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语言要有正确的认识。语言是内容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只有恰当准确的语言,才能有效地表现思想,否则只能因文害意,有碍信息传递。
说话的五大原则
其实,说话说难也并不难,关键是你是否清楚地掌握一些说话的原则:
表达要尽量清晰、准确。
有一些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几乎无法打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但说完之后,却没有任何主题,似乎只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听众也必将听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而且,大多数人还有许多口头禅及习惯字,不断夹杂到谈话中,甚至包括一些比较肮脏的字眼,让人感到很可笑,无意间使别人对主题失去注意力。
所以,语言应首先是一种表达思想,交流感受的工具。话不一定说得多,但一定要到位,光是滔滔不绝,不能说是口才好。
应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
不同的场合一定要注意不同的语气和语态。常见到有些人,处处表现他的幽默风趣,甚至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商务会议等场合照样插科打诨,效果便适得其反。而有些当领导的人,则无论任何场合,总是板起面孔,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也是很不受欢迎的。
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一定要把握住分寸,不同的时候说不同的话。
突出自己的语言个性。
一些人用各种手势和身体语言来加重语言的分量,或是言简意赅,最少的字表示最多的意思。有的人善于借喻夸张,引经据典,有的人则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哲理。因此,一定要在语言中加入自己独特的一面,充分表露个人的感性个体,方能真正打动人,说服人。
做耐心的听者。
能说者也必须应该是一个能听者。光是一个人说,就不成为交流,给别人说的机会,并认真倾听,方可真正达到双方的互相了解。
其实,有时候,倾听比善谈更重要。“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浅薄,胜于一开口就使人认为你浅薄。”
多言难免出错,而倾听却总是对的。
大吹大擂,废话连篇的人非常惹人讨厌,人人敬而远之。如果你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机智风趣的谈吐,那么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倾听。也许,倾听的效果比侃侃而谈的效果更好。
加强自己的语言内涵。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吹牛的人一旦被揭穿,双方都很尴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文化及专业技巧,对熟悉的领域不妨多谈一些,而对不熟悉的东西也需多加以学习,以免露怯。懂得多的人,积累多了,谈话的文采也便增强了。加上刻苦磨练一些技巧,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你的语言能力评估
我是否经常很难表露自己的真正想法?是()否()
我是否常用一些不太文雅的俗语?是()否()
我是否常常忘记他人的姓名?是()否()
我是否能与不同的对象以不同方式来讨论问题? 是()否()
我是否能够察言观色,并根据别人不同的态度来迅速调整说话方式? 是()否()
我是否能令谈话顺利流畅而不问断? 是()否()
我是否不知道如何开始谈话,也不知道如何结束我的谈话? 是()否()
我的说话是否缺乏文采,总是不断地重复呢? 是()否()
我的口齿是否清楚? 是()否()
我的声调是否悦耳? 是()否()
当我想幽默一下时,别人的反应是什么? 是()否()
§§§第二节察言观色的技巧
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就是和他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物,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双方都会有收获。
如果我们引起了谈话对方的兴趣,他们就会乐意地做。
投其所好的说话方式
卡耐基每年夏天都到缅因州钓鱼。他个人非常喜欢草莓和乳脂作饵料,但他奇怪地发现:鱼儿较喜欢小虫。因此,每次去钓鱼,他不想自己所要的,他所想的是鱼儿所要的。
卡耐基的钓钩上不装草莓和乳脂,他在鱼儿面前垂下一只小虫或蚱蜢,说:“你不想吃吃这个吗?”
当你钓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不同样地使用这种常识呢?
李罗·乔治就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常常有人问他,当所有那些战时的领导人物——威尔逊、欧蓝多、克列孟梭……被踢开和遗忘时,他为何仍然能掌握大权。他回答说,如果他的出人头地有任何理由的话,可能是因为他早已知道:要钓上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
为什么要谈论我们所要的呢?
你感兴趣的是你所要的,你永远对自己所要的感兴趣,但别人并不对你所要的感兴趣。其他的人,正跟你一样,只对他们所要的感兴趣。
因此,惟一能影响别人的方法,是谈论他所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
与人说话,应该投其所好。也就是说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说话。
许多人在跟别人谈话时,缺乏对别人心理的了解,只是不住地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娓娓不绝地劝说,效果却非常不理想,因为你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也许并不一样。
这正是所谓的“知人知面不知心”。
曾经有一个富翁,他本来是一个好利的人,每次有人建议他如何挣钱发财,他会非常高兴。但随着财富的增加,他逐渐开始好名起来,而这种心理又不便明说。
这时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对如何发财的想法有些心得,希望能得到富翁的赏识,于是特意找到富翁,大谈特谈生财之道。岂知富翁对此毫无兴趣,此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最后反而被富翁认为他是一个孜孜为利的小人。结果适得其反。
然而有时侯,当你用正面的方法不能鼓动他时,从反面考虑,替他说话,让他觉得你说的话句句都是他想说的,句句都是为他着想,那么他就会用自己最大限度的能力来帮助你。
有些人是表里不一的,如果不十分的了解,很难把握他的喜好,此时说还不如不说,以免恩中招怨。
奥佛史屈教授在他那本启发性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行动出自我们基本上的渴望……而我所能给予想劝导他人的人——不论是在商业界、家庭中、学校里、政治上——最好的一个忠告是:首先,撩起对方的急切欲望。能够做到这点的人,就可掌握世界;不能的人,将孤独一生。”
口才、耳才与眼才
一个口才好的人,不只用口,不只用耳,而且还要用眼。那就是说一个口才好的人,不只要有耳才,还要有眼才。
一个口才好的人,无论在自己说话的时候,或是对方在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总是随时地留意着对方面部的表情、眼神、姿态以及身体各部的细节变动。
举个例子来说,在你说话的时候,如果对方两眼忽然发亮,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对方的眼神好像茫然的样子,那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对方的眼神忽然湿了,那又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对方听了那一句话时,忽然笑了,那是什么意思呢?是开心的笑呢?还是不以为然的笑呢?还是若有所悟的笑呢?如果对方听时忽然打起呵欠来,如果对方手指在不安地乱动,如果对方忽然暗中把拳头握紧……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对方说话时,那更是要把眼睛和耳朵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一个人并不只用语言来传达他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一般人对说话、文字运用都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他们说的话常常不能恰当地表达他们的心意。在他们的言语无能为力时,他们常常用他们的神态和动作来补充。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大正确的时候,常常用力地猛摇几下头。他们用手势强调他们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地方。他们一面说一面点头,常常是因为自己很满意自己正在说着的话,他们说话的时候,皱起眉头,有时是因为他们不晓得他们的话是否正确。
他们的声调自然也是应该特别用心去体会的。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调来说,往往就传达出不同的心意。在一句话里面,哪一个字说重了一点,哪一个字说得轻一点,就使这句话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可是,如果你只用耳朵听,在听人说话时,没有用眼睛去捕捉对方的动态表情,那无论你对对方声调的变化把握得如何细致精当,仍可能会漏掉许多本来你可以用眼睛发现的重要的消息。
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赞美
那么,在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察言观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赞美他人是无所不胜的法宝。每个人,不论他的高低贵贱,不论他的年纪长幼,都希望别人的认同与尊重。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喜欢自己的自恋情结,即使某人的毛病再多,自己也很清楚,但当你夸赞他为数不多的优点时,仍然会使他沾沾自喜,并觉得自己很是伟大。
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使人失望的。
当然,赞美不能空泛地停留在表面上,那样会使人觉得华而不实,甚至引起别人的反感,或者使人以为你在谄媚他。
“你的文章写得好极了”,这样的赞美是不够的,倘若加上一句“能够使人读了更加奋发向上”。那么效果就完全两样了。
同样,“你的衣服很漂亮”,这也是比较含糊的赞美,为要博得对方的欢喜,你必须再说出这衣服到底怎样地美丽,如进一步说颜色配得好,图案美观,式样大方等均无不可。
聪明而热忱的人对于说一句赞美话,他必定把最深的感情表达出来。“你的琴弹得太美了,使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黄昏放牧时秋风落叶的美丽景象”。要是你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将如何感动呢?
因为温暖的阳光总是会使人首先脱下厚重的外衣。
朋友间的交流
对于朋友之间的交往,有些人觉得既然是朋友,就什么话都说,并认为这样是为朋友着想。
其实,人都是差不多的,即使关系再好,他也不希望自己没有被尊重的感觉。
赞美之后的鼓励可能是朋友之间最合适的交流方式。而冷冰冰的批评与苦口婆心的劝说,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断送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朋友之间,借用第三者的口吻对他人进行赞美,有时能出人意料地使对方感到愉快和高兴。
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会赞美对方一番。但赞美若由自己说出,不免有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进行赞美,对方则不会认为你是在奉承他。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疑心你不是诚心的。一般来说,间接赞扬无论在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如能传达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赞扬的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对朋友之间的感情起到了加深的作用。
生活中有些人,在人前称呼任何人都是朋友、哥们儿的,背后却不乏贬低之词,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马上就会引起人的强烈反感。同理,背后的赞美也同样具有巨大的力量。
把握恰当的时机
不同的话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来说。有些话,在这个场合说,可能比较得体,而在那个场合说,则可能会引起别人的愤怒。
在日本,公共汽车售票员向每个下车的乘客说:“多谢你!”对上车乘客说:“对不起,让你等了很久。”
再比如公司目前资金状况很紧张,经理压力很大,心情比较烦躁,此时跟他谈公司的未来前景问题,一定会让他非常恼火。
假如你在这时首先与他分析一下目前公司资金不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从这件事引申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经理则一定会认真倾听并给予褒奖。
因此,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会具有不同的意思,给别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一个人平常很幽默,但假如参加同事父母的葬礼时,仍然开玩笑不止,就会使人觉得这个人轻浮浅薄,不会注意说话场合,影响便十分不好。
见风使舵决非贬义
有句话叫做:“见风使舵”,意思是顺应别人的心理、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发表看法。
“逆风向而动”,“知难而进”的原则不适用于说话。
批评人时要注意场合和时机,在他很高兴的时候不要说,泼人一头冷水,非常让人扫兴;不高兴时也不要说,他只会更加的不高兴,甚至会跟你吵起来。最好是在他心境比较平和时,以恰当的语气跟他说,而且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说伤害人身的话。
同样,赞美别人也需要注意一下场合。
例如在公司开会时,您总是赞美别人的观点如何新颖,管理多么富有经验,会使人误解为此人优柔寡断,巧言令色。此时,不妨严肃一些,表现出自信、坚强的一面,在工作中也容易得到别人的钦敬。
说服别人的技巧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恶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调节气氛,以退为进
在说服时,你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管了一个差班班主任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荫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个雪糕让人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争取同情,以弱克强
渴望同情是人的天性,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善意威胁,以刚制刚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
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领队说“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召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反会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