没想到总统还是被出版商利用了,出版商在广告中写道:“一本令总统难以评价的书。”结果这本书也立刻热销了起来。“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出版商又巧妙地利用总统的特殊身份,特殊地位狠赚了一笔。未来时代的竞争优势,已经慢慢地从有形的资源转移到无形的智能上。因此,谁能够充分地运用与开发自己与别人的智能,谁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赢家。
高明的借力者还可以借敌人、借对手的力量。古代兵家认为,从军事观点来看,当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之时,突然有一支新的强大部队,以第三者的态势出现,这必将是一个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以利用。同样,当一个国家容许他的邻国无限制地扩张势力,而不加以阻止时,那么,它的衰落将相随而至。所借于敌的,可谓多矣。行借之法时,要突显“智”、“巧”二字。
春秋末年,吴国在会稽大败越王勾践后,吴王夫差的重要谋臣伍子胥多次建议乘势消灭越国。越王勾践便用借刀杀人之计,离间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越王派大夫文种携带厚礼,前去买通吴王的宠臣伯嚭。伯嚭受贿后,千方百计替越国说话,多次在吴王面前诋毁伍子胥。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谗言,以伍子胥阴谋通齐叛吴之罪将其杀害。越国终于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吴王夫差养虎为患,最后终于被越王勾践逼得自刎而死。
再高的人有时也需要踮脚,再矮的人有时也需要屈身。聪明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头脑是有限的,而且明白有些时候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别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智慧。借力最重要的是借他人之智,使之为自己服务。除此之外还要留心他人的谈话、见解、策略等等,要思路开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有意识地接受外界的各种启迪。别人的思路可能引导我们改变习惯性的旧思路,别人的观点可能使我们产生新观点,最终转化为高明的计谋。
“借力”是一支生花妙笔;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方略;是剧增力量,省力增效的秘诀;是四两拨千斤的诀窍。善借力者、易成事。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预先谋划,然后要学会借助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鬼谷子讲:“常有事于人,人莫能先。先是而至,此最难为。”
【智解之二】
迂回劝诫 旁敲侧击
语言是一块琥珀,好的说话艺术就好比是一场精彩的球赛。那强有力的扣杀或一脚直射固然壮美,而声东击西、曲线射门更让人觉得妙不可言。有时委婉曲折的话语更容易打动对方的心扉。一个寒冷的冬日,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个胸前挂着“自幼失明”的可怜人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写句话吧。”说完,诗人就在乞丐的牌子上写道:“春天就要到了。可我不能看见它。”这句话委婉地表达了失明者的悲惨遭遇,具有丰富的内涵,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同情。从那天起,很多经过乞丐身旁的人都纷纷向他慷慨施舍。可见,委婉措辞、旁敲侧击有时比直言不讳有更强的感染力。
鬼谷子讲:“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其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鬼谷子认为,当一个人喜怒不形于色,煽情的方法对他根本不起作用的时候,要从侧面入手了解他的好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策略。其实,人生在世有许多身不由己之时,在很多场合、很多情况下我们不能畅所欲言,不能实话实说。这时要注意学会另辟蹊径,要摆出客观存在的相类似的另一件事实,让对方有所思,作出选择,这样比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
曹操很欣赏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道:“贾翊,我问你意见,你为什么不说话?”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心理学家调查分析发现,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是百分之二十,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百分之八十。人人都有自尊,也有自知之明,有些事情如果从正面谈起就会发生摩擦,但是采取迂回的方式,既保留了对方的自尊,又容易让人接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古代帝王,他们自称是代天行事,所以很少有帝王能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听得进逆耳忠言。所以,碰到那些多狐疑、多猜忌、多暴虐、多恣意的帝王,做臣下的就不能强说强谏,而应该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使帝王有所感悟,进而有所悔改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