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派来的运粮车队,来到了康阳县城,早等候城门口的李连长跳上第一辆卡车,领引着车队穿过街道,驶入库区,整齐地停好在仓库门前。
库区里,童书文正带着机关人员、民兵等在那里。他见车辆全部停好后,热情地对司机同志们说:“快下来歇歇吧……”
司机同志们纷纷跳下车来。运输车队的苗队长跑到童书文面前敬了个礼:“报告首长,运输车奉命来到!”
童书文握住他的手,“好!好!很准时。……我们昨天就接到电话了……你们休息,装车的事就交给我们了……”
苗队长感激地:“谢谢。总部领导让我代表前方全体将士向你们致谢。”
童书文客气地:“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保证渡江战役的胜利……不说这些了,你们先去吃饭吧……”
老班长顾喜顺带着炊事班的同志们挑着饭菜走了过来。他们把饭菜在车前的空地上放好。顾顺喜热情地招呼着:“司机同志们,你们幸苦啦……快过来吃口热饭热菜,喝口热汤暖暖身子……”
“谢谢老班长,谢谢炊事班的同志……”司机们说着,围着摆好的饭菜蹲了下来。
顾喜顺和炊事班的同志给司机同志们添着饭菜,并把热汤送到他们手里,看到大家香甜地吃着、喝着,顾喜顺脸上绽放着满意的笑容。
在司机同志们吃饭时,童书文指挥着战士、机关人员和民兵们把一袋袋粮食装上车……
妇救会大门口,喻正英指挥着一群妇女同志们把一捆捆军鞋从屋里搬出,装在门口的木板车上,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冯晓妮抱着最后一捆军鞋从屋里出来。她费劲儿地把它码上已是高高的鞋堆上。
喻正英过来帮了她一把,将军鞋摆牢:“屋里还有吗?”
冯晓妮喘着气:“没啦,这是最后一捆了。”
喻正英关爱地:“你快擦擦汗吧。”
冯晓妮着急地:“快走吧……听说军车都到了……”
喻正英将毛巾递给她:“瞧,把你急得。……好。我们这就出发!”
妇女们说说笑笑,推的推,拉的拉,把两木板车装得满满的军鞋送往库区。
仓库门前,车已装好,司机同志们也已吃完饭,正检查着车辆,准备出发。
童书文着急地看着仓库的大门,等待着喻正英和她们送来的军鞋。
苗队长走到童书文面前,请示地问:“首长。我们可以出发了吗?”
童书文:“稍等一会儿,还有我们县的妇女同志们送给解放军战士们的东西没到哩……”
正说着,喻正英、冯晓妮和一群妇女推拉着木板车“叽叽喳喳”地走进了院子,来到了卡车旁。
童书文责备地:“你们怎么才来呢?真是婆婆妈妈的……”
喻正英笑了笑:“女同志嘛,动作总是慢点……”
一位利嘴的妇女马上说:“童副县长,你这可是轻视我们妇女……”
另一位嘴更厉害的妇女说:“童副县长,你可不能随便批评我们喻主任。……赶明儿,等你们结了婚后,让她好好给你上上课……“
她的话引起大家一片快乐的笑声。
苗队长解围地:“来得不晚,我们刚检查完车辆……”
喻正英谦虚地:“是我们来晚了一点,今后一定注意。……好了,别光开玩笑了,大家快把军鞋装上车吧!”
妇女们笑着和在场的人们一起动手,把军鞋装到了车上。
喻正英把清单交给苗队长:“这是清单,数字上面都写着哩。”
苗队长接过清单后感谢地:“我代表部队的战士们感谢康阳县的妇女同志们啦!”
妇女们用一阵朗朗的笑声回答了他。
童书文问李连长:“押送的人员安排好了吗?”
李连长:“已经安排好了,都在城门口等着哩!”
童书文:“好。……苗队长,你们可以出发了。”
苗队长:“是。”
李连长挥手高喊着:“出发!”然后跟着苗队长登上第一辆车。
汽车一辆跟着一辆驶出仓库大门。
送走了运粮车队后,童书文正准备带着人员回县政府去,却一眼看到孙玉华从县政府那边的小门走了过来,他们惊喜地迎了上去。
童书文:“老孙呐老孙,你可回来了,把我们都想死了……”
孙玉华笑着跟大家握着手:“我也想大家呀……”
童书文:“你早来一步就看到了,总部派来的运粮车队刚走……”
孙玉华:“你们在家辛苦了。……我听说总部派车队来运粮了,就连夜往回赶。可是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趟呀……”
童书文:“他们这批运到后,过不了几天就会来运第二批……”
孙玉华:“发运粮食是我们康阳县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决不能出纰漏。”
童书文:“你放心吧!你不在家,我们开了个专门会议,做了周密安排……”
孙玉华:“这就好!我更放心了。”
童书文:“你这次水上送粮还顺利吗?”
孙玉华:“从野鹭岛出发后,一路顺风,已经把粮食送到部队了。……再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总部领导嘉奖了我们,还特意将我们康阳县人民政府列入了渡江战役参战单位名册。”
大家高兴地鼓起掌来。
孙玉华:“运粮的船队也带回来了。我已经安排船工们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再把船装得满满的,把粮食给咱们的大部队送去!”
“好——”大家欢呼起来。
少许,孙玉华轻声问童书文:“玉青的遗体找到吗?葬在哪里?我想去看看。”
童书文哀痛地摇了摇头:“没有找到……姜区长专门派人在那一带搜寻了几天,还是没有发现孙助理……”
孙玉华强忍着悲痛,把手中那顶用白布包着的棉军帽交给童书文:“这是玉青同志的遗物,我想就把它视作玉青同志的遗体,安葬在烈士墓地里……”
童书文:“好……只能这样了……我马上去安排……”
孙玉华:“等会儿,我和你们一起去……”
童书文:“你还是先休息休息吧……一路上也很辛苦……”
孙玉华:“还是安葬了玉青再休息吧……不然,我的心总是安不下来……”
童书文:“那好吧……我们一起去……”
大家边说着边往县政府走去,孙玉华看童书文和喻正英都在,想起了他离开县城时对他们说过的话。
孙玉华:“玉青的事儿就这样定了。……说说,你们的事怎么样了?”
童书文:“我们的事儿?”
孙玉华:“结婚哪!我都走了十来天了,你们也该准备好了吧?”
童书文:“唉……一忙呀,把这事儿给忘了……”
孙玉华:“那好。等明天再把那几船的粮食发运走,咱们就有空了……就后天晚上吧……”
喻正英:“是不是急了点……”
孙玉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既然你们两人都同意了,还拖什么呀?”
喻正英:“那也得有所准备呀……”
孙玉华:“办个革命化的婚礼,要那么复杂干什么?!……小冯同志。”
冯晓妮:“到”
孙玉华:“你后天下午带几个女同志,去把咱们的大食堂布置一下,像个会场的样子。”
冯晓妮:“好。我保证让童副县长和喻主任满意……”
孙玉华:“光他们满意不行,还要我满意。……我走时就说过,要把婚礼和总结表彰大会放在一起办……正好后天就是小年了,咱们把这两件事一起办了。搞得喜喜庆庆,热热闹闹的……”
大家高兴地欢笑着,鼓起掌来
孙玉华:“眼看就要过春节了。等后天的事情办完后,我们几个县里的领导就出发,分头到各区去走走,慰问慰问大家。”
喻正英:“安排这么紧?”
孙玉华:“不紧不行哪……我还想顺便去把秀南同志接回来,她也快生了……”
童书文:“好。老孙。你早该把刘区长接回城里了……她走后就让老丁暂时负责……”
孙玉华:“她这个人太好强……我跟她说过几次,她都说还早,就搁了下来……就是这次去恐怕还是要做一番工作哩……”
喻正英:“这次你无论无何也要把她接过来……不然,会对母子有影响……”
孙玉华:“我想办法吧……”
童书文:“实在不行呐,你就下个命令。”
孙玉华:“这种事儿能下命令就好了……”
喻正英:“她要这次再不肯回来,我就组织妇女们去把她抬回来。”
大家都笑了起来。
艳阳高照,乍暖微寒。雪后的城西码头格外的壮观。码头上的积雪已被扫得干干净净,锃光瓦亮。碧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荡起层层微波。堤岸上的白雪,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熠熠生辉。宜人的景致仿佛只是码头上劳动场面的陪衬,那火热的装船情景正唱着这寒冬中的主旋律。
城西的码头上,已经很久没聚集这么多的大船了,也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古水生在船上指挥着,童书文在船下指挥着。解放军战士、民兵、机关工作人员,把一袋袋的粮食,源源不断地用卡车、木板车,或肩挑背扛地送到码头上来,又把它们一袋一袋搬运上船去。城里围过来许多看热闹的群众,把码头的两边都站的满满的,人们看着、热议着。一些青壮年、小伙子也耐不住地跑上前帮忙扛上几袋送到船上。孙玉华早已脱去棉衣,在人群中热火朝天地干着。
童书文看到孙玉华再次走下跳板,关心地劝着:“老孙。你歇歇吧……都扛了十几趟了……”
在童书文身边作着记录的冯晓妮马上把自己的毛巾递给了孙玉华。
孙玉华接过毛巾擦了一把汗:“我不累。……看到这些我们千辛万苦从敌人手中夺过来,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守护了近一年的粮食,能安全、顺利地装上船,运给咱们的大部队,我心里怎能不高兴?!这一高兴,全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童书文:“那也要量力而行呐……”
孙玉华:“没事儿,我身体壮着哩!……我们在后方多流点汗,就能让我们在前方的将士们少流点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童书文:“说的是!说的是!”
孙玉华将毛巾递还给冯晓妮:“好了,你们继续你们的工作,我再去干一会儿……”说着,就又跑到木板车前,扛起了一袋粮食……
两个多时辰后,船已装好。随着古水生高亢而又拉着长音的号令,满载着粮食的船队徐徐离开码头。担任护送和押运任务的李连长和战士们站在船上,向岸上的同志们和群众挥手告别。船队很快进入怀江主航道,顺风顺水,向下游驶去……
间陋的县政府大食堂,经冯晓妮和几名妇女同志精心布置后,倒显出几分富丽堂皇。房梁上缠绕着彩色纸带,下面悬挂着大红灯笼。立柱上粘贴着一串串红色“喜”字。墙壁上布满了催人奋进的五颜六色的标语和宣传画。尤其是那个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红毯铺地,花簇环绕。正面的墙壁上高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巨幅照片,照片两旁,数杆鲜艳的红旗往两边斜插,如风展之势。显得既庄重又美观,既严肃又活泼。大食堂的中间摆满了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桌子,和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板凳。桌子上堆放着花生、瓜籽和少量的糖果,更增添着欢愉、喜庆的气氛。这番布置真没让冯晓妮少动脑筋,费尽心思。许多东西,都是她跑了好多家才好不容易借来的。
掌灯时分,与会的人们陆陆续续走进会场,很快就把会场坐得满满当当。
孙玉华兴致勃勃地登上舞台,向大家敬了个礼,高声说:“同志们。今天我们很难得地坐在一起,我先向大家拜个早年,大家辛苦啦!”
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孙玉华:“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喜庆的大会。……首先,我简要地把这一年来的工作做个总结。……事情都是大家干的,有目共睹……这一年里,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有力地打退了国民党部队和土匪的联合进攻;顺利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清匪反霸运动;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特务的阴谋,保卫了供给野战军部队的军粮;并配合解放军一举攻下了野鹭岛,消灭了国民党部队在我县最后的残存势力,还为前方将士提供了更多的军粮。同时,我们县的妇女同志们还超额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补充军鞋任务。现在,粮食和军鞋都已送往部队,上级给予了我们嘉奖,还把我县列入即将开始的渡江战役参战单位名册之中……
会场上再次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
“但是,我们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失误。……‘大布衫’土匪还没有彻底消灭干净。……我们还差点让敌特分子钻了空子,偷运走一部分粮食。……还有,我们有个别同志没有经受住严峻斗争的考验,以致于犯了错误,丢掉了性命。……同志们。教训是惨痛的,这个责任应由我来承担,我作为咱们县的主要领导,已经向上级递交了检查报告。也希望同志们和我一样,吸取教训,在新的一年里,看清形势,加强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
全场上又一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孙玉华:“……下面,我就宣布,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给予表扬。……第一位是,县妇救会的冯晓妮同志。她在负责支前军鞋的宣传、征集工作中成绩突出,超额完成任务,特给予表扬。并奖励手枪一把,以资鼓励!”
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冯晓妮红着脸走上舞台,从孙玉华手中接过带着漂亮枪套的手枪,斜挎在肩上,脸上徊徜徉着幸福的笑容。
孙玉华小声问:“怎么样?说话算数吧?”
冯晓妮兴奋地:“算数。谢谢!”然后飞快地跑下舞台。
在场的人们都对她抱以热烈的掌声,并投去赞扬、羡慕的目光。
孙玉华继续宣布:“第二位是县政府的通讯员梁小牛同志。他在县城保卫战和抓捕特务的战斗中表现勇敢……”
在枫垭坪区政府的堂屋里,分头工作了一天的区干部们聚在一起谈论着工作。
赵孟楼急燥地:“这土匪说要来,怎么还不来。今天就是小年了,是不是消息不准……我都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