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5500000018

第18章 清宫疑案(一):波谲云诡的生死局(1)

清朝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的是非功过,同样也留下了许多的不解之谜。这些疑案中,最充满玄机的,就是那些与政治有关的谜。无论再简单的事件,只要涉及到政治,都会变得复杂无比。而清宫中的故事,正是最明显的例子。

盛京的烛影斧声:皇太极驾崩之谜

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的故宫驾崩。皇太极的死,是清代历史上颇为神秘的一件事情。

众说纷纭的死因

皇太极的死因,在《清史稿》里面的记载十分简单,说:“八月丙寅,贝子罗有罪论辟,免死,幽之。戊辰,以宗室巩阿岱为吏部承政,郎球为礼部承政,星讷为工部承政。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

这段记载可以说十分含糊,根据这段记载,皇太极在驾崩之前,还对国家工作进行了安排,而且头头是道、井井有条。而且在去世当天,他还在处理国事,结果这天夜里就突然地去世了。

皇太极去世的地方,是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因为这件事发生得过于突然,而且就像史书里面所说的“无疾崩”,就是说他先前并没有生病,也没有任何症状说明他身体不好,结果在这天夜里突然就去世了。这样的死因,不能不让人怀疑。

有人说皇太极之死,是源于他对感情的不能自控。这种说法,在阎崇年教授讲授《清十二帝疑案》和电视剧《孝庄秘史》播出之后,被广泛地接受和传播。

阎崇年先生在谈到皇太极的感情生活时,有这样一段评论:“皇太极最宠爱的是谁呢?最宠爱的就是关雎宫的宸妃,就是庄妃的姐姐。

皇太极在外面打仗,听说他的爱妃病重,赶紧骑着马就返回来,战场胜败不管了。史书记载,说皇太极见他妃子死了,恸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皇太极不吃饭,不睡觉,可见他最宠爱的是关雎宫的宸妃。”

这个说法,在对皇太极的感情进行判断的时候,说得完全正确。皇太极的宸妃27岁入宫,而且那个时候她是一个寡妇,她的姑姑、妹妹都比她先入宫,她却后来者居上,地位仅次于皇后姑姑。从她的宫名“关睢宫”可以窥见她贤淑温婉性格。

难得的是皇太极与宸妃有真正的夫妻之情。宸妃产子未到百日,就立为皇储,虽然此子不久夭折,也却丝毫没有影响皇太极与宸妃的感情,甚至比先前更加浓厚。

据说,宸妃临终之时,正是锦州战前万分紧急的时刻,皇太极策马六日赶回京,宸妃已断气,皇太极抱着尸体竟不让入殓,哭得几次昏死,宸妃的葬礼甚至到了国葬的标准。宸妃死去不久,皇太极也去世了,都说是因为皇太极伤心过度损伤了身体。

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宸妃和皇太极的感情确实是很好,而且皇太极确实在宸妃去世之后也去世了,但是,是不是就能按照这一点来判断,说皇太极的死是因为对宸妃的思念?显然,不能这么简单地作判断。

另外,根据野史传闻,多尔衮与皇太极的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太后私通,被皇太极发觉后,多尔衮先下手为强,杀死皇太极。当然这些稗闻野史,早已无从考证,在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上层贵族为了塑造自己儒家门徒的形象,销毁了不少早期的档案。

那么,皇太极的真实死因到底是什么?

细说从头

要分析到底皇太极是因过于悲恸而去世,还是被多尔衮情杀,就要从皇太极的后妃们说起。

皇太极一共有一个皇后,五个妃子,其中蒙古的科尔沁赠福亲王莽古思家中就有三位,占了一半。莽古思的女儿,名哲哲,在十五岁的时候(明万历四十二年)嫁给了皇太极,她也就是后来的孝端文皇后。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不久,莽古思的孙女、寨桑的女儿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做了小福晋。这位小福晋,就是后来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太后。后来,寨桑之子吴克善又把自己的妹妹、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送给皇太极做妃子。

值得一提的是,海兰珠这时候刚刚寡居不久,吴克善急着把她送给皇太极,完全是为了巩固自己家族和皇太极之间的关系。可是,吴克善这种锦上添花的举动,却引起了一系列的影响。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把海兰珠送给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带领着自己后宫的大小福晋们去迎接,并且设宴款待,有点儿婚礼办酒席的意思。

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十月,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她所居住的宫殿也被皇太极赐名为“关雎宫”。

宸妃入宫的时候已经是个寡妇,虽然满族早期的时候对此不是特别重视,但是她毕竟不是一个年轻的小女孩,而且她也已经二十六岁。她比皇太极小十七岁,比她的妹妹庄妃晚进宫九年,但是,她的年龄、她的入宫时间,并没有影响皇太极对她的宠爱。

由于海兰珠知书达理、文静美丽、善解人意,深受皇太极的喜爱,而且皇太极后宫里面的妃子虽然不算少,但是因为入宫时间都比海兰珠要早,对常年忙于征战的皇太极而言,不但没有了新鲜感,而且不能带给他安慰和轻松。

然而海兰珠不一样,她十分温柔,懂得在皇太极疲劳的时候安慰他,在皇太极高兴的时候鼓励他,在皇太极郁闷的时候开解他,皇太极自然也就对她另眼相看了。

清太宗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册封宸妃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这个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位列其他妃子之首。崇德二年(1637年)七月,宸妃生子,在皇太极的儿子之中排行第八。

这个孩子出生之后,皇太极破例召集文武群臣在大政殿聚会,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并且颁发了大赦令。

皇太极签署的诏令里面说,现在承蒙上天的关怀,关雎宫的宸妃生下了皇嗣。“皇嗣”这个词十分不得了,相当于说宸妃生的孩子,就是太子,就是以后要继承皇位的人。可以说皇太极在这个时候十分高兴,他对宸妃的宠爱,对新生皇子的疼爱,让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以及一个丈夫和父亲的快乐。

但是好景不长,这位皇嗣还不到一岁就染上了“天花”,在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就夭折了。

宸妃因为无法承受丧子之痛,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身体也明显衰弱了下去。

殉情、谋杀还是过劳死

在宸妃的身体日渐虚弱的时候,皇太极也在忙着南征北战。他多次带兵向内地进攻,在遭遇了几次失败之后,他认识到,如果要进入中原,必须要占领山海关,而宁远、锦州等重要关口,更是攻占山海关之前不得不攻克的重镇。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命多尔衮、豪格等带兵镇守盛京,自己亲自率领军队围攻锦州。在这一年,进行了明清之间关键的松锦之战,也就是俘虏洪承畴的一场大战。

在作战过程中,突然从盛京传来消息,说宸妃因为过度悲伤,已经身染重病。皇太极这边的战斗还处在胶着状态,那边的宠妃又已经重病,他心急如焚,匆匆忙忙地对战事进行了部署,然后马上赶回盛京。

皇太极赶回盛京的途中,先是遇到了大风雪,道路十分泥泞,他日夜兼程,不到六天就已经快到盛京了。当时他听说宸妃的病情有了好转,心里稍微宽慰了一些,结果第二天半夜时分从盛京来的官员向他详细汇报了宸妃病情的严重程度,他就刻不容缓地决定连夜回宫探望。

可是,他派去先探望病情的大臣们在五更时分刚刚进入盛京,就传来了宸妃病逝的消息。大臣们不敢耽搁,马上回报皇太极。皇太极闻讯之后痛哭失声,在回到盛京到宸妃的灵柩前吊唁的时候,再次痛哭失声。

可以说在十分疲劳的状态下,连续几天不辞劳苦地赶回盛京,又听到宸妃去世的消息,对皇太极的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这种精神上的打击,让他的身体疲累加重,慢慢演变成了疾病。

从此以后皇太极日夜沉浸在悲伤之中,不能自拔。根据清朝大臣的记载,皇太极在宸妃死后六天没有吃饭,结果突然昏迷,说话也乱了章法。

清朝的王公大臣们十分惊慌,询问皇太极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太极自己回答说:“朕不知道。”实际上,皇太极也明白,自己是因为宸妃去世,过于悲伤加上不进饮食,才导致突然的昏迷。

皇太极自己虽然知道悲恸的情绪有些过头,但是他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王公大臣们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怕他因此生病,贝勒们奏请皇太极外出打猎,想要借此让他的心情能够平静一些。然而打猎回来之后,经过了宸妃殡所,他又到灵前痛哭,并且背痛不减当日。在冬天,他还冒雪祭奠宸妃,还常常跑到宸妃的墓前哭祭。

然而,他毕竟是一个皇帝。皇太极一面让自己的内心受到丧子、丧妻的煎熬,一面还要强打精神处理国家政务。

当时正是明朝和清朝在辽东地区争夺最为激烈的时候,也是清朝的战略逐步展开的时候。皇太极在处理国事上丝毫不懈怠,没有因为个人的感情而荒废了国事。但是,精神上长期的郁结,政务处理上长期的操劳,让他身心俱疲。在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八日夜里,皇太极突然去世,事先并没有生病。

有人认为,如果他是自然死亡,那么可能是心脏病或者脑血管疾病。这种说法比较可能,因为皇太极长期情绪不好,又超负荷工作,用现代的名词来形容,不但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更是进入了隐性患病阶段。最后,皇太极就在清宁宫“过劳死”了。

那么,所谓多尔衮和庄妃合谋害死皇太极的说法,是否有根据呢?对此,只能说有可能,但是不能确定皇太极真的就是被他们谋杀。金庸在小说《碧血剑》里面提到皇太极被多尔衮用利刃刺杀,然而这也只是根据野史传说进行的加工,没有什么根据。

不过,这个野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可能性,因为皇太极自从宠爱宸妃之后,后宫其他的后妃都被冷落了,当时庄妃才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青春年华受到如此冷遇,不是没有和其他人产生感情的可能。

庄妃在宸妃入宫之前,就不是十分受宠,而宸妃入宫之后,境遇更不如前。至于多尔衮,和庄妃的年纪相仿,而且入关之前,宫内的礼节没有后来那么烦琐,亲王贝勒们也经常在宫内走动,二人产生感情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去世后被皇太极逼死,这让多尔衮、多铎兄弟成为孤儿。这种仇恨,难免不是多尔衮刺杀皇太极的理由。而史书中含糊的说法“无疾崩”,无形中也为多尔衮刺杀的可能性增加了一些可信度。

疑云重重的遗诏:雍正继位之谜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最大谜案之一。而这一谜案的关键,就在于雍正皇帝到底是康熙在临终前选定的继承人,还是他自己制造伪证、立自己为皇帝的。更有说法认为,雍正是杀害了康熙之后,篡改了康熙遗诏才登上皇位的。

在流传甚广的通俗小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侠》、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作品里,都可以见到雍正将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说法,或者雍正用手掐死病中的康熙等情节。那么到底他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还是篡位者?

遗诏:伪造还是真品

《康熙皇帝遗诏》共有4份,其中两份在大陆、两份在台湾地区。传世的康熙传位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有关雍正(胤禛)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谜案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卧床已久的康熙患病急剧恶化,戌刻(晚7时至9时)逝世于京西畅春园,终年69岁。

根据康熙皇帝遗诏,七天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即雍正皇帝。但遗诏公布之后,在朝廷内部、诸子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其真假产生了质疑。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钦定雍正,雍正合法继承了皇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后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夺取了皇位。雍正皇帝是合法继位还是阴谋篡位,成为惊动朝野之间的一大疑案。

上海学者金恒源撰文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所谓“八人同受面谕”是雍正后来的伪作;现存“遗诏”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

此前的合法继位派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见了七位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禛的遗命,这些史事应该是真实的。

康熙病危时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这就有了特殊意味。康熙在召见几个皇子时,下旨让雍正从天坛赶到康熙寝宫,显然是要把皇位交给他。另外,在皇子们还在世时,雍正不可能编造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否则他们一定会把真相揭露出来,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档案材料。

那么,康熙临终前是否确实接见了八位大臣,并真的颁布了一份遗诏吗?

金恒源结合康熙遗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存遗诏满文部分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不过,支持雍正属于合法继承的人认为,按照常规皇帝的圣旨一般都有专人起草,等皇帝提了建议后再正式盖章颁布。而现存的康熙遗诏一共有四份,不排除里面有草稿,也有成稿,可能金恒源所看到的正是草稿也说不定。

雍正在当了七年皇帝之后,在国内对他是否合法继承皇位的流言攻势下,突然举出证据:康熙在临终这一天的凌晨1至3点间“急召”胤禛,在胤禛到达畅春园之前的早上7点左右,康熙已将七位皇子及隆科多急召入宫,宣布了“皇四子人品贵重……著继皇帝位”的决定。

这是否能说明雍正确实是合法继位的呢?金恒源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属实,以胤禛的一贯为人和继位合法性斗争的惨烈程度,他根本没有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信息拖延到七年以后再作宣布。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八人同受面谕”一说完全是雍正、张廷玉等人编造的伪证。那么,现在传世的康熙遗诏上的文字又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一些清史专家的研究,认为现在所存的《康熙遗诏》原件都是残缺的。在这份满文的《康熙遗诏》原件中,并没有“皇四子……继位”的内容,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更有清史研究者认为,目前传世的所谓《康熙遗诏》,全部是康熙去世三日后由胤禛伪造的。李学智指出,在伪造遗诏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着隆科多“票拟”(起草)遗诏的事实。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命令隆科多起草遗诏,并且让内务府、翰林院和隆科多共同撰写。可是康熙去世时胤禛、隆科多并没有拿出遗诏来,是隆科多“口述”了由皇四子“继承大统,即皇帝位”的康熙“遗言”。

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又是隆科多一人在雍正命令下独自起草了遗诏。过了一天,在十一月十六日,在宫内宣读的遗诏虽然是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但底本却出自隆科多之手。

同类推荐
  • 天地自古有正气

    天地自古有正气

    中华男儿还有血性吗?中华男儿还有气节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内心对于血性和气节早已经模糊不清,大多时候的我们只是蝇营狗苟地活着,没有信仰,没有虔诚,没有信念。很多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这里的崖山指灭宋的“崖山海战”,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中国灭亡了,而是说中华男儿的血性和气节从那时候变没了。姑且不论这句话对不对,但真实的"崖山之战"真的很残酷很悲壮,可歌可泣,华夏子孙皆不能忘。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宋元最后决战,此战南宋军民宁死不屈。在最后的关头,10万余人投海殉难,海战之后的第二天,海上浮尸10万,宋室彻底灭亡,汉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本书主要围绕这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 中兴中华

    中兴中华

    咸丰四年,中华大地狼烟四起,一个制造业的大学生魂穿到这个时代,他如何改变自己,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时代.
  • 秦时烽火之我是嬴政

    秦时烽火之我是嬴政

    综合作者的构思、历史、秦时明月、一些小说于一体,故事荒诞不经,还请见谅。“当我睁开眼的那一刻,天地为之变色”我来到了这个时代,我成为了那个人。却发现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这里是真正的文化与武侠相交融。我是嬴政,我要让天下颤抖。
  •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率蚩尤、少昊、祝融等部落,向涿鹿的黄帝轩辕进攻。势如破竹,直逼涿鹿城下。形势危急,黄帝命应龙率猛兽埋伏于沙砾沟,重创九黎。黄帝公主素女与大鸿偶然发现炎帝在荆棘坳的粮库并放火焚毁。炎帝闻讯,即刻封锁消息,并下令立刻强攻涿鹿。黄帝将计就计,反攻阪泉大营。炎帝大败,只得逃向矾山蚩尤大营。黄帝于是将炎帝包围。此时,北方荤粥也来进攻涿鹿。于是新的大战再次爆发……
  • 霸血枭图

    霸血枭图

    男人流血不流泪,铁铸筋骨不下跪,抬头九霄风云动,脚踏九州山河碎。诗一样的悲歌,酒一样的醉人。且恋最美的人,饮最烈的酒,霸业皇图,枭血河山,且与我重铸九州,鼎立乾坤!
热门推荐
  • 守望即是被遗忘

    守望即是被遗忘

    最后一眼,凝望这个世界。泪水已经流干,所守护的人与事物悉以消散如烟。如果可以重来,我要改写这一切。亡灵,不会流泪。我要创造一个没有悲伤,只属于我的——新世界。
  • 最后的契丹人

    最后的契丹人

    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失落民族的后裔,一段跨越人类历史却又不为常人所知的强强争霸,你对我们的星球了解多少,血族?狼人?特异人?狐族?还是其他……
  • 烟雨沧澜

    烟雨沧澜

    为救一个小女孩,就这么穿越了?金手指呢?怎么还失忆了!不过还不错呀,好歹是一个王爷。可是麻烦为什么总是找上我?世事无常,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安宁。乱世降临,战火燃遍,硝烟四散,风雨飘摇之中,他将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城雪

    倾城雪

    当我不再是我……你可曾还记得、还爱着?当我不在记得……你是否也早以忘怀?……当逗比遇上冷酷,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 原谅我年少轻狂

    原谅我年少轻狂

    冷酷的豪门少爷莫嘉少,一觉起来,发现自己处在陌生的地方,紧接着自己的事业、财产、亲人们都消失了,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一场阴谋。从此,嘉少过着普通的生活,却意外认识了许多有的才人。依靠自己的才华,又东山再起。
  • 迷糊小甜心华丽蜕变:总裁霸爱

    迷糊小甜心华丽蜕变:总裁霸爱

    尹欣泉觉得,这辈子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比尹基乾早出生一年,如果她当初没有那么着急投胎,也许聪慧过人完美无比的那个人将会是他,而不是那个把他宠到骨子里的弟弟。她一直怀疑,她的智商和情商是不是当初丢在娘胎里忘了带出来至于便宜了他,才成就了那么完美的他和如此笨拙胆小的自己。但是,这个完美到骨子里的弟弟,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为了和他打赌,她来到JHigh,友情和爱情的苦乐甘甜,让什么都不懂的她,成长了很多,最终受伤离开这个伤心地,两年了,她回来了,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弟弟保护的尹欣泉,她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 凤抚天骄

    凤抚天骄

    建宗十七年,中原终于结束百年的战乱,天下初定。中原大地被瓜分为三大国,南方是锦绣富饶的大鄞、北方是兵力雄厚的大秦,西方是地势广袤的大漠。建宗廿一年,大鄞长公主胤莱在面对父皇被害之后,性情与之前判若两人,自取封号晦主,远嫁大秦和亲。一夜间她的命运会如何,大秦等待她的是死亡还是爱情?谁说女子不可称帝,看她如何绝处逢生。
  • 踏歌西行

    踏歌西行

    唐玄奘只是一枚苦海中争渡的小沙弥。他用十世的善果,只为换得小师妹一具无暇之魂。不惜十次自毁道果堕入轮回,只为逃出老师的魔掌。————如来出于爱怜金蝉子,一昧的惯着这个从来不用心修行的弟子。徒弟们都看不起他。只有慈航,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懂他的人,慈航甚至为了金蝉子化为女儿身。这师徒三人的爱恨纠葛将如何落幕?本故事首发汤圆创作,作者又名少兮。
  • TFBOYS之怕了那就别爱

    TFBOYS之怕了那就别爱

    她是杀伐果断的杀戮天使昔拉,他们是九大天使之首。他们是死对头,但也钦慕着对方。
  • 洪荒极道录

    洪荒极道录

    (在下是新手,请各位大神多多关照)什么准提无耻是因为人家穷,可是三清大神兄弟比准提更饥渴更无耻,“不好了,佛母”那东方的三清圣人又来守保护费了,那原始圣人说什么你把他家的通天的徒弟给拐走,现在在门口要人而且还要准备好先天灵宝不然要轰炸我们灵山,准提和接引一脸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