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管是初涉职场的新手,还是已纵横职场多年的老手,玩转职场,从人才济济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重视,取得自己心仪的职位,都是我们所期待的。而精英能够在职场所向披靡,始终行走在职场尖端,了解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心理、清楚职场环境和职场交际准则、洞察职场规则和挖掘工作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功砝码。
不修边幅就是作死的节奏——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对后期印象的形成影响巨大。它反映了人际交往中自身信息出现的次序对印象形成所产生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以实验证明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首因效应也被称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比如我们在看到某样东西时,会很快定义我们对它的喜好,而且这种喜好仅仅是从初步接触的极短时间内形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分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一般在见面的前4秒钟,交际的个体就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而随后的4分钟时间,是印象形成的关键期。这么短短几分钟,第一印象形成了,并且使得对方的感官判断起着绝对性作用,而且第一印象形成后很少会改变。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洛钦斯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验证了首因效应。他杜撰了一个学生,而故事描写得则是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他想用这两种描述,来判断人们对于陌生人的第一印象是如何认定的。
他将学生的生活片段描写得截然不同,第一个片段是:学生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在明媚阳光照耀的马路上,他想去文具店,当他们路过文具店时,他走了进去。店里有很多人,他一边等待店员注意一边热情的和熟人聊天。当他买完文具后继续和朋友晒太阳,遇到了自己的一个朋友,于是停下来和朋友亲切地打招呼,随后告别朋友走回学校。而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几天前晚上刚认识的女孩,两个人交谈了几句就分手告别了。
第二个片段是:学生放学后,独自一个人走出了教室,没有和人打招呼就离开了校园。行走在马路上时,他感到阳光很刺眼,于是走进了阴凉的树荫。很快他看到几天前晚上遇到的女孩,但是他只是看了一眼女孩。路上,学生有些渴了,于是走进一家饮食店,店里有很多人,他同学都有很多个。不过他没有说话,而是安静地找了一个角落,等待服务员搭讪,最终买了饮料,独自一个人自斟自饮,喝完后独自回到了家。
两个片段描写了学生不同的性格,一种性格热情外向,一种性格冷淡内向。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4种排列组合,分别交给了四组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第一组他将第一个片段放前边,第二个片段放后边;第二组他将第二个片段放前边,第一个片段放后边;第三组他只给了他们第一个片段;第四组他只给了他们第二个片段。
随后他开始询问四组学生对描述的学生性格的看法。四组学生中,第一组有五分之四的人认为这个学生性格外向热情;第二组却仅有不足五分之一的人认为这个学生外向;第三组差不多全部认为这个学生性格外向;第四组则没有人认为这个学生性格外向。
大多数人都喜欢那些大方随和的人,而不会喜欢那些懦弱冷淡的人,其实首因效应中情感因素起很主要的作用,尤其小孩子,都喜欢第一次见他就笑呵呵的人。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通过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后期印象的形成。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面部表情、衣着打扮、姿势、谈吐等,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及内在表现。
要想跟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首先要注重仪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另外,要提高我们自身的认可度,微笑是必不可少的好方法。
十分钟足以改变你的命运——十分钟定律
面试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时间不够用?是不是自己还没有介绍清楚、阐述明白,甚至自身的一些优势和对工作的计划都没有提出来,面试官就叫了停,不留一丝情面。其实,在求职过程中,抓住时间是抓住机会的前提。毕竟一般的面试官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我们交流,正常情况下,面试的时间大约在十分钟左右,这就是求职面试的十分钟定律。
招聘者在每一个职位的招聘中,都需要浏览成百上千份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招聘者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看你的冗长述说。面试时也是如此,面试官需要面试很多人,他不可能将自己大部分时间分配到你的身上。大部分面试官在面试的十分钟内最想要的就是通过简短交流,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在一所大学的优秀学术论文答辩会上,主持人开场表明:每个答辩者仅有五分钟的陈述时间,五分钟的回答问题时间,总共十分钟。
这些答辩的人大都是博士生,他们的论文更是在他们的专业中颇具创新意义,并在各种学术期刊发表过的。这种类似的答辩已经参加过多次,虽然这次被控制了时间,很多博士生还是认为掌控这些时间没有什么问题。然而答辩开始后,结果出乎所有答辩者的意料,大部分人在答辩开始后就拖延时间,让评委很不满意,甚至不断叫停。
答辩结束后,几乎所有的人用时都超过了10分钟。评委会很不满,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结果:一等奖轮空。
一位人事经理曾说:“面试十分钟最公平,也最负责任。”面试的时候,每个人的个人陈述几分钟就可以完整,而面试官提出的问题也在几分钟内就能解决,加在一起就是大约十分钟的时间。
据统计,有70%以上的应聘者走入面试官的办公室不会首先打招呼说你好;有50%以上的应聘者衣冠不够整洁;有30%的应聘者面试时神情紧张;有20%的应聘者交流时目光四处游移。因此面试的时候一定切记,你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一定要用最短最精练的语言讲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千万不能拖拉,即使你很优秀。
十分钟定律说的是面试的十分钟,但很多时候,面试并非完全靠面谈来确定,因此,十分钟定律还有一个延伸的含义,那就是一定要注意办事的效率。如今的工作节奏很快,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足够的工作,并且保质保量,就必须要提高办事的效率。
一家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地址设在城郊的工业开发区,距离市区比较远。公司需要一名部门经理,该职位需要常常外出,为此总经理亲自到市区的人才市场组织了一场应聘初试,定下来三个人,并通知了三人第二次面试要到郊区的公司本部进行。
其中一位先生得到了第二次面试的机会,并收到了公司发给他的面试通知单,其中明确写明了公司在开发区的地址,行车路线、乘车路线和具体的联系电话,并且在其中附有公司的地图,写明了在公司附近的国道和主要路口上,均有显眼的公司广告牌。然而这位先生从市区出发直到与总经理会面,中间却整整打了5次电话询问公司的地址行走路线。
等他到公司后,总经理仅仅是叫他的助理简单应付了几句就将他打发走了。
总经理的想法是:“这个部门经理的职位是需要经常外出的,这样一个连路都不会走的人,如何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试想如果你是那位总经理,面对一位如此效率低下的人,定然也不会将部门经理的职位交给他。在任何一个公司中,每一级领导的时间都是很有限的,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因此他们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还需要时刻关注公司内部,同样也需要全力掌控大局,安排下属工作,他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喜欢那些办事没有效率的员工。
十分钟,决定胜负,还可能会决定一个人未来事业和生活的方向。
在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内,就决定了你能否如愿以偿地进入向往的工作岗位。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份满意的工作,想得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岗位,就必须要关注整个面试流程的细节,把握住这十分钟的时间。
关键时候总是掉链子——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来源于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他平时训练有素,是运动比赛中的热门夺冠者,然而这位实力雄厚的运动员,却因为上场后过度紧张,压力过大而连连失利。心理学中将这种平时表现良好,却因为无法把握关键时刻,没有过硬心理素质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在运动场上尤为多见。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李小鹏获得双杠金牌,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鹏在双杆和单杠两个项目中均获冠军,然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被寄予夺金厚望的李小鹏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将她们沉着的心理素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俄罗斯队对战的决胜局,虽然前两局中国女排负于俄罗斯队,但是第三局关键局,她们却没有出现意料中的慌张,她们稳扎稳打,最终凭借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她们赢得冠军。
詹森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常见,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在工作竞技时尽力缓解紧张,在最恰当的时机主动展现自己,这是能够胜任工作最佳的表现。那么如何能够不受詹森效应影响呢?
别过分注重结果。
在工作过程中,很多人无法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很大原因是他们过分注重结果。他们总告诫自己不能失误,无形中就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最终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紧张失误,无法发挥自己的实力。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将注意力放在过程之中,别过分注重结果如何,这样就能够减少发挥失常的几率,从而较好的进入工作状态,令自己心态平稳放松,发挥出原有的水平。
沉着冷静,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客服詹森效应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拥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在工作中沉着冷静,使自己不至于发挥失常。而此过程中,困难和失误是难免的,如果这时能够沉着冷静,告诉自己能行,细心寻找失误的根源,勇于面对困难,这样才能够进入角色,展现出最佳的实力。
别给自己制造压力。
在工作中,很多人本来能力出众,但是关键时刻却总容易掉链子,这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而想要锻炼心理素质,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给自己制造压力。很多时候,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他人对自己的期待、渴望成功的期待,种种期待累积,就无形中成为了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试想背一座大山进行工作,肯定会失误连连,让人无法接受。
你想怎样,世界就会怎样——皮格马利翁效应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地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认为,团队管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通过工作地位来实现的,而是致力于让每个员工都有构想和完成构想的动力。他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韦尔奇曾用很多词汇描述理想的团队状态,他在企业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员工,他时常暗示自己团队成员:只要你想,你就可以。他会时不时给员工一些小小的鼓励,来确保员工能够充满信心,甚至还曾经用过递送手写纸条来表示感谢的方式,而这些鼓励往往能够立竿见影。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高手。他经常会给自己的下属甚至新员工打电话,而打电话的目的不是催促工作和质问成果,而是关心同事的近况,顺便问一下工作近况,只要员工回答很顺利,他总会轻松地告诉员工:好好努力。虽然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但是却带给了他的员工信任和鼓励,因此松下幸之助的下属都很勤奋,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氛围。
每个人都期望能够得到赞美和肯定。管理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就是带给员工一些赞美和期望,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期待达成了,他们的能力受到了赏识,这种赞美会让员工心花怒放,工作更加积极。
激励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最有效果,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因一次失误,使得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四成。可洛克菲勒却告诉他:“全靠你功劳,我们在南美的投资才能够保全六成,这很出乎我们的意料,没想到你能干的这么出色。”
贝特福特本来就对自己悔恨万分,却因为洛克菲勒的一句话,决心为公司取得更好的利润。后来贝特福特为公司屡创佳绩,最终成为了公司的中坚人物。
靠着激励和赞美,能够拉拢下属的内心,而下属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作为管理者一定不要视下属的信心和自尊心为儿戏,因为破坏一个人的信心比让人重拾信心,要简单很多倍。
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很多时候,如果员工的正确行为得不到上司的及时肯定,那么他在向正确的方向迈出更大的步子之前,就会有所顾忌,唯唯诺诺。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下属,必须要及时认可他们的作为,真诚欣赏下属的每一次进步,不断赞美和鼓励。人无完人每个人都知道,作为管理者更应该明晰,敢于弱化下属缺点,强化下属优点,逐渐让下属感觉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样下属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智,最终还可能会带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精神胜利法是自我疗愈的奇药——阿Q精神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里,阿Q是一个具备自我安慰精神的人,他经常通过幻想或假象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种心理就被称为阿Q精神,也叫做精神胜利法。