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久,夏洛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艾米莉的诗才,于是,一个计划又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她打算三姐妹合写一部诗集。1846年,一部采用男性化名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的诗集出版了。虽然这部诗集依旧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只卖出两本,但却从此奠定了勃朗特姐妹的文学创作之路。这之后,她们决定各自写一部小说,并希望同时出版。首先完成作品的是安妮,她写成了长篇小说《艾格尼丝·格雷》,接着,艾米莉也写完了她的《呼啸山庄》,夏洛蒂则写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教师》。可遗憾的是三部小说合出的计划落空了,因为出版商只接受了前两部,夏洛蒂的《教师》在出版时频频遭拒。顽强的她没有退缩,而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才华,开始创作《简·爱》。与此同时,繁重的家务落在夏洛蒂的身上:父亲的视力正受着白内障的威胁,病弱的妹妹更需要人照料,她要抓紧时间把一切安排好后,才能动笔写作,哪怕是在文思泉涌的时候。
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夏洛蒂也特别注意自己的写作技巧,在运用词汇方面,她总是竭力搜索令她满意的字眼。对于这部作品,她并不急于求成,她希望达到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以至当后人研究她用铅笔写成的手稿时,很少发现被删改的字词。
夏洛蒂和妹妹们每天做完针线活后,便在一起讨论各自的故事和人物,不过,艾米莉和安妮的意见很少能促使她改动自己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很流行天生丽质的女主人公,尽管艾米莉和安妮的笔下也塑造了一样漂亮的主人公,但不落窠臼、勇于创新的夏洛蒂还是抛弃世俗的大众的品位,她在《简·爱》中塑造的并非美丽的角色,而是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的女家庭教师简·爱。夏洛蒂坚信:自己所塑造的人物会比妹妹们所写的任何一个女主角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的这种自信。
夏洛蒂越来越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当写到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庄园这一段时,她简直无法住笔,一口气写了20来天,直到生病发烧才罢笔。
经过数日的写作,《简·爱》终于完成。当书稿送到出版商那里时,一审先生首先被吸引了,而平素很难被激起热情的二审先生竟也不由自主地被故事迷住了,他一口气读到深夜。得到这个消息,出版商史密斯先生也坐不住了,他要亲自读一读被两位先生大加赞赏的这部无名作者的作品。当他读到第二章时就惊奇地跳了起来,再也放不下了,他要一口气把它读完。于是,他取消原定的约会,谢绝一切来访,专心致志地攻读《简·爱》。
1847年10月16日,《简·爱》正式出版了,正如夏洛蒂所预想的那样,整个伦敦都掀起了购买的热潮。开始,人们不知道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该投入多大的力量,所以评论文章都是小心翼翼,颇有分寸的。但是不久他们就抵挡不住社会舆论的浪潮了,连一向号称“不评论小说”的《每日新闻》也刊出了短评;《西敏寺评论》也发表文章说:“这无疑是本季度的最佳小说……值得读者再仔细地读一遍。”《简·爱》的出版,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围绕“柯勒·贝尔”的署名,在伦敦掀起了一场有趣的猜测。大家都急切地想知道:作者是男还是女,柯勒·贝尔是真名还是化名。人们反复琢磨书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答案。一些出版商和评论家固执地认为三位贝尔出版的小说出自同一个作者的手笔,只是创作时间不同。
1848年,夏洛蒂带着安妮在伦敦露面,从而揭开了三位贝尔的神秘面纱。后来,夏洛蒂解释说,她们之所以运用化名,是因为她们不愿公开自己的女性身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往往怀着偏见来看待女作家,批评家有时拿性别当做惩罚的武器,有时又以此作为吹捧的因由。她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获得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所以一直用笔名同出版商联系,并发表作品。勃朗特家族三姐妹同时登上文坛,一时间成了英国文坛的一段佳话,同时也被人称为“小说家之家”。
自苦难始,至苦难终
可是,当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获得巨大成功时,巨大的不幸也接二连三地降临了。先是勃朗特家中唯一的男孩因酗酒过度、生活放荡而染病身亡,接着艾米莉和安妮也相继离去,只剩下夏洛蒂孑然一人,带着无限的伤痛伴着年迈的父亲,于孤独悲凉中承受着她孱弱生命中一连串致命的打击。然而,夏洛蒂并没有向生活低头,她以女性特有的坚忍承受着这一切,并拿起笔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顽强地坚持写作,与多舛的命运进行有力的抗争,几年中她先后出版了小说《谢莉》和《维莱特》。
1855年,婚后不久的夏洛蒂被极度贫困的生活和一连串的打击击倒了。没多久,这位为女权主义执言的女作家在病痛中画上了生命的休止符。当时她还不满40岁,遗作《爱玛》也未能完篇。
许多年过去了,简·爱这个貌不惊人却生性倔强、追求平等、崇尚自由的女家庭教师的崇高形象依旧经霜不凋,震摄着读者的心灵。夏洛蒂借简·爱这一艺术形象,对没有给予妇女应有地位和权利的社会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抗议和有力的抨击,并尖锐地提出了妇女地位不平等的问题,她的这种敢于为女性呼喊的行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创举,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
夏洛蒂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可她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产。《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自尊的新型女主人公,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在众多探索妇女地位和出路的作品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马克思把她与狄更斯、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并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她重建了大英帝国的威望,将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推向了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她缔造了“日不落帝国”,她……
1819年,亚历山大德玲娜·维多利亚降生;
1837年6月20日,维多利亚继承王位;
1838年,维多利亚与德意志萨克斯科堡的亚尔伯特成婚;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她重建了英国王权的威望,将英国推上了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辉煌的维多利亚时代。她本人也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象征。
她从来不愿恪守陈规,可同时却又缺乏那种真正的创新意识;她毕生都以自己为中心,可又总是时时处处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她并不具备出众的才干,政绩也相对平庸无奇,可就是在她执政的这段历史中,英国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由此使她本人的威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甚至一度成为了当时英国国民心中的崇拜对象。
在这样的一个女人身上,集结着太多看上去根本无法调和的矛盾,而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矛盾在她的身上却得到了几乎可以说是十分完美的结合,那么,这些究竟是她的能力使然,还只是因为一种难得的机缘巧合?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到底是幸运的她缔造了英国的兴盛,还是英国的兴盛造就了辉煌的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