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登基执政的年代,正是英国君主权力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进一步成熟而被最大限度地予以弱化的非常时期。不甘于成为一名“统而不治”的“虚君”的维多利亚女王,开始走上了自己异常艰难的夺权之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她先后与内阁的几任首脑建立了堪称深厚的交情,也实现了彼此间的默契合作,接着又在党同伐异的政党斗争中屡败屡战,直至最终较为稳妥地取得了众多利益纠葛间的某种平衡,使得英国王权的威望最终得以重新确立,甚至在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后,她还能够以国家大计为重,继续在一如既往的不懈奋斗中度过了40年的执政生涯,不但将英国推上了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也使自己最终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的最强有力的象征。
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尽管维多利亚女王并不具备那种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也缺乏一份厚积薄发似的聪明才智,但她却十分果断地与当时作为经济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建立了最大程度上的信任与合作。而历史也证明她的这一选择确实堪称是她一生中作出的一个最好的判断和决策,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正是这样的一种选择,才为日后大英帝国的全面发展打下了一个最为坚实有力的基础,也为她本人在世界历史上所取得的那份荣耀写下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怀远大的一代女王
1819年,维多利亚降生,其父是英王乔治三世的四子爱德华·肯特公爵。他在政治上明显倾向于辉格党,甚至还有些过激情绪。母亲是德意志的科堡公国一位大公的女儿,她在政治上也接近辉格党,并同他们有所往来。所以,维多利亚从小就受到自由主义的熏陶和教育。
小的时候,母亲为维多利亚请来了一位路德派教士的女儿路易丝·莱纯对她进行启蒙教育。信奉新教的莱纯对维多利亚影响非常大,维多利亚将她视为自己有生以来最好的朋友。维多利亚的舅父利奥波德曾长期居住在英国,给了她以父亲般的关怀和教育。他还经常给维多利亚写信,教导她要勇敢坚定,要信任辉格党人,学习“为人君”的本领。
英国的历史可以说是民主与王权、议会与专制为争夺最高权力而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以及英国王室威望和声誉的不断下降,反对王权拥戴议会的势力与日俱增,议会的优势毋庸置疑地确立了,国家最高权力从此永恒地交给了议会,国王的地位已经下降到了顾问或咨询者,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继承王位的。但她决不甘心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她要利用自己的地位努力争取国家的最高权力,她要以自己的意志影响国家的决策,左右英国的政治。
于是,即位之初,维多利亚就全力支持执政的内阁首相辉格党人墨尔本及其内阁。即位的当天,她就向墨尔本表示:“我早就有意留你和其余的阁员总理政务”。此后,维多利亚和首相不仅在公务上有着默契的配合,而且私人关系也极其密切。丝毫没有政治经验的维多利亚即位时还只是个不足20岁的女孩子,而首相墨尔本则是一个深谙政治的政客,所以她对他无限钦佩与信赖,事事都把他当做靠山,每天的活动都以他为转移。闲暇时,墨尔本就给女王讲授有关英国宪法、历史以及英属海外领地的各种知识。这一切不仅扩充了女王的知识领域,而且也启发了她“为人君”的权势欲。
艰难的夺权之路
维多利亚女王与墨尔本的密切合作,遭到了以罗伯特·比尔为首的托利党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向辉格党内阁的内外政策展开了猛烈攻击,导致墨尔本内阁困难重重,迫于形势压力,墨尔本政府于1839年5月向女王提出辞呈,无奈的维多利亚女王只好授命托利党人罗伯特·比尔组阁。
女王一向对托利党人怀有明显的敌意,因为她长期以来倾向于自由主义观点。比尔接受组阁任务后,要求重新更换宫廷女侍。这一做法遭到女王的坚决反对,她认为这是托利党人对王室的极大不敬。盛怒之余,她收回了要比尔组阁的命令,命墨尔本继续主持内阁。但此时的墨尔本内阁已山穷水尽、内外交困,在勉强维持了两年后,于1841年的议会大选中被托利党人击败。女王不得不在女侍问题上做出了让步,重新任命比尔组阁。即便如此,维多利亚还是不甘心扮演“统而不治”的“虚君”角色。于是,不久以后在对外政策上她又同内阁发生了新的冲突。
1846年,辉格党人约翰·罗素任内阁首相,帕麦斯顿出任外交大臣。而帕麦斯顿却和女王夫妇在一系列对外关系问题上出现了矛盾。可帕麦斯顿根本就没把维多利亚放在眼里,他不但不理睬她的意见和要求,而且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也不向她汇报。渐渐地,他们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女王再也不能容忍帕麦斯顿这种无视君上的态度,向他发出通牒,强烈要求他改弦易辙。但帕麦斯顿对女王的要求却无动于衷。终于,女王行使了她的权力,罢免了帕麦斯顿的外交大臣职务。
在六七十年代以后的首相中,最受维多利亚推崇的当属保守党人迪斯累里。正像她即位初期崇拜墨尔本一样,她在位后期与迪斯累里结成至交。维多利亚对他通过购买苏伊士运河一半股票而一举控制了这条东西海上交通命脉的高超手腕表示深深赞许,而迪斯累里则通过努力,把印度女皇冠献给了她,使她实现了她的皇帝梦。虽然在长期的统治过程中,维多利亚女王的政治权利愈来愈小,但她作为英国“象征”的政治价值却越来越大。
维多利亚即位的第二年,便与德意志萨克斯科堡的亚尔伯特结了婚,婚后,她不让丈夫过问国家事务。作为对她丈夫的补偿,她在家里努力扮演一个非常贤慧而温柔的妻子角色。维多利亚可以算做英国历代国王中最家庭式的女性了,而这一对快乐的皇家夫妇也自然成为了广大英国家庭道德的规范。正因为如此,亚尔伯特的死才会使维多利亚那样悲伤。她终日不理朝政,每天只蛰居在白金汉宫内。然而,当时英国的形势却不允许她一味沉湎于悲伤中。国民中有人对她的不理朝政表示极大的不满,此时的她才忽然间从悲伤中醒悟过来,回到她的政治舞台。
颠峰时期造就的颠峰女人
维多利亚统治期间,迎来了英国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当时英国的工业产品全球销售,征服了世界市场,是欧洲乃至全球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当时经济力量的中坚是取代贵族的新兴中产阶级,他们与王室积极合作,这一点与法国中产阶级同王室分道扬镳大大不同。因为他们要获得殖民地,就必须以英国王室作为统一的象征。也许是女王也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她总是把自己的利益与中产阶级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次,她满腔愤怒地向一位向“她的人民”征收啤酒税的大臣表示抗议。显然,她所谓的“人民”是指中产阶级,对农业劳动者或工人阶级,她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她虽然也曾向一些老妇人分赐过衣物,令老妇人们感激涕零,拉着她的手高呼万岁,那场面委实“令人感动”,但她对于那些栖身在伦敦茅棚里的不幸者,脑海里仅存一片模糊的印象。中产阶级的优点和兴趣也就是她本人的优点和兴趣,所以当她得知第一批劳动者的代表被选进下议院时,大为吃惊。她轻蔑地将那些贵族看做“上等阶层”,有时还拿英国贵族与革命前夕的法国贵族相比较。她相信,唯有中产阶级才是最可靠的,贵族阶层的贪图安逸必将导致自身的灭亡。
正因为她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好恶,以及她始终坚持平民化的生活方式,所以赢得了中产阶级的广泛爱戴。加上她与亚尔伯特的家庭生活规范符合一般市民的阶层情趣,所以她的威望日炽,成为国民信仰的中心。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驾崩。英国人人戴孝,举国哀悼,以至于后来伦敦街头竟买不到一块黑布,而她的无数臣民用最隆重的仪式表达了对这位“给英国带来辉煌”的维多利亚女王的无限拥戴和怀念之情。
维多利亚统治时期,正是英国繁荣兴旺达到极盛的时期。在她统治的长达64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乱,而且大英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两倍,英国及殖民地几乎遍布每一块大陆和所有的海洋。其政治、经济、军事的强大,也带来了英国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繁荣,以至形成英国高度发达且富有特色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