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从学会说话开始
意志要敢于做决断,智力要表达清晰,两者都是伟大的天赋。思路清晰的人受人称赞,头脑混乱的人则为人摒弃。
良好的表达能力,能给一个人提供发展事业结识朋友,获得名誉的许多机会。
你知道应该如何说话吗
口才,千百年来人们为它而着迷、沉醉。很多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可能没有留下什么,却因几句闪光的话语而流芳千古。也有很多人,聪明勤快,富有许多良好的素质却因为言语木讷而终生不能得志。言语是虚的,却具有震撼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都梦想自己有超凡脱俗的语言天赋,具有从容自如的说话信心。但是,说话纯粹是一门艺术,有些人的口才固然是天生的,而大多数口才很好的人,却与平常的艰苦锻炼休戚相关的。
说话是有诀窍的,我们必须认清这种巧妙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就。
长期以来,有一种习惯的看法,就是不把口才与交际能力看作是真才实学,也就更不会看作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了。有些人甚至认为能说会道、善于交际不算什么本事,不过是耍嘴皮子、见面熟而已。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至于“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和“少说为佳”的一类老话,更是一种自我束缚、自我压抑的消极心态。
在实际生活中,确有一些人整天说空话、吹牛皮,很少讲真话、干实事,但这些人的毛病不在于“耍嘴皮子”,喜欢交际,而在于不学无术,言行不一,华而不实。这种表现与我们所说的口才与交际艺术不仅不同,而且是根本对立的。至于缄口藏舌、怯于交际,这并不是人的本性和欲望,而是传统观念所造成的无形绳索对人性的束缚,对人际关系的扭曲。
口才与交际艺术的本义正是博学多才、勇于进取、性格开朗和情趣高雅的人才能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但虽然人人都有一张嘴,为什么有的人说话空洞无物、枯燥乏味,不能传播真善美,而只能令人生厌呢?
究其实质恰恰是心态不良、浅薄无知、没有真才实学的庸俗表现。所以说口才的好坏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显著标志;喜欢交际并不等于言谈随便、举止轻浮,而是一个人自由平等、洒脱自如的生活方式。
说话需要多方面的技巧
有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天,狮王张开了血盆大口,要熊说出它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熊直率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非常不好闻。”
狮王怒吼道:“你竟敢当面诽谤国王,犯了叛逆罪,应该处以死刑。”说罢,狮子把熊吃掉了。
接着,狮王又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说:“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
“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
狮王大怒地吼道:“凡是不诚实的、爱拍马屁的大臣都是祸根,绝对不能留下。”
说完,狮子又把猴子吃掉了。
狮子于是又问兔子说:“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兔子想了一下说:“大王,我今天感冒伤风,实在闻不出您嘴里的味道,等我伤风好了以后再闻了告诉您吧!”
狮王见兔子的回答无机可乘,找不到吃兔子的理由,不得不把兔子放了。
可见,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技巧来说,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说得不好,严重一点,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而有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适度地进行针对性的交际方式,反而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化敌为友。
因此,在说话的时候需要多方面的技巧。
要认清对方,考虑听者的反映=要坦白直率、细心谨慎。说话时间不宜太长,不可一人说到底;有时候不可唯我独尊,把大家排除在外面,因为我们说话的目的是谈些事情,使人发生兴趣。说话要清晰、要明白、要坦白、要谨慎。信口开河、瞎编乱造、无中生有、造谣中伤、放连珠炮,都是不正确的说话方式,是有损自己人格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说话方法。
信口开河并不是表示你很会说话,相反的,证明你的说话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没有诚意、不负责任的。喋喋不休的人只会使人厌烦。所以,虽然每个人从生下来时,就已具备了讲话的天赋,但真正的学会讲话,仍需要艰苦的磨练。
口才不是天生的
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具有雄辩的口才,他在参战时发表的讲话,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口才库的经典。后义以其语言魅力,劝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
而这样的一位伟人,从小说话就非常结巴,口齿不清,从小就没有一个人认为他具有说话的天赋。
他曾因口才不济,每一次在下院演讲,只讲一半就败下阵来,不管他的思路还是内容多么正确,但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让他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但是他并不气馁,而是潜心研究讲演诀窍,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总结出“节奏、措词、比拟和中心”四要素。工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终丁成为“世纪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而他那嘶哑的嗓音,也仿佛充满了魅力,给人以坚定和沧桑之感。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步入政坛之后,仍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撒切尔夫人还特意请来教师,指导自己发声,以便使讲话更加悦耳,更富有魅力。
说话的多种多样
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稍加留意,也会发现在我们周围的人中,有的人很会说话,有的人很会听话,有的既不会说话也不爱听话。
有的人一旦说开了头,则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有的人则言语木讷,极难有表露的时候。还有的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到了正式场合,却宏篇大论,侃侃而谈。更有的人很少说话,总是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只在必要的时候插上两句最为关键的点睛妙语。
语言真是一种具有魔力的东西,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说话方式。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种人昵?其实,每一种人都有他超越别人的天赋,只是有些人不懂得说话的技巧罢了。
良好口才源于苦练
如果你自认为语言天赋不足,与人交往困难,经常词不达意,甚至经常出丑,那么你一定要坚定信念,努力去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说好。
当有人问萧伯纳,他是如何学得那么好的口才时,他说遣“我是用自己学会溜冰的方法来做的——我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出丑,直到我习以为常。”
他加入了一个辩论会,每次聚会,他都去参加,不管别人怎么笑话他,他也坚持着上台讲话。结果,他成为了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具信心,语言最出众的演说家之一。
在我们周围,说话的机会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只要我们不怕出丑,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地练习,也一样会有一副金嗓子的。
在这个万头攒动,众生云集的世界里,人与人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当你想决战商海、发家致富之时,语言的交流更是不可避免。
一笔生意可能会因为一句伤人心的话而告吹,也有可能因为一句巧妙的幽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语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决定人们事业成败的先决条件。
每一个人都可以练出一副良好的口才
卡耐基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多年前,费城的一位成功的生意人D·W·甘特先生报名参加我的训练班,刚参加不久,他就邀我共进午餐。餐桌上,他倾身往前,向我说道:“先生。以前在各种聚会中遇到说话的机会时,我都尽力回避,而这种机会对我真是太多,有时我不得不开口讲几句。如今,我当选为一所大学的董事长,每次开会时我必须出来主持会议。就您看来,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有可能学会当众说话吗?”
我向他作出了保证,因为在我的训练班上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可后来他们都大大改变了,当然我相信甘特先生也一定能做到。
大约是在三年之后,我们又在一个商业俱乐部里共进午餐。还是在当时的同一餐厅、同一餐桌,这令我想起了我们当时的那次谈话,于是我便提起从前的谈话,问他我当初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他微微一笑,从口袋中取出一本红皮的小笔记本,里面记录的全是他发表演讲的时间表,而且日程已安排到好几个月之后了。他说:“能够站在讲台上讲演,享受演讲所带来的无穷快乐,并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最令人满足的事。”
事隋还不止如此!甘特先生接着又讲述了一件十分得意之事。有一次,英国首相应邀来到费城,并要在一个教堂发表演说。首相很少到美国来,陪同首相访问并负责介绍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费城人不是别人,正是甘特先生!他为此而多么自豪!
也正是这位甘特先生,三年前还与我坐在这家餐厅的桌边,倾身问我:“先生,我能否有朝一日也可以当众畅谈自如?”
每一个人都可以练出一副良好的口才。不论你是年纪多大,或是资质有多么愚笨,只要坚定信心,努力磨练,就一定能够成功。
如何让你的话倍受欢迎
说话是为了传递信息、发表意见、推出主张。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要表现得充分到位,更取决于对方的接受情况。有些人慷慨陈词,神采飞扬,但听者却态度冷漠,或予以驳斥、回击,直至双方不欢而散。因为说话不受欢迎,不能深入人心,导致交谈失败,这是得不偿失的。那么,如何说话才能受欢迎呢?
懂得重视他人,勿突出自我
有的人说话口齿利落,语言精彩,内容中肯,观点独到,自我感觉也良好,平常总以能说会辩自居。可他并不怎么受听者欢迎,相反人们对他有一种嫌恶感。原因是他把自己摆在突出位置,习惯于把听者当小学生看,甚至肆意贬低。这种只知卖弄自己不懂尊重他人的做法、如何能赢得别人的欢迎呢?
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谁都想在公众面前有更多的说话机会,并希望引起公众的巨大反响。谁都想抓住机会把思想表达清楚,把情感有效地融注进去、把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但是一味追求这些,就容易犯这种错误,不知不觉地突出、强调了自己,忽略、轻视了他人。殊不知要真正达到表现自己的目的,前提必须是尊重对方,首先让对方接受你、欣赏你,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适当的时机说话。社会是个大家庭,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都有说话的机会,你只能在该你说话时说恰如其分的话,不能想说就说,没完没了。
保持一种谦恭的态度。说话难免有主观情感成分,但要加以抑制和净化,保持一种淡泊、平静的基调。不能在无意中造成对他人的伤害。以谦恭的口吻说话,才容易被他人接受。
加强良好的说话修养。说话好突出自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一个修养好的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恰如其分,让人叫好。
采用商榷口吻,勿草率争辩。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抬杠”的现象,所谓“抬杠”,就是没有价值的争辩。争辩是是非之争、对错之辩、真假之战的对抗性说话方式;而商榷是一种相互探讨,力求达成一致的说话方式。商榷会使对方产生相容心理、悦纳心理,激起对方的参与意识和相信情绪。一个动辄与你争辩一通,不善于通融的人,哪怕他振振有词,也难以激起你的热情。若换一种商榷的口吻,向你征询,与你商量,即便他的话很一般,你也会持欢迎态度。怎样才能做到多商榷不争辩呢?
学会发散思维。问题通常是多方面的。你持某种观点有理有据,别人持另一观点也自有道理。不必把大家的观点对立起来,会发散思维,就会理解别人。
懂得全面看问题。观点与观点之间往往是相互补充、彼此一致的,并不完全是对立性的。当你确持有真知灼见时,也不足以否定别人观点。全面看问题,就会对他人意见有公正认识,不致于固执已见。
具有辩证的态度。谁的观点也不能始终保证尽善尽美。既然你把它说出来了,肯定自我感觉良好,但必须辩证看待,不要把自己的看法绝对化、真理化,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这更客观实在,更受欢迎。
尽量揭示问题,勿过早结论。有一个普遍误解,就是以为只要张口说话就要陈明一个观点,拿出一个主张,而且还要掷地有声,这才有分量,否则最好免开尊口。事实并非如此,多数情况下,一时并不好拿观点下结论,也无这样的必要。相反,揭示问题,摆出事实,更有利于大家形成共识。
有些人话题一出,便迫不及待地发表一通“高论”,给人一种十分狂妄幼稚的感觉。如果他把遇到的问题摆出来请大家共同商讨,显然更合适。这种狂妄的方式容易引起非议,甚至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看法。
谈话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改变对说话本质的认识。说话的本质是揭示问题,求得问题的解决,而不是表现自我。不过分张扬自我,更易得到认同,不锋芒毕露的话更易受到欢迎。
充分相信他人的能力水平。人好自我感觉良好,好把自己的一得之见或瞬问感觉绝对化、神圣化,其实难免粗陋肤浅,应相信他人也会有思想有主张。要有包容精神,不可坚持太多。
养成深思熟虑的说话习惯。有话不要急于发表,不呵随情感的冲动而不加控制,应以理智控制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成熟的观点。
严守高雅格调,勿斯文扫地说话方式的综合表现,形成一个人的说话格调。无论是生活中的琐碎话语,还是公众场合的发言、演说,都会显示出一个人特有的说话格调。有人注重保持一个良好的说话格调,有的人则不够严格,因此对说话产生的影响就截然不同。这需要:
1.重视说话格调的锤炼。说话格调与说话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经营说话内容的同时,要重视锤炼一个好的合适的说话格调,以确保说话内容得以顺利传播。
2.善于控制说话情绪。一个人理智的情况下能够把握自已。在说话上、体念控制上都能做到不乱方寸,稳妥适宜,而一旦情绪失控,则会导致说话格凋的恣肆乖张。
3.努力提高说话水平。说话水平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说话格调的提高。一个会说话的人会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保持一种良好的说话格调。
勿装腔作势。大家都希望给人留下有口才会说话的良好印象,很自然在说话形式上就注意精雕细刻。这本是好现象,但物极必反。如果忽视了内容,过分在形式上强加粉饰,甚至以浮华的形式掩饰苍白的内容,就只能招来反感情绪。
卡耐基曾谈到人们好搬用名人名句为自己的话语增光着色的“背光效应”,认为这是缺少主见、心理自卑的反映。与此类似的诸如堆砌词藻,说些七绕八转的囫囵话,都不过是矫揉造作,故弄玄虚,吓唬别人。
说话的根本所在就是有效迅捷地传递信息。与华而不实相反,朴实的说话方式真正切准根本点,显得自然而实在。写文章反对粉饰绮靡之风,说话也不例外。一位口语教师归纳他的学生说话中的几种“矫情病”:一是好用欧式语;二是喜文白夹杂;三是爱用外来语,汉英夹杂。
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1.注意用内容的力量打动人,而不是用浮华的形式吓倒人。浮华形式虽然美妙,但银样枪头,其实苍白,只会让人倒胃、厌烦。只有实在的内容,才镴真正征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