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人
“我无须再选择佳婿结婚,因我在举行加冕大典之日,已经将结婚的戒指戴在了我国臣民的手指上,也就是说我和全体臣民结了婚。所以我必须贯彻独身主义,将我的生命与贞节献给大英帝国。”
1533年,伊丽莎白·都铎降生于格林威治附近的王宫;
1558年,有着“血腥玛丽”之称的玛丽·都铎逝世后,伊丽莎白终于得以即位,史称伊丽莎白一世;
1563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徒工法令》,进一步巩固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1588年,英军一举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3年,执政45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病逝。
作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代君主,执政长达45年之久的伊丽莎白一世为自己也为她的国家赢得了太多的荣耀。这个自登基之初就标榜自己为“人间上帝”的女人,始终以其敏锐的思想和杰出的才华,以及一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和处世策略,实现了大英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等诸多领域内的迅速崛起,并最终迎来了足以让她笑傲后世的伊丽莎白时代。
然而正如历史上的很多著名君主都曾经经历过异于常人的挫折与磨难一样,这位“人间上帝”在其早年生活中也有着十分不幸的遭遇。因为受到与人私通而被处决的母亲的牵连,不到三岁的她就在失去王位继承权后被人无情地逐出了王宫,后来又一直受到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女王的残酷迫害,直到对方死去后才终于得以继承王位。但也许正是在这种充满了苦涩与痛苦的经历的洗礼下,伊丽莎白一世才会拥有着那样坚毅果敢的性格,并由此形成了圆滑的处世哲学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生存原则。而这一切,显然使她在日后的整个政治生涯中都受益匪浅。
为了实现自己所有的政治梦想,伊丽莎白一世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尝试。宗教改革让她得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有力支持,也最大限度地稳固了自己在广大宗教民众中的政治基础。至于以圈地运动为核心的土地改革,虽然造成了大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紊乱局面,但却为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军事及外交领域,伊丽莎白一世也始终以其极具侵略性的政策及其具体措施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奇迹。为了使英国掠夺到最大数量的财富,并且最终打开西方与东方大量贸易的通道,伊利莎白不仅鼓励以掠夺作为唯一目标的海盗式的暴力行为,甚至还亲自参与其中。尤其是在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后,整个大英帝国的综合国力也随着海上霸权的形成而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从此真正跻身于欧洲的强国之林。
就在英国统治阶层一次次地为伊丽莎白一世所取得的这些政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这位“人间上帝”却始终对国内的平民百姓进行着极为冷酷的压榨与掠夺。她所颁布的那些法律和法规,几乎无一例外地给普通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流浪者、乞丐和贫民,甚至连各种规模的运动和叛乱也是此起彼伏时有发生。
尽管历史上的伊丽莎白一世所得到的评价中还是以褒扬和赞誉居多,但自诩为“人间上帝”的她毕竟还是做出了一些有辱于这一至高称谓的事情,而这显然也给她本该更为灿烂辉煌的一生画上了极不光彩的一笔。
童年的阴影
伊丽莎白的童年非常不幸。1533年,伊丽莎白·都铎降生于格林威治附近的王宫,她是亨利八世和王后安妮·博林之女。然而,她的母亲却在她二岁八个月大时因与一位宫廷乐师私通而被处决。幼小的伊丽莎白被宣布为非法私生女,不但失去了王位继承权,而且开始了遭人歧视、备受迫害的悲惨命运。1543年,亨利八世与33岁的女学者凯瑟琳·帕尔结婚。新王后是位心地善良的女性,在她的劝说和帮助下,伊丽莎白和她同父异母的姐弟都回到王宫。
帕尔王后很喜欢伊丽莎白,对她关爱有加,还特意安排她住在自己的隔壁,鼓励她学习。伊丽莎白师从意大利学者约翰·切克学习希腊文,她不但专心补习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而且她的课程中,还被安排了许多同统治国家、问鼎王位有关的内容。可以肯定的是,伊丽莎白在此期间所受的良好教育对她后来的执政生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太子爱德华继位,国舅爱德华·西摩摄政。西摩的弟弟汤玛斯·西摩勋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时任海军大臣。他闯进王宫与太后帕尔成婚,企图夺取摄政权。进入王宫之后,他经常利用居室较近的便利条件,调戏伊丽莎白公主,而且企图娶伊丽莎白以窃取王位,并在朝中游说贵族准备发动政变。不久,事情败露了,西摩勋爵被杀。14岁的伊丽莎白也被卷入这场宫廷斗争的旋涡,一度受到严密审问。
爱德华体弱多病,诺森伯兰公爵在伦敦不断拥立伊丽莎白的堂妹格雷郡主为女王,这使得伊丽莎白再一次陷入危难之中。玛丽的继位无疑使伊丽莎白进入了一生中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玛丽是个狂热的天主教信奉者,她上台后极力想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为此,她不断制造惨案,血腥镇压迫害新教徒。所以,信奉新教的异母妹妹伊丽莎白理所当然引起玛丽女王的不满与痛恨。虽然伊丽莎白为维护自己将来的继承权谨小慎微地避开所有嫌疑,但仍遭到迫害。她于一次新教徒叛乱被平息后,被指控为叛乱的策划者,遂被囚禁在伦敦塔内,不久又被软禁在伦敦西部的一座王宫里。两年后,她被解除软禁送往伦敦北部的哈特菲尔德庄园。此间,伊丽莎白的处境非常艰难,为免遭玛丽及其谋臣的毒手,她只有机智地将自己伪装起来,处处假意逢迎顺从,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让玛丽觉得自己不再与她作对,不再对她构成威胁,这才保住了性命。
开创伊丽莎白时代
玛丽于1558年11月17日逝世,按照她的遗嘱,伊丽莎白继承了王位,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而事实也证明,伊丽莎白没有让拥戴她的人民失望。在她统治的若干年内,英国结束了玛丽女王狂风暴雨般的统治,迎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繁盛与富强。
当时的英格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形势不容乐观。玛丽女王五年的残暴统治给英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国内危机四伏,生产力下降,经济贫困;她对外追随教皇和西班牙,参加了对英国毫无意义的反法战争。加来的失守,不仅使英国海上霸主地位丧失殆尽,而且引起了英国朝野的强烈愤慨。伊丽莎白就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继承王位的,然而,她并没有沉浸在登上宝座的喜悦之中,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所以,她上台不久就制定了新的法律,即1559年国会通过的《至尊法令》,法令宣称,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全权代表,是人间的上帝,要求臣民对她绝对服从。她将国会视为她的统治工具,禁止国会限制她的行动或是议论她的政策。
因为教皇以伊丽莎白为私生女的身份为借口拒绝承认她的女王地位,所以,她不得不依靠敌视天主教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从而推行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取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中取得了教会大量的土地财产,因而也害怕天主教复辟,所以都十分拥戴伊丽莎白。她尽管专制,但是国会也只有服从。于是,这种王权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联盟便成为她专制政权的政治基础。
伊丽莎白首先着手解决宗教危机,以此来博得“人民的爱戴”。她允许流亡国外的新教徒回国,并释放大批在押的新教徒,清除枢密院中的天主教信仰者;同时又尽可能地采取中间措施,对私下里信奉其他宗教的人不予追究,甚至有时还限制新教徒的过分行为。她的这种折中的政策既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天主教的愿望,又不过分刺激信奉天主教的农民的宗教感情,而且也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从而,一度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结束了玛丽时期的风雨飘摇的局面。
伊丽莎白继续大量出卖寺院和王室土地,使更多的土地转移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土地经营方式也都由封建庄园转变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圈地运动日益扩大,大批农民失去家园,四处流浪。
1563年,由伊丽莎白政府颁布的《徒工法令》,无疑是在保护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合法地使用到廉价劳动力,显然极不利于工人。伊丽莎白还继续对被赶出家园的流浪者采取残酷的惩罚手段。这些政策虽然有利于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也残酷地压榨了工人,使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凌驾于工人之上,靠剥削他们来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
伊利莎白时代,是英国海权向外拓展的时期。他们在海上的掠夺和冒险,不但危及到了新大陆,而且远及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伊丽莎白却包庇和鼓励这种海盗活动,把它看成是充实国库和打击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另外,她还鼓励英国商人建立各种类型的贸易垄断公司,其中以1600年创立的“东印度公司”最为著名。频繁的海上掠夺和扩张,不仅使英国掠夺到大量的宝贵财富,而且打开了西方与东方的贸易通道。
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力浦庞大的“无敌舰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在这紧急关头,时年55岁的伊丽莎白女王多次前往英吉利海峡视察海防,布置海军力量,并亲临前线检阅部队,向全体官兵发表斗志昂扬的演说,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保卫祖国。最终,英国的军舰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此次海战的胜利,是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英吉利民族国家对没落的西班牙的重大胜利,也是英国新教对天主教旧势力的重大胜利。“无敌舰队”的失败不仅大大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也为英国日后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次战争之后,英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林,获得了大西洋的海上霸权。此时,英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伊丽莎白时代达到鼎盛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期间还不遗余力地倡导文艺复兴运动,重视科学文化事业。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也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无论是小说、诗歌、戏剧的创作,还是科学的发展都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并出现了以莎士比亚、培根和布鲁诺等为代表人物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但与此同时,她所采取的圈地法、劳工法、学徒法等许多措施,也给一般国民带来灾难。大量金银流失,国内物价飞涨,大量的平民百姓沦为流浪者、乞丐和贫民。人民怨声载道,动乱连续不断,甚至连女王昔日的亲信也远离她,走上了叛乱之路。
上帝的疯狂
伊丽莎白一生中最有争议的事情,是下令处死了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玛丽是亨利七世的曾外孙女,1559年7月,她的丈夫即位为法王弗朗西斯二世。1560年,弗朗西斯二世去世,年仅16岁的玛丽回到苏格兰,但她要求伊丽莎白指定她为继承人,伊丽莎白为了能够控制玛丽,则建议她嫁给达德利勋爵,可玛丽没有听从她,所以两人互相敌对。不久,玛丽与达恩利举行婚礼。后来,达恩利被人暗杀,玛丽女王又同博斯维尔伯爵结婚,招致国内叛乱,她逃往英格兰,以求伊丽莎白的帮助。伊丽莎白记恨她曾经与自己争夺王位,于是将玛丽关进伦敦塔。后来,当她意识到玛丽已成为叛乱分子的精神领袖和取代自己的人选时,便把她斩首处决。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轰动,因为玛丽毕竟是苏格兰的女王,处死一位外国君主在当时是一件极其罕见而又令人震惊的事。伊丽莎白事后也自知理亏,便将此事加罪于手下的官员。
伊丽莎白女王的婚姻和继承人问题始终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伊丽莎白即位之初,谢绝西欧各国帝王公侯的媒使。即便后来国内外舆论一致呼吁女王结婚以解决继承人问题的时候,她却还是丝毫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
晚年时期的伊丽莎白身体衰弱多病,性格也变得孤僻多疑。因为她终身未嫁,没有子嗣,而且又一直未指定王位继承人,所以直到病危失去语言能力时,她才同意枢密院的安排用手势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王位。之后,便于第二天清晨便离开了人世。
伊丽莎白女王在位45年。在她的统治下,英国不但走出了贫穷衰弱的境地,而且经济不断发展,国内政局统一稳定,人们生活富足丰满,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她是英国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君主。
她是清顺治帝最宠爱的女人,也是一位红颜早逝的苦命女子,那么她到底是谁?
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封为“贤妃”;
顺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二十八日,董鄂氏被晋封为“皇贵妃”;同年十二月初六,顺治帝为其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诏大赦天下;
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初七,董鄂妃生皇子;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年仅22岁的董鄂氏病逝。
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其为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董鄂妃是绝无仅有的一人。
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栋鄂妃的董鄂妃,确实是一位十足神秘的女子。她的生平及故事,不仅让那么多文人墨客梦绕魂牵,赋诗寄情,又让那么多历史学家费尽心思,苦心探索。但直到今天,她的身世依然是个待解之谜。历史上对董鄂妃的姓名没有记载,所以至今也不知道她究竟是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董鄂妃是满人。
满人女子,向来多刚强自立,开朗多智,而顺治皇帝的这位董鄂妃却是一位逸品:她委屈柔弱,幽婉深情,令一度沉湎花丛的皇帝一改以往的人生取向。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和一切满洲人一样,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在道德方面的过失”。可见,福临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自从遇到董贵妃后,奇迹出现了,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一时间真是六宫无色、万般专宠集于一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